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38|回复: 11

今日中元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3 16: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元节
☆中元节
   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主要是祭祀祖先,所以又叫鬼节。供品中西瓜必不可少,因而又称瓜节。佛教传说,目连(目连为佛教人物,释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亲坠入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化为烈火,目连求救于佛,佛为他念《盂兰盆经》,嘱咐他七月十五作盂兰盆以祭其母。近代献瓜果、陈禾麻以祭先祖,固然有尝新的含义,也是盆祭的遗风。旧时,中元节为目连救母做盂兰盆会,后来逐渐演变为放河灯,祭祀无主孤魂和意外死亡者。德州的中元河灯场面十分壮观。人们用瓜皮、面碗、纸张制成灯具,并以街巷为单位,制作特大纸船,纸扎目连站在船上,手持九环禅杖。中元之夜,人们把灯具和纸船放入河内,顺流而下,河上顿时灯火通明,摇曳摆动,如同天上点点繁星。胶东沿海地区,由道士乘小船在海中放灯,并奏丝竹乐。德州运河两岸的百姓,纷纷拥到河堤观灯。滕州也有放河灯的习俗,形式与德州大体相同,不同的是,放河灯前,摆香案,念佛经,佛师一边念经,一边朝台下撒小馍馍,小孩子蜂拥而上,一抢而光,据说吃了能消灾。长岛渔民为了祭祀溺海而亡的亲人,用木板秫秸制成小船,船上供溺海者的牌位和祭品,如糖果、糕点,有的甚至装上棉衣、鞋帽及死者生前喜爱的生活用品,然后点燃蜡烛,由已经结婚的同辈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
  中元节祭祖的习俗在山东较为普遍,一般都在午后带着祭品上坟祭祖。单县的祭品尤为丰盛,有竹子做的盂兰盆、纸做的衣帽和一桌素食等。淄川则把祖先请到家里祭祀,家家都在大门顶上插上五谷穗子,据说以五谷为马,祭祀完毕后,好让祖先跨着马回去。
  中元节的饮食一般是包子、水饺、馒头,饭后吃苹果、梨等时令水果。唯独陵县例外地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吃粗茶淡饭。
信息来源:中华农历网:http://www.nongli.com/item2/jr/nl_715.htm
 楼主| 发表于 2009-9-3 16: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桃园市庆中元节

华夏经纬网9月3日讯
据台湾媒体报道,桃园市2009庆赞中元,十五街庄水灯排浩浩荡荡绕境祈福,其中高达近30公尺超高水灯排,不仅动用大型吊车吊挂才得以升起,并维持早年农村传统,以推拉模式徒步绕境。

    据报道,市长苏家明与“代表会”主席游财登表示,中元普渡具有祈福消灾意涵外,还可以借由传统民俗活动抚慰人心并鼓励行善。

    随着景福宫内吹起喜气洋洋唢呐声浪,桃园市艺文园区庆赞中元会场顿时闹热滚滚。只见超大型吊车吊钩缓缓升起,高约30公尺的超高水灯排也跟着扬起,超高高度震撼围观者,尤其是当水灯排周围五颜六色的LED灯亮起时,更加美化了桃园市区的夜景。

    据了解,苏家明表示,中元节前夕水灯排与放水灯习俗,一直是大桃园地区的年度盛事,也是民众重要的生活记忆。

责任编辑:吕昭君
 楼主| 发表于 2009-9-3 16: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盂蘭盆節

来自维基百科
日本的“ぉ盆”(O-bon,盂蘭盆会簡稱)在城市七月十三日至十六日,在农村八月十三日至十六日进行。十三日前扫墓,十三日接先人鬼魂,十六日送。也有送中元礼物的习惯。

盂兰盆节在飞鸟时代由隋唐时期的中国传入日本,现已成为仅次于元旦的重要节日。日本人对盂兰盆节很重视,企业一般都会放假一周左右,称为“盆休”,很多出门在外工作的日本人都在选择利用这个假期返乡团聚祭祖,此时像大都市(如東京、大阪等)街道多显冷清,有点类似中国的清明节。
 楼主| 发表于 2009-9-3 16: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朝鲜中元节

来自维基百科
中元節在朝鮮又稱為百中節、亡魂日、百中日、百中、百種節、中元、盂蘭盆節等,是朝鮮的一個傳統節日,來自中國的中元節與盂蘭節,又發展出自己的民族特色。相對於中國、日本的中元節較著重於祭祖及普渡,朝鮮的中元節則保留較多中元慶豐收的原意,祭祖、普渡等祭祀儀式則屬其次。
 楼主| 发表于 2009-9-3 16: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鬼节"前纸钱"烧烤"街头路面

随着七月十五“中元节”(俗称“鬼节”)的到来,烧纸祭祀先人的市民越来越多。一时间,街头随处可见烟熏火燎,一堆堆的黑纸灰飘散在空中,严重影响了市容环境。近日,天津市加大力度督促市民使用焚烧桶烧纸钱,各社区居民也行动起来,走上街头倡导文明祭奠。

    露天祭祀管烧不管扫

    2日晚8时,记者在河西区隆昌路看到,路边和沿街楼巷口火光闪闪、浓烟滚滚,一段路两侧竟有十几处“火力点”。人们纷纷赶在“鬼节”前烧纸,为亡故亲人“送纸钱”。一堆堆的黑色灰烬在空中四下纷飞,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焦味。很多人烧完纸后抬腿便走,留下一地黑黑的纸灰。

    纸灰四散影响环卫作业

    清理路面的环卫工人告诉记者,焚烧过后的纸灰清理起来十分麻烦。将收起的纸灰放入车中时得小心翼翼,还要用渣土将其盖住防止四处乱飞,而留在地上的痕迹只有经过雨水的冲洗,才能逐渐消退,恢复路面原先的模样。路边随地烧纸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而且四处飞溅的火星极易引发火灾。

  烧纸可到社区内指定地点

    市殡葬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市民在过“鬼节”时要自觉遵守《天津市殡葬管理条例》,坚决抵制马路、街头乱烧纸钱、冥币等污染环境的不文明行为,倡导在社区内指定的专门祭奠焚烧处烧纸,自觉维护社区环境卫生。

    传统祭奠方式应该改变

    市社科院相关专家表示,“鬼节”烧纸是一种传统风俗。人们用烧纸的方式表达对已故亲人的缅怀与哀思可以理解,但在街头烧纸会给城市公共安全带来极大威胁。烧纸时会影响其他路人的正常通行,带来交通安全隐患。有的人看到纸钱烧得差不多了就离开,殊不知火并没有熄灭,没有燃尽的纸灰极易点燃周围的草木酿成火灾。因此,提倡广大市民文明祭祀,改变传统的烧纸习俗,代之以敬献鲜花、植树造林或上网扫墓等形式寄托哀思。

    祭祀新风

    网上灵堂寄托哀思

    在中华清明网的留言板上,截至2日16时,已有近3万条留言,不少市民在此对故人一诉衷肠。在网上,市民只需点击进入“留言板”即可留言。此外,点击“申请建园”,还可以为逝者建立一个纪念园。在宛如灵堂的网上个人纪念园内,不但可以点烛、上香、献花,还可以敬酒、献歌,甚至查阅亲人们的留言和寄语。

    “祈福树”祭奠先人

    2日,河西区九江路社区专门设立了“祈福树”。“祈福树”刚刚“进驻”社区便吸引了不少居民。几名社区志愿者不停地向居民派发桃心形的许愿贴,用来书写居民的美好愿望以及对先人的怀念。没过多久,“祈福树”就被许愿贴纸粘满。“桃心”上面用各色的彩笔书写着居民的祈愿,除了写着“逝者安息”“已故亲人安息”的字条外,还有不少居民借“祈福树”表达了祈求家人平安健康的愿望。(完)

  稿源: 天津网-城市快报  编辑: 金鑫
 楼主| 发表于 2009-9-3 16: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更重要

北纬网 2009-09-03 08:39:26  来源:雅安日报


“冥纸摊”近期生意火
    农历七月十五是民间祭祖的日子,民间称为“七月半”“中元节”或“鬼节”。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祭祖方式层出不穷,祭祀用品花样不断翻新,大部分市民在祭祖方面“出手”阔绰,纷纷投入“白色消费”热潮。对于这种现象,市民看法不一。文化界有关人士认为,祭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应该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没必要在祭祖上进行攀比。

“冥纸摊”上人气旺

    “老板,这个房子咋个卖?”“50元一个,你安心要可以再少点。”8月31日,市区苍坪路市场上摆起了几家“冥纸摊”,摊上的“纸洋房”“纸元宝”“纸麻将”“纸衬衣”等各种冥用品让人眼花缭乱,前来购买冥用品的市民络绎不绝。
    “这个纸房子卖得比较好,我们进了5个货回来,只剩下这一个了。”苍坪路某处“冥纸摊”的老板向记者介绍,每年“七月半”前三天晚上是市民“烧纸钱”的高峰期,很多市民都会集中在这两天购买冥用品。
    一位中年妇女购买了一大包写好的“纸钱”后,又以35元购买了一个“三楼一底”的“纸洋房”,她说:“我父亲在世的时候没有住过大房子,今天买个房子烧给他,只是为了精神上的寄托。”

节日文化比祭祀重要

    随着时代的变迁,祭祖方式层出不穷,祭祀用品花样不断翻新,大家都希望以各种方式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思念和缅怀。   
    “中元节是我们传统节日之一,原是佛经中释迦牟尼弟子目莲救母,本意是报答父母养育恩情。”市民张伟说,“献花、植树,以及网上祭拜都是对亲人思念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在亲人在世的时候,就应尽孝道。”采访中,部分市民表示,更愿意选择简单、环保的方式祭拜先人。
    “我们这一代还在延续这个传统,但是我们的下一代就很难说了。”家住市区小北街的杨女士说,自己25岁的儿子根本不懂“祭祖常识”,她担心“七月半”的祭祖传统会随着下一代渐渐没落甚至消失。
    “祭祖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将祭祖这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市文化界人士高先生说,通过“烧纸钱”等方式来寄托哀思,求得心理上的慰藉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大肆铺张浪费购买高价冥用品,容易造成市民的攀比心理,反而失去了节日的文化内涵。
实习记者 卢雯婷 张婧
发表于 2009-9-27 10: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顶一个!!!





































人生贵在立志,更贵在把志向变为现实! 玩新开魔兽私服
去了。
发表于 2009-9-27 23: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节日早已出现式微的情况,中元节就是一个比较非常典型的例子,许多地方都已经不再过这个节日了,而且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这个节日了!
发表于 2009-9-27 23: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节日早已出现式微的情况,中元节就是一个比较非常典型的例子,许多地方都已经不再过这个节日了,而且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这个节日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 22: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鹏程万里 的帖子

我觉得你说得很有道理,不过其式微的情况也许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严重。
那几天我家附近的菜市场上卖有不少中元节用的物品,主要是各式各样的冥币。据卖主介绍,是从河北批发的。
而在七月十五一早,看到许多烧过纸钱的痕迹。
据到山东省莱芜调查的老师回来说,当地中元节比过年还要热闹,单位居然还给职工放假。
我有时候会觉得对节日热情的大小、参与的深度广度和个人的年龄关系密切,年龄越大,对节日的感情越深,他们与节日的关系也越多。譬如中元节以祭祖为主要习俗,这样的节日自然以年纪稍大的人为主角。
发表于 2009-10-2 10: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如此,我从小就在莱芜长大,所以对莱芜市重视过中元节的习俗印象非常深刻,当地人称之为小年、半年、七月十五等,其重视程度仅次于春节,而且这种对节日的重视其实已经远远超出个人性,成为一个地区的特点。但是山东好多地方(比如我老家泰安)都不过或者现在已经不过这个节日了,这与莱芜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莱芜市也不是每个地方都过,重视程度也不太一样,做一个比较研究探讨一下其中的原因还是很有意思的。
发表于 2009-10-10 16: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理白族中元节

中元节,俗称“七月半”,也称鬼节,是我国各族人民传统节日之一。由于和佛教盂兰盆斋有密切的关系,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盂兰盆为“救倒悬”之意,原系佛教徒追荐祖先的节日。中元节是我国一个十分普遍的节日,在我国各地的许多地方志史料中曾有详细记载。但长期以来,由于中元节的节日文化所固有的特点,加上破除“迷信”思想的影响,中元节节日民俗一直没有受到普遍关注。
中元节在白族地区称为“七月十四”, 以祭祀祖先为主要内容,在当地是一个十分隆重的节日。由于居住地域的不同,大理地区的“七月十四”在各个区域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云南大理镇龙龛村的“七月十四”集合了家庭祭祀和村落祭祀两套祭祀体系,它们相互关联、互相补充,形成了一个稳定而完整的祭祀系统。大理白族地区的“七月十四”经过笔者调查都存在家庭祭祀仪式,但是村落祭祀仪式仅龙龛村独有。龙龛村的“七月十四”,节期时间很长,从农历的七月初一一直持续到农历七月十六。家庭祭祀和村落祭祀是龙龛村“七月十四”最核心的内容。家庭祭祀具有一整套规范的祭祀仪式体系:接祖仪式(农历七月初一)——日常祭祖仪式(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重大的家庭祭祖仪式(农历七月十四晚),仪式内容十分繁复;比较家庭祭祀,村落祭祀显得更加复杂,又包含两套祭祀系统,即“耍香龙”仪式和莲池会的“拜经”和“撒粥”。“耍香龙”是在农历七月十二、十三、十四举行的村落祭祀仪式;“莲池会”是村落中的女性妇女组织,她们的村落祭祀仪式在七月十四晚上举行。无论是“耍香龙”仪式的举行,还是莲池会的祭祀活动,都有一套严格的仪式规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1 19: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