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43|回复: 0

奥运福娃:创意源自“陪葬品”,龙淘汰源自西方文化专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7 19: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设计者披露福娃前身喜娃的坎坷历程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12:19 新闻晚报



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


  本报讯 (记者 李宁源) “福娃”的设计方案修改了几千次方瓜熟蒂落,在感叹“福娃”的可爱时,很多人都想知道,它们刚出生时是什么样子?是在怎样的创意下诞生的?诞生时与成熟时有什么区别?

  昨天,记者专访了“福娃”的设计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副主任吴冠英。去年10月份,他首先设计出了5个娃娃,并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联系、对应。他向记者展示了“福娃”的前身———“喜娃”,并透露了“喜娃”成为“福娃”的“坎坷历程”。

  创意源自“陪葬品”

  在“福娃”的前身“喜娃”刚诞生时,它们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受欢迎,而是被搁置在了一旁。

  去年4月份,北京奥组委向社会征集奥运会吉祥物方案,吴冠英便开始着手创作。“我开始也想了好久,有一天晚上我来了个灵感,想到了五行学说。”吴冠英向记者介绍说,五行既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数目和代表的颜色又可与奥运五环相吻合,同时,中国文化里又有很多用‘五’象征的吉祥意义,如“五福临门”等。

  定下五行理念后,吴冠英又想办法把它应用到图案中。于是他想到了“人面鱼纹盆”上的图案。这个图案代表了人和自然的结合,也是广为人知的中国文化符号,在熟悉的同时又有一种陌生的神秘感。

  据此,初稿命名为“五彩娃”,头部是不同表情和颜色的人面鱼纹图案,身体是小娃娃状,又叫“喜娃”。

  去年11月份,吴冠英向奥组委提交了“喜娃”,马上就引起了专家韩美林的注意,并开始对“喜娃”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他找到了当初发掘“人面鱼纹盆”的考古工作者,却了解到“人面鱼纹盆”是古代的陪葬品,“如果是陪葬品,是不是会不吉利,与奥运的氛围会有冲突。”考虑到这个因素,在初评时,这个方案被搁置下来。

  最后时刻,“喜娃”重出江湖

  经过组委会的选拔后,最后入围的方案只剩下了6个,熊猫、老虎、龙、孙悟空、拨浪鼓以及阿福,并将这6件作品定为吉祥物的修改方向。

  今年3月11日,韩美林、吴冠英等专家入住北京郊区一家宾馆,进行了23天的“禁闭”,对入选的6个方案进行修改,“我们画了好几天后,都觉得没有思路,这些方案无法承载奥运的丰富内涵,大家到了无路可走的境地。”

  3月13日夜,大家又把50个入围作品重新翻出来,再看一遍,寻找新思路。看到“喜娃”方案后,大家眼前一亮,由于提交方案的时间已经非常紧迫,韩美林临时决定把工作人员分为两组,一组继续研究6个方案,另一组,只有韩美林和吴冠英两人,专门进行对“喜娃”的修改。

  又经过几天努力,每人画了几千个稿样,五个凝聚专家无数心血的“福娃”跃然纸上:头顶波涛文样的鱼娃“贝贝”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熊猫“晶晶”来自广袤的森林,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火娃“欢欢”象征着奥林匹克圣火,洋溢着北京2008对世界的热情;藏羚羊“迎迎”是中国青藏高原特有的保护动物,它身手敏捷,表现了奥运的运动特质和体育的灵动;燕子“妮妮”代表燕京以及大陆海洋和天空的统一体,带来欢聚盛会的喜悦。

  龙、丹顶鹤被先后淘汰

  那么,为什么呼声最高的龙与丹顶鹤会被淘汰,而藏羚羊会被入选呢?原来,这里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五个福娃的形象设计曾被争论过很长时间,在水中形象里,很多人都认为应该是龙,而且这个方案也被确认至最后,但是,当专家组请来西方文化专家后,却得知在国外,龙的意义与国内完全不同,是一种很邪恶的动物,为了防止引起歧义,专家组在最后阶段去掉了龙的形象。
  白鳍豚的形象则因为具有太多的地域因素而被取消,最后,水中形象采用了鱼,在世界上有普遍性。

  而空中的动物代表则让专家们大费了一番脑筋,开始想采用鸟类,但是鸟类加上福娃人的形象后,极容易产生不雅的联想,最后,采用了京燕风筝的形象,又代表了燕京的意义。

  方案确定后,国际奥委会很多外国专家也很喜欢,有的还马上联系,赞扬图案。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 07:2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