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84|回复: 0

2007年06月19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19 18: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笔者按: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经济发展,个人状况的改变,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为了更好的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沉睡的意识,偶决定每天播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十条,并每天进行相关的名词解释,进行文化遗产扫盲,同时传递给读者,也希望大家能支持!如果有广告行为,希望管理者能够多多谅解!

每天关注!2007年06月19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闻!
(点击文章题目即可观看)

1、 广东雷州半岛:端午节的奇趣风俗(组图)
端午节是民间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因五月初五时逢仲夏第一个午日,故名“端午”,此外还有“五月节”、“端阳”、“重五”等不同称呼。端午节除了龙舟...

2、 粽叶飘香 喜气洋洋 全国各地喜庆端午节(组图)
端午节将至,姑苏手工艺人精心制作的各式传统端午饰品,深受人们喜爱...

3、 一朵黄土高原的奇葩——青海老爷山花儿(组图)
花儿,又叫做"少年",多表达爱情,是起源于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一带的少数民族情歌,为穆斯林所独有,具有高亢嘹亮、挺拔明快、激越动听、情感真切...

4、 内蒙古剪纸艺术大师刘静兰--“剪”出五彩大世界(多图)
一进入展厅,两扇老窗户上各贴满了36个窗花,窗花的主人刘静兰正低着头专注地展现着她的手艺。一把剪刀转来转去,短短几分钟,一只可爱的小猪...

5、 浙江绍兴嵊州市的金庭镇--王羲之晚年故居(组图)
金庭,古称“洞天福地”,四周环山,前有五老峰,后有放鹤峰,左立香炉峰,右峙卓剑峰,峰峰青秀翠绿,峰前溪水环绕,峰间清泉淙淙。在幽幽的山谷里...

6、 中国非遗专题展--非遗传承人现场制作和表演(组图)
6月8日至18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其中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展览上进行现场制作和表演...

7、 【视频】:美国旧金山“中华之旅”--体验中华文化遗产
背唐诗、演戏曲、奏古筝、敲锣鼓,这些传统中华文学、艺术,旧金山尤方玉屏学校的学生样样都拿得起。不仅如此,他们还自己撰写剧本,重现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8、 6月19日陕西省曲艺家协会陕西快书委员会在西安成立
陕西快书委员会的成立,是全省快书爱好者的一次盛会,也是陕西省曲艺界的一件大事.陕西快书委员会的成立,填补了陕西省曲艺界的一项空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9、 古老民间艺术“宣卷”:从佛堂唱到农家客堂(图)
据说宣卷源于唐代的“俗讲”和宋代的“谈经”,算起来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了。到了元、明时,每逢佛教节日,和尚或信徒都会宣讲宝卷,“宣卷”这一名称正式出现...

10、 厦门车鼓弄--古稀老太和她的车鼓弄情节(多图)
作为同安民间民俗文艺最纯粹的“土特产”车鼓弄的形象代言人之一,68岁的“车鼓婆”卓来治在同安家喻户晓。一听说全国首个文化生态保护区落户闽南...

11、 “八仙过海”敌不过“四大传说”?
当“白蛇传”、“梁祝”、“孟姜女”、“董永”甚至“西施”、“济公”等传说都进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文化遗产名录”时,我们赫赫有名的“八仙过海”传说却被冷落了...

本日扫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解释---锡伯族食俗[/url]

     锡伯族多数居住在中国新疆各县,锡伯族人喜爱骑马射箭。他们能歌善舞,早期的锡伯族人世代以狩猎、捕鱼为业,锡伯族过去信仰多神,也有信仰喇嘛教的。锡伯族是以粮食为主食的民族,包括小麦、稻子、玉米、高粱、黄米、小米等,这和本民族的生产形式有关。

     锡伯族的饮食种类较丰富,面食有发面饼、死面饼、锅盔、馒头、面条、拉面等,馅食有包子、饺子、 菜合子、肉馅饼等,米食有大米干饭、抓饭、大米(小米)稀饭。

     发拉哈喀分(发面饼)是每天都离不开的日常主食,其做法:面和得较柔软,面团发酵透后,将面团擀薄,贴在锅底,三翻九转即熟。其大小因铁锅的大小而异,一般直径约三四十厘米左右,厚度为1厘米左右。烙发面饼,一般用生铁锅,掌握火候是关键,把握住火候,烙出的发面饼才酥软可口。

     肉食来源主要依靠家庭饲养,多以牛、羊、猪肉为主。冬闲时锡伯族还常进行狩猎,野猪、野鸭、野兔、黄羊等均是冬季餐桌上常见的野味。锡伯族在吃猪肉方面,有一个特殊的方法。每当宰猪,将清炖的猪肉、杂碎都切成碎块或碎片后与灌肠煮熟的猪血拌在一起,同时调以佐料、蒜泥、葱花、盐等,其味道鲜美,再肥的肉也不感到腻。这种吃法,称作"猪血拌肉"。

     锡伯族有一种别有风味的咸菜,叫哈吐浑索吉(咸菜),也称花花菜。它是用韭菜(要老的)红、青辣椒与芹菜、黄萝卜、包心菜做成。由于及时拌以盐并盛入瓦缸里,各种蔬菜原有的红、绿、白、黄等颜色截然分明,在冰天雪地的隆冬、饭桌上有那么一小碟夏季各种蔬菜色调俱全的花花菜,会激起人们强烈的食欲。

     米顺是锡伯族调味用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面酱。每年阴历四月十八日前,家家户户都将小麦数十斤发芽,刚发芽后倒入开水锅里煮熟,盛进瓦缸里,放在火炕最热处捂起来,等过几十天发酵成酒曲状并有甜味(这时不可食用),有时发酵过程中被厌氧的肉毒杆菌污染,过去,人们不知道这个道理而误食,结果许多人患病,甚至丧失生命。

     熬各种果酱、制作罐头食品是锡伯族妇女的拿手技艺。每年夏天妇女制作各种果酱、西红柿酱及其他食品罐头。常做的是杏子酱、草莓酱、桃子酱、苹果酱、糖水葡萄、糖水海堂果等。蔬菜类罐头有西红柿酱、虎皮辣子、烧茄子等。

     其做法是,将做好的成品盛入玻璃罐头瓶内,把有密封圈的瓶盖盖在上头,置开水锅里蒸半小时左右,蒸完立即将瓶盖拧紧,这样就可起到密封的效果。家庭制作的罐头可谓是绿色食品,不放任何添加剂,原汁原味,别具特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1 19:2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