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59|回复: 17

击缶是中国人自惭形秽的象征,岂能迎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9 08: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田老师。
终于明白一件事情,就是不要期望那些不可能的东西。
在那些“精心设计”的后面,我们不正看得到极限的存在么?某种电影的极限翻版。
失望在没有文化,还在没有想象力。
有的只是虚构的“传统”——连中国人都陌生的,还有好大喜功的品格。
很失望。
发表于 2008-8-9 12: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晚看完了开幕式,洗洗睡,却一晚上噩梦不断。
早上起来看网,某著名网站头条居然说开幕式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力。
扯淡!
把一群活生生的人弄成麻将那叫文化自信力?

我倒觉得不如说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不自信从来没有被这样赤裸裸地展示过。
你要真有文化自信力,有必要天天把自己的文化挂在嘴边念叨个没完?有必要把四大发明、竹简论语拿到奥运会开幕式上去显摆吗?看那些头插鸡毛掸子的男人稀里哗啦地涮竹简,想起季羡林先生说要把孔子搬上奥运会,以为他老人家只是一时兴起,说说而已,张艺谋还真给搬上去了。


[ 本帖由 子不语风花雪月 于 2008-8-9 20:19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8-8-10 04: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缶阵”硬伤:错把“鉴缶”当乐器

章立凡


    北京奥运被称为“人文奥运”,开幕式上气势恢宏的2008人的缶(fǒu)阵(图一),听声音很像是在敲鼓,而这种乐器的形制,则源于1978年湖北随州市曾侯乙墓中出土的铜鉴缶(图二)。中国古代“八音分类法”,按材质将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竹、匏、木八类。作为中国古代土乐器的缶(图三),其音绝不会与作为革乐器的鼓雷同,而其形制也与上述铜鉴缶完全不同。“鉴缶”不是缶,古乐文献中亦未见有“缶阵”的记载。



图一:缶阵
缶阵.jpg
发表于 2008-8-10 04: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1978年湖北随州市曾侯乙墓中出土的铜鉴缶(图二)
铜鉴缶(1978年湖北随州市曾侯乙墓中出土).jpg
发表于 2008-8-10 04: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土乐器的缶(图三)
古缶图.jpg
发表于 2008-8-10 04: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图四:象形字“缶”
象形字“缶”.jpg
发表于 2008-8-10 04: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文解字》:“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象形。” 象形字“缶”(图四),上为“午”字,即“杵”,下为半圆形器皿,即缶之本体,整个字形如一只木杵插在瓦盆中,可以敲击成曲。缶初为先民们装食物饮料的器皿,后发展为打击乐器,远在夏、商时代,就产生了类似水碗的演奏形式——“击缶”。《诗经.陈风》中有“坎其击缶”的歌词,相传古代击缶,是用十二个小碗敲击成曲的。《周易.离》九三爻辞曰:“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耄之嗟,凶”,由是推之,庄子丧妻鼓盆而歌,敲打的也应是这类盆形瓦器。

    在古代外交场合,缶曾成为折冲樽俎的利器。据太史公记载,战国时秦王与赵王会于渑池,便发生了著名的“秦王击缶”故事: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作为古乐器的缶,究竟是什么模样呢?近年的考古发现已经给出了答案。在2004年无锡鸿山的越国贵族墓发掘中,考古人员在大墓甬道壁龛中发现了由五百多件组合乐器组成的陪葬坑,其中有三件盆状的青瓷乐器。经功能分类和专家认定,这便是秦王渑池会上被迫一击的“缶”(图五)。图片中的古乐器青瓷缶口径40厘米,通高24.2厘米,内外施青黄色釉,口沿和上腹部饰细蟠虺纹,两兽首状宽耳,另两侧有一对称的蜥蜴匍匐在口沿,蜥蜴的两前肢攀在沿上,口衔缶沿,造型夸张生动。


秦王渑池会上被迫一击的“缶”(图五)
秦王渑池会上被迫一击的“缶”.jpg
发表于 2008-8-10 04: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生活用具的缶,材质用料上有陶土制的瓦缶,还有青铜制的铜缶。传世及出土文物所见之铜缶,形制为圆腹小口,在用途上则有尊缶(图六)与浴缶(图七)之别,尊缶是盛酒器,浴缶则是盛水器。此外,缶还是一种古容量单位,容量等于十六斗(一说三十二斗),《小尔雅》有“薮二有半谓之缶,缶二谓之钟”的记载。


图六:战国铸客缶(尊缶)
图六:战国铸客缶(尊缶).jpg
发表于 2008-8-10 04:4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七:浴缶(蟠虺纹铜缶)
图七:浴缶(蟠虺纹铜缶).jpg
发表于 2008-8-10 04: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缶阵”中那2008件乐器的原型——曾侯乙墓出土的铜鉴缶,实为组合器,是由青铜鉴和青铜缶套合而成。外套为鉴,缶在其中,缶的外壁和鉴的内壁之间有很大的空间,具有冰镇、加温酒浆的双重功能,有专家将其称为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古\"冰箱\"(当然也应是“暖箱”)。这种特制的青铜酒器,无论从形制到材质,都与陶土乐器缶风马牛不相及。

                                   2008年8月9日  风雨读书楼


http://zhanglifan.blog.sohu.com/96796462.html
发表于 2008-8-10 09: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此看来.我们所谓的一些民俗专家还要强化学习阿!
发表于 2008-8-10 09: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满城尽是黄金甲的又一个大手笔翻版
发表于 2008-8-10 09: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国家领导人以及元老级人物看后心情会怎样?
发表于 2008-8-11 01: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薛艺兵《中国乐器志 体鸣卷》_ 缶(击缶、八缶)

   牛龙非 《敦煌壁画乐史资料总录与研究》14击缶、水盏,
有更为全面的解释。
楼上有关说法,有些以偏概全了。
发表于 2008-8-11 11: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看河南的同志们老爱搞些巨牛的文化工程,比如中华第一龙、炎黄第一雕什么的,俺心中就嘀咕:这河南是不是穷的光剩下下文化了?(河南的老师同学们不要误会哦,俺对河南米有偏见)。像阿Q那样的衰人才说自己以前很阔很有文化的。
后来偶发现这种穷的只剩文化的心态,其实不光河南的同志们有,河南只是中国的缩影而已,所以河南的同志们建议把首都迁回到洛阳或者开封或者郑州是有道理的。
开幕式的问题不是某个细节的问题,这样大的一个文化工程,在某个细节上失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整个开幕式的构思和定位背后的心态就有问题。

有必要把开幕式搞成一个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大汇演吗?
奥运会就一国际大庙会,体育就是游戏,玩的就是心跳,要的就是高潮,各国的运动员们就是来玩的,不是来接受华夏文明教育来了,因此开幕式要紧的是要有欢乐的气氛,其实,我们中华文明中,能够与外国人同乐的东西并不少,比如汉唐盛乐、比如京昆国粹、比如民间社火、比如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舞蹈、比如让外国人看着双眼发直的kongfu,但肯定不是方块字,不是论语,不是指南针,不是印刷术,不是麻将牌……舞蹈、戏曲、武术等富于表现性和现场感的艺术形式理应成为开幕式的主体,也最能展现中国人的精神风貌,酝酿欢乐气氛,但在张艺谋手下,却仅仅成了五千年文明史的陪衬。
张艺谋也知道仅仅靠方块字、竹简、缶、指南针、印刷术酿造不出欢乐的气氛,所以只好倚靠超大规模的LED显示屏、没完没了地放烟火,但最后酿造出来都不是让人心醉神迷的欢乐,而是让人目瞪口呆的浮华。
反正我觉得,这场开幕式很别扭,就像你家娶新媳妇,邻居的小伙子来闹洞房,你不让人家闹,却给人大讲文明做人、“和”气生财的伟大道理一样,扫了大家的兴,也扫了自家的兴,更扫了新娘子的兴,弄不好连小孩都生不出来。
[ 本帖由 子不语风花雪月 于 2008-8-11 12:20 最后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5-1-23 06:1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