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53|回复: 2

藏语言文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17 17: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藏族的主体是古代的吐蕃人,公元633年松赞干布在拉萨建立了吐蕃王朝,在其后不断的征战中融合了古羌集团中的苏毗、羊同、白兰、党项、附国,和古鲜卑集团的吐谷浑以及部分汉族,形成了今天的藏族。
      
      藏族按地域和方言分为:
      兑巴:阿里地区的藏人
      藏巴:后藏地区的藏人
      卫巴:前藏地区的藏人
      
      以上三种藏民又统一自称“博巴”(博就是蕃,巴就是人,实际就是“吐蕃人”的意思)。
      
      安多娃:甘南、青海(除玉树州外)、阿坝州的红原、若尔盖、阿坝县的藏人
      
      康巴:西藏昌都、四川甘孜、云南迪庆、青海玉树等地的藏人。但历史上也曾把西藏东部包括安多、康巴以及雅安、阿坝、凉山等藏族地区统称康区——这是一个地域概念,不是民族分支概念。
      
      工布藏族:在康区与卫藏交接的林芝一带的藏族习惯上称为工布藏族。
      
      嘉绒藏族:一个比较特殊的藏族分支,主要有古羌人、汉人和吐蕃人融合而成的集体,分布在阿坝州的九寨沟、松潘、马尔康、理县、小金、黑水、茂县以及甘孜州的丹巴等地。历史上嘉绒一带地处藏、羌、汉等多民族交合部,融合情况更加复杂,所以嘉绒藏族带有较多揉杂特征。如头帕、绣花鞋和腰带等装饰与羌族形似,其生产模式以农业为主,在风俗和习性上又有汉族的特征。这也是目前汉化最明显、保留民族特征最弱的一个分支,许多地方的嘉绒藏民不仅服饰汉化,连语言也完全汉化,小金、宝兴等有些地方甚至年轻人已经不再会说本民族语言。其中以黑水的嘉绒藏族保留本民族文化成分比较完整些。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加特殊的藏族分支白马藏族,主要居住在平武县的白马藏寨,服饰语言都于一般藏族着很大差异,无论男女,均头戴自制白色盘形荷叶边羊毛毡帽,上插一支或数支白色公鸡尾羽,作为本民族的标志。除了衣服花边外,看不出其他藏族的特征。实际他们是古代白马羌受吐蕃势力影响直接同化而来的。有学者如著名民族人文学家费孝通就赞成把白马藏族单独承认为一个独立的民族。
      
      这里要说明的是上面所提到的“古代羌人集团”与今天的羌族不是一个概念。中国古代华夏族把所有西部的游牧部落统称为“西羌”,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部落群体,并非一个确切的民族。羌者,牧羊人也,字上为羊、字下为人,发音从羊。古羌人在后来春秋、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实际是战乱、势力瓜分)中,绝大部分被吐蕃、华夏族同化,成为了现代汉族和藏族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今天的羌族,仅仅是这个集团中的一个非常小的分支,在长期的战乱中躲入了深山老林,顽强地依据山势地貌和团结精神与外界抗衡,最终保留了自己的民族特征和血缘群体,形成了今天位于汶川、茂县等地的羌族。这也是为什么羌寨几乎都修成了战斗堡垒、军事工事的原因——若不如此,早就不复存在了。
  
      此外。夏尔巴人是中国56个民族中藏族的一个支系。“夏尔巴人”在藏语里的意思是“东方人”。他们主要居住在中国和尼泊尔边境属于西藏自治区樟木口岸的樟木镇和定结县的陈塘区,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夏巴尔人有2000多人。
      
      夏尔巴人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通用藏文。夏尔巴人分为立新乡和陈塘夏尔巴人。陈塘夏尔巴人的语言比较杂,既有藏语、尼泊尔语、还有土语。他们只有名字,没有姓氏,很多人以自己的族群的名字夏尔巴为姓。名字与藏族相似,但不冠房名。像陈塘夏尔巴人的姓氏就分两种,叫提嘎瓦、从巴瓦。
 楼主| 发表于 2008-8-17 17: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藏族按方言一般分为三大方言区,分别是卫藏(包括西藏阿里、日喀则、拉萨、山南、林芝以及那曲的一部分地区)、康巴(包括西藏昌都、青海玉树、四川甘孜、木里、云南迪庆)、安多(包括青海、甘肃甘南、四川阿坝)。除这三大区外还有几个特殊支系,分别是嘉绒藏族、华锐藏族、白马藏族。

嘉绒藏族

嘉绒地区藏语全称“嘉尔木擦瓦绒”,是一个综合山名、水名与自然环境的名称。在小金和丹巴之间有一座闻名全藏的木尔多神山,“嘉尔木” 即此山之山神;“擦瓦”:居住在擦曲河流域的人;“绒”:农业河谷区。

嘉绒是藏语对四川大小金川及黑水藏族地区的地名称呼,区域包括今天阿坝州和甘孜州境内岷江中上游,大渡河上游的大、小金川地区。

嘉绒成为藏族一个独具特色分支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地理环境、历史渊源以及特定农耕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宗教、语言、建筑、习俗等方面。唐代吐蕃东进,驻军于大渡河、岷江一带,据险而守,军队与当地嘉良、东女、附国等各土著部落相互融合,形成了今天独特的嘉绒藏族。

嘉绒藏族的住房为石砌平顶寨房,墙上涂有白色的太阳和月亮图案。嘉绒话与藏语同属藏缅语系,通行藏文,但是嘉绒独特的方言使别的地区的藏族也很难听懂嘉绒藏语。清乾隆以前嘉绒藏族主要以信仰苯教为主,乾隆平定了大小金川之后,强令“兴黄废苯”,嘉绒十八土司管辖地的所有苯教被迫改宗黄教,但是苯教还是以迎合佛教的方式流传下来。

石碉建筑是嘉绒藏族的标志性建筑,古碉文化也是嘉绒文化的重要内容。丹巴素有“千碉之府”的美称,每座石碉上都有历史演进的烙印。这种石碉是战、居两用的垒石建筑。此外,丹巴地区以出美女而闻名,康巴之花多出自丹巴。

华锐藏族

“华锐”,意为英雄的地区或部落,是白牦牛的故乡。历史上华锐是指湟水以北,河西以东,包括青海的乐都北山、互助、门源、大通东部、甘肃的天祝、肃南皇城等藏区,其中天祝是华锐藏族的主要聚居区,人口约8万。

形成华锐藏族的主体是吐蕃人,即吐蕃王朝时期吐蕃的一支军队进驻定居后逐渐形成了该地区藏族的主体。清代华锐著名学者松巴益西班觉在其著作《青海史》中认为,吐蕃进入青海最早的是华锐,正是由于吐蕃后裔的背景和对传统文化的较好保存,所以形成了独特的华锐方言,与安多等其他地区的方言有着较大的差异。虽然华锐方言还是属于安多方言区,但华锐方言保存了大量古藏语的词汇,有些用词发音也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安多语发音法。

华锐藏族自称“博”或“华锐嘎布”,男子多穿白色毡袍,反映了华锐藏族特别崇尚白色,并认同与其他地区藏族同出一源的深刻民族观念。从古至今,华锐地区人杰地灵、学者辈出,为藏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白马藏族

白马藏族主要生活在甘肃省陇南市文县铁楼乡白马河流域和四川省平武县、九寨沟县一带,人口约14000人。他们的风俗习惯、文化、宗教信仰都与其他地区藏族有所不同。白马藏族讲藏语,却不识藏文,普遍使用汉文。除了信仰苯教和藏传佛教外,白马藏族还信仰太阳神、山神、火神、五谷神等自然神灵,但他们一般不修庙宇,只在家供奉祖先的牌位。因此,众多的民族学和史学家认为,白马藏族是古代氐族的后裔,唐代吐蕃东征,占领了整个氐族地区,大批吐蕃军民随军而来与氐族杂居,使一部分氐族逐渐丧失了固有的文化特征,形成了藏化的氐人,也就是今天白马藏族的祖先。

白马藏族的文化有双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语言方面有藏语同源词,也有羌语词汇。服饰也很有特色,帽顶前端有一簇锦鸡颈羽装饰并插白色雄鸡尾羽,这是白马藏族的标志。男子插一支,女子插两三支。男子插一支挺直的羽毛,表示心要直,人品要好;女子插几支弯曲的羽毛,象征美丽,这种帽子被当地的白马人称之为“沙嘎”。

  

[ 本帖由 DAMEIQINGHAI 于 2008-8-17 17:58 最后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8-17 17: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藏语在语言学上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下的藏语支。藏语支包括藏语、门巴语、珞巴语、普米语和嘉戎语等。藏语支各语言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复辅音声母、有较多的单辅音和复辅音韵尾、声调发展不平衡。如藏语中有30个辅音字母,4个元音字母。 <有关藏语言文字起源的问题,学术界仍在争论中,但主要形成几种观点。佛教界认为系吞弥·桑布扎所创;西藏本土宗教苯教认为系苯教始祖辛饶米沃奇所创;还有学者认为系脱胎于伽湿弥罗文(今克什米尔文)或者多文或者象雄玛文或者黎宇文(于田文)。;佛教史籍记载,公元7世纪上半叶,吞弥·桑布扎与其他15名藏族青年受吐蕃第32代赞普(王)松赞干布委派,前往天竺(今印度)学习梵文和天竺文。由于水土不服,惟有吞弥·桑布扎没有病故他乡,他先后从黎敬和拉热白森格学习梵文和天竺文,其认真刻苦的敬业精神获得天竺人的敬称“桑布扎”(意为贤良的藏人)。 ;回归故里后,按照松赞干布的旨意,吞弥·桑布扎根据梵文字母以及藏语语音的特点,整理出藏语的30个辅音字母以及4个元音字母,被称为藏语的30个子音字和4个母音字。吞弥·桑布扎还编撰了《文法根本三十颂》,完成了藏民族文字的整理规范工作。 ;在迄今的1300年里,藏文经历了四次改革。此四次改革分别发生在公元7世纪、公元8世纪、公元8世纪和公元1070年。四次改革先后整理规范了藏文字和语法、统一了用词用语、确立藏文字的书写法。 西藏和平解放后,为促进藏语的学习、使用和发展,国家和政府历时近20年的研究,于1987年制订了《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试行)》。1988年西藏正式成立了西藏自治区藏语文工作指导委员会,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人兼任领导。各地市均成立了藏语文工作指导委员会。与此同时,藏文编码国际标准于1997年获国际标准组织的通过,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字中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文字,也便利了藏文的计算机信息化。 藏语言 藏语是我国藏族使用的语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省的部分地区,使用人口约30万。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现代藏语有以下特点:(1)浊辅音声母趋于清化,局部地区所保留的浊声母都是来源于古复辅音声母中的浊基本辅音;(2)复辅声母赵于简化和消失,只在局部地区保留带前置辅音的二合复辅音;(3)单元音韵母增多,特别是鼻化元音;(4)元音有长短区别,并与声调有互补关系;(5)有鼻化和非鼻化两类真性复元音韵母;(6)辅音韵尾趋于简化,从而引起带辅音韵尾韵母的简化;(7)有较完整而稳定的声调系统,而助数量有增多的趋势;(8)谓语是后置表达系统(即谓语的语法意义由谓语之后的万分表示);(9)构语和构形的语素之间有丰富的减缩变化;(10)动词只保留简化的屈析变化,而且它已失去独立表达语法意义的功能;(11)动词有丰富的体的范畴;(12)判断动词和存在动词有两种表示不同人称的词汇形式;(13)动词无人称和方位范畴;(14)单一万分表示否定(即在所否定的词的前或后加否定成分表示);(15)有丰富的助词,而且常常有减缩和独立两种形式;(16)形容词和部分派生名词有构词后缀;(17)有敬语和非敬语的区别。  藏语言系属 藏族主要使用藏语。按语言发生学分类法,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语言学家们用这个语系中历史文献最丰富、影响最大、使用人口也较多的两种语言名称来概括这一语系,足见藏语在确立汉藏语系中的价值和历史地位。 藏语与汉语差别很大,但两者在语言发生学的分类上有亲缘关系,则是毋庸置疑的。在词汇上,汉藏两种语言之间有较多的同源词;在语音上,汉藏两种语言都有以声韵母为单位的独特的语音结构,所不同的是汉语没有藏语那么多的复辅音声母;在语法上,汉藏语两者都具有以虚词和词序作为表达语法意义的共同框架,但是在词序上有宾述和述宾的差别。 藏语支包括藏语和门巴语,另外,分布在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国家的一些所谓喜马拉雅语言,如布南、卡瑙里、固戎、巴兴、伐尤、塔克巴、藏拉、木尔米、阿博尔、米里、达夫拉、阿嘎等语言,也属藏语支。 ;藏语主要分布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省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和锡金。地处中国西南部的域外语言,如巴尔蒂、普里克、拉达克、斯比蒂、洛盖等,与中国藏语相差不大。藏语不仅为藏族使用,国内的错那门巴族80%以上都使用藏语,西藏的部分回族、珞巴族和青海省河南蒙旗的蒙古族也使用藏语。此外,纳西、上等民族以及甘青一带与藏族杂居地区的回族、汉族和撒拉族等,也有一部分人兼通藏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5-1-22 23: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