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47|回复: 22

南方都市报的一篇报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7-28 12: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对中山大学民俗丛书的报道,中间有一些说法是不对的,不管对不对,人家愿意帮我们宣传就不错了,一般老百姓不必知道事情的精确真相,只要知道最基本的事实。这篇报道的基本事实是对的,其价值也在于此,为民俗学张旗。
[ 本帖由 shi 于 2003-7-28 12:21 最后编辑 ]

南方都市报3.htm

29.83 KB

发表于 2003-7-28 15: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南方都市报的一篇报道

嗯,感觉南都现在还是比较多人看的,起码在广州,希望能扩大影响吧。


另,施老师又一次被摆上台,呵呵,辛苦了。
发表于 2003-7-28 16: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南方都市报的一篇报道

施大虾,

偶先预订两套——多少银子啊?
发表于 2003-7-28 21:48:3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南方都市报的一篇报道

作为当事人,我要说明两点:
第一:《孩子们的歌声》流落到日本这一说法不敢苟同。广州沦陷是1938年的事,该书出版时间应该是1928年7月,就算是1929年与1938年相距也近十年之久。我在日本找到的这本书,是藏在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图书室的,共有两册,而且为了保护特地加了硬皮装帧。此外,该室共藏有中大民俗学丛书24种,可见并不是偶然流落的,是他们有心收藏的。跟人家比一比,中大图书馆的人应该去买块豆腐撞死。也别拿广州沦陷和文革做遮羞布,东京在日本投降前曾经几乎被美国人夷为平地。
第二:由于知识产权的原因,东大的只能复印一半,另一半是在庆应大学图书馆复印的,那里藏的是篓子匡在台湾出的中大民俗丛书。这套共有多少种现在记不清了,但是我记得《孩子们的歌声》编号是19,可以肯定超过19种吧?
 楼主| 发表于 2003-7-28 22: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RE:南方都市报的一篇报道

小人家太较真,我前面已经说了,记者记东西是有选择的,而且也没有给我们看过稿子,因此许多东西是不确切的,至于数字和时间,你就更别追究了。这是一。
我们说到的东西很多,它只有选择地出来二千来字。不是我们错,是报纸篇幅有限。这是二。
这是爪哇堂兄的人情,是爪哇兄请人帮我们宣传,请先感谢别人,而不是指责别人出错。这是三。
最后我要说明的是,日本军打到广东的时候,由于国民党政府的失误,中山大学只有一天半时间撤退,中大图书馆的绝大多数书都来不及搬走,但当抗战胜利中大回到广州时,所有的书都已荡然无存,这是有史料记载的。不能说你看到的书一定来自于掠夺(我原来跟记者谈的时候,用的是“掠夺”),但可能性也不是太小。说日本所藏民俗丛书主要来自掠夺,不会大错,因为当时中大出的书大都分是赠送的,但没有送给日本人的记载,再说,中大的书陆续出版,不大可能有人能收齐二十多本,除了中大自己,或是中大刻意要送的人。
以上发的是新闻稿,不是学术论文,请理解。
[ 本帖由 shi 于 2003-7-28 22:29 最后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3-7-28 22:26:2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南方都市报的一篇报道

探花兄:
银子事,由出版社算,但我们合同订的是,如果我们去买,可以给一些折扣。
书价出来以后,再说与兄知。
 楼主| 发表于 2003-7-28 22: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南方都市报的一篇报道

娄子匡出的那套书的封面
200307280617_212844.jpg
 楼主| 发表于 2003-7-28 22: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南方都市报的一篇报道

原版民俗学丛书(封面是中大中文系资料室的那些工作人员重做的,只能让大家看看厚薄)
[ 本帖由 shi 于 2003-7-28 22:42 最后编辑 ]
200307280617_212845.jpg
发表于 2003-7-28 22: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南方都市报的一篇报道

shi 于 2003-7-28 22:11 写道:
不能说你看到的书一定来自于掠夺(我原来跟记者谈的时候,用的是“掠夺”),但可能性也不是太小。

还好人家没用,你好歹也是做学术史的,这样说有点不太负责吧?主要是赠送,还有不主要的呢?再说送出去的后来怎么样了呢?你低估了日本人对资料的渴望啦!东大当时叫东京帝国大学,有很多国属研究机构在里头,要搜求资料恐怕不会没有办法的吧?
柳田刊印《乡土研究》也不是漫天散发的,周作人硬是从很少的数量里买到了一本,柳田自己也不会知道的呢!
 楼主| 发表于 2003-7-29 09: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南方都市报的一篇报道

无论有多少日本人是可爱的,我都无法原谅日本人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涛天大罪。
以下是我博士论文中的一小部分,无一句无来历,此处只是省去注释。

日本侵华战争,彻底粉碎了民俗学会的几乎所有梦想。1938年秋,日军加紧了对华南的军事进攻,广州受到严重威胁,形势危急,中山大学接到国民党政府搬迁命令的时候,已是日军兵临城下了,“中山大学从10月19日-21日分批离开广州。搬迁之难,在于校产。在仓促撤离前,虽将较为贵重且有价值的图书、仪器约600箱寄存于沙面、香港、九龙等地,但余下的占大部分机械、仪器、图书、标本及其他校产装箱搬运,困难甚大。” 由于时间仓促,中山大学的货运船只连夜离港,黑暗之中,甚至难以监督点数,有的船只中途失踪,也无法追究。“抗战八年,中山大学流离颠沛七个年头,几度迁徙,三易校址,校舍、图书损失惨重。”
至1942年,风俗物品陈列室尚存“西南各省苗瑶、罗罗、摆夷、藏人各种挂图,经书,相片,用具,宗教具,民间读本,大小千余件,拟再加收罗陈列,俾作研究物证” 。为重振学术起见,并拟继续购置一批“西南边族用品”。但是,抗战胜利后,大家迫不及待地涌回广州,散存各地的仪器、图书再次被人落下。
据抗战胜利后的一份清查报告 :“设备情形以本所自广州坪石相继失陷之后,物资损失当在千万以上”,这些物品主要包括古物、图书、民俗物品、科研仪器(如留声机等)四类,其民俗物品散失途径有三:
(一)        移存香港九龙之古物、图书、民俗等物品共24箱,其中民俗物品2箱,这一部分大多为语史所精选藏品。战后学校只设法运回8箱,基本都是图书,似无民俗藏品。
(二)        留存于广州石牌的民俗物品约有2000件,“以上各物均于1938年广州失陷时未及携出,致不明其确实数目,此据1939年9月9日查填……皆散失无遗。”
(三)        留存于坪石的民俗物品及民俗学丛书共两箱,“以上各物均于坪石疏散时装箱,……曾运至连县以开课,开后再运回坪石,致与未移运之次要书籍及全部古物同遭损失。”


需要说明的是,中山大学仓促撤离广州后,日本军第二天就进了广州,而且立即选中了中山大学作为华南战区的司令部,许多图书、设备是否搬至日本,没有找到记载,但是,当日本投降时,中山大学接管人员进入中大清点的时候,中大只剩空房子了。日本人到底干了什么,我虽不能断言,但用“掠夺”两字,我认为比“流落”更准确一些。

发表于 2003-7-29 13: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南方都市报的一篇报道

师兄你的意思是要在这里讨论战争责任的问题吗?
侵略侵略,就是入侵和掠夺,这是没错的。但是学术史也是史,谴责日本侵华对中国民俗学的破坏和认定那些藏书是“掠夺”的结果,是两回事。对吧?治史不是那么治的。
如果你能找到证据证明那是日本人从中大“掠夺”的,我保证尽力(虽然非常有限,但有十分就不用九分九)地去东京大学闹。
我这里多留的一部分,跟给你的那本是一样的,封面上有东方文化学院的标签。东方文化学院成立于1933年,用的是义和团的赔款。什么时候结束的我不清楚,但是41年东洋文化研究所成立以后,书都归东洋文化研究所了。东方文化学院时代,确实是有意识花了大价钱到处搜求中国书籍,这个如果需要,可以拿出史实来。但是史实能不能具体到中大民俗学丛书,我就没有把握了。
画像 269.jpg
发表于 2003-7-29 13: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RE:南方都市报的一篇报道

东方文化学院的藏书标签
画像 268.jpg
发表于 2003-7-30 15: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南方都市报的一篇报道

SHI老师,一套多少大元?我跟我导师提议一下,我们也会订几套的。
发表于 2003-7-30 19: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南方都市报的一篇报道


LOTTE兄:据我估算,书价大约会在200元上下,具体要等出版社计算,我只是估。

小人家妹妹:我无法,也无力去证明这事,但你说的东方文化学院成立于1933年也不能成为反证的证据,除非你能证明该学院在1938年日本军进驻中山大学之前就结束了。否则,这些书的来历还是有问题。
发表于 2003-7-30 22: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南方都市报的一篇报道

可能有问题和掠夺是两回事,我是这个意思。
没有能力证明嘛,就不应该那样说,对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3 04: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