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89|回复: 3

又一个冒名抄袭的无良记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9 10: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初一至立春前生的娃属鼠还是牛? 专家:都行


2009-01-24 11:06:08  来源:华商报  作者:吴成贵  浏览次数:40  

  1月26日,正月初一,从这天到明年(庚寅年)正月初一前出生的孩子都应该属牛!但最近网上却流传,生肖应该和干支纪年对应,“立春”(今年2月4日,农历正月初十)才是一年的开始,所以今年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九出生的孩子的生肖是鼠,而不是牛。对此,民俗专家是怎么看待的呢?

  福建省著名民俗专家范寿春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网上的说法是有道理的。按照传统干支纪年,生肖归属就是要从“立春”那一天开始算。范寿春表示,干支计时系统是自古流传下来的。干支纪年、纪月、纪日,都是为了记录和推算国家时间而设立的。干支年以干支月为基础,而干支月则以二十四节气为基础。因此,以阳历为基础的干支年和以阴历为基础的农历年并不吻合,“根据古籍记载,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衍生物之一,所以生肖的归属当然也应该以干支纪年为基础。在干支纪年中,‘立春’就是一年的开始,所以,生肖归属应该以‘立春’为界”。

  范寿春称,在国家采用公历和公元纪年之后,老百姓习惯把农历正月初一当做一年的开始,那就按照正月初一开始算生肖吧!当然,如果一定要按“立春”为界来给孩子定属相,那也是没问题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10: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出处如下:



属鼠属牛立春为界

◇字体:[ ]  本版PDF北青网 - 北京青年报:(09/01/19 01:18)
■新绛剪纸/生肖牛/辛百巧 作
■新绛剪纸/老鼠/肖春玲 作
 


 


  ◎施爱东


  2009年的春节即将到来。假如您的孩子出生在正月初一至初九,也就是立春之前,那么您觉得,宝宝应该属牛还是属鼠?提这个问题,自然有些缘故。

  2006年年初,新华社转发《羊城晚报》一则新闻称:“今年2月4日是农历初七,立春,狗年应该从这一天开始算起——著名民俗学家叶春生教授提醒公众,生肖是从立春而不是从正月初一开始算起的。”




  各大媒体迅速抓住这一话题,各地民俗学家纷纷被邀发言。大部分学者都反对叶春生的说法,上海民俗文化学会会长仲富兰教授甚至激动地说:“这是一种混淆视听的错误说法,它把‘生肖’与‘节气’两个不同的系统给混同起来了。”还有学者直斥叶春生“违背科学、违背民俗、违背历史”。但是,《新民晚报》开通的新闻热线却显示,过半读者都支持叶春生的“生肖从立春算起”。

  风波已经过去。但是事关每个人的属相,还是值得探讨一番。

  

  ■岁首:从十月到正月 

  中国历法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许多学者穷经皓首也没能弄清楚。但有几点知识是清楚的:辛亥革命之前,农历大年初一叫做“元旦”,立春叫做“春节”;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宣布废除农历改用新历(即公历),用民国纪年,从1912年开始,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于是,农历大年初一的名称就被剥夺了;为了照顾民众的年节需求,1914年1月,民国政府又颁布法令改称农历大年初一为“春节”,这样,立春的名称又被剥夺了。

  一年的第一天(岁首)从什么时候开始算起,历史上曾有多次变化。如果以现在的农历为标准,那么,夏代岁首为正月初一;殷商岁首为十二月初一;周代岁首为十一月初一;秦代再提前至十月初一,直至西汉。汉武帝时,颁行《太初历》,恢复夏代的以正月初一为岁首。这一岁首制历代相沿未改,但是,这个岁首只是日常生活的岁首,不是干支纪年中的岁首。

  几乎所有的古代文明,最初都是用阴历(月亮历)来纪时的。月亮盈亏朔望的周期非常直观明显,人们很自然就会把月亮绕地球一周(29天半)的时间设定为一个时间周期,也即中国农历中的“一个月”。

  但是,月亮绕地球12周(即12个月)只有354天,与地球绕太阳一周(即一个“太阳年”)的365天合不上。也就是说,“12个月”要比“一年”少11天。阴历纪时很不精确,有时还得闰一个月才能跟上太阳年的周期。

  我们今天所说的24节气,其实是12个单数的“节气”和12个双数的“中气”的合称(如果从立春开始算起,逢单数为节气,如立春、惊蛰等,逢双数为中气,如雨水、春分等),它把一个太阳年平分为24等份,所以是纯粹的太阳历。汉武帝《太初历》最大的贡献在于:以正月为岁首,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这两点一直为后代的各种历法系统所沿用。为了避免出现两个正月岁首,若遇到闰正月时,便改闰二月,这也是二月闰得最多的原因。所以说,无论哪个朝代的历法,都离不开24节气的调节。

  

  ■“皇历”与“阴历”的错位

  在乡土社会的民众生活中,纪年并不重要。民俗学田野调查证明,偏远地区的老人,多数不能准确说明自己的具体年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对于一个国家的时间系统来说,纪年却是一个大问题。

  汉代以前,多沿用帝王名称加上执政年份来纪年,有时也用太岁纪年,西汉末期才开始采用干支纪年。所谓干支纪年,即用天干与地支配合纪年,如此十个天干经过六个循环,十二个地支经过五个循环,重又回到第一个天干和第一个地支,间隔正好六十年,计为一个周期。


  干支纪月是指在农历中用干支记录月序,一般只用地支纪月,把冬至所在之月称为子月(一般在农历十一月),下一个月称为丑月,立春所在的月份就叫寅月。自太初改历以来,均以“寅月”为年首,因此又称“建寅之月”或“建寅正月”等。寅月一般都与农历正月吻合,但也有不吻合的时候。


  纯粹的阴历是一种非常直观的历法,一个有经验的老农,抬头看一眼月亮,就能说出今天是几月初几。他们既不需要知道干支年,也不需要知道干支月,他们只需要知道阴历的日期和阳历的节气就能应付生活中的一切事务。

  但是,国家时间必须有更精确的历法系统来统筹。干支纪年、纪月、纪日,都是为了记录和推算国家时间而设立的。干支年以干支月为基础,而干支月则以24节气为基础,因此,以阳历为基础的干支年并不与以阴历为基础的农历年相吻合。

  通俗地理解,阴历是单一以月亮朔望为依据的,最古老最直观的历法,主要用来应付日常的时间安排;干支纪时系统则是严格等分的精确时间分割,主要服务于国家时间,诸如祭祀、天象、灾异等,后来也为算命先生等各路术师推算吉凶所借用。

  在干支纪时系统中,岁首不在正月初一,而在立春之日。干支年历是以节气为基础的历书,一般只能由中央政府颁布,故称“皇历”。我们翻开任何一本皇历,都能看到,干支年份的变更,不在正月初一,而在立春建寅之日,大约相当于公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

  

  ■十二地支与生肖

  天干地支的起源现在已经弄不清楚了。用抽象的五行,以及天干地支等配附天地万物,如以五行分别配附五种颜色、五个方位、五个季节、五脏六腑等等,借以阐发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是常见的中古思维方式。用十二地支分别配附十二方位、十二时辰、十二器官、十二动物,也就落在常理之中了。

  十二地支配附十二动物,至晚可以追溯到秦代。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竹简《日书》中有《盗者》章,以十二地支配合动物特征状写了盗贼相貌,如:“子,鼠也。盗者兑口稀须,善弄,手黑色,面有黑子焉,疵在耳,藏于垣内中粪蔡下。多名鼠鼷孔午郢。”其余搭配分别还有丑牛、寅虎、卯兔、辰囗、巳蛇、午鹿、未马、申环、酉水、戌羊、亥豕。这一搭配并没有与岁时发生关系,而且贬义色彩非常浓重,所以还不能叫做十二生肖,但至少说明十二地支与十二动物的对应关系已经初步形成。

  也有人认为,十二生肖的记载,以《诗经》为最早,因为小雅中有“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可见“午”已经与“马”相配。这种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因为《日书》说明,即便到了秦代,午尚且配鹿而非马,“庚午差马”只是一种巧合。

  在东汉王充的《论衡》中,十二地支与十二动物的配附已经与今天完全一样了,到了南北朝时期,生肖观念已经普及开来,南朝《南齐书·五行志》中已经开始按人的出生年份称属某种动物。

  由此可见,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衍生物,那么,生肖的属分当然也应该以干支纪年为基础。而干支纪年的分割点就在立春,所以,生肖属分也当以立春为界。

  不过,自从国家采用公历和公元纪年之后,干支纪时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废历。民众已经习惯于看公历办公,凭农历过节,而所谓的生肖属相本来只是一种口头的规定性,一种可随历法变更而变化的口头传统,把它从干支年移至农历年,以正月初一作为属分界限,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2009年的立春在正月初十,如果你的孩子出生于正月初九,喜欢鼠,就以干支年为标准,喜欢牛,就以农历年为标准,悉听尊便。

[ 本帖最后由 匪兵N+1 于 2009-1-29 10:2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10: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范寿春先生是个八十岁的讲古老人,他哪能这么准确地背诵施爱东文章的语气,定是无良记者冒名抄袭。

抄就抄了,一个西安的记者,还故意找个八十岁的厦门老人,冒充什么“某某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为范春寿老了,鞭长莫及,不会知道自己被冒名抄袭。

这记者还真会选人,冒名于千里之外,哈哈。

[ 本帖最后由 匪兵N+1 于 2009-1-29 10:35 编辑 ]
发表于 2009-1-29 12: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记者往往善于指鹿为马,张冠李戴。
若是无意识张冠李戴呢,是为无知;
有意识偷来施家的见识,戴在讲古老人头上,是为剽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5-1-23 02: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