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79|回复: 26

第二届(2004年)民间文化青年论坛预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9-1 2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届(2004年)民间文化青年论坛预告


从多方面的反映看,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次网络会议开得还算成功,打消了大家事先的部分担心(怕网络会议难以讨论充分)。网络会议自有网络会议的特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共时性”,可以同时展开几个话题而互相不影响。会中有会,这是常规会议的“一言堂”难以做到的。一小时会议下来,内容还真不少。当然,尽管成功,大家还是希望能开上一次常规的、面对面的论坛,让各路侠客尽脱马甲,畅快一回。于是,就有了按原计划启动、筹备第二次论坛的意见。
按照当初几位发起人商量的办法,第二次论坛当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同人接办,于是8月23日这天,几位能在北京凑到一起的——陈泳超、施爱东、巴莫曲布谟、安德明、吕微——就斗胆代表众人办理了交接事宜:
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和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研究室联合承办第二次论坛。
二,吕微暂时出任第二次论坛网页版主,原先的网页管理员除老版主陈泳超赴台讲学,爱东、扁舟、田园、竹子一应留任,另增加安德明、巴莫两位管理员,随时以应新版主不胜任之需。好在网页草创时期已过,各项制度略已齐备,一切悉循故事便可,各个栏目一仍其旧,况新版主论机智不如温柔的思想和cyc,论文笔不如施公子和李大官人,因此上只想作个守成之君,并无锐意进取之志,随时恭迎哪位富于奉献精神的“抢班夺权”者,即时退位,绝非虚言。
三,近期网页将增加新的栏目和话题。新开的栏目有三人合作的“口头传统”和夫妻合作的“家乡民俗”。在此,热烈祝贺新栏目的开张!!!!!此外,网页上也有另设图象、文艺等栏目的动议,有志者尽可自告奋勇,独当一面。
四,第二次论坛的会议主题:记忆与表演:民间叙事的多样性
当有人提出这个题目时,在座的都表示赞同,理由却没多想,事后想想,确定这个题目的理由可能有如下述:第一次论坛以学术史为主题重在“破”,但学术史尽管是众人学问的来路,却没几个人曾经细究,于是文章写出来就有不少急就章。第二次论坛改为“立”的角度,想来会得多数人的首肯。“记忆与表演:民间叙事的多样性”,关键词是“叙事”,而叙事正是民俗和民间文学研究的重心,特别易于众人各展所长。程蔷老师曾经提出过“行为叙事”的命题,很有意义。我理解,所谓“行为叙事”是说叙事是民俗和民间文学共同的规定,“行为”何言哉?但无言的“行为”仍然可以从叙事的角度予以理解和解释。既然很多现象都可以叙事名之,既然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三段论都脱不开叙事的嫌疑(判断也是叙事?),那么“叙事”这个会议主题一定能够涵盖大多数人的研究长项,无论你研究神话、传说、故事也好,研究史诗、歌谣、谚语、戏曲也好,还是研究物质民俗、制度民俗、精神民俗也好,“叙事”也许能将这些劳什子都一网打尽。今天,随着人的自我理解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人的多方面的本质正在被不断揭示出来:人是能理性的动物、人是会劳动的动物、人是讲语言的动物……那么,叙事是否也可以成为人的本质属性呢?至少,有人已经断言,即使是在后现代的知识状况下,社会上仍然到处充溢着各种“大叙事”、“元叙事”,叙事始终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功能性要素,就连我们的学术也必以某种叙事为前提,甚至本身就是叙事之一种。那么“民间叙事”呢?果有一种“民间的叙事”可以和知识分子的专业叙事或意识形态的官方叙事相区别吗?如果真有,那就端赖热心的诸位细细道来,希望“多样性的民间叙事”这个主题能够激发出各位青年学人充分的学术想象。当然,对这个题目,诸位还可进一步讨论、斟酌。至于2004年会议的时间、地点以及学术论文的写作要求,将另行商议、通知。
在经过了一年的创业(感谢泳超和扁舟、竹子等人的特殊贡献)之后,论坛网页可能会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知识积累与交流的时期。圈外有人祝福我们:只要你们坚持数年,必成气候!我们不图成大气候,但我们相信,我们大家的努力定有回报,这就是,尽我们之所能推动了中国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的发展,为此我们要做的事情可是很多,抓紧时间一步一步来吧。那天吃饭时,丙中也来了,我问丙中:“何以你的学生多不上论坛走动?”丙中云:“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功课太重,要读的书太多。”以前只知理科学生功课重,没想到在中国,学人类学的学生功课也这么重,相比之下,我们学民俗学、学民间文学的学生的读书负担相对要轻一些。这也许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问题:我们的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的学科训练的制度化程度。我们一直希望本学科有一个为大家所公认的、分级差的学生必读书目和参考书目,这样,经过多年培养的学生才有较多的、相互重叠的知识结构,容易形成一个易于对话、互助的知识共同体。但这样一份书目的开列当然也需众人共同的努力, 这也许就是我们的论坛可以做的一件小事(不一定是小事):开一个栏目,专门讨论必读书和参考书的问题。现在,我们成天谴责专业知识造成的话语霸权,但是,为了推进某一方面知识的进展,我们仍然需要培育知识的学科化水平,这实在是一个充满悖论的事情。好在青年民俗学者们热情正高,我们的论坛前景看好(论坛这个交流的平台办到如今这个份儿上实在不易,全仗各路英雄好汉的支持、珍惜与厚爱,版主、管理员者也,只是前后跑堂干服务的)。诸位,把你们手中的绝活儿都拿到论坛上来,灌浆也好,填土也好,吐口水也好,甩石头也好,希望论坛是日高一日,日厚一日。
发表于 2003-9-1 20: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第二届(2004年)民间文化青年论坛预告

吕老大太谦虚了,这不该是“预告”,应作“公告”OR“通告”吧?
发表于 2003-9-1 20: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第二届(2004年)民间文化青年论坛预告

吕老大榜文说得甚是有理,只一句言之差矣——“况新版主论机智不如温柔的思想和cyc,论文笔不如施公子和李大官人,因此上只想作个守成之君,并无锐意进取之志,随时恭迎哪位富于奉献精神的“抢班夺权”者,即时退位,绝非虚言。”——听上去颇似那才上梁山、即满心招安的宋哥哥。且莫只管这等样说,仔细李逵大闹了菊花会!
 楼主| 发表于 2003-9-1 20: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RE:第二届(2004年)民间文化青年论坛预告

若李逵等贤弟真的闹将起来,岂不甚好,作版主的也就乐得版面热闹,不用发愁了。
发表于 2003-9-1 20: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RE:第二届(2004年)民间文化青年论坛预告

老大教训的是!
发表于 2003-9-1 20: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RE:第二届(2004年)民间文化青年论坛预告

     李逵怒气冲冲地赶回山寨后,操起板斧直奔忠义堂。忠义堂前高耸的旗杆上,“替天行道”的杏黄旗迎风招展,李逵一见替天行道四个大字不由来了气。心想,你宋江整天把这四个字挂在嘴上,背地里却干那见不得人的勾当,这骗人的幌子还留着它有何用。想到这里他抡起板斧便朝那旗杆砍去。正在巡哨的刘唐和燕青见状不由大吃一惊,忙上前阻拦,李逵哪里肯听,只几板斧便将那几丈高的旗杆连根砍倒。然后提起板斧转身朝忠义堂上闯去。
    宋江和众家弟兄正在忠义堂上议事,见李逵手持板斧突然闯了进来,众人大吃一惊,不知他要干什么。宋江见他两眼通红、满嘴酒气,以为他又喝多了,不由生气地喝令将他赶出去。李逵怒睁双眼,指着宋江骂道:“好你个宋江,我一直拿你当好人,没想到你竟背着众家弟兄下山强抢民女,真是禽兽不如,我今天非劈死你不可!"说着抡起板斧直奔宋江。
发表于 2003-9-1 20:40:59 | 显示全部楼层

RE:第二届(2004年)民间文化青年论坛预告

恭贺新版主闪亮登场!
发表于 2003-9-1 20: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第二届(2004年)民间文化青年论坛预告

oyo兄忒也硬挺,令孪生弟oJo兄亦好生有型!
 楼主| 发表于 2003-9-1 20:49:14 | 显示全部楼层

RE:第二届(2004年)民间文化青年论坛预告

萧先生的恭贺话还没说完,新版主已经挨了oyo的几板斧。
发表于 2003-9-1 21: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RE:第二届(2004年)民间文化青年论坛预告

也来凑个热闹,恭喜恭喜!
另,萧放老兄,小可已于上月27日寄去非保密信函一封,估计不日即可到达,请注意查收。当中劳老兄转交之物,可与收货人商量敲诈勒索的具体问题,不论结果如何,一律与小可无涉。
发表于 2003-9-1 21: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第二届(2004年)民间文化青年论坛预告

他吕二称“微”,我品三如何?
发表于 2003-9-1 21: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RE:第二届(2004年)民间文化青年论坛预告

吓,小人家兄,勒索杖毙,教唆凌迟!
[ 本帖由 cyc 于 2003-9-1 21:14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3-9-1 2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第二届(2004年)民间文化青年论坛预告

原来C兄就是那个神秘的“收货人”啊?
 楼主| 发表于 2003-9-1 21: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第二届(2004年)民间文化青年论坛预告

吕大、吕二问候品三!
发表于 2003-9-1 22: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RE:第二届(2004年)民间文化青年论坛预告

谢谢谢谢!品三受宠若惊。

吕二
品三
田(园将芜)四

[ 本帖由 品三 于 2003-9-1 22:11 最后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2-24 00: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