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68|回复: 18

关于孙家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9-2 12: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页>>湖北日报>>舆论监督>>本页  

84岁的土家族女故事家孙家香生活困难



(2003-08-15 03:18:27)

7月中下旬,宜昌市博物馆及长阳县文化馆的文化工作者向有关部门反映,我国第一位著名的土家族女故事家、84岁的孙家香婆婆目前体弱多病,生活困难。他们呼吁有关部门给予特殊照顾。

据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守华教授介绍,孙家香是我国第一位著名的土家族女故事家。长阳文化馆现已退休的干部肖国松已从她口中采录了420多个故事。1998年,由肖国松整理出版的《孙家香故事集》,填补了土家族文学史上个人故事专集的空白,被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列入该院“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国家级课题的重要研究对象。2001年7月,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省群众艺术馆授予孙家香“湖北省民间故事家”称号。孙家香及我省另两位民间故事家(五峰县的刘德培、宜昌县的刘德方)、宜都青林寺谜语村,被有关方面称作“三家一村”——三峡宜昌地区民间文化的典型现象,具有多学科文化研究价值。

从上述3位民间故事家的晚年生活情况来看,孙家香的处境最差。身在国家级贫困县的刘德培,自1984年72岁起到2000年底88岁去世,每月均享受县财政生活照顾费,1994年起,县政府与保险公司又为其办理了平安、医疗“双保险”,一直持续到刘老病故。今年64岁的刘德方,1999年被从山里接到县城小溪塔镇居住,从2001年起,每年享受县财政生活、医疗费补贴10000元,仅为其举办的个人民间故事研讨会就达4次。而84岁的孙家香除了1997年领到县里的一次性补助500元外,老人的生活费、平安、医疗保险问题,都一直未解决。

据肖国松先生介绍,6年前,当刘守华教授率华师大采风团登门造访孙家香时,就曾向长阳县有关部门反映,要求给予老人适当的生活补贴和医疗费补贴。原县委主要负责人批示民政局出资2000元,民政局却认为这笔钱应由文化局解决。结果,“球”被踢来踢去,成了一纸空文。宜昌市文联副主席王作栋2001年代表省民协向孙家香颁旗时,也曾多次向县有关部门反映此事,却也未得到重视和解决。

孙家香的文化社会学价值,已引起学术界的关注。6月下旬,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林继富专程来到孙家香家,对其人其事进行学术调研,并决定以孙家香为调研对象,完成10万字的博士论文并出版专著。肖国松说,年事已高的孙家香婆婆,还有不少故事尚未录音整理出来,她还在不断创作新的民间故事。改善孙家香老人的生活状况,无论从弘扬民族美德,还是从传承民间文化来说,都是应该的。

宜昌市广播电视台肖峰



 楼主| 发表于 2003-9-2 12: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孙家香

七旬村妇出口成章《孙家香故事集》出版

□本报记者 张隽

  湖北省长阳县一位78岁高龄的土家族妇人孙家香,目不识丁却出
口成章,9天内讲出了264则民间故事,被当地群众称为“土家山寨故
事王”。长阳县文化馆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对孙家香所讲述的故事
进行了实地采录和整理。今年7月,长江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孙家
香故事集》一书,并将其列入“国家教委九五课题民间故事类型与传
承研究书系”。

  1997年3月16日,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林继富、罗
鹏等一行6人,根据一项国家教委关于民间故事传承人的研究课题,在
刘守华教授的带领下,赴鄂西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进行民间文学采风
活动。一到长阳,就听该县文化馆萧国松同志说当地有位能讲述200多
个故事的老人。3月20日,萧先生带领采风队一行前往长阳与王峰两县
交界的龙潭坪镇椿树坪村采访了土家族故事讲述家孙家香婆婆。

  孙家香婆婆现年78岁,生于五峰县白果园村,18岁嫁到椿树坪萧
家,生有四子,夭折一个,大儿已成家立业,二儿前几年因捡修房屋
被摔死。老人48岁时,丈夫患肝炎病逝。中年失夫晚年丧子的悲惨现
实并未将这位坚强的老人压倒,她们孤儿寡母艰难地生活着。孙家香
老人生活在土家族聚居区,她几乎足不出村,一辈子最远只到过一次
50里开外的王峰县渔关镇。但她所讲述的故事源源不断,以幻想性的
民间童话居多,带有明显的教育意义。除此之外,她还能唱许多神话,
传说及民间歌谣(五句子)、谚语、歇后语等。她的故事来源有四:
一是从娘家带过来的,主要是从她母亲那里听过来的;二是她婆母讲
的经;三是从她丈夫那里听的;四是来自周围的乡亲。她讲“经”的
场合很多:剥芭子、扭高粱等劳作时,讲“经”赶瞌睡;冬夜火笼边,
夏夜乘凉时,男女老少一块儿讲“经”消遣;走亲访友,过生(日),
和别人同路,走到哪里讲到哪里。遇到爱欺侮人的人,就讲坏人遭报
应;遇到小孩对长辈不尊,就讲恶子遭雷打;遇到借东西不还的,就
讲还来生帐;遇到学生逃学,就讲铁棒磨成针;遇到铺张浪费的,就
讲大户人家变成讨米佬;遇到打架,就讲和气能生财;遇到糟蹋粮食
的,就讲讨米佬在茅司板上捡饭吃……

  据介绍,孙家香的故事是巴文化的传承和见证。巴人俱事鬼神,
以虎为图腾,在她的故事中,鬼狐精怪多,人变老虎,老虎变人或直
接把巴人说成是老虎的后代。有人认为,孙家香足不出村,是大山把
这些原始文化封闭在这里,不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影响,所以才有她的
故事得以原始地保留。抢救这些民间故事,对民族学、民俗学、社会
学、语言学等研究都很有价值。
 楼主| 发表于 2003-9-2 12: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孙家香

土家民间故事家孙家香被北师大纳入课题研究

--------------------------------------------------------------------------------

2003年07月26日 14:02


  三峡晚报讯(轶凡、余发勋、赵科菊):近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林继富来到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都镇湾镇,看望生活在这里的著名民间故事家孙家香老人,对其人其事,尤其是通过她所传承的民间故事进行学术调研。

  现年84岁的孙家香婆婆,家住都镇湾镇杜家冲村,她能讲300多个故事,是我国第一位杰出的土家族女故事家。1995年6月1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首次刊登《土家山寨有个故事王》的文章;香港《文汇报》1997年5月18日又推出《长阳出了个女国宝》,向全世界介绍这位土家族的“故事新星”。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把孙家香作为我国第一位杰出土家族女故事家,列入该院“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课题的重要研究对象。1998年经肖国松整理的孙家香故事集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填补了土家族文学史上尚无个人故事专集的空白。

  据林继富博士介绍,孙家香故事已被纳入北师大的课题研究范围,并由他主持在两年内完成。



[ 本帖由 品三 于 2003-9-2 13:09 最后编辑 ]
hb-2003-0717b4-1.jpg
发表于 2003-9-2 23: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孙家香

林继富委托我感谢品兄的报道,林继富博士生让转告,孙家香的研究只是她博士论文中研究的主要对象,不是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课题,不过林继富的老师——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的教授们都很关心孙家香婆婆。对孙婆婆的研究还需加大力度,诸如将她的故事传承与地域传统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就是对中国民间叙事传承研究的重大贡献,林继富先生还将对孙婆婆及其故事进行深入系统的田野考察。
发表于 2003-9-3 00: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孙家香

“一事”兄忒也“多事”,林兄自已不出来说话,老让你老人家在这代言,一会说林继富博士生、一会又说“她”(?)的博士论文、又说林继富老师、又说林继富先生……说来说去说得云雾缭绕,真不知是该打你的屁屁还是该打林老师的屁屁。
来将休要罗嗦,让林老师出来答话,看我不打红他两块PP。
[ 本帖由 oyo 于 2003-9-3 00:05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3-9-3 08: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孙家香

区区2000元也要踢皮球?从课题经费里拿出来,作为信息费给孙婆婆不就完了?
记得一本英文书里提到,有一阵子美国民俗学者一窝蜂去一个印第安部落做田野,
后去者渐受冷落,问何故,印第安人答:你们搜集了材料回去做研究出成果,我们
得到了什么?所以后来学者们也反省民俗材料提供者应有权益问题(版权、报酬等)。
孙婆婆这方面的具体情况不了解,胡说几句。
发表于 2003-9-3 09: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孙家香

oyo兄也特认真,不去关心孙家香,倒去关心老林起来。一事兄怎么说当然是老林的意见。探花兄的美国例子是全球性的,在当前的中国民间基层社会,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学者们下去调查,看到这些杰出民间文化传承人的境况,百感交集,想解决,可学者们自身难保,再说不是每个学者都有重大课题,可以一如既往地资助这些传承人。何况解决了一个孙家香,还有千万个孙家香又怎么办。看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是政府行为,不知冯冀才的民间文化抢救工程有无对这项内容的保护。
品三兄是否还贴一些孙婆婆的资料上来,让世界人们更多地去了解她,这里面应该包括长阳其他民间故事讲述人的情况和民间文化活动情况。
老林很感谢都镇湾领导对他调查的支持,据说这里还有许多杰出民间故事传承人,期望通过对孙婆婆的研究,带动都镇湾这个社区民间文化的开发和研究。
发表于 2003-9-3 09: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孙家香

我深有同感和痛感!政府和文化部门应该出台一个政策。关键是掌权的那些人物们只考虑自己的政绩,从来没有想过民族文化的存亡!我们调查民间艺人的这些人都知道,有几个民间艺人是生活富裕的?其实我们进行民间艺人田野调查的时候见他们她们生活处境心里也不是个滋味!老林既然要可持续调查老婆婆就要多呼吁了,最好争取政府和文化部门解决部分问题。可怜的课题费是不能绝对解决老婆婆的问题的。其实老婆婆能需要多少钱呢?几顿山珍海味的招待费就能够很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
发表于 2003-9-3 10: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孙家香

其实我的意思,就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一下民间艺人,虽然救一时不能济一世,总是聊胜于无。指望政府,希望渺茫。
——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发表于 2003-9-3 12: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孙家香

一事无成 于 2003-9-3 09:18 写道:
何况解决了一个孙家香,还有千万个孙家香又怎么办。

难道还有千万个孙家香,现在就不动手解决这个孙家香的问题了么?老人家能等或马上就等不了了那就罢了,可是如果就这样等那么几年的话,这几年怎么过呢?
给一个老人家邮两三千块钱,几个人凑一下就成了,还要有课题经费才能办吗?至少是用了人家的信息的吗!看着老人家生活无着,总不能心安理得吧?
 楼主| 发表于 2003-9-3 16: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孙家香(不知是真是假)

涓涓暖流滋润“故事婆婆”孙家香
(品按:不知是真是假)


--------------------------------------------------------------------------------
Input Date:2003-09-02  

  宜昌日报讯(石炫):9月1日,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都镇湾镇福利院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老人--优秀民间故事家孙家香婆婆。至此,宜昌市委书记李佑才关于解决孙家香老人生活困难的批示得到了圆满落实。

  现年84岁的孙家香婆婆,一口气能讲400多个故事,是我国第一位杰出的土家族女故事家。《人民日报·海外版》和香港(文汇报》分别载文介绍这位土家族的“故事新星”。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分别把孙家香故事列入国家级课题的重要研究对象;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孙家香故事集》,填补了土家族文学史上个人故事专集的空白;湖北省文艺家协会、湖北省群众艺术馆授予孙家香“湖北省民间故事家”光荣称号。

  由于孙家香所居住的地方条件较差,经济困难,孙家香身患胃病、眼病,无钱治疗。宜昌市委书记李佑才得知后,个人解囊相助,并要求“研究解决孙家香老人的生活困难的长效措施”。8月21日,宜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文成国来到海拔1000多米的杜家冲村,为孙家香老人送去了党和人民的一片关爱之情:市委书记李佑才捐助1000元;市委宣传部捐助2000元。文成国还同县、镇的同志一起,研究既有利解决孙婆婆生活困难又有利于抢救整理故事作品的根本措施。镇委书记李云达、镇长秦群当即表示将孙婆婆作特殊情况入住镇福利院。

  此前,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委召开常委会,决定由县政府给孙家香每月定补200元,一次性奖励1000元。县文体局和都镇湾镇也送去补助款900元,并落实了按月定补的措施。

 楼主| 发表于 2003-9-3 16: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孙家香

唱民歌千余首 讲故事百多个

范氏家族传承口头文学

    金报讯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人文社科经过近半年的调查研究,在武当山发现一个能传承口头文学大60余人的范氏家族。
    据墓碑记载,“范氏家族”于清道光年间由河南南阳迁入。如今分布在距武当山金顶6公里的山林里,至今已发展到35户158人。“范氏家族”居武当山72峰之中的伏魔峰、隐仙峰、九卿峰、玉笋峰4座山峰中,交通极不便利。
    在“范氏家族”中,目前已发现范世喜、范世杰等4位能唱民歌1000首左右的“民歌王”,4位能讲100多个故事的民间故事家。此外,还有6人能唱200至500首民歌,51人能讲30多个故事,“范氏家族”传唱的诗以长篇叙事诗居多,目前已发现长篇叙事诗10余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人文社科系李征康教授说,“范氏家族”民歌之多不亚于“中国民歌第一村”──吕家河村。
    据华中师范大学民间中心主任、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刘守华教授介绍,研究民间口头文学,不仅要研究各类作品的文本,还要研究他们的传承特点。口头文学的传承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社会传承,二是家族传承。湖北五峰县的刘德培和长阳县的孙家香这两位著名故事家,就分别代表了这两种传承方式。口头文学的家族传承事例颇多,但大多限于小家庭内,像武当山“范氏家族”这样,在一地定居近200年,还拥有喜爱民间口头文学的大群体,实属罕见。
 楼主| 发表于 2003-9-3 16: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孙家香

“三家一村”引人注目

  万钟景昭


  近年来,湖北省在同一个区域接连发现了三位著名的民间
故事家和一个民间谜语村,引起国内外民间文艺学界的广泛关
注,是偶然的巧合,还是有着内在的深层原因?


  八十年代,我国曾进行过一次范围广泛的民间文艺普查,
一批杰出的民间文艺家和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得以“浮出水面
”。在这次普查中,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发现了能
讲述500多个故事、上千条谜语和歇后语的刘德培。记录刘德培
故事的48万言的《新笑府》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问世后,在
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其后,刘德培老人被列为“中国十大民
间故事家”之首,并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特别关注。


  几年前,文化工作者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发现年近八秩
的孙家香老人能讲300多个民间故事。1997年,学术界认定孙家
香老人为“我国第一位土家族杰出女故事家”,《孙家香故事
集》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今年1月,我国首部关于一个村落
的谜语选集《青林寺谜语选》在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这
部谜语选集由青年农民丁开清采录整理,收录了宜昌市高坝洲
镇青林寺村流传的谜语981则。它标志着我国第一个民间谜语村
的诞生。今年3月,经民间文艺专家考察认定,宜昌县农民刘德
方应为“三峡地区目前最具活力的民间艺术家”,(本报1998
年12月7日曾以《农民故事家刘德方》为题,向读者介绍过其人
其事。———编者)刘德方的故事集《野山笑林》将在年内推
出。


  10年之间,在一个区域接连发现了3位著名民间故事家和一
个民间谜语村,这无疑让学术界、文化界大喜过望。但同时也
给他们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那就是“三家一村”这一民
间文化典型现象,何以如此集中地出现在同一区域?“三家一
村”得以形成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湖北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刘守华和宜昌市文联副主席王作
栋等一批专家学者认为,“三家一村”的出现,与三峡宜昌地
区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分不开。宜昌是巴文化的发祥地,是巴
文化和楚文化、土家文化和汉文化的交融地带。多种文化在这
里互相撞击、融合,使这里的文化充满活力,文化积淀十分深
厚。由于这里的文化所依托的政治力量比较薄弱,官方书面文
化相对萎缩。在这种情况下,这一地域多样而充满活力的文化
因子,得以更多地通过口头方式在民间传承延续,如此,便造
就了这块滋养丰厚的民间文化的沃土,相对闭塞的地理对民间
文化形态的保留和传承起了较大作用。三峡宜昌地区所保留下
来的诸多民间文艺形态,不仅仅是记忆中死的“文化遗留物”,
更是一种“活态的文化”。青林寺谜语村就是典型的代表,谜
语在青林寺村民的日常生活中有相当的地位,村里不仅流传着
许多谜语,不少村民还能随口现编谜语,表现出高度的口头文
学的创造智慧。


  三峡地区风光神奇,旅游业发展很快,独特的民间文艺与
民风民俗,在一定程度上比优秀的自然景观更能引起观光者的
兴趣。宜昌县今年6月成立了“刘德方民间艺术团”,开展了富
有民间文艺特色的演出活动。专家认为,把民间文艺资源作为
一种重要旅游资源加以利用,既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反过来
又可推助优秀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海外版》 (1999年09月17日第8版)   
人 民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

 楼主| 发表于 2003-9-3 17: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孙家香


“三家一村”的出现,与三峡宜昌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分不开。宜昌是巴文化的发祥地,是巴文化和楚文化、土家文化和汉文化的交融地带。多种文化在这里互相撞击、融合,使这里的文化充满活力,文化积淀十分深厚。由于这里的文化所依托的政治力量比较薄弱,官方书面文化相对萎缩。在这种情况下,这一地域多样而充满活力的文化因子,得以更多地通过口头方式在民间传承延续,如此,便造就了这块滋养丰厚的民间文化的沃土,相对闭塞的地理对民间文化形态的保留和传承起了较大作用。

用温柔公子的“关键词替换法”,这种话可是放到哪个地方都合适的。
这种“理由”,大概也算一种“不是理由”的“理由”了。
发表于 2003-9-3 22: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孙家香

品三兄真是厉害,对宜昌地区的民间文化了如指掌,令人敬佩。这宗民间传统文化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值得我们好好珍视。品三兄提到的这些地方,无成多次调查过,但是一事觉得价值最高,对民众基层文化影响最大、对建立民间口承叙事理论最具冲击力的理应是对孙家香等传承人的研究,孙家香的故事是孙家香本人的?还是孙家香所属民族和地域的文化传统?是孙家香在继承传统,守卫传统?还是在发展传统,对传统进行创新呢?晚上与魁立老师、巴莫、雅欣师姐、虎彬师兄和远在广州的爱东师兄谈到了传承人的生活状况和研究现状,给予无成许多新的思想和启迪,让无成对传承人有洗心革面的认识。大家就是大家。因此,一事提议是否就以孙家香为代表的传承人研究一事在本网站深入地开掘下去、讨论下去,希望各路大侠、各路诸侯贡献力量和智慧。也希望多见到一些来自孙婆婆家乡的资料,供学人们讨论。
另外品三兄贴出解决孙婆婆的问题,在无成6月份采访她时还没有这件事,如果文中的8月是指今年8月,那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无成不仅为孙婆婆高兴,更重要的是为民族文化的抢救和保护已引起政府的重视而庆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 19: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