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21|回复: 0

李传军《青岛即墨马山庙会的狐仙信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3 00: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庙会与乡土社会的建构
—以青岛即墨马山庙会的狐仙信仰为中心
李传军 马文杰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 100875)


中文摘要:农村传统庙会是我国农村文化的一大特色,它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状态一直流传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马山庙会作为即墨地区较为重要的庙会之一,对民众的生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庙会中以胡三太爷为中心的狐仙信仰极具地方特色,是区别于其他地方庙会的文化标志。其中包涵的道德、伦理、价值观为当地民众普遍信奉,他们的行为、生活均受其影响,这意味着通过狐仙信仰塑造出一个独特的乡土社会。
关键词:马山庙会  胡三太爷  狐仙信仰  乡土社会

庙会文化在中国民俗文化中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成为中国乡村民事习俗的重要载体和舞台。在现代中国广阔的农村中,传统的乡村庙会仍是村民的日常事件之一,它涉及到当地民众的经济生活、休闲方式和精神信仰等,满足了民众的多种需求,对民众的生活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对中国区域乡土社会的建构与塑造,更具有特殊的功能。
庙会作为民俗学研究的一部分,近年来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赵世瑜的《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从中华帝国晚期时代的民间庙会这一生活空间向外延伸,探索明清社会转型时期的民众生活与大众文化,指出狂欢是庙会宗教节日的典型特征,并详细论述了庙会狂欢的原始性、全民性、反规范性和其良性功能。朱小田《“庙会”界说》指出,庙会的本质属性通过一系列征象表现出来,而与其他“会”的组织相区别。这些征象是:空间的结节性;主体的广泛性;内容的复合性。吴效群的《妙峰山:北京民间社会的历史变迁》一书中对北京地区的碧霞元君信仰与历代统治者的政策,香会组织与民间社会“政治活动”,香会组织与普通香客及其他社会力量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叶涛的《泰山香社研究》则以泰山庙会为中心,探讨了探讨泰山信仰与中国上层社会、泰山信仰与传统民间社会的关系。另外,一些论文还涉及了庙会与区域文化传统的塑造、庙会中女性的社会性别等问题。这些成果,都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青岛自古就是齐鲁文化的重镇,历史底蕴十分丰厚,既有以管仲、孙子思想等为代表的齐鲁文化中精英文化传统的存在,也有大量诸如崂山道教及民间信仰的民间传统文化的影响。马山庙会即系此种民间文化的代表。所谓民间信仰指在民间流行、由广大普通民众所持的信仰,主要是“在民众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 马山位于青岛即墨市的西部平原地区,东部、南部与鳌山、崂山相邻,既深受道教文化的熏染,也有佛教影响的历史积淀。马山周围自古又是人烟阜盛之区,不仅人口密集,民间商贸活动也十分发达,自成一个独立的乡土社会。马山地处即墨腹地,历史上产生过黄嘉善、胡峄阳等乡土先贤与民间士绅,也因受崂山道教传说和民间文化的影响,马山周边地区流传着以狐仙信仰为代表的丰富的民间传说,如:仙丹传说、狐治贪、狐仙送药、狐变等,而且,自唐宋时期以来,马山上即有庙宇存在,佛道信仰与民间杂祀活动绵延不绝。在这种多元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一个历史悠久的以狐仙信仰和民间商贸为主要内容的庙会活动,即以狐仙信仰为核心的马山庙会。马山庙会作为区域性庙会,在即墨地区颇有影响力。每年庙会期间,善男信女大量集中举行宗教仪式。以历史民俗学的方法和角度去解析这些传说和庙会活动,可以获得很多关于马山地区乡土社会的特点,值得深入挖掘和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5-1-23 01: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