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13|回复: 0

迷信如何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范庄龙牌会的例子及其社会意义(高丙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 12:5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丙中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大障碍是迷信问题。民间社会在过去30年已经用智慧实际上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是学界在思想上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在我们刚刚经历的民俗复兴中,老百姓在乡土中运用种种办法让一些传统文化回到现实生活之中。例如,河北范庄的村民从改革开放之初就逐步恢复了龙牌会,采用多种灵活的方法让“迷信”能够被政府所容忍、接受。其方法主要有:1)把村里的信仰对象界定为国家的对象。龙牌本来只是一个村落、地方的认同符号,当龙牌会受到具有充分的民族国家意识的学者的影响,把自己的历史回溯到远古龙文化、向国家上溯到中华民族标志的时候,它使自己有了新的定位。2)在信仰活动的空间外用文化、科技、道德来包裹。3)不能为信仰对象盖庙,就改为建立博物馆。
龙牌会的例子在已经列为中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项目中并不是个别的。过去的“迷信”在今天的中国实际上已经转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细致分析其中的社会内涵,对于我们在思想上调整一直以来关于“迷信”的概念以及反省迷信话语的社会后果是具有理论意义的。

关键词:迷信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反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5-1-23 00: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