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中的民间文化元素
阿来
国家文学信息网 2007年03月12日
当代作家文学,除了书面文学,还可以从民间文学中学到什么?请注意,我这里所说的“民间文学”,是相对于书面文学、作家文学而言的,用人类学家的话来说,就是口传文学,是指在老百姓中间口头传递的文学。它们不是那些经过搜集和整理的、已经被固化成为文本的东西,而是还活生生地生存在民间和田野当中,还在继续流传当中,还在流传中继续丰富和变化。从我个人的写作经验来讲,这些口传文学也许对我们当下的文学创作有一些启示意义,在某些境况下或许能够帮助我们矫正对于文学的基本信念和态度。
民间文学的“态度”
在一系列阿古顿巴的故事里,有着大量的把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的智慧。我们在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采用一些这样的简单思维呢?
在我的经验中,我们很可能会从“民间”学到的东西,就是他们看待事物的方法和人生的基本态度。我觉得,假如在文学创作中找不到对现实问题的合理的解决方案的时候,民间的态度或方法也许能够提供有益的启示。我来举一个例子。大家知道,我是藏族人,藏族的书面文学没有汉族这么发达,这必然使得它在民间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口传文学的传统。而且口传文学的传统分成两个部分。第一是史诗,整个民族的史诗,整个村落的历史,整个部落的历史。第二还有很多零星的故事。从这些零星的故事中我们能够学到老百姓们对事物的基本看法和态度,还包括处理当下问题的一些方式。比如在上世纪80年代,我曾经写过一个短篇小说———《阿古顿巴》,小说的名字就是一个人的名字。在西藏的每一个地区都有关于这个人的故事,但这个人肯定是没有存在过的。在整个藏区如果要把所有关于阿古顿巴的故事搜集起来,可能有上万。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村庄,不同的人群里面都有关于阿古顿巴不同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他是真正代表民间的。比如说,《阿古顿巴让国王变成了一只落汤鸡》,这时候阿古顿巴是与掌握最高权力的国王在作对;另一个故事叫《让庄园主疯掉的阿古顿巴》,这里是与有财富的人作对;第三个故事叫《愚弄一个喇嘛的阿古顿巴》。大家知道,西藏在1950年代以前,世俗的权力由噶厦政府来掌握,财富的权力由庄园主来掌握,话语权则由喇嘛来掌握。在这些小故事里,阿古顿巴作为民间塑造的一个人物挑战了所有的权力,而大多数关于阿古顿巴的故事都采用了这种故事模型。这些故事都是针对当地的权力阶层提出问题的。很显然,这是符合我们关于民间的想象的。但这还只是民间故事,在立场上是完全站在民间的,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是完全站在弱势群体这一边的,要智慧没有智慧,要权力没有权力,要财富没有财富,所以这是一个弱势群体的代言人。
但阿古顿巴在故事中挑战这些权势时,与我们想象的不一样,他不是处于非常悲惨的境地、率领人们揭竿而起的老百姓,也没有不断地控诉苦难。在所有这些故事当中,代表民间的阿古顿巴都是胜利者,在斗争中他从来没有失败过。而那些故事中的方法总是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与财主斗争,你没有他那么多的钱,与国王斗争,你没有他那么大的权力,与有学问的人斗争,你没有他那么多的学问。然而,民间思维认为,掌握权力的人会把权力变成一种很复杂的游戏,掌握财富的人会把财富变成很复杂的游戏,掌握学问的人,他们也会把学问变成很复杂的游戏。这些人在把很多东西过于复杂化之后,自己便绕在迷宫里出不来了。有了这样一个认识之后,老百姓就会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天阿古顿巴走到寺院里面,喇嘛们正在争论一个虚无的哲学命题———“自信空”和“他信空”。没资格参与这种讨论的阿古顿巴也发表了他的意见,他的意见是什么,这里我就不多讲了。总之,是他一贯的风格,初一听荒谬可笑,细一想却又直抵要害。这使喇嘛们很不高兴。阿古顿巴说他其实是来替乡亲们借寺院里的大锅回去炒青稞,老百姓家里很穷,没有大锅。喇嘛就把锅借给了他。因为阿古顿巴贸然参与了喇嘛的争论,喇嘛们决定等第二天他来还锅的时候要好好教训他。但阿古顿巴很聪明,已经预想到喇嘛们会放出看院的恶狗来咬他。他于是想了一个办法,事先在锅上用钉子戳了很多孔。第二天还锅去了。当喇嘛们把恶狗放出来的时候,他马上用锅罩住身子,蹲在地上。狗在外面狂吠乱咬了一些时候,喇嘛们觉得差不多了,就唤回了恶狗。不想,阿古顿巴好端端地出现在他们面前,而锅却破了。这时候阿古顿巴就说锅是被狗咬破的。喇嘛们就这样被捉弄了。你看,他用的办法其实非常简单。但这确实是一种民间的智慧。在一系列阿古顿巴的故事里,有着大量的把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的智慧。我们在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采用一些这样的简单思维呢?这样的方式,在我们已有的文学经验中是寻找不到的。我在写《尘埃落定》中傻子的形象时,就学习了阿古顿巴那种简单的思维和方式。我在想,当所有事情都变得复杂的时候,我能不能把它变得简单一点?这就是民间文学的方式,这对于我们当下的创作也许能够提供一些启示性的作用和有效的借鉴。
这里我想顺便给大家解释一下“阿古顿巴”在藏语里的意思。“阿古”指的是对所有叔叔辈、舅舅辈、伯伯辈的称呼,是对男性长辈的尊称,“顿巴”的意思是导师,他开启了智慧。老百姓自己创造了这样一个人物,和普通人一样,却被尊称为导师。这里是否包含了这样一层意思:老百姓自己可以开启自己的智慧,自己可以做自己的导师?这里面其实就包含了民间的看法、态度和老百姓的立场,是与传统的知识分子的看法、态度和立场相对应的。过去,我们在写作中主要是把民间文学当作一种题材资源,并不认为它会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给人什么指导。我觉得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就浪费了巨大的民间宝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