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02|回复: 2

北京师范大学展示周之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0 08: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是教育部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建于2000年6月。其前身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汉字与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以及原中文系古典文献学科点的一部分。中心的学术目标是将我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先生开创的民俗学,以著名典籍文物文化学家启功先生为学术带头人的典籍文献学和由章黄学派重要继承人陆宗达先生创立的传统语言文字学结合在一起,从上、下层文化和语言文字载体三方面整理和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传承与演变的规律,继承、弘扬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资源对国家现代化事业的咨政功能。现经过强强联合,将发展综合实力,建成国内一流的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科研基地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基地。
研究方向与学科带头人:
  中心的三大研究方向民俗学、汉语言文字学和古典文献学。
  王宁先生,汉语言文字学的学术带头人,现任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任。王宁教授在国内语言学界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声望,她不仅发扬光大了陆宗达先生所开创的训诂学,在传统学科的现代化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以敏锐的学术眼光,创建了汉字构形学这一新学科,在汉字理论及理论与应用的结合方面成绩卓著,出版有《训诂方法论》、《古汉语词义答问》、《训诂与训诂学》(以上与陆宗达教授合著)、《说文解字与汉字学》、《训诂学原理》、《汉字构形学讲座》、《汉字学概要》等一系列重要著作,主持完成了多项重大科研项目。
  董晓萍教授,民俗学的学术带头人,现任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她深得钟敬文先生的真传,在历史民俗学、田野民俗志、数字民俗学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出版了《田野民俗志》《民俗学导游》《说话的文化》、《华北民间文化》(合著,第一作者)、《乡村戏曲表演与中国现代民众》(合著,第一作者)等重要著作,主持完成各级科研课题多项,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很好地发展了钟老的中国民俗学派思想。
学术春秋:
    章太炎(1869-1936年) 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更名绛,号太炎,后又改名炳麟,浙江余杭人。我国近代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著名的学者。鲁迅先生曾十分推崇他那“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的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的豪杰精神,并誉之为“后生的楷范”,(参看《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鲁迅全集》第六卷)辛亥革命后,他退居书斋,钻研学问,粹然成为一代儒宗。在学术上,他涉猎甚广,经学、哲学、文学、语言学,文字学、音韵学、逻辑学等方面都有所建树。一生著述颇丰,文字较古奥难懂。主要著作由后人编入《章氏丛书》、《章氏丛书续编》和《章氏丛书三编》,自1982年起上海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章太炎全集》,网罗繁富,有中国文化百科全书之称。
    黄侃(1886-1935) 字季刚,湖北蕲春青石岭大樟树人。原名乔馨,字梅君,后改名侃,又字季子,号量守居士。1886年4月3日生于成都,1935年月10月8日殁于南京,年仅49岁。 黄侃治学勤奋,以愚自处,主张“为学务精”、“宏通严谨”。他重视师承,但不墨守师说,常以“刻苦为人,殷勤传学”以自警。虽是名声赫赫之学者,且身体虚弱,仍致力学术而不倦,“惟以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发愿50岁后才著书。所治文字、声韵、训诂之学,远绍汉唐,近承乾嘉,多有创见,自成一家。在音韵学方面对古音作出了切合当时言语实际的分类。晚年主要从事训诂学之研究。黄侃著作甚丰,其重要著述有《音略》、《说文略说》、《尔雅略说》、《集韵声类表》、《文心雕龙札记》、《日知录校记》、《黄侃论学杂著》等数十种。
    陆宗达(1905—1988) 字颖明,又字颖民,祖籍浙江慈溪,世居北京。市立第四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1928年毕业。在北京大学上学时,由同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0月,党组织被破坏,与党失去联系。抗战中北平沦陷,陆宗达在辅仁大学教书,一位日本汉学家前来拜访,并表示交流学术的愿望。他对来访者说:“我也很愿意和您交流学术,可在现在这种情形下不行,请您以后不要再来了。”又,日本人编一本中国名人辞典,向他索要照片和履历,也被他拒绝。他爱好昆曲,并很有研究,曾于1929年建立曲会,初设于景山西街,后迁至什刹海前海会贤堂东边一所四合院,租了两间房,最后迁至绒线胡同。参加曲会有十余人,每周活动两次,有时也参加演出。此曲会1937年结束。抗战胜利后,陆宗达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授多年,他著有《说文同源字新证》、《说文解字通论》等。
    钟敬文(1903—2002)原名谭宗,笔名静闻等,广东海丰人。1922年毕业于陆安师范学校,1927年到中山大学任教,与顾颉刚等组织民俗学会,编辑《民间文艺》、《民俗》周刊及民俗丛书。1928年到浙江大学任教,编辑《民间月刊》、《民俗学集镌》等。1934年到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院研究民间文艺和民俗,1936年回国。抗日战争开始后从事救亡工作。1949年5月至今,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从事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和教学工作。钟敬文是我国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的创始者和奠基人之一,在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领域辛勤耕耘了80年。被国内外学者誉为“中国民俗学之父”,在国际上享有极高声誉。
    启功(1912~2005) 字元白,也作元伯,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国学大师。满族,爱新觉罗氏,是清世宗(雍正)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近年来先后出版或修订再版了《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汉语现象论丛》、《论书绝句》等学术著作及书画作品集《启功书画留影册》等,这些著作体现了一位国宝级专家精外有博、博中有精的独特风格和不同一般的学术内涵。

科研成果:
  近年来,中心相继启动或完成了“近代碑刻及手写文本电子典藏及属性描述”、“近代民俗文献史”、“中原民俗志与下层文化建设”等基地重大项目,承担了“隋唐五代楷书整理与研究”、“宋金房山石经字形整理与研究”、“中国民俗史研究”等国家级课题以及多项省部级课题,并着力开展国际、省际、校内合作研究,其中中法合作项目“华北水资源与社会组织”、省际合作项目“中国文字博物馆陈列设计”、校内合作项目“启功学术思想研究”、“钟敬文民俗思想研究”,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面向应用、为政府部门提供咨询的课题“基础教学用汉字部件规范”、“计算机汉字主用字体规范标准”、“计算机汉字非主用字体规范标准”等也在积极进行,有的已经接近完成。此外,基地还创建了两个校级重点实验室——汉字研究与教学实验室、数字民俗实验室,解决了研究手段现代化的问题,推出了“甲骨文字库”、“小篆字库”、“近代碑刻属性库”、“北京庙宇与碑刻数据库” 和部分空间民俗学数字样本等一系列数字化产品。中心还编辑出版了研究集刊《民俗典籍文字研究》,并正在积极筹备电子期刊《民俗•典籍•文字》。
 楼主| 发表于 2010-1-10 08: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民俗学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
①现代民俗学;②中国民俗史与民俗学史;③应用民俗学。
特 色:
①把握国际民俗学发展的前沿方向,研究在我国现实社会中传承的民俗文化,主要研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俗文化的地位、特征、功能,及在民俗文化与上层文化的交叉互渗中彼此变化的规律,为国家文化建设的科学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②整理和阐释中国各民族民俗文化的历史遗产,建立民俗学的中国学派,丰富世界人类文化史;
③开展民俗学教育,在普及国民的文化史知识基础上,增强爱国精神,加深民族情感,提高国民素质;
④加强民俗学的应用研究,移风易俗,全面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地位、意义和作用:
①本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钟敬文教授,是中国现代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两门学科的创始人,被国际学界誉为“中国民俗学之父”。在他的领导下,北师大形成了连续50年的学术传统。钟敬文先生近年出版的《建立中国民俗学派》等著作,深入研究了中国社会的特点,又提出了下层文化科学的新理论。在许多国家尚未形成自己有体系的民俗科学的情况下,本研究方向不但代表着中国民俗研究的前沿,而且在国际上也具有领先地位。
②在新的世纪,本研究方向的中国民俗研究,将遵循钟敬文先生一贯的主张,从两方面取得新的进展:第一,与上层文化的研究相互比较、相互推动,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全貌。第二,重视语言文字载体的作用,在继续进行田野作业实地调查的同时,还要发掘民俗文献资料,扩大研究领域。本研究室今后将集中在民俗学、语言文字学和典籍文化学这三种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最紧密的方面,发展交叉性的课题研究,既不失传统特色,又要创新,扩大本研究方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释能力。
③近来,本研究室参与文化部“文化长城工程”中国民间文学十套集成志书的搜集编撰工作,引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重视。拥有以收藏民俗志书和中外专业图书期刊为主的资料库。与多学科国际学者保持长期广泛的学术联系,被inter网评价为“最老的”和“最好的”。
④本研究方向面对当代中国转型时期的变革,注重加强民俗学研究对下层文化建设的引导作用。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抢救、研究和出版重要的民间文献(包括过去上层阶级记录的民俗文献),保护珍贵的民间物质文化、工艺科学和民族民间医药,为各级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社情民意资料,使学术资源能更好地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⑤本研究方向在教学上一直对全国高校同行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1953年招收新中国第一批研究生,1955年成立全国高校第一个民间文学教研室,80年代后成为教育部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和第一批博士点。所出版的《民间文学概论》是教育部委托项目和至今被我国大学使用的民间文学课程独立教材,所出版的《民俗学概论》是我国大学教育史上的第一本民俗学教科书。受教育部委托,举办了国内首届民俗学跨世纪学科带头人高级研讨班,承担了评估和鉴定高校民俗学专业的研究生学位建立和高级职称评定工作,是全国高校提供民俗学专业人才的基地。
发表于 2010-1-15 12: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几位老先生的大名如雷贯耳,不论是严谨扎实的做学问的态度还是坦荡不屈的立身准则,都是很值得我等后辈学习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5-1-8 11: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