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48|回复: 4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民间文学教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3 00: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  者: 刘守华,陈建宪 主编
出 版 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1
字  数: 341000
版  次: 2
页  数: 296
印刷时间: 2009-6-1
开  本: 16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62239550
包  装: 平装
P921006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3-3 00: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录和参编人员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华中师范大学 陈建宪
 第一节 民间文学的定义与范围
 第二节 中国民间文学的发生与发展
 第三节 民间文艺学的性质与任务
 第四节 学习目的与要求
第二章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中南民族大学 何红一;长江大学 孙正国
 第一节 集体性
 第二节 口头性
 第三节 变异性
 第四节 传承性
第三章 神话    北京大学 陈连山;长江大学 孙正国
 第一节 神话的界定与分类
 第二节 中国神话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神话的价值及其研究
第四章 民间传说    华中师范大学 林继富
 第一节 民间传说的界定与分类
 第二节 民间传说的特征
 第三节 民间传说的价值及其研究
第五章 民间故事    辽宁大学 江帆
 第一节 民间故事的界定与分类
 第二节 民间故事的特征
 第三节 民间故事的价值及其研究
第六章 史诗    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 朝戈金、巴莫曲布嫫、尹虎彬
 第一节 史诗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史诗文本和史诗演唱
 第三节 中国史诗的多样性
 第四节 史诗研究概略
第七章 民间长诗    中南民族大学 向柏松
 第一节 民间长诗界说
 第二节 民间叙事长诗
 第三节 民间抒情长诗
第八章 民间歌谣    华中师范大学 刘守华;中山大学 蒋明智
 第一节 歌谣的界定与分类
 第二节 民间歌谣的特征
 第三节 民间歌谣的价值、传承及其研究
第九章 民间谚语与民间谜语    吉首大学 田茂军
 第一节 民间谚语
 第二节 民间谜语
 第三节 民间谚语、民间谜语的特色
第十章 民间说唱与民间小戏    山西大学 段友文
 第一节 民间说唱
 第二节 民间小戏
第十一章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    河南大学 高有鹏、梅东伟
 第一节 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第二节 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
 第三节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相互影响的一般特点
第十二章 各族民间文学的交流整合    广西师范大学 杨树喆;华中师范大学 陈建宪
 第一节 发生学意义上的多源共生
 第二节 历史交流中的互渗互补
 第三节 国家统一过程中的交融整合
第十三章 民间文学的语境    中山大学 刘晓春
 第一节 什么是语境
 第二节 语境的构成
 第三节 语境研究的尝试
第十四章 民间文学田野作业与科学写定    华中师范大学 黄永林
 第一节 田野作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第二节 田野作业的形式和方法
 第三节 田野作业中的全面搜集
 第四节  田野作业的忠实记录
  第五节  田野作业资料的科学写定
第十五章 民间文学的审美价值    广西师范大学 覃德清
  第一节  民间文艺的美学蕴含
  第二节  民间文艺的审美特征
  第三节  民间文艺的审美功能
第十六章 民间文学的鉴赏与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刘守华
  第一节  民间文学的鉴赏
  第二节  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
  第三节  历史地理学拍的民间叙事文学研究
  第四节  文化人类学与民间文学研究
  第五节  从事民间文学研究评论的基本要求
第十七章 中国民间文学史略    贵州民族学院 肖远平
  第一节  中国古代民间文学
  第二节  中国民间文艺学的发轫
  第三节  中国民间文艺学的发展
第十八章 世界民间文学泛述    中山大学 刘晓春
  第一节  散文类
  第二节  韵文类
附录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后记
 楼主| 发表于 2010-3-3 00: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书还附有一片作为教学资源的光碟

主编:陈建宪
执行主编:岑学贵
参编:欧阳治国、查斌、吴祎、万艳芬、高艳芳、杜芳、滕小玉、侯利朋、巩盼盼
 楼主| 发表于 2010-3-3 01: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那张光碟
P9210063=.JPG
发表于 2010-3-3 14: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中师大社“三个一”打造中国民间文学出版品牌
凡丁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自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在中文系开设民间文学课程,60年代初即自编《民间文学》教材。1980年获得民间文学硕士点,2000年成立华中师范大学民间文化研究中心,2003年被批准建立中国民间文学博士点。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该学科在学术带头人、著名民间文学家刘守华教授带领下,在中国民间文学和中国民俗学研究方面取得的丰硕的成果,培养了大批民间文学人才,成为我国民间文学研究和民俗文化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良好的影响。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本着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为学科建设服务、为繁荣学术事业服务的宗旨,依托本校民间文化研究中心,促进和推动了民间文学的研究和发展。现在,出版社已经初步形成了“三个一”的民间文学出版品牌格局,即:一套教材,一个书系,一部年鉴。刘守华、陈建宪教授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2002年出版以来,以其富有创新、内容丰富、体例新颖、简洁实用,深受广大读者好评,现已被20多所大学作为教材使用,再版3次,行销不衰。出版社还将推出《民俗学教程》、《神话学教程》、《比较民间文学》等系列大学文科教材。

        “中国民间文化研究书系”2004年推出第一本《灵性高原——西藏民间信仰源流》。该书以作者林继富博士8年的西藏田野调查为基础,系统描述了西藏民间信仰的历史形态和现实状貌;运用多学科方法,从宏观和微观双重视角,全面阐述了西藏民间信仰的宗教功能和社会意义,深刻剖析了西藏民间信仰对社会制度和民族精神产生的重大影响,绵密细致地考察了西藏民间信仰与民间风俗互动共融的关系。继该书之后,出版社2005年又推出了《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民间文化与荆楚民间文学》、《民间叙事文学研究》。加上以前出版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故事学纲要》等等,已经渐成规模。

        至于《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影响则更大。《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2001年卷)由中国民间文艺学协会主席冯骥才任名誉主编,刘守华、白庚胜任主编,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正式出版。年鉴第一本出版后,受到了海内外民间文艺学界的关注和好评。中国民协主席团专门给主编致函祝贺,并给以高度的赞赏。在北京召开的纪念民间文学界泰斗钟敬文先生的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代表也给予了《年鉴》非常高的评价。《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具体编务工作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室承担,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分年度出版。辑刊有分类的学术概述,有论文选粹,还有动态与信息(包括年度相关的著作及论文索引),具有学术性、资料性、动态性的特点。一册在手,中国民间文艺学研究状貌就大致了然于胸。它是从事和爱好民间文艺学教学与研究的必备资料。辑刊以后每年出版一辑。现在,民间文学研究固定刊物缺乏,《年鉴》的出版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2002年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是中国民间文艺学划时代历史转折的一个见证。这一卷《年鉴》的第一编“钟敬文先生与中国民间文艺学”,收录了有关钟老生平及学术成就研究的资料和论文、回忆文章10篇,具体包括钟敬文先生的生平、著作年表,钟敬文的民间文艺学思想、民间叙事文学研究、神话学研究、民间故事类型研究、歌谣学建设,以及钟老与民间文学集成、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等等。总结一代大师的学术遗产,有利于启迪未来的民间文艺学健康持续发展,并有所超越。《年鉴》2002年卷用5编(第2编—第6编)的篇幅分别载录了中国民间文艺学所取得的可喜成就。第2编“中国民间文艺学综论”收录论文4篇,论文摘要5篇。第3编“神话研究”,则先有一篇《2002年中国神话研究概述》统领全面,然后全文选登论文6篇,论文摘要9篇。第4编“诗史研究”,体例与上一编相同,分为概述、论文选载(4篇)和论文摘要(8篇)三个部分,点面结合,较全面反映了年度诗史研究的状况。第5编“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研究”、第6编“民间诗歌与民间艺术研究”,除了各自的年度研究“概述”外,分别选载论文7篇、6篇,论文摘要6篇、5篇。最后的第7编为“资料信息”,内容包括:《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2002年大事记》、《全国高校民俗学(含民间文学)历年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索引》、《2002年中国民间文艺学论文索引》。这7编中,关于钟老的研究专栏,关于相关的学位论文索引,都是本卷新增加的,其价值是显而易见的。2003年卷《年鉴》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呈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中心 武汉430079)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沈东山供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2-22 03:0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