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12|回复: 2

云南大学展示周之导师篇:朱宜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6 00: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朱宜初


著作:《民族民间文学散论》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0.9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概论》 (合著)云南人民出版社 , 1983

论文:

题名:  谈傣族文学
作者:  朱宜初;秦家华;
年:  1978
期:  03
页码:  88-94
关键词:  德宏傣族:6595,云南西双版纳:3366,文学艺术:3226,阶级斗争:2457,叙事长诗:2255,各民族:2232,赞哈:2190,原始艺术:2160,宗教迷信:2155,古代神话:2130
摘要:  <正> 傣族居住在我国西南边疆,人口六十多万,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双版纳和德宏,同时散居于澜沧江两岸和红河流域。傣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创造了丰富多采的文学艺术,它是祖国文学宝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傣族有自己的文字,因此不仅有它的口头文学,还有书面文学。傣族的书面文学有的是用纸张毛笔书写的;有的是在贝叶上用针划写的。前者主要在德宏,后者主要在西双

题名:  论民族民间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作者:  朱宜初;
年:  1979
期:  04
页码:  29-34+39
关键词:  浪漫主义色彩:6098,现实主义:5079,少数民族文学:3139,少数民族民间文学:3131,幻想:1978,作品:1746,广大人民:1697,原始社会:1609,相结合:1590,现实生活:1547
摘要:  <正> 少数民族文学是丰富多彩的,它的体裁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浩如烟海的作品,广泛流传在民间,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它给人以娱乐和美感的享受,同时又给人深刻的教育。人们不得不赞叹少数民族人民惊人的创作才华。对少数民族的这些作品,探讨它们创作方法上的特点,不仅对我们今日的创作有借鉴作用,而且还对少数民族文学的搜集、整理、改编:等工作也是有益的。 (一) 少数民族文学以多种形式反映社会生活。有与自然界作斗争的神话、传说、英雄

题名:  傣族的“赞哈”及其习俗歌
作者:  朱宜初
年:  1980
期:  02页码:  61-66
关键词:  赞哈:9467,西双版纳傣族:2170,习俗:1125,和尚:1000,对唱:956,唱词:889,姑娘:780,解放前:635,放高:586,泼水节:578
摘要:  <正> 我国西南的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歌手,傣语称为“赞哈”。“赞”就是“会”、能够”的意思;“哈”就是“唱”的意思。“赞哈”就是会唱的人。 西双版纳的每个村寨,都有一两位大家所公认的赞哈;在一个勐(相当于一个县)里面,又总有一两位大家所公认的全勐最有才华的、唱得最好的“赞哈勐”。在解放

题名:  谈民族民间文学的人民性和民族性
作者:  朱宜初
年:  1980
期:  03
关键词:  阶级性:5456,原始社会末期:4464,阶级社会:4222,民族政策:2873,阶级斗争:2285,基本特征:2279,人民性:1963,传统性:1918,习俗:1772,民族民间文学:1763
摘要:  <正> 当谈到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时,不仅应谈到它的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和传统性,更重要的还应谈到它内在的、本质的特征——人民性。民族民间文学还应该谈到它的民族性。本文就民族民间文学的人民性和民族性,谈点个人的体会和认识。(一) 人民性是个历史的概念。在原始社会时期,民族民间文学的人民性——也就是它的

题名:  建立具有中国特点的民间文艺学
作者:  钟敬文 ,王松 ,朱宜初 ,吴德辉 ,杨知勇 ,李景江 ,李子贤 ,黄惠焜
年:  1980
期:  05
关键词:  民间文学概论:6751,民间文艺学:5416,民族民间文学:2114,少数民族文学研究:1998,钟敬文:1848,中国民间:1768,原始文学:1659,文学理论:1615,云南民族学院:1543,民俗学:1526
摘要:  今年七月,本刊编辑部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钟敬文先生,就建立具有中国特点的民间文艺学的问题举行了座谈。应邀参加座谈会的有我校受教育部委托举办的全国十九所高等院校教师参加的少数民族文学概论师训班全体同志,以及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云南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云南省历史研究所、作协昆明分会、昆明师院、云南民族学院、《滇池》编辑部、《云南日报》编辑部、《春城晚报》编辑部等单位的有关同志。现将部分发言摘要刊载如下。

题名:  论神话的产生
作者:  朱宜初
年:  1982
期:  02页码:  39-44+27
关键词:  原始人:6105,原始宗教观念:5438,万物有灵观:2708,植物图腾:2621,自然现象:2071,原始神话:2024,氏族部落:1902,少数民族:1608,山海经:1579,图腾崇拜:1356
摘要:  <正> 神话是怎样产生的呢? 有的说:“神话是原始人好奇轻信才发生。”有的说;“神话是某种思想状态的产物。”有的说:“神话为宗教观念所产生。”……以上各说有一共同特点,就是将神话仅仅归结为一种观念、思想、心理的产物。我认为神话是一种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产生,不能仅仅归结为一种观念、思想、心理,应该追溯到它是物质基础的反映,是物质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

题名:  谈傈僳族民歌的独特风格
作者:  朱宜初;
年:  1983
期:  01页码:  72-78
关键词:  独特风格:5650,傈僳族:5464,民歌:3838,民族性格:2186,艺术表现手法:1859,审美趣味:1851,傣族:1770,朴素美:1745,人物塑造:1681,刀耕火种:1672
摘要:  <正> 每个民族的民歌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民歌的独特风格,它有别于诗人的创作。诗人独特风格的形成,虽然也有接受传统风格的一方面,但主要方面却是诗人自己的东西。诗人有自己的生活经历、性格、趣味、审美观、创作方法等。这种不同的生活经历、性格等,虽然也与他所处的时代、所属的民族有密切的关系,但这些毕竟是个人特有的,这些个人特有的东西是形成诗人独特风格的主要依据。民歌的创作却非一人所作,是集体加工,长时期流传下来的,它是这个民族的产物。这个民族的性格特征、审美趣味、风土

题名:  民俗与民间文学
作者:  朱宜初
年:  1984
期:  03页码:  6-14
关键词:  民间文学:8147,民俗学:4625,生活习俗:2305,图腾:1228,民族:1014,傣族:996,歌圩:944,赞哈:921,节日:917,劳动习俗:890
摘要:  <正> 民俗与民间文学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广义的民俗学包括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民间文学三方面。 狭义的民俗学就只指民族风俗习惯,将宗教和民间文学独立出去。 我们认为,使用狭义的民俗学为好,因为民俗、宗教和民间文学都各有其独特性,作为科学来说,它们也各自能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当然其中有些东西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如有些宗教活动与民俗联系在一起,也与民间文艺联系在一起;有些民间文学也与风俗联系在一起。

题名:  论阿凡提故事的思想艺术特色
作者:  朱宜初
年:  1984
期:  03页码:  70-76+91
关键词:  阿凡提:8453,艺术特色:3184,现实生活:1849,民间文学:1726,机智人物:1635,反面人物:1465,倾向性:1375,突厥语:1373,民间故事:1348,哈萨克:1255
摘要:  <正> 阿凡提是维吾尔语(突厥语)“先生”、“老师”的意思,它不是人名,是一种尊称。而今通常将它看成是一个人的名字了。关于阿凡提的故事,在波斯、土尔其、阿拉伯、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以及我国新疆等地都广泛流传。我国的维吾尔、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哈萨克等族都有他的故事。阿凡提已经成为“世界的形象”,欧美和亚非各国也熟悉他的故事。

题名:  试论神话的发展、演变和“消失”
作者:  朱宜初;年:  1984期:  01页码:  109-118关键词:  古希腊神话:7332,原始神话:3425,演变:2723,社会发展:2355,社会生活:2265,奴隶社会:2001,人类:1825,西王母:1814,恩格斯:1788,马克思:1605摘要:  <正> 神话是怎样发展和演变的?我认为神话的发展和演变,一是依附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一是根据神话本身的艺术规律而发展。前者更为重要,常常是引起神话发展和演变的根本原因。神话什么时候“消失”?现代是否产生神话?我认为奴隶社会以后直至今日,有些神话并不“消失”,一直流传下来。有些民族现代还可能产生神话。下文我试就这些问题分别论述。 (一) 神话并不是人们任意幻想出来的,它归根到底是人们对劳动生活、社会生活曲折地

题名:  少数民族的人体装饰及其审美观
作者:  朱宜初年:  1985期:  03页码:  60-69关键词:  人体装饰:6962,审美:3138,习俗:2856,兽皮:2600,图腾:2498,文面:2395,男子:2124,姑娘:1908,儋耳:1818,少数民族:1817摘要:  <正> 民俗里的各种节目和仪式活动,往往有歌舞、文娱、体育、竞技等,这些都涉及到美学。 民俗不能脱离其他意识形态,它不是孤立于其他社会现象之外的东西,它不是一种封闭的体系,它经常与政治、经济、道德、宗教、文学,艺术等联系在一起,它经常与美学联系在一起。 民俗中的民间文学艺术全部与审美活动有关,民俗中衣食住行、生活习俗及个人生活仪式——结婚、丧葬、生日、成丁等仪式

题名:  民族风俗与移风易俗
作者:  朱宜初年:  1985期:  03页码:  76-82+93关键词:  民族主义思想:6156,汉族:3559,云南:2857,列宁:2817,周恩来:2694,民族习俗:2483,共产主义:2300,大民族主义:2263,统治阶级:2251,资产阶级:2099摘要:  <正> 一、尊重民族习俗与移风易俗我国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和未定族别的的苦聪人、克木人等。他们都有自己的民俗。这些民俗是长期相沿积久而成,祖祖辈辈流传下来,这个民族所有成员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它。这样,就给民俗蒙上一层神圣色彩,使它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传统性。习俗在原始社会,是一种不成文的法律,谁违背了传统的、神圣的习俗,就要为这个集团或氏族、部落所唾弃,或受惩罚。到了阶级社会,习俗依旧保持这种这种传统,为

题名:  略论民俗的产生
作者:  朱宜初年:  1986期:  01关键词:  社会民俗:5946,原始社会:5054,阶级社会:3469,习俗:3359,少数民族:1896,傈僳族:1843,基诺族:1815,宗教仪式:1527,景颇族:1255,傣族:1249摘要:  <正> 关于民俗的产生,有种种说法。有的认为民俗产生于宗教、迷信;有的认为民俗产生于某种偶然现象,后代因袭之而成俗;有的认为民俗是君主提倡、推行的;还有的从弗洛伊特的性学说观点,推论一切民俗都与性问题有关,等等。上述诸说都有片面性,或偏颇处。我们认为民俗的产生有多种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却

题名:  论少数民族民间童话的艺术特征
作者:  李之惠;朱宜初;年:  1986期:  04页码:  39-45关键词:  民间童话:5294,少数民族:5073,民族性格:3564,幻想:2801,民间文学:2555,儿童:2390,老虎:2144,集体创作:1742,故事:1731,历史真实:1673摘要:  <正> 少数民族民间童话是民间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从多方面反映出该族的人民生活和历史真实。它不仅反映出该族儿童的天真、幻想、精神面貌,还反映出该族人民的民族性格、心理素质和审美趣味。各族民间童话都是祖国珍贵文化财富的一部份,都是各族劳动人民用自己独特的艺术天才、智慧,集体创作出来的,它不仅对儿童具有启发、教育、娱乐的作用,它对成年人同样能起这些作用,并对作家的创作也具有借鉴作用。

题名:  总论  试论神话的发展、演变和“消失”
作者:   朱宜初来源: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年鉴主编:  刘世德;徐公持年:  1984页码:  148-149


由于文献检索能力有限,如有错漏,敬请谅解

[ 本帖最后由 眉间尺533 于 2010-4-6 00:5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00: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朱老师是我们点儿一些退休老师的老师,但由于网上和书籍中记录朱老师的资料有限,并且由于朱老师年事已高,不便打扰,所以,待以后有机会再补全之。
把朱老师的两本主要著作封面照片给大家发上来吧。
图片1.jpg
图片2.jpg
发表于 2010-4-6 22: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好把咱亲爱的老师们的照片附上几张俺们会更喜欢看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2-22 09:2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