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54|回复: 1

长江大学展示周之会议篇——首届荆州非遗论坛 荆楚民歌学术研讨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4 18: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9年6月的非遗会议对荆州市的文化事业来说,一定是一个重要的起点,它意味着学术研究与政府实践的结合,这种结合的促成要归功长江大学文学院与荆州市文化局的共谋。多年来,荆州的文化保护与开发一直困扰着地方领导,怎样让荆州的文化事业拨云见日,专家支招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但是一次学术会议的作用又实在太小,它还不足以进入“某些政要”的视线,即便文化局意识到一些好的措施与方案,但也未必能引起“决策者”的重视;所以我们希望地方高校能与文化单位更加有力的联合起来,多举办这样的学术会议。一个地方的文化产业一定是在相关学科理论的支撑上发展起来的,如果忽视学术界的话语,就算它想赚再多的钱,也一定不会长远。

   2009年6月的非遗论坛对于长江大学的一批学生来说,一定也是一个重要的符号,这不仅仅是一个起点,更是一次飞跃,我们看到,在无数学者专家的指引下,一批学子用自己的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民间文化与高校的联系。我想,从某种程度上讲,是这次会议影响了他们,从情感和信念上打动了青年学子。

   回想那樱花烂漫的3月,在充满人文魅力的桂子山上,几位童鞋见识了民间文学泰斗们的风采;于是在匆匆庸庸的4月,几位年轻人一合计,一个名叫“非遗协会”的社团诞生了——虽然当时的“非遗”二字曾遭到某些师生的“非议”;不过,在激情四射的6月,一次直接的心灵碰撞诞生了一批坚定的民间文化青年爱好者。

   也许,民间文化与青年的关系就是在这样一次一次“直接的心灵碰撞”中才产生出生命智慧的火花的吧。


[ 本帖最后由 恩施土家 于 2010-5-14 18:45 编辑 ]

研讨会演出——长江大学东校区大礼堂

研讨会演出——长江大学东校区大礼堂

荆州国家级非遗——鼓盆歌

荆州国家级非遗——鼓盆歌

荆州国家级非遗——马山民歌

荆州国家级非遗——马山民歌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左起:蒋明智,田兆元,向柏松,黄景春

左起:蒋明智,田兆元,向柏松,黄景春
0906211152c6ca96f685151fe1.jpg

柳倩月,田兆元

柳倩月,田兆元

柳倩月,陈建宪

柳倩月,陈建宪

田兆元先生与长江大学学生在一起

田兆元先生与长江大学学生在一起
09062111523a325b99f2a4ff98.jpg
09062111525e71fce414909a4d.jpg

幸运,和黄老师的“合影”

幸运,和黄老师的“合影”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18: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网 报道】《荆州大地 刮起“鼓盆风”》
6月11日上午,为迎接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由荆州市文化局与长江大学文学院主办的荆州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非遗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就非遗保护发表了精彩的观点,并为荆州的非遗保护建言献策。会上楚韵奇葩鼓盆歌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与会专家关注的焦点。

  论坛上,与会的非遗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荆州市非遗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顾问徐红恩,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田兆元,中山大学《文化遗产》编辑部主任蒋明智等专家,先后作了《鼓盆歌的跨越式发展》《关于鼓盆歌的浅见》《荆楚民歌的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等学术报告。专家们提出了鼓盆歌的跨越式发展就在于NGO的市场化运作,市场是推广任何事物最有力的载体,当前社会的各种强势文化正是通过市场的途径得以全球化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保护与发展,在理解鼓盆歌本真性的前提下,加强其原生态的回归与提升,选择欢娱的一面进行艺术形式的演绎,并纳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来与群众文化广场、文化旅游业结合,把旅游开发作为非物质文化保护的手段,同时又是非物质文化保护的目的,形成一套“鼓盆歌”运作模式。让鼓盆歌通过市场运作,融入现代都市文化生活中,形成荆州最具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文化需求。与会专家还观摩了荆州非遗鼓盆歌、马山民歌等的精彩展演。(赵玉春 谢志华 邹艳 杜波)  


[ 本帖最后由 恩施土家 于 2010-5-14 18:46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1 23: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