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87|回复: 0

南师学子民俗学作业展示1——鬼话连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3 09: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这篇文章是南师社发院05级张尉同学的民俗学作业。作为一个本科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实属不易。这篇文章是在白莉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在此版主代表张蔚同学向白老师致谢!


鬼话连篇


                                                                      ——民间鬼故事分析

张蔚     学号:02050344    社会发展学院    社会工作专业  

【摘要】:按照民俗学分类,鬼属于民间信仰之列,也可以算作信仰民俗。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产生了诸多的鬼文化,鬼节,鬼故事,鬼戏,奇奇怪怪的驱鬼,杀鬼,将鬼术等有关鬼的迷信活动。
     笔者查阅了大量有关鬼的著作,最终选取从“鬼话”也就是民间鬼故事的角度来分析鬼这种民间信仰的由来,分类,发展和变化,试图给读者一个比较清晰的层次来看待鬼。

【关键词】: 鬼  鬼故事  民间信仰

第一部分,鬼从何来

一、        世界上存在鬼吗?
这是一个很有挑战的问题,说“有”的人,没有见过,说“没有”的人,又拿不出证据。真可谓清代诗人吴照所言“白日青天休说鬼,鬼仍有趣更奇哉;要知形状难堪处,我被揶揄半世来!”暂不能确认是否存在鬼,但几乎只要是有人类的地方,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有关于鬼的故事。鬼神成为一种人类文化,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了下来。

1.鬼之观念的产生

万物有灵论——原始人心中的鬼神。

英国的文化人类学家泰勒在他的著作《原始文化》中提出了“万物有灵论”,他认为早期人类普遍信仰精灵,世界万物,不论是动物、植物、还是山川河流都有一种超越于身体之外的精灵存在。人类也有灵魂,人死,灵魂不死。自然界千变万化的现象都是精灵作用的结果。他的观点可以解释——因为原始人类对大自然的无知和畏惧,所以产生了对鬼神的信仰。
梦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梦把早期人类带入了一个新奇的世界,古人无法解释在梦中能够见到已故的亲人,经历种种在现实生活中看起来荒诞的事情,因而相信“灵魂不死”。
鬼的观念的产生是极其复杂的,人类从猿进化成人,不但身体结构在变化,思维和智力水平也在不断发展。在我国发现的,距今2万5千年的山顶洞人,他们居住的山洞分为“上室”和“下室”两部分,上室供活人居住,下室的洞后是死人的公共墓地。考古者发现,尸骸上撒有贴矿石,陪葬的石器、石珠和穿孔的贝壳。这些陪葬品表明,当时的人们认为,人死后灵魂是不会消失的,那些亲人将生活在另一个世界。

    对生的留恋,对死的恐惧。

   人具有强烈的求生欲望,惧怕死亡。古人相信,人死后存在有灵魂,进而创造了转世投胎等说法,这些又演变出无数鬼的传说和故事。此外,人在病重之时,会胡思乱想,可能会产生有鬼的幻觉,“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东汉王充《论衡•论鬼》,笔者猜测也许那些阴间的判官,就是胆小的人在惧死之中幻想出来的。
2.鬼之观念的巩固与发展
鬼神文化通过葬礼,祭祀,宗教,等社会民俗活动,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据考古发现,仰韶文化流行过翁棺葬,葬具上有孔,供灵魂出入,可见远古时代人类就深信灵魂不死。到了奴隶社会,更是盛行陪葬制度,人殉,动物祭祀,大量精美的生活用品,活脱脱像是准备到另外一个世界去生活。历代的皇帝,无不大修陵墓,陪葬大批珍宝,甚至将活着的宫女、嫔妃、太监杀死,好让他们到了阴间继续服侍自己。
鬼神观也会不断的发展,会随着新元素的加入而产生强大的生命力。佛教从东汉末年传入中国后,轮回说和地狱说逐渐流行起来,因果报应的思想,成为社会教化的有力武器。佛教中的鬼神与中国本土的鬼神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一套十分完整的阴曹地府的鬼世界。民间祭祀,烧纸钱,鬼节的歌舞表演等活动,无不体现着对鬼神的敬畏,活动本生的进行也就是对鬼神文化的宣传,固定下来的节日活动,让鬼神文化足以代代相传。

3.鬼之观念的泛化

古代文人不得志,借写鬼,来表达对社会和统治阶层的不满,以鬼讽今,借鬼骂人,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文人的笔墨将鬼文化推向了高潮,,鬼的种类和角色也越来越多,鬼故事的情节也越发跌宕起伏,阴森吓人。中国古代鬼小说之多,数量之广,情节之奇,在世界各国中名列前茅,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迹。也可看出,古代官府对文人的镇压,文人借鬼谈人,又痛快又安全,无形中还能起教化民众的作用,可谓借鬼治世。
鬼作为名词,开始在老百姓的语言中获得一席之地,“鬼”是不好东西的代名词。如鬼鬼祟祟,鬼头鬼脑,鬼哭狼嚎,鬼蜮伎俩,鬼迷心窍等成语。此外还有小鬼(指小孩),死鬼(骂人的话),大烟鬼(吸烟成瘾的人)等等形容人的词。“今天见鬼了,遇到上次抓我的警察”,不是说此人真的见到鬼了,而是说他见到了不希望见的人。很多大人,还会拿鬼来恐吓小孩,让小孩不要哭闹,不要乱跑。可以说,人或多或少的生活在有“鬼”的世界里,这个“鬼”不是真的鬼,而是人们对于所有丑恶的,未知的事物的皆以“鬼”来称呼。

4.鬼之观念的变异

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迅速发展,科技日益发达。当西方列强用舰船火炮,闯入中国的领土时,苦难的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个被西方人看作落后,愚昧,懦弱的国度,惨遭了近一个世纪的蹂躏。那些受着民众敬拜了千年的鬼神帮不了我们;那些惨遭日军屠杀的平民百姓,也没有变成厉鬼向日军索命;那些视作可以保佑我们的先祖,无法给动荡年代以和平。
鬼神庇佑不了我们的民族。战争,动乱,饥馑,屠杀,让中华民族在灾难中醒悟过来,太平盛世是要靠人去创造的,那些千百年来,被封建礼教压迫和束缚了的愤怒与热情,在对抗仇敌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力量,在毛主席等一批杰出人士的带领下,新中国诞生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宣传新式教育,反对封建伦理道德的教育,大力发展科技,鼓励民众学习理工知识。在破四旧的过程中,虽然彻底让人们与封建迷信绝缘,但也毁坏了大量的家谱,民俗遗迹,无疑这对民俗来说是一场毁灭性的打击。
科学武装了人的头脑,人可以解释这个世界的绝大部分现象了,可以通过教育认识到人的生老病死了,可以通过媒体和网络了解到最想知道的信息了。一个现代人,他相信鬼神帮不了他(她),与其祭拜鬼神,不如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与其请道士驱鬼治病,不如去医院检查身体。只有当人束手无力之时,才会想起,祷告神灵,乞求平安,最终也只能是得到心理安慰。
鬼神文化在现代社会,在作家,影视剧创作者那里,成为了制作恐怖小说,灵异电影的题材,用来刺激民众的神经,赚取经济利益;在一些家长那,仍是恫吓小孩的手段,让孩子乖乖听话;在一些闭塞的少数民族那,或许还存在着原生态的鬼神文化。但无论如何,鬼神文化都不是现在中国的主流文化,它已经退却到一个很边缘的地位。

第二部分,鬼之形象与分类

民间鬼故事的鲜明特点就是:它表现的是鬼与人之间的纠葛、纷争、怨恨、爱恋、友谊等。在鬼故事中,鬼与人的关系紧密,反映了人类现实生活的种种特征,故事赋予鬼很多的人类社会的元素,如等级,善恶,丑美等。

一.种类丰富的鬼们

1.以死时状态和死因为特征的鬼:
吊死鬼、淹死鬼、冻死鬼、饿死鬼、烧死鬼、跌死鬼、冤死鬼、墓活鬼、僵尸鬼、厉鬼等。
2.以外形为特征的鬼:
长发鬼、长舌鬼、长脸鬼、小面鬼、红发鬼、长颈鬼、尖头鬼、大头鬼、九头鬼、一足鬼等。
3.以性格为特征的鬼:
小气鬼、调皮鬼、孝子鬼、贪心鬼、缺德鬼、机灵鬼、冒失鬼、粗鲁鬼、仔细鬼,唠叨鬼等。
4.活动地点为名的鬼:
山鬼、水鬼、岩鬼、地鬼、游荡鬼、厕鬼、宅鬼等。
5.以做坏事为特征的鬼:
催命鬼、产妇鬼、赌鬼、色鬼、烟鬼、酒鬼、讨债鬼、讨吃鬼、风流鬼、替死鬼、龌龊鬼等。
此外还有夫妻鬼、兄弟鬼、胖瘦鬼、贫富鬼、善恶鬼等概念成对的鬼。

以上都是指人死之后变成的鬼,不包括少数民族信仰的动植物鬼和自然现象的鬼。可见鬼的种类丰富多样,人们的描述也十分恐怖。

第三部分,分析“鬼话”

根据文彦选编的《中国鬼话》民间采编的鬼故事的结集,从民俗学的角度来分析,鬼故事的情节与人的生活紧密相连。
A.        按照人的生命周期来分类:
        女子生产时——产妇鬼
古人生育是件大事,孕妇生子,很容易出现危难状况。因此产妇鬼的故事很多,产妇鬼是由在生孩子途中死去的孕妇变来的,故事的内容多半是说产妇鬼在孕妇生子时,前来作祟,要置那孕妇于死地,好换来自己的投胎。如孕妇在生子时,屋外有女鬼拿红帕子招摇,摇动一下,孕妇就痛一下,直至痛死。或者女鬼在孕妇的屋外墙角,用小兜埋了一堆脏东西,孕妇就生不下孩子,会难产而死。流传在江西的《产房门上挂红纸、镜子、剪刀的传说》,讲的是屠夫看到一户正要生孩子的人家外有产妇鬼,就和那家的男主人说,鬼怕刀。于是男主人将剪刀,红纸,镜子挂在产房门上,鬼再也不敢上门找替身了。
分析:
古人对生育现象的不明了,因而会产生诸多禁忌。把生孩子与鬼相连,是一种人类的原始自然思想——“对于土著来说生孩子是最神秘的事情,孕妇被看作与鬼神世界息息相通”(《野性的思维》列维•斯特劳斯)
另一方面,在古代,女人生孩子,风险极大,非常容易出人命。在医疗不发达的情况下,把孕妇因生产而亡,迁怒于鬼神也是可以理解的。
现在医疗技术这么发达,大大降低了孕妇生孩子的风险。产妇鬼的说法也不攻自破了。
        女人生产而死,在棺材中产子。
这一类鬼故事讲的是,孕妇死后,变成鬼,到人间来讨要食物,喂给在棺材里出生的婴儿,最后被人发现,将棺材里的孩子抱走,抚养成人。如女鬼奶孩子(鬼都说是没有分量的,怎么还会产奶呢?),女鬼拿纸钱买烧饼给婴儿吃等故事(婴儿怎么可能吃烧饼呢?),女鬼去药房抓红枣养孩子(婴儿怎么可能吃生红枣)。
分析:
这类故事的也许是化作产妇在棺材中诞生了孩子,然后被家人发现了,然后讹传出内容多样的鬼故事。也有可能是古人赞扬女性的母爱精神,或是对产妇而亡过度伤心后的臆想。
        产妇鬼害人的
  传统的女鬼故事,凭借丰满的身体勾引男人,致人死亡。多发生在荒郊坟岗,夜里路人行路,被妖艳女鬼的色相吸引。
分析:
  估计用来劝诫人们在行夜路时,不要贪财好色。另外,产妇在古代有诸多禁忌,这也是暗示男人,不要随便接近别人家的孕妇。
        小儿鬼
  有个红火团的故事,讲的是一户人家,生了个女儿,觉得不能传后,就将女孩用红布包起来,掐死后,仍到炕里烧了。结果女孩变成了鬼,来找他父母报仇,最后他父母因为感到自己的错误,双双自尽了。
分析:
弃婴,杀婴,重男轻女的现象在古有之,此则鬼故事有教化人们不要虐婴的作用,也表达了因果报应的思想。
B.        按照传统情节来分
        冤魂鬼
情节一般是有:土豪地主霸占民女,民女不从,自缢而亡,化作冤魂来报复;男人偷情,被老婆发现,老婆后来自尽化为冤魂向男人报复的;女人偷情,和情夫杀死亲夫,亲夫化为鬼来报复的;被奸污的而自尽的女子找那个奸污她的人报仇的;被县衙判错案的冤魂;长工干活,被主户坑了工钱,毒死了,而后变成鬼来诉冤的。
分析:
古代法制不发达,官府徇私枉法,收受贿赂,故有冤情,弱势群体用鬼神故事来惩戒官员,还有那些胡作非为的人们。
同时笔者发现大量故事是,民女被奸污,后化作鬼来寻仇的。这些故事在很大程度上传播了贞洁的观念,让女子恪守妇道,遵守闺戒,其实就是加大对女性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也惩戒那些违法乱纪的地主,土豪,流氓。
  人有七情六欲,这些流传的鬼故事,大多是基于那个时代的生产关系下的人际关系,惩戒那些在外沾花惹草的男人,不守妇道的女人,强抢民女的恶人,贪财的主人等。
        鬼缘
有鬼与鬼之间的如鬼婚。还有鬼与人之间的爱情故事,如借尸还魂,情节多半是一个书生,遇到女鬼,互相爱慕,最后帮助女鬼变成人的。结阴亲,一种是讲坟里的鬼寂寞了,男鬼找女鬼,要求结亲的,女鬼不从,找人来帮忙的;还有种是未婚就去世的青年男女,父母要给他们找同样去世的对象结亲,才能让鬼魂安宁。有的情节颇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气势,人鬼情未了。
分析:
故事中,描述女鬼都是眉清目秀,长相可人,遇见男子都说是自己被人逼婚,要寻短见,男子顿生怜意,于是人与鬼开始情缘。有很多故事中的男子要不是进京赶考的,要不是找不着老婆的单身汉。大概是教化青年男子,要专心考试,不要贪恋女色。还有就是讨不着老婆的单身汉,臆想出的情节。
结阴亲,体现中国的父母观,一定要为儿女主持完婚事,才算尽到做父母的义务。
        兄弟鬼
     情节多半是长兄分家后欺负弟弟的,弟弟遇到一些鬼事,得到了好处,哥哥模仿弟弟却受到了惩罚。还有兄弟俩都娶了媳妇,但是其中一个媳妇很坏,就设计欺负另一户,最后得到报应的。
分析:
      在农村,现在还有分家后,兄弟两家处不好的事情。这些讲兄弟鬼的故事,多半也是教化人们不要贪心害人,尤其是对自家的兄弟。
        侠鬼
     如主持公道,劫富济贫,仗义救人等故事。还有人与鬼成为朋友的故事。
分析:
     朴素的劫富济贫思想,对贪官富豪的惩戒作用。
C.        一些以性质为称的鬼
        水鬼,饿死鬼,色鬼
情节也基本是:鬼用女色,或用财宝,或用可怜相来勾引人,然后把人杀害。
分析:
    民间传说水鬼,有教化小孩不要下河游泳,以防止溺死。饿死鬼是因为古人靠天吃饭,压迫又重,经常有人饿死。
        讨债鬼
民间是指那些没有活到成年就死去的小孩。有的时候故事的情节也曲折一些,如果因为某事与某人结仇,那鬼变化作讨债鬼,投生到仇人家,然后做败家子,气死父母,败光家财。
分析:
     古时,孩子能长成人颇不容易,大体每家都有夭亡的孩子,为了减少孩子父母的悲痛,将这些没成年就死去的孩子,唤作讨债鬼,父母也就没有那么悲痛了。
     败家子现象,也是惩戒人们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不能溺爱,否则败光家财。
D.        几种相当恐怖的鬼:
厉鬼,僵尸鬼和吊死鬼。民间有关这几种鬼的传说最多,影视作品里描述的也最多,情节多是:鬼出来害人,兴风作浪,然后道法高明的道长用宝物制服,从此平安无事。
        厉鬼
一种恶鬼。据说是一些惨遭横死的人,冤死的人,或死后没有后代侍奉的人变成的鬼。影视剧里常常这样拍着——怀着怨恨的人,穿着一身红色,而后自杀,就成为了厉鬼,而后拥有法力来报复所仇恨的人。而古人是十分恐惧厉鬼的,因为厉鬼索命。又“厉”可同“疠”所以给活人带来瘟疫灾害的瘟鬼,也是厉鬼之一。
分析:
在人类社会中,有等级,有厉害之人,也有弱势之人,将此种观念也投射到鬼的世界,自然鬼的世界也会角色繁多。厉鬼,一说是实在是让那些做了亏心事的人,心有余悸,非常恐惧。
        吊死鬼
以女性居多,因为当时许多妇女不堪公婆、丈夫、乃至小姑的虐待,而选择上吊自杀。文学作品里描述的样子颇为恐惧“才着一带,目即合,舌出吻两寸许,颜色惨变如鬼。”(《聊斋志异》卷6的《溢鬼》写的是一个叫范生的人,亲眼看到一少妇浓妆艳抹后的上吊情景。吊死鬼,喜欢找替身而引诱人上吊,好让自己早点投胎。
分析:
    对吊死鬼的描述都是拖着长长的大舌头,十分恐怖的样子。古代对女性的压迫是很深重的,女性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又不让女性接受教育,女性的地位十分卑弱,受了欺负和委屈,自杀的也多。如不满父母包办婚姻的,嫁入人家遭受虐待的,被坏人糟蹋欺骗的。因此吊死鬼故事的出现,一方面缅怀那些年纪轻轻就离开人士的女性,一方面惩戒后人,不要做些缺德欺负人的事,免得遭鬼来缠。
僵尸鬼
僵尸鬼是死尸没有腐烂,感受阳气而走魂,极其凶恶残忍,不置人于死地不罢休。这在古人的小说里都有记载,男鬼多凶煞,女鬼多扮作美女勾引路人,极为诡异,吓人得很。
分析:
    古人用棺材葬人,也有人家买不起棺材的,僵尸就是指那些没有棺材下葬,或是没有完成葬礼,让棺木暴露,遭遇露水,阳气而变成的。笔者猜想,僵尸的故事也许隐含着,要给故人完成葬礼,以免尸骨收入的思想。隐藏着故人对尸体的尊重,和对疫病爆发的担忧。
E.        名人与鬼
以一种传说的形式,来讲述名人与鬼的故事。
        仓颉造字
伏羲大帝派仓颉下凡人间,让人们学会写字,一字能化八字,八字变成六十四字,字越变越多,人就越来越聪明,洪钧老祖知道了,认为人一旦学会识字推断,就要变成人精,于是拍太上老君来劝仓颉不要教人们,仓颉不听,于是太上老君就派来众多小鬼,命令他们吓散那些跟着仓颉学字的人们,仓颉不得已造出“太极八卦图”吓退那些小鬼,于是人们只学到了一半的字,一个字只能读四声,变化四个。因为仓颉没有完成任务,也没有被封上庙。
分析:
     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统一了文字,文字是在不断进化,演变中发展出来的。
        孔子造鬼神的故事
孔子弟子三千,每天讲仁义礼教,神一套,鬼一套的。弟子就有疑问,怀疑鬼的存在,想见见鬼。孔子就玄乎一阵,拿出画来,让众学生祭拜,然后一抬头就是一副狰狞的鬼脸,众学生顿时吓了一跳,从此认真学习。
分析:
   古代民众当中只有很少的人能够接受教育,读书人在古人的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在鬼故事中也能体现:鬼怕笔墨,鬼怕人念书,鬼怕戒尺,鬼怕孔圣人。孔子一心就想恢复周朝的礼乐制度,不管怎么说,用鬼神来吓人,从而让人们自觉遵守,比起说服教育,要省力气的多。
        鬼谷子
相传是一大户人家闺女,吃了白骨里长出的一粒稻米,未婚先孕,被其父逼梁自尽,在棺材中诞出,又其母鬼魂养育十二年,后被其外公接回家,自小对法术感兴趣,能知过去未来,算命卜卦,发明了八字算法。名曰鬼谷子,后人又称他为王禅老祖。
分析:
    如同历史上的名人,总要把自己的来历搞得神乎神乎的,才会招致一大批信徒。
        姜太公与回避。
相传在结婚洞房,挂上回避,或者姜太公的图像,可以让鬼不来打搅婚礼。因为姜太公曾经帮助一位要在新婚之夜被鬼抓去的新郎官的忙,鬼答应了姜太公的要求,只要看到回避或者他的图像,就不可打扰新人。
分析:
相传在古代,新人结婚,新娘的初夜是要给村中其他男人的,以后才归新郎。在一些地方现在还有这样的习俗,闹洞房时让汉子压在新娘身上,压得越多越好,这已经是变相的减轻以前传统了。分享新娘的初夜权,体现出人一种原始的公有观念。后来人们当然不希望自己的新娘子给别人享用,逐渐发明出一些鬼神的说法,打消别人的行径。

还有关包公断案,救人的传说。这类故事相当的多,不乏有赵匡胤,乾隆等有关皇帝与鬼的故事,似乎皇帝是真龙化身,可以镇鬼除妖,但是仔细想想,也多半只能是故事,皇帝都在深宫大院里,怎么能经常跑出来镇鬼呢?

F.        风俗与鬼
1.        比如门槛的来历,说是鬼无法越过门槛。
分析:我觉得门槛可以防止一些虫子进入,而且可以防止积水涌进家门。
2.        还有墨线的用途,鬼怕墨线。
分析:古代的墨有特殊的香气,估计可以安神。
3.        生孩子的时候在产房门口放把秤,用来阻挡鬼的进入。
4.        鬼怕红纸伞。
5.        半夜不要吹乐器,招鬼。
分析:半夜吹乐器,扰民
6.        在蚊帐上别上带人血的针,可以避鬼。
7.        “手有三两铁,不怕鬼和妖。”
分析:带刀可以吓鬼,其实有刀就能防身
8.        “出门带上刀,白米袋中放”
分析:刀可防身,米可充饥。
9.        死人不能让猫舔了,要不会诈尸,所以要守灵。
分析:让人们更加要尊敬尸体
10.        大喷嚏可以退鬼。
分析:打喷嚏可以疏散体内寒气
11.        烧外衣可以治病。
分析:火可以把不卫生的衣服烧了,可以消灭病原。
12.        “门上贴八卦,大鬼小鬼不入门”(相传鬼遇到八卦就会绕走,鬼怕八卦)
13.        撑伞避鬼,因为伞遮住了人头上的“三昧火”,而鬼怕“三昧火”旺盛的人。
14.        方石镇压地基鬼。房子墙角的柱子下垫石头镇鬼。
分析:也许有助于房子结构的稳固。
15.        门神和大红的窗花避鬼,相传鬼怕人血。
分析:美观的作用
16.        除夕放鞭炮除年。
分析:鞭炮有声响,喜庆。
17.        产房前挂红纸、镜子、剪刀可以避产妇鬼。
18.        建房子要有影壁,因为影壁可以挡鬼。
分析:影壁可以挡风,减少得病的机会。同时不能让外人看到屋里状况,有隐私作用。
19.        桃木可以辟邪。
20.        煮开水可以除病。
分析:教化人们不要喝生水。
   
   重复来去的鬼故事。
笔者阅读了上百篇的民间鬼故事,后来又借阅了《中国民间故事成集》,发现在民间流行的鬼故事,大体内容相似,重复很多。情节多是上面所陈述的,和古人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婚丧嫁娶,生子盖房,兄弟不和,婆媳矛盾,奸夫淫妇,昏官贪官,赶考中举,恶人害命,女子被奸,瘟疫饥荒,小儿夭亡,残害下人,图财害命等。
   破绽百出的鬼故事。
鬼故事中,也有很多破绽,比如故事里都写着,鬼爱吃人,挖人心肝,喝人血。有地方却说,鬼最怕人血。有的地方写鬼,能隐匿,走路无声,飘飘然。有地方写鬼,类似怪兽,清面獠牙,头上长角,四肢皆有,如动物般。还有地方写鬼五更鸡叫必须回到地府,可有的地方却写人与鬼女一起生活,白天鬼女还做家务。
充满教化意味的鬼故事。
因果报应,转世轮回的思想充满在那些复仇的故事中,人可以借鬼故事就达到,劝诫人们不要做违反人情的事。也可以用鬼故事,来教化那些小孩,青年。
充满生活常识的鬼故事
中国民间很多鬼故事,如上面的风俗与鬼,不可否认,有很多避鬼的方式很不科学,比如在门上悬挂照妖镜。但也是有些暗藏着道理的,如一则鬼故事里说,人把水烧开了喝,来对付鬼的伎俩,从此人们就喝开水了。

第四部分,古人为什么这么爱讲鬼故事
陈独秀曾在1918年《新青年》上写文说:“吾国鬼神之说素盛,支配全国人心者,当以此种无意识宗教观念最为有力》。”(《有鬼质疑论》)。
人们好奇着鬼故事,对鬼的世界充满了神秘感,爱听,爱编,爱说,爱造鬼故事。
抛开是否有鬼不谈,单凭古今成堆的鬼故事,就能揣测到古人生活在多么一个“令人恐惧”的文化氛围中。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为了赎门槛,拼死拼活地做工,梦里梦到两个丈夫几乎把自己拉扯断,神情恍惚,最终精神失常,遭人嫌弃。
一.传统民俗中也不乏有固定下来的鬼神节日,祭拜先祖,这些固定下来的民俗活动,也给人们以无穷联想,并在一代又一代把鬼神观传递下去。
1、        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一般在清明节前,家家户户就要给祖坟扫墓,俗称“上坟”。一般要准备好大量的纸钱,供品,然后烧纸,磕头。
2.七月十五
  民间叫“七月半”又叫“鬼节”。道教里称作中元节,佛教里称作孟兰节。这一天,家家户户也要准备大量的纸钱和供品,祭拜先祖,保佑平安。
3.过年前的大祭
  一般民间在过年钱都有准备很多供品和纸钱,给祖先大祭的习俗。
二.对于鬼故事流传的分析
   1.从文化的传播形态来看,充满刺激,情节紧张的鬼故事可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理。
因而常有明明不敢听,却又忍不住听的心理。带孩子的老奶奶,往往拥有一肚子的传说,神仙也好,鬼怪也好,中国人自小就是长在鬼神文化当中。也许有的一生都没有见过鬼,但是到死,还是相信自己去了另一个世界。
2.鬼神文化在模仿和习俗中传承。
    历代有关皇帝的神鬼故事不在少数,皇帝对于陵墓的修建,陪葬的物品都是不能含糊的。有钱的大官也是如此。因此老百姓,也渴望有个好棺材,能带些值钱的东西和自己一同下葬,至今还有不少地方的老人,早早准备好了棺材,放在屋里,等着自己享用的。
古代的娱乐消遣活动并不发达,一个鬼故事能够被村妇,老人讲上千百来遍。“社戏”的时候,如若是表演有关鬼的戏,定能让民众念念不忘很久。
像一些民俗活动,春节放鞭炮是为了赶跑“年”这个怪物,正月初五敬财神是为了财源广进,贴门神是为了防鬼进入,这些都在强化着人们对鬼神的信仰。
3.民众普遍缺乏教育导致对鬼神文化一直处于模棱两可的态度。
一般民众对鬼神都是存在,信则有,不信则无的态度。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人们是很忌讳去解剖尸体,也许这就能解释中国为什么没有诞生出外科医学。科举考试制度下的年轻人,也都是被伦理道德的教化所包围。老百姓大多停留在对事物,只知道其然,不知道其所以然的层面。
再加上中国统治者自古就有的“小国寡民”,希望民众听话,愚笨,好管教的思想。对民众的教育问题素来没有重视过。教育一向是有钱人家的特权。
三.有观鬼神观的猜想。
1.轮回的历史
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就是一个又一个王朝的历史,恰似一场又一场的轮回。这里没有产生资本主义精神,这里没有产生工业革命,这里也没有诞生三权分立的立法制度。有学者把这种停滞不前的社会发展状态,称作为“内卷化”。
2.隐藏的真相
   我们可以这样区分一下,在古代中国社会的文化形态中,读过书的人,接受的儒家思想;没有读过书的妇人,村夫,匠人接受是的口耳相传的鬼神文化。而整个中国社会,从天子到百姓,都信仰鬼神。
笔者认为,在口耳相传的鬼神故事禁忌的后面是——家族力量的深深控制,有各种各样的故事可以作为传播“三纲五常”,“伦理道德”的载体。通过“祭拜祖先”,瞻仰神灵,又可以增加成员的畏惧感,个人离开了家族,便成为了孤魂野鬼,个人违背了家族,便成了众叛亲离。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有着一套符合他(她)地位,身份的“命运”,该娶什么样的老婆,该嫁什么样的夫君,该做什么样的职业,该和哪些人来往,这些都是既定的。从客观上,家族对个人的控制,人们愚昧而胆小的鬼神信仰,导致了中国社会的轮回发展,没有产生质的飞跃。
3.开始苏醒的巨狮
     回想起“五四”时期,一批爱国人士的“打到鬼神,打到封建思想”的呼声。也许就是悟出了——中国人的鬼神观,阻碍了民众对未知世界的探索,那民众头上的枷锁。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打破宗族,打到封建,中国的社会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经历曲折,终于迎来市场经济的繁荣。
4.鬼神文化与宗教信仰
中国人有普遍的宗教信仰吗?没有。很少有人说自己信教。但是中国人信鬼神,而且是什么宗教中的鬼神都相信。本土道教的“太上老君”,佛教的“因果报应,转世轮回”,基督教的“上帝”和“天使”。任何宗教都能被中国强大的文化,搅成一锅粥,然后被国人不加分辨地吞到肚子里,只是自己都搞不清“吃得的是什么东西”。遇到麻烦了,什么都拜一通,管他是那个教的。。
笔者猜测,就是几千年来的鬼神文化,禁忌的传播,导致了中国成为了信仰的沙漠。存在于国人脑海里的是,这个神有什么好处,那个鬼有什么坏处,本着趋利避害的原则,祭拜一下鬼神。而从未有过认真信仰一门教义的传统。

第五部分,总结
笔者对鬼文化,自小就深恶痛绝。一则,家人时常拿鬼来吓唬我,不让我外出与伙伴一同玩耍。二则,不知真假加之联想丰富,养成了胆小的习惯。三则,偶看讲鬼的电影,小说,实在有阴影,难以入睡,到哪都怕。
长大后,才知道世界上大人以前是糊弄我,随着思想的成熟,也有了自己看待事物的判断眼光。写此文章,需要阅读大量的鬼故事,有关鬼神的书籍,一开始时,心中仍有阴影,戚戚然,怕惹怒鬼神。书读得越多,发现情节越相似,才知道鬼故事,乃人吓唬人的故事也,胆量陡升。
我觉得鬼只能算做一种文化现象存在,为人们提供刺激,教导,劝诫等作用,是伴随着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如果说受到鬼的迫害,多半是人在作祟,扮鬼吓人,乃人素喜爱做的游戏和阴谋。中国的统治者历来喜欢恫吓百姓,奴化民众。
从古代的鬼神故事可以看出古人的生活方式,惧怕的东西,还有他们的家庭社会关系,着实也是一件有十分趣的事情。
民俗的存在,就是合理性的存在。因为民俗讲是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不可能延续古人的生活方式,但是我们可以寻找他们的合理性并加以改造,也许这就是传承民俗的生机之在。
(全文完)
附录:
有关鬼的古籍
鬼都是人头脑中虚幻产生的产物,他们的存在无从证明,只能从传说中大概想象一番,中国社会自古对鬼神的记述就很丰厚,以下简要介绍:
1.有关远古的神话传说:《诗经》、《尚书》、《周易》、《山海经》、《淮南子》、《史记》
2.谈鬼写鬼的笔记小说(以下书目,选自马书田《中国鬼神》):
《搜神记》 东晋•陶潜撰  26卷464则。 其中有些人鬼故事和不怕鬼的故事。
《灵鬼志》 东晋•荀氏撰   鬼故事多,阴森恐怖。
《幽明录》 南朝宋•刘义庆撰。 鬼故事极多,但少有恐怖者,不少幽默有情趣的。
《稽神录》 五代•徐铉撰。6卷,遗失1卷,共235则。内容多写鬼怪神异,因果报应。
《夷志坚》 宋•洪迈撰。原书420卷,现存207卷。为宋代最大志怪著作,多为神仙鬼怪。
《太平广记》宋•李昉奉敕监修。500卷。小说总集。引书475种。有大量神仙鬼怪故事。
《剪灯新话》明•瞿佑撰。4卷20篇。所写大抵神仙鬼怪。
《沾鬼传》 清•烟霞散人撰。10回。写钟馗斩鬼的故事。
《聊斋志异》 清•蒲松龄撰。12卷491篇,附录9篇。所写神仙狐媚,是鬼怪小说巅峰。
《阅微草堂笔记》 清•纪昀撰。24卷近1200则。书中所写,寓以作者世事情怀。
《子不语》   清•袁枚撰。24卷,续10卷,共1000则。所记鬼怪之事,多民间采录。
《醉茶志怪》 清•李庆辰撰。4卷350余则。书中“寄情儿女,拖兴鬼狐”。
《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志编•神异典》 清•陈梦雷,蒋延锡编辑。这一部分有320卷,其中有大量鬼怪神仙资料。
  
参考文献:
1.        文彦生:《中国鬼话》,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
2.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吉林卷》,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2年
3.        马书田:《中国鬼神》,北京,团结出版社,2007年
4.        魏峰:《韦伯传》,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
5.        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6.        马克斯•韦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7.        李宪堂:《宿命苦难——国情备忘录•传统篇》,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8.        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北京,同心出版社,2007

[ 本帖最后由 陈功 于 2010-7-3 09:33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5-1-22 22: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