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83|回复: 0

还愿的日子(转帖,作者:芷萍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1-24 21: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月15日是人祖庙会的正日子,也是最热闹的一天。通往人祖庙的公路上熙熙攘攘、窘迫不堪,好在人们都奔向一个目标,倒也不致于发生堵塞。途中,不时有远道赶来的拖拉机、农用货车或机动三轮车,车上是风尘仆仆的香客们,路上人们三五成群,肩背手提,匆匆而行;人流的密度比昨日大增。眼前不时闪出朝祖队伍,领头的手举一只三角小黄旗,成员都是些素色黑色打扮的农妇,打着彩旗,大步流星地向人祖庙进发。路旁,售卖香烛裱纸等祭品的小摊一个挨一个,形成两条长龙向北伸延,小贩举着祭品来回跑动,拦截叫卖。
     
    我发现今天人群中举纸扎品的特别多。在淮阳民间,有一种为人祖爷太昊伏羲“盖房屋”的民俗,俗称扎“牌楼”,是一种以高梁杆为骨架外糊五色彩纸的模拟牌坊,又称“纸楼子”,中有太昊伏羲画像,是由固定的印板印成,不可随便画。人们视伏羲为神为祖,献给人祖的“房屋”,要送到伏羲陵前火焚才算了却心愿。许多人都在今天还愿,人一多,纸楼子当然也多,一个月的庙会要烧上10万只纸楼子!
     
    一支队伍来到陵院。队伍前端是乐队的吹鼓手们奏乐开道,紧跟一只红漆小桌被穿杠抬起,上置美酒佳肴、罐头水果等供品,供桌后一位少年男孩披红戴花地在几位前辈的簇拥下款款前行,身后拥护着几十人,举着纸扎红白马、青龙和一丈多高的纸牌楼趋步跟进。
     
    听说,这家是为满12岁的儿子来还大愿的,虽然小孩一脸的不情愿。当地习俗是人们在人祖庙向人祖爷、人祖奶奶祈子拴娃娃时往往许下大愿,此后,如赐生男儿如愿,以后每年2月15日都要携儿子到庙中还一次小愿,而到满12岁这年的2月15日则要隆重还一次大愿,以报答人祖,还愿也到此为止。所以今天戴花披红的少年特别多,都有家长陪着前来还最后一次的大愿。家境清贫的买上个把纸楼子,父母陪着,让儿子举着各处跪拜,供上简单祭品即可;富裕人家则大肆铺排,招摇过市,有的甚至雇上几十匹高头大马,飞驰而来。
     
    为儿子还大愿的,还要给人祖送上一支漆成紫红色的木质或彩纸扎制的大“旗杆”。由于中国古来认为男孩支撑门户,顶天杆是门户的旗帜,所以在太昊伏羲陵庙会上有“还旗杆”的风俗。谁家求子成功,来年就要向祖上“还旗杆”,并在陵墓前烧掉。往往一些图吉利的人不等旗杆烧掉,抢了扬长而去,还旗杆者居然也很高兴。
     
    据说昔日豫东、皖西、鲁西较穷时,一些朝祖的老者,宁可自已不吃不喝,也要在2月会时,到庙中朝祖,以表达对祖先厚祭之心。
     
    朝祖的香客中,送衣裳、鞋靴的多是清一色的农村妇女;把竹竿扎成丁字形,高高挑起;横过一根竹竿穿挂上一串大小不一、五颜六色的纸、布鞋靴,入庙拜过各殿后送往陵前焚烧,就算送给已成神灵的人祖了。有的老人还把女娲称作“麦姑娘”,说是去年麦子收成好,特做了十二双纸布绣花鞋送来,以感谢麦姑娘一年的辛苦。
     
    最引人注目的还要数跳“花篮舞”的老太太们。舞者多为淮阳籍,是来自农村身穿黑色绣花边的大襟衣服,足蹬绣花黑布鞋的老斋公(当地对年长妇女的尊称)。花篮舞多称“担经挑”,是祭祖巫舞中最原始的一种舞蹈。每班4个老斋公,3人表演,1人打经板,为舞者伴奏。传说“担经挑”意在敬老母娘(女娲),舞时两臂平伸,手半握经挑两头以示孝敬。“担经挑”从古时的“龙花会”流传下来,而且传女不传男。舞中有时呈剪子股交合,有时相向交合,有时齐齐朝一个方向,每二人从中间交叉而过,如蛇委蛇而行一般,三种队形分称“剪子股”、“崐铁索链”、“蛇脱皮”,均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舞者走到中间背靠背而过,让身后的黑纱长尾碰绕在一起,形象地摸拟伏羲、女娲相交状,体现了祭祀女娲及生殖崇拜的实质。据说“担经挑”舞还是求子还愿的一种形式,过去,如果谁家求子成功,是要请3年“担经挑”到人祖陵内向人祖奶奶还愿。
     
    我们掉头挤了出来,一出太极门,若大的广场已成了售卖各种玩具的市场。摆摊售卖者多为提篮推车的老头、老太太和中年妇女,洋玩具旁边也不乏农家自已制作的土玩意儿。最有意思的是各种形状的泥玩,据说都是陵周围村子民间艺人捏的,统称“泥泥狗”,亦名“陵狗”。
    泥泥狗均是黑色铺底,彩绘其上,既有楚漆器的文化格调,又有古代彩陶特色,造型简练古朴,艳而不俗,不论大小每个泥泥狗均有孔可吹,其声呜呜。购卖者往往先试后买,能吹响就要。小的泥玩,一角钱可以买一捧;就是提上一篮也只要花3、5元钱,其中的人面猴,躯臂长,两腿短,浑身有毛,面目黑瘦,胸前绘有母系社会崇拜的女性生殖器图案;另外两头狗、双头兽、猫拉猴、狮驮猫、草帽老虎等,据说都是族外群婚的艺术再现,是人类生殖崇拜的文化诠释。
    一位泥塑老艺人说:“自有太昊陵就有小泥狗,因为这是纪念人祖爷造人育物时开始制作的。”“人面猴和奇鸟怪兽一样,都是人祖爷和人祖奶奶造的人和物,有老模子,代代相传,谁也不敢改,改了就不是人祖爷造的人和狗了。”泥泥狗被海内外专家、学者称为“真图腾、活化石”,是6000年前伏羲和女娲“抟土造人”古法的传承。
                                                                                        来自:千龙新闻网
[ 本帖由 雪村友梅 于 2003-11-24 21:03 最后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5-1-3 03:3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