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50|回复: 15

关于瑞吉娜·本迪克丝《探求本真性:民俗研究的形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1-30 22: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幸一读李扬老师翻译的该书绪论部分,相当精彩。文章将在中大民俗研究中心《民俗学刊》第五期上刊登,还是很期待拿在手里拜读一遍。
不知道李扬老师有没有打算翻译全书呢?很期待呀。

发表于 2003-12-1 09: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瑞吉娜·本迪克丝《探求本真性:民俗研究的形成》

谢谢。本迪克丝好像是瑞士人,德语背景,在美国执教,现转到德国哥廷根大学。比起邓迪斯、布鲁范德等,她的行文用词显得艰涩玄奥,德式思辨色彩甚浓,翻译起来十分辛苦,有些似是而非的地方,还请大家校正。要译全书,可是一件让人生畏的事情,不过本迪克丝花了八年写就的这本书,还是非常有价值的,上次网络论坛会议,有几位DX都提到了它。
忽然想起前些日子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CUBIN)来讲学,闲谈中问他,在德国,有多少人读得懂康德、黑格尔的书?他想了想说,德国人基本上都读不懂。唉,文章写得那么玄真是令人郁闷啊。
发表于 2003-12-1 12: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瑞吉娜·本迪克丝《探求本真性:民俗研究的形成》

或者我们可以用嵇康看待庄子的态度来对待它。
不懂就不懂了,又不会死!
发表于 2003-12-1 13: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瑞吉娜·本迪克丝《探求本真性:民俗研究的形成》

昨天忽然梦见和探花兄一起散步,梦中探花兄的长相居然就是商衍鎏。怪事怪事。
发表于 2003-12-1 13: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瑞吉娜·本迪克丝《探求本真性:民俗研究的形成》

前几天在民俗学会二十周年大会上曾多次听各位先生提到这本书,十分仰慕,期望有朝一日能够一睹芳容,不想在这里竟然有相识者,各位可否告诉在下这本书英文全名,国内什么地方有英文全本。在下先谢过各位。
发表于 2003-12-1 13: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RE:阳关故人

偶手里有原本,作者给的。好像北大高丙中兄处也有。
Rigina Bendix: In Search of Authenticity
[ 本帖由 老李探花 于 2003-12-1 18:15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3-12-1 16: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品三

昨天忽然梦见和探花兄一起散步,梦中探花兄的长相居然就是商衍鎏。怪事怪事。
------------------------------------------------------
呵呵,俺哪里有商探花长得帅啊。不过,他老人家是1962年(一说1963)辞世的,俺是那一年问世的,嘿嘿……孙中山闹中华民国的时候,他逃难到青岛来……要是把姓李的和姓商的藏在一块,就叫个“李商隐”,嘿嘿嘿嘿……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 18: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瑞吉娜·本迪克丝《探求本真性:民俗研究的形成》

呵呵,原来是这位“探花”

商 衍 鎏


  商衍鎏(1875—1963)?,字藻亭,号又章、冕臣,晚号康乐老人,广东番禺人,1875年生。学者、书法家。
?
  商衍鎏从小苦读,1894年甲午科举人,在广州光孝寺西华堂读书多年,后又入学海堂、菊坡精舍、应元书院。1904年甲辰科中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入进士馆。历任侍讲衔撰文、国史馆协修、实录馆总校官、帮提调等职。其间1906年至1909年被派往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学习法政。1912年应聘为德国汉堡海外商务学院汉文教授,1916年聘约期满回国。归国后历任北京副总统府顾问、江苏督军署内秘书、大总统府谘议、江西省财政特派员。1927年任国民政府财政部秘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由南京辗转入川,初居成都,后移眉山、乐山、夹江等地,以卖文鬻字为生。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回南京。?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江苏省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1960年7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1963年8月28日在广州逝世,终年88岁。?

  商衍鎏是一位著名的爱国人士和学者。日寇侵占东三省时,他在《感愤》一诗中写道:“惊看砧肉供刀俎,忍撤藩篱逼冀燕。”并有“长蛇封豕欲难填”之句,痛斥帝国主义的贪婪本性及反动派的卖国政策。抗战期间又愤怒声讨日冠滥炸和平城市的暴行;每闻捷报,则咏诗庆贺。他对国民党的苛政无比痛恨,曾以“斗米需钱百万多”成辘轳体长诗加以揭露。解放后,党和政府对老年知识分子的关怀与安排,使他感到温暖,多次赋诗抒怀。1956年11月,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为他拍了《探花晚年》的影片,将他的写作和日常生活以及部分字画摄入镜头,令他深受鼓舞。他老当益壮,经过三年努力,撰写了一部23万字的《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于1958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全书材料翔实,内容丰富,条理清楚,填补了我国学术界的一项空白,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随后又著有该书姊妹篇《太平天国科举考试纪略》,196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书中澄清了过去比较模糊的几个问题,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他还从三十馀年的诗作中选出400首,书画26幅,《画竹一得浅说》一篇,并附上徐宗浩所临柯九思《竹谱》,合为《商衍鎏诗书画集》,1962年影印出版,书中文字全部由他亲自缮写。?

  商衍鎏在书法方面造诣亦深。他的作品流传不少,在书法界有一定影响。楷书初学褚、颜,功力较深。中年以后转而致力草书,从章草下手,经过一个时期的临摹,勤习诸名家范本,使书体变化自如,飞逸多姿,60岁以后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评者谓其书法兼有颜鲁公的沉着端庄、褚河南的秀劲超逸。行书尤见神韵潇洒,刚柔相济,意趣盎然,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他亦喜画竹,并对其画理细心揣摩、钻研,他的《画竹一得浅说》近两万字,是其研究心得,初学者可以从中掌握途径。他画竹的作品不多,但幅幅风格不凡,挺拔多姿,给人以清新之感;他题画竹的诗篇不少,每以它遇严寒而苍翠不改,经风雨而坚韧不凋的高尚品格以自励。?
(据商承祚撰《商衍鎏传略》删增)
?
来源:http://www.crich.org.cn/vice_curator/2_6.html
vice_curator_23.gif
发表于 2003-12-1 18: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瑞吉娜·本迪克丝《探求本真性:民俗研究的形成》

老李探花 于 2003-12-1 16:27 写道:
呵呵,俺哪里有商探花长得帅啊。不过,他老人家是1962年(一说1963)辞世的,俺是那一年问世的,嘿嘿……孙中山闹中华民国的时候,他逃难到青岛来……要是把姓李的和姓商的藏在一块,就叫个“李商隐”,嘿嘿嘿嘿……

想不到竟有如此许多巧合,看来真是探花再世了。

商衍鎏先生是商承祚先生、商承祖先生的父亲,一门数代,均为知名学者。
流莹妹妹贴的是老年商衍鎏的照片,年青时,这可是师奶杀手啊。
发表于 2003-12-1 20:24: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瑞吉娜·本迪克丝《探求本真性:民俗研究的形成》

天啊!竟真有几分神似!别的暂且不论,师奶杀手这个“雅号”我的大师兄绝对当得起。 ;)
发表于 2003-12-1 21: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瑞吉娜·本迪克丝《探求本真性:民俗研究的形成》

岭南世家,商家文脉

第一二代:一门三进士

一、八旗子弟的成功转型
商家本是靠骑射起家的,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辽宁铁岭商氏先人随汉军正白旗部队前往广州驻防,在清兵驻防营地附近的西门口纸行路买下莲花巷的一处宅地,开始在广州开枝散叶。之后百余年,商家子弟靠着八旗子弟这“铁杆庄稼”,安安分分练好骑射武功,曾有几人官至骁旗校(相当于团级干部),却始终不能使商氏显赫。
到了商衍鎏父亲一辈,商家忽然舍“铁杆庄稼”而不种,转为耕读人家了。商廷修于光绪24年中科举进士,名列二甲十八名,其兄商廷焕却无弟弟好运,参加举人考试七次皆未中,终于绝望,以后再不应试,而将一切希望寄托在长子衍瀛、二侄衍燊、次子衍鎏身上。他在广州住所莲花巷巷尾辟地一块,莳花种竹,盖茅屋数间取名玉莲园,课三子在此专心苦读,“三更灯火五更鸡”,过着清贫的读书生活。
1890年的广东贡试,商家子弟气势如虹,一举占了全省前十名之三。长兄衍瀛考了全省第一名,二兄衍燊(21岁早逝)取第四名,弟弟衍鎏第十名。14年后,商衍瀛中进士入翰林,商衍鎏中探花亦入翰林,加上其叔商廷修,商家两代竟有三进士,一门三翰林,为岭南所罕见。
由生而为武的旗军转为读书人家,商家的转型实在是为形势所迫。史载驻防广州的八旗部队有几万人,晚清时期因朝廷拨款减少,大多陷入困顿的境地,清初不屑为之的科举开始被八旗子弟视为出路。商家抛弃骑射家风转而为文,可谓识时务之举。然而仅仅两代就取得功名,胜过了许多汉人耕读世家,本无什么家学的商家俨然成为文化世家,实在是岭南一奇观。

二、末代探花郞
弟弟比哥哥天份高,似乎是商家一特点。商廷修中进士而商廷焕终身为一穷秀才,商衍鎏在中探花前的一切考试名次皆不及其兄,商承祚成就名气皆在其兄商承祖之上。光绪29年(1903),商衍瀛与商衍鎏上京同应会试,兄长中进士而弟弟三甲未入回家苦读,众人都以为其父、叔历史再次重演。谁料慈禧太后七十寿辰增开一科,商衍鎏如有神助,中一甲第三名探花,这是中国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因为是最后一次,民间有许多演义传说,说本来广东清远考生朱汝珍是榜首,但慈禧太后最恨广东人,康有为、孙中山等粤人皆是她对头,而第二名刘春霖名字有吉祥之兆,所以加以互易。又因商衍鎏字写得比第三名好,故提前了一名。此说满足了中国民众历史的戏说欲,流传甚广,几成正史,商衍鎏晚年曾专门作文《我中探花的经过》驳斥此说。2002年底,广州越秀区的一次教育展览展出商衍鎏中举的小金榜,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讲的还是“慈禧太后乱点英雄谱”这段野史,甚至又敷衍出“商的试卷做得最好,但是慈禧太后认为同时入榜的刘春霖这个名字是吉兆,所以将他点为状元”的新版本。
此类演义传说的本意无非替本地考生叫屈,屈居榜眼的清远人朱汝珍后成书法名家,1942年在北京病逝,时年72岁;刘春霖中状元后未及高升清朝便灭亡,末代状元顿失舞台,此后销声匿迹,于1940年代去世。反倒是“屈居探花”的商衍鎏活得最长,成就最高。
商衍鎏不是世俗眼中深受八股文之害的迂腐翰林,他并不拒绝西洋文化,1906年留学东瀛学习法政,支持康有为变法,1912年一句德语都不懂的他携二幼子前往德国,是为德国传播汉学第一人。一战回国后商衍鎏历任财政部秘书、江西省财政特派员等职,因诗书画皆擅,商衍鎏在当时文人圈子里名气名颇盛,诗中多有讽刺时局之句。
建国初毛主席创办文史馆时,全国有八个翰林、一个进士、二十一个秀才,商衍鎏因“末代探花”功名担任了中央文史馆副馆长,1956年他回返故乡广州,又任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文史馆副馆长。因其身历三朝(清、民国、新中国),解放后又追求进步,商衍鎏成为政治宣传的生动典型,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1956年特地拍摄了生活纪录片《探花的晚年》, 展示商衍鎏晚年的幸福生活。1963年末代探花郞安祥辞世,享年九十岁。
同为清朝遗老,哥哥商衍瀛在1930年代与弟弟分道扬镳,在溥仪的《我的前半生》里能找到这样一段记载:“我(溥仪)欲借日本之力必得关东之心。因此,我就从奉系里寻找张作霖的旧头目们,为我复辟使用。有个叫商衍瀛的遗老,是广东驻防旗人,从前做过翰林,这时出来给我活动奉系的将领。因为张学良已明白表示了要与蒋介石合作,所以商衍瀛进行的活动特别诡秘。简要地说,这个活动并没有结果。”



第三代:学问大师商承祚

一、世家子弟选冷门专业
三代承风,方称世家。商家在商衍鎏这一代达到“一门三进士”后,到了商承祚这一代,哺育精神贵族的世家家风已告定型。商衍鎏和哥哥商衍瀛在北京东单合住一四合院,两位翰林一心想让商家子弟再续兄弟俩当年辉煌,四书五经诗赋策论之类的旧学均由二人亲自教授,还在1900年代少有地聘请了英文教师给小孩补习英语。
商家摄于1914年的照片上,双翰林七个尚未成年的子女,神情静默,不怒自威,隐然可见高门大族的世家气。其中年龄最小的商承祚时年13岁,一对招风耳,看过他的人都说,此儿日后必有大作为。然而商承祚一见外语书本,头脑就发胀,数月几无所得。他对着古物倒是可以茶饭不思地研究,经常将早餐钱都省下来到小摊上买文物,连走路也低头看地搜寻古迹,常被兄长们当作笑话讲述。
18岁时商承祚把学古文字的想法告诉父亲,商衍鎏微微地叹了口气说,“你学这行是找不到饭吃的,只能做个名士。名士也要生活啊。你既决意走此路,是你的志愿,我有什么话说呢?”古文字研究需要大量金钱购入甲骨文,当时治古文字的大家如王国维等皆出身名门,不必为生计奔波,十年解开一字是常有的事。若是一般家庭,必不容许有为青年从事这种不能经世不能致用的冷板凳行当,以当时商家的文化世家氛围,商衍鎏嘴上叹气,心里却也颇以儿子能继承家学家风而慰怀。他将儿子推荐到友人罗振玉门下,使其成为王国维之师弟,罗振玉之关门弟子。3年后21岁的商承祚处女作《殷墟文学类编》震惊学界,王国维为此书作序,旋即南京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向其时还在清华大学上学的商承祚发去聘书,翌年,22岁的商承祚被北京师范大学聘为教授,25岁又到中山大学任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1930年他重返北京,为各名校争聘,既不愁饭吃,又不愁失业,回想当初,父亲商衍鎏的奉劝分明有些考验其向学之心的意味,而商承祚果真从此走下去,终成一代学问大师。
商衍鎏长子商承祖早年跟随父亲赴德,获得汉堡大学人类学博士后回国,在中央研究院搞过少数民族调查,是中国民族学先驱之一。1930年代商承祖转到中央大学任德语系教授,解放后留在南京大学执教,在德国文学研究界有“北冯南商”之誉,北大的冯至,南京大学的商承祖。商衍鎏对两个儿子的人生方向从未有明确的牵引,他的要求很简单:不要做官。宦海浮沉,一朝天子一朝臣,风险多,一时不慎,还会影响品德。


二、家有瑰宝 献于国家 
商承祚于1991年仙逝,十二年过去了,中山大学师生仍能讲出不少商老的逸事。几十年如一日身着唐装,上别一中大校徽,昂首挺胸,手持文明棍,棍从不沾地――学生们将商老的形象视为名教授风度的典范,知道商家家世的人则将此视做商家的世家风度。旧时大学教授多如商老一般是学问世家出身,言辞间总有魏晋时代的名士风度,学问于他们是存身立命的根本,是一生的兴趣,与生计无关。
世家子容易玩物丧志,商承祚也爱把玩古物,陶冶性情。1940年代他用1000大洋购进国家一级文物《骢马归朝诗叙》,而当时他的月薪只有360大洋。旧时教授年薪高,然而给商承祚这爱好这么一耗,商家经济始终拮据,家无长物,唯有古物。他也不把文物当作宝贝,随便放在家里。为了防潮,就买了两只不透气的阳江漆皮箱,放点樟脑丸就成了。
1980年前后,中大中文系许多学生想磨商老赠幅字,老先生总是推托,而向当时同是中文系二老的容庚求字则相对容易一些,于是一些学生心里嘀咕:商老怎么这么小气?商老逝世后,许多人才知道,商老晚年陆续把收藏文物数百件捐赠予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当年一掷千金的《骢马归朝诗叙》一声不吭就给了广东省博物馆。在文物不受重视的年代,他是“藏宝于家”,国家逐渐重视传世文物了,他又“藏宝于国,施惠于民”。不因物喜,不滞于物,这是世家的大气度。
收藏文物,自己也成了文物。去年2月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国家禁止出境文物名单,商承祚书法作品名列其中。他写字用力很深,小篆体端庄中正,犹如其世家人生。




第四代:传家宝就在身上


一、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商家以学问立家,子女教育自然放在家族首要位置。商承祚长子商志馥自小跟从祖父商衍鎏,隔代教育,更为落力。有一次商志馥上写字课只得了丙等,商衍鎏甚为生气,说“商家子孙怎么写字只得了丙等?荒唐!”商志馥自此不敢大意,谨随祖父教诲,抗战时期他考上中央大学中文系,比今日考上北大清华更为难得。商衍鎏欣慰地以为,第四代必能光大商家的斯文传统。
商家祖训“不问政治”,政治却找上门来。中央大学高材生商志馥在反右运动中被错划右派,这一错就是20年,他虽得祖父真传,并且精通俄文、西班牙文等四国文字,平反时已是五十多岁,在图书馆信息管理方面刚一展身手便到了退休年龄。商承祚次子商志TAN1953年大学毕业后留中大历史系任教,经历了几次运动,文革期间又下放干校,根本无一安静书桌可安置学问,遑论从家学中吸取营养。文革后正值壮年的商志TAN在考古方面有所成就,其中1980年代他主持的浙江吴文化考古,解决了春秋战国前期吴文化起源问题,后来他在父亲的帮助下赴香港考古,挖掘的商周时期牙璋是现在香港的“港宝”。
或许是一种心理补偿,退休后商志TAN完全把精力都放在家学的整理研究上。他正在编辑父亲的古文集,又重新校点祖父晚年大著《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由此书引出一个清代科举冤案的研究课题,商志TAN为此已经做了7年研究,也准备出一本相关的论著。商志馥近年也致力研究祖父的诗文,商家的学问兴趣到了第四代却还是一脉传下来了。
商志TAN并不诲言自己这一代不如父辈,他认为兄长商志馥本来可以超越祖辈的,可是“容易讲话”而为时代所误。“父亲的学问太广,我学不来。他在每一个范围里都有一定的地位,文学字、收藏学、文物鉴定学、考古学。他写一些字我要查字典才懂。他不会主动教我,学术上问他他才教。不是他给的不够多,是我自己的学问不行。”商志TAN说,父亲商承祚的学问是绝响,拥有他那种天资的国学集大成者只能是百年一出,而且这个时代也没有这样做学问的土壤了。

二、
曾有文物商上门收购商衍鎏和商承祚字画,许以每幅5000美金的高价,商家子弟从不应允。他们并非大富人家,商志馥住着中大马岗顶最陈旧的教工宿舍,商志TAN家里有一个篓子专门收集绑东西的绳子以便再利用。他们本可以把父辈字画换几幢小洋楼,或者把父辈的收藏当作传家宝传下去。商承祚逝世后这十二年,商家子女又陆续向国家捐赠了1200件珍贵文物,分文未取。商家三姐弟笑说,虽然这辈子的成就远远比不上爷爷和父亲,但可以问心无愧面对商家祖训:“四恶勿沾,勤俭守正,读书为善,穷达安命。”姐弟三人几次献宝于国,价值过亿,每次都是一致通过。
“父亲更多的是言传身教,从小事要求我。帮他包本书寄出去,他要求棱角要齐要包得好好的。生活习惯上他要求我:东西从哪里拿来,要放回哪里去。”商志TAN说,那些古物字画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传给子孙只会徒增烦恼,而商老这种“勤俭守正”的家庭教育,才是商家真正的传家宝。
世家的文脉也许会因时代变迁而断尽,但是精神上的世家气或者贵族气,却是草蛇灰线,薪火相传。


  解读名牌家族
潘光旦在《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一书中指出,能传承家风者,很重要的一点是要靠人才;而且世家的兴衰,还得从移殖(人的迁徙流动)、世族及人数,以及婚姻关系等方面来考察。商家的勃兴始于商廷修高中进士,此后末代探花商衍鎏和古文字大师商承祚更是将商家文风推向鼎盛。人才,是商家历四代而不衰的根本。
记:商家作为广东少有的文化世家,你认为世家的形成主要有什么因素? 
商志TAN:一是有家学渊源,注重言教身教。二是学问世家必须是迁移流动的,在流动中不断吸取当地文化的精华,而且开阔了视野,所以学问越做越大。我祖父虽然是清朝探花,却到过日本和德国长住。我父亲在南京、天津、北京、重庆、广州多处执教。三是易子而教,把儿子送给别人教。商老的老师主要是罗振玉,真正从我祖父得来的东西不多。四是广交朋友,知识圈的朋友。商老在北京的时候,一帮朋友经常逛琉璃厂,互相鉴定,一起提高。他晚上在灯下苦读,其它时候就是跟朋友互赠诗文,进行学术探讨。 
记:商衍鎏先生和商承祚先生都是90岁高龄去世的,商家是不是有什么长寿秘诀? 
商:我父亲的养生之道就是商家的祖训:四恶勿沾,勤俭守正,读书为善,穷达安命。商老这一辈子真是按照商家祖训生活,无欲无求,自得其乐,所以极少生病。我觉得一个家族能不能传承下去,好的祖训是起到很大作用的。


第五代:文脉走到尽头
商家文脉传到第五代已经到了尽头。商承祚七个孙子无一人读上大学,文革一来,无论是读高中的大孙子还是在幼儿园的小孙子都受到了冲击,在最应该继承家学渊源的年龄,七人都无法得到祖父或者父亲的教育。
商家的第五代,大姐商志男、大哥商志馥的儿子“离经叛道” 做了生意,其他5名子孙的生活也与商家家学无关无关。商志TAN的儿子是工程师,不过却是专攻电脑。留在南京的商承祖育有三个子女,大儿子从事德语翻译,英年早逝,二儿子中央大学航空系毕业后,调到沈阳飞机制造厂做工程师,女儿是北京外语学院外语教授,商承祖这一支的第五代大都在北京,很少与广州的商家联络,只知道从事的多是理工类工作。
据商志TAN回忆,商承祚晚年对商家第五代未能继承家学并不感到伤心。商承祚当初是靠言传身教使儿女们自动走上祖辈的学问路子的,个人努力终究敌不过时代,到了第五代,社会制度的剧烈改变,以及文化的浩劫,文化世家存在的空间已无处可寻,商承祚唯有将平生所学倾囊相授给家族外的弟子,使中大古文字研究成华南一重镇。
第四代长女商志男原是铁路中心医院眼科专家,其女婿是哈佛大学生化学博士,现为北卡大学终身教授。今年暑假,商志男的外孙小石来广州寻宗,看着中大“商衍鎏探花、商承祚教授图书纪念室”里那些家庭传奇的记录,他的眼睛闪过一阵茫然。长于美国的他刚刚获得计算机硕士学位,在他这样商家第六代眼里,商家文脉就只是一堆古书、几张发黄老照片。
陈寅恪先生有“学术文化与大族盛门不可分离”之语,今天虽不一定要提倡大族盛门,但为学术文化计,家学承传即世家现象,还是非常必要的。每当我们由陈寅恪而追念陈三立、陈宝箴,由俞平伯而溯至俞陛云、俞樾,或由梁启超而谈到梁思成、梁思永时,心中总会不期而然地涌起一种文化幽情。这些“文化名门世家”是中国真正的名牌家族,在他们背后,不仅有“家”的含义,有学术文化“底蕴”,而且存在着杰出的学者、文化人个体与家族群体和时代文化关联着的历史。
中国富不过三代,文则难过四代,世家家风熏陶总是挡不住政治风云的变幻。“文化世家”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稀有之物”,它们的存在或许是文化多元性的标识之一,它们的复兴和重建,可能因为社会文化制度(如生育观念和生育制度)的变化,有种种的困难,但在偌大的一个中国,只要人们能在进行经济资本的积累时,也注重文化资本的积累(杜维明语),我们的人文景观肯定不会单调的。不妨做一设想:若陈寅恪之女为又一陈寅恪,俞平伯之子为又一俞平伯,商承祚孙子为又一商承祚,那将会给当今学术文化界增添多少辉煌。然而这只能是奢望。

发表于 2003-12-6 08: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瑞吉娜·本迪克丝《探求本真性:民俗研究的形成》

这是以前读这本书时写的笔记,很抱歉是英语的。我的英语不怎么样, 但一个好处是, 中国人的英语远比美国人或德语背景的人的英语容易懂, 当然是对咱们说中文的人来说啦!
另外, 当然只是一种读法而已。
[ 本帖由 木兰 于 2003-12-6 08:15 最后编辑 ]

authenticity.doc

24.58 KB

发表于 2003-12-6 11: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瑞吉娜·本迪克丝《探求本真性:民俗研究的形成》

这次民俗学会20周年会议上有一篇相关论文:

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所博士生   赵玉燕
另一种眼光——读瑞吉纳·本迪克的《对本真性的追寻——民俗学的形成》

不知哪位认识作者,可否征求她的意见,将原文贴上来。

等中大的民俗学刊出来后,我再将翻译的绪论部分贴上来。

 楼主| 发表于 2003-12-6 11: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瑞吉娜·本迪克丝《探求本真性:民俗研究的形成》

真是太感谢了
发表于 2003-12-18 18: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童话的另一种讲法(摘自《读者》2004.1)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
    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给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对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
    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面的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喜欢辛黛瑞拉(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爱、漂亮......后妈和姐姐对辛黛瑞拉不好。
    老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辛黛瑞拉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辛黛瑞拉会变成原来脏脏的样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哎呀,那就惨啦!
    老师: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另外,你们看,你们每个人平时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万不要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不然你们的朋友要吓着了。女孩子们,你们更要注意,将来你们长大和男孩子约会,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难看的样子,他们可能就吓昏了(老师作昏倒状,全班大笑)。
    好,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呦!
    学生:(过了一会儿,有孩子举手回答)是的,如果我是辛黛瑞拉的后妈,我也会阻止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老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王后。
    老师:是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后妈好象都是不好的人,她们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它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了吗?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他的孩子。
    孩子们,下一个问题:辛黛瑞拉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门锁起来,她为什么能够去,而且成为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呢?
    学生:因为有仙女帮助她,给她漂亮的衣服,还把南瓜变成马车,把老鼠变成马......
     老师:对,你们说得很好!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没有得到仙女的帮助,她是不可能去参加舞会的,是不是?
    学生:是的!
      老师:如果老鼠不愿意帮助她,她可能在最后的时刻成功的跑回家吗?
    学生:不会,那样她就可以成功的吓到王子了。(全班再次大笑)
    老师:虽然辛黛瑞拉有仙女帮助她,但是,光有仙女的帮助还不够。所以,孩子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需要朋友的。我们的朋友不一定是仙女,但是,我们需要他们,我也希望你们有很多很多的朋友。
    下面,请你们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因为后妈不愿意她参加舞会就放弃了机会,她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
    学生:不会!那样的话,她就不会到舞会上,不会被王子看到、认识和爱上她了。
    老师:对极了!如果辛黛瑞拉不想参加舞会,就是她的后妈没有阻止,甚至支持她去,也是没有用的。是谁决定她要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学生:她自己。
    老师:所以,孩子们,就是辛黛瑞拉没有妈妈爱她,她的后妈不爱她,这也不能够让她不爱自己。就是因为她爱自己,她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你们当中有人觉得没有人爱,或者像辛黛瑞拉一样有一个不爱她的后妈,你们要怎么样?
    学生:要爱自己!
    老师:对,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的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的给自己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没有人能够阻止辛黛瑞拉参加王子的舞会,没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当上王后,除了她自己。对不对?
    学生:是的。
    老师: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学生:(过了好一会儿)午夜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辛黛瑞拉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
    老师:天哪,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要当作家,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你们相信吗?
    孩子们欢呼雀跃。
    ——这,是美国一所普通小学的一堂阅读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2-22 12:2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