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69|回复: 4

关于学术史疑问杨老师的解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2-2 13: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杨老师说: 学术史有两种方法,一是与调查事象的全面的梳理,如《女娲的神话与信仰》;二是就特殊问题的学术史的梳理。如女娲信仰地的再推测。总之,根据研究对象来定。某些需要从细处着手,从背景切入。我作东西喜欢有个铺垫,在这个基础之上再细化、到某一环节。其次,作学术史要有问题意识,不是为学术史而学术史,可以参见linda的范例,关于讲述人和社区文化的调查。学术史目的是要给一个台阶,沿着这个台阶,在前人工作基础之上发现你的位置,你要作课题的学术意义和创建价值,否则没有最基本的对话前设,对你自己而言就是“自知自明”。现在你明白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了吧。
    我回去又查了以下杨老师的《女娲信仰起源地的再推测》。该书体例严谨,视野开阔,实践扎实,充满浩瀚大气。就前面学术史序言而言,我们可以大致窥见其中门道。
    (一)、本课题的简略小史
    (二)、本书的写作目的、主要方法与资料来源。
     我们看到,作者语言简洁干脆,论述精练,却无不贯彻着作者藏存于心的问题意识,贯穿学术史梳理,一气呵成,步步为营。作者做注的能力尤其精密,在小小的注解上透着著者的机心与审慎。而且我们再来看发现,问题意识的产生不是在书斋里冥思苦想出来的,而是建立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用事实来说话,恐怕在支撑着著者的大胆推测,挑战学术界早已成定论的权威之论,但是语言又是如此谦逊平和,记得杨老师曾经跟我们说“那一段时间十分难熬,为了汲取写作文字磨练的灵感,一直在看林语堂之类的小品散文。”文中跳动的灵跃,纠缠的张力,能够时时刻刻感受到。
    文如其人,接触过杨老师的学生都说到尊师“外柔内刚”的一面。今天再来看博士后时期的成果,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很多书如过往云烟,时间流逝就湮没了,而真正才学的书是愈见考究的。
    希望杨老师和安老师在新世纪再上台阶,神话将不会寂寞。
    也记得萧军老师说过走上学术路“就是不归路”,不能后退,也无法割舍,在人生的庄稼地里,谁是拓荒的人,谁又是哗众取宠,人云亦云的人呢?
发表于 2003-12-2 23: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学术史疑问杨老师的解答

好你个小子,你把杨老师当成丁春秋了?小心杨老师打烂你的屁屁。
[ 本帖由 品三 于 2003-12-2 23:50 最后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3-12-3 21: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学术史疑问杨老师的解答

你是谁,什么意思,一头雾水,出言不逊,有何根据,请把话说清楚。
发表于 2003-12-4 11: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学术史疑问杨老师的解答

唐棣兄自然不是小阿紫,那语气和心境,倒酷似了少年时代的方歌吟之面对萧秋水——对自己老师的这样一种心态,我们许多同学都会有。只是这种出自真心的话,在网络这个开放的空间发布出来,可能的确会有大吹法螺之嫌。由此看来,杨老师强调“语境”的重要性,的确是必要的!
发表于 2003-12-7 20: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学术史疑问杨老师的解答

但是如果是真话的话,何时说何地说都是应该的。虽然有些不知情的人会误解,但一个局内人应该有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应该实事求是地看待各种评论。不应该说有什么什么之嫌,关键在你自己的“定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2-22 17: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