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47|回复: 0

略谈河南春节习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6 21: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略谈河南春节习俗
春节,即农历的新年。一直以来,我们是称新年为元旦,或正旦、元日。取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公历传入之后,在政府的主导下,我们才逐渐把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而把农历的新年称为“春节”。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八或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大多数地方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河南地区有一首顺口溜,描述了春节期间的各种活动: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割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杀只鸭;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贴花门儿。
从二十三祭灶开始,就进入了春节的忙碌时期。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家家户户买灶王像、麻糖、烙糖饼,晚上祭祀灶王爷。灶王崇拜历史悠久,大约是源于原始先民对火的崇拜。最早的灶王有炎帝、祝融之说。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灶神名隗,状如美女。又姓张名单,字子郭。”民间认为灶王是天帝派到人间监视人们善恶的神灵,每年腊月二十三回天庭做“述职报告”,天帝根据灶王的汇报,来赐福或降祸于人们。为了防止灶王爷说坏话,人们便在灶王上天这一天用麻糖等食品祭祀灶王,希望能粘住他的嘴,或让他多说甜言蜜语。
二十四,打扫房子,寓意除旧布新,迎接新年。之后开始置办年货,洗澡理发,迎接新年。到大年三十这天,家家户户贴上春联、窗花,呈现出一派吉祥喜庆的新面貌。除夕之夜,合家团聚,吃团圆饭,年轻人晚上守岁。到晚上十二点,放关门炮。正月初一早上五六点就起床,放开门炮,并祭祀天地全神和祖先。豫西有些地区还要燃柏树枝。传说初一这一天,天上会有一种邪恶的九头鸟飞过,落到谁家谁家倒霉。但是这种鸟害怕柏树燃烧的烟雾,所以大家都在初一早上点燃柏树枝。吃过早饭后,人们到家族中长辈处拜年,豫东有些地区还要给长辈送饺子。大多地区都会在这一天有舞狮盘鼓秧歌等活动。有些人们还会在正月初一这天到寺庙里烧香拜佛,祈求一年平安顺利。正月初二,过门的女儿要回娘家串亲戚。之后开始到其他亲戚朋友家走访。豫东地区,认为初三不吉利,在这一天不许走亲戚。
到正月初四,豫西地区有送穷的习俗,将自家的垃圾倾倒出去,并焚香祷告:穷鬼快走,富贵快来。之后,要捡一两块石头回家,寓意捡了元宝。送穷习俗由来已久。宋代陈之靓《岁时广记》引用《文宗备问》载:“颛顼高辛氏时,宫中生一子,不着完衣,宫中号为穷子。自尔相承送之。”唐代文豪韩愈曾写过一篇著名的《送穷文》,其中云:“(主人)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形象的描写了送穷的习俗。正月初五,称为“破五”。即春节期间的一些禁忌可以打破了。到正月初六,商家一般就开始开业经营。春节活动告一段落。
到正月十五前后,又进入一个高潮期。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大多数地区都会举办相关庙会活动、踩街活动,各种民间文艺竞相表演。晚上还有灯展。人们赏灯猜谜,尽情游玩,所以有人称元宵节为中国的“狂欢节”。一般认为,元宵节起源于汉代对太一神的祭祀。《史记》曰:“汉家以望日祀太一,从昏时到明,今夜游观灯,是其遗迹。”后汉明帝下旨正月十五燃灯表佛,对元宵节的发展也起到推动作用。宋代的元宵节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灯节期间,宋代皇帝不仅与民同乐看花灯,还形成了一定的礼俗:皇帝在元宵节日,先到寺庙行香,再登御楼或东华门的东西角楼,与亲近的臣子饮宴。宋代元宵节不仅放灯时间延长,而且,灯笼的制作更为豪华。北宋的皇帝爱欣赏花灯,大张灯火来粉饰太平,各地奢靡之风十分盛行;南宋官吏们不理政务,但对元宵灯火却是竞出新意,年异而岁不同。正因如此,南宋花灯式样翻新,不胜枚举。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宋代从京师到民间都十分重视元宵放灯,因此有专门的灯市,更重要的是宋代兴起了烟火,火药在唐宋节目娱乐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不仅制成炮仗,而且制成烟火;除了花灯与烟火以外,宋代元宵节风俗活动还有“打灯迷”和杂技的演出。宋太祖将放灯时间改为正月十四到十八共五晚,宋仁宗对元宵节观灯者都予以赏赐,宋徽宗时嫌放灯五夜还太短,于政和五年曾下诏,从十二月二十九日就开始在景龙门“预为元夕”,大张花灯。每年元宵夜,宋徽宗亲自上宣德楼观灯并赐酒,在楼下仰窥圣严的仕女,都能获得御酒一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正是对元宵佳节的描绘。
具体到各地,则有许多不同的习俗。例如驻马店地区,每到腊月三十,要到坟地给祖先送灯笼。灯笼下面有柄,可插在坟墓上。当地人解释说是过年了,给祖先送盏灯,让祖先照亮回家的路。强烈的表现了中国人视死如生、尊祖感恩的祖先崇拜观念,这也是中国孝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鹤壁浚县每年正月初一则有登大伾山烧香拜佛的习俗。大伾山春节庙会自正月初一开始到二月初二结束,规模很大,被称为“华北第一古庙会”。当地以及周边地区的民间社火组织初一天不亮就在浚县县城集合,排队上山。庙会期间各种社火表演异彩纷呈,各种民间艺术品琳琅满目。每年有数十万群众自发到大伾山参加庙会,热闹非凡。商丘地区每到春节期间则到火神台烧香祈福。火神即阏伯,相传为帝喾之子,被封在商丘,因为他为人们发明了火,所以备受后人敬仰。平顶山宝丰县的马街书会则是中原大地春节期间的曲艺盛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到十五为书会的会期,十三为书会正日。书会在宝丰县城南7公里处杨庄镇马街村北应河岸边举行,届时来自河南省和外省市的说书艺人负鼓携琴,汇集于此,说书亮艺,河南坠子、道情、曲子、琴书等曲种应有尽有,规模壮观,形成全国民间艺术的奇伟景观。三门峡灵宝阳平乡的骂社火更是一种奇特的民俗活动。一般来说过年都讲究吉利,可这里的人们每年正月初二到正月十六,多以村为单位,从村民挑选数名、数十名村民组成骂阵(俗称后场子),然后敲锣打鼓,点响土炮,到对方村庄去挑骂。当地有“人不闹鬼闹”的说法。认为相互骂过之后,一年内才能顺利。其实“骂社火”代代相传,是因为它起到了乡规民约的作用。通过骂这种游戏形式,大俗大雅美丑尽显,起到互相批评,互相警示,互相监督作用。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节日。法天敬祖,趋吉辟邪,为美好的未来而庆祝,是春节主要的内容。在今天这个全球化时代,洋节涌入已是司空见惯,这给我们的传统节日带来一定的冲击。我们在拥抱世界的同时,决能抛弃民族的传统。在此辛卯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我愿大家在吉祥喜庆的春节里,敞开心扉,与天地沟通,与亲人朋友相庆,开启一个更加美好幸福的未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2-22 01:0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