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57|回复: 1

前年夏日里的大昌古镇(日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2-16 21: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曾做三峡告别游,对大昌古镇情有独钟,即写下日记以示纪念,现古镇已沉落江底……
                                                                     
                                                                 ——作者题记

8月6日  周日  晴

    返回巫山途中,汽车在盘山路上穿云破雾,如履仙境。此时我可以暂时摆脱尘世的烦恼和喧嚣,可以暂时把自己假想成一个超凡胎脱俗骨的“仙道”,不过这个“仙道”此时正与一群乡间农人们一起共同挤在一辆破蔽的中巴上,经受旅途疲惫的种种考验。
   
    回巫山后,我们不顾旅途的辛苦,由巫山亲戚陪同,搭乘一艘小型机动货轮游览小三峡,峡谷即是大宁河。大宁河长约250公里,是长江三峡地段一条清丽秀美、深邃幽静、遐迩闻名的河流。下午烈日当头,我们坐在船头沿大宁河北上,尽情欣赏两岸胜景。峡中怪石嶙峋,钟乳倒悬,岩壁上凿有巴人留下的栈道木桩方孔及多处悬馆。小三峡共分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三段,其中滴翠峡最长,景致也最美妙。峡中绿树常青,竹篁生翠,山花吐艳,溪流潺潺,船棺垂壁,雾飘云饶,恰似世外绝景,人间仙境,真是“无限秀美处,最是滴翠峡”。峡内现有水帘洞、仙蕉林、摩崖佛像、天泉飞雨、绵羊岩、赤壁摩天、船棺、双鹰戏屏、飞云洞等多方奇景。滴翠峡还有几处猴群出没,真正叫人见识了“两岸猿声啼不住”的实景。见到猴子,是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候。他们刺耳的尖叫声、吆喝声惊得猴子四处逃散。行船时偶有其它游船从身旁驶过,每遇船上外国游客,孩子们会“嗨”“嗨”地向他们高声打招呼,对面的“老外”也会友好地跟孩子们招手致意。
   
    出了滴翠峡继续乘舟北上,我们来到了千年古镇大昌。古镇虽小,历史却极遥远。它拥有几千年前的文物遗址多处。因其地处川、陕、鄂交界地带,军事位置十分重要。《巫山县志》称:西晋太康初年(280年)在此设泰昌县。若从这一年算起,也有1720年的置县历史了。北周时泰昌更名大昌,明永乐初复置大昌县;明末清初张献忠旧部在此与清朝抗衡十余年;清康熙九年(1670年)废大昌县并入巫山县迄今。大昌尚存东西南三个石制城门,史载为明正德七年(1506年)所砌。今游大昌古镇,最可看的是它的建筑。古城内现存屋宇多为明末清初所建,青砖黛瓦,雕梁画栋,轻巧别致,古朴幽雅,是川内独一无二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抑或可以视作蜀中明清之际最大的建筑博览园。古镇建筑一律沿街建造,其建筑风格是:屋宇金顶黄脊,绿瓦朱柱,翘角飞檐,主梁两端有“之”字砖屏相互对应,象是我在安徽见过的马头墙;墙面一律夯土板筑而成,外墙涂以白石灰,正面基本板筑并着棕红色,层楼式民居尚置有吊角楼台,古朴中传递着些许市井生活的气息。祖辈留下的这些老房子依然荫庇着今人。三峡工程竣工后,这个古朴典雅的小镇,将沉睡湖底。夕阳西下,美景不再,大昌走进倒计时并成为记忆,已为时不远。落日余晖未尽,我们一行人沿外城、内城一路走去。我乘机拍了些资料片。古镇上的人们从屋中探出头来,用不解的目光打量着我们这些天暮不知归返的游人。是夜住大昌。

8月7日  周一  阴

    一早去大昌最负盛名的温家大院参观。温家大院是明末清初一温姓巡抚留下的一座豪宅。主人称其先祖系出广东望族,家居讲求府第风尚,故历经数百年风霜,至今仍然显得豪华气派,不失大家风范。最能引起我的注意的是厢房的镂花窗牖,木条上凿制的各种图案,除其蕴含有“福”“禄”“寿”之类的象征意义外,其精湛的工艺不能不叫人叹为观止。温氏家大业大子孙亦蕃昌,据主人介绍,门前街道两旁邻里皆温姓,乃同一祖先所繁衍而成。
   
    走出温家大院,沿温姓聚居的街道前行出城门,来到洋溪河边与孩子们一道捡三峡石,也用扁石子儿打水漂,美美地重温了一番童年的旧梦。尽兴之后又沿田畴漫步,可见麦棉拥簇,柳摇蝶舞,农家是“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他们的生活是如此的自然与恬淡,仿佛在诱惑我去细细品味另一重生命体验。在一个浮躁、功利的世道里,还能寻到几个像陶潜那样“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的高士?至少我是无法企及的。

    我们走过一户农家小院,见几个农民正忙着收拾家当,一问方知他们是准备搬迁的三峡库区移民。中国农民一向安土重迁,而这一次出现的大移民不知将在21世纪的中国农民中会泛起多大的波澜?听说大昌第一批移民将在十来天以后迁往广东某县,我们面前的这几位农民随后也将迁去。交谈中他们呈示着无可奈何、面有难色的样子。我从官方资料中获悉,政府将耗资400亿,拟将100余万的三峡移民从即将被淹没的原住地它处或外省,国际上称之为“百万移民”,美国《华盛顿邮报》载文说,500亿元造价的三峡枢纽工程并不难,难就难在百万移民。大昌人正体验着移民之难。

    饭后乘船沿滴翠峡下行至马渡河河口,稍事休息,再穿过晃动的索桥,漫步登天峰脚下的仿古栈道,由此朝马渡河望去,河水清浅碧绿,宛若翡翠,与大宁河的黄色流水界线分明。如此景观真是前所未见。走下栈道,在登天峰山麓的游船停靠点用餐。五颜六色的遮阳伞下是各种饮食摊点和旅游纪念品摊位,午后的生意似乎不是太好。此时骄阳在上,烈日炎炎,我们冒着暑热吃饭,汗流浃背,我干脆光起了膀子,凉稀饭成了我们最青睐的食物。炎热难解,饭后我们又吃开了用大宁河水“冰镇”的西瓜,整个儿凉心快肺,好不自在!孩子们则不顾何谓酷暑,忙着在大宁河边上挑选三峡彩石。我过去摸了摸河水,原来水还挺凉,难怪孩子们都打着赤脚。

    接下来我们搭乘一艘游轮沿河南下,有幸欣赏到船上导游演唱的一首巫山土家族情歌。回到巫山,又应兴舅之邀,我们在长江岸旁露天大排挡,听着江涛,吹着微岚,看着往来船只闪动的灯火惬意地用着晚餐。

发表于 2004-9-4 11: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前年夏日里的大昌古镇(日记)

最后悔的事情,便是没去这里。

离我近在咫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7 12: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