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们锡林郭勒盟的祭敖包,勒勒车制作工艺和那达慕分别被批准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在我们家乡每年的农历5月12、13日是牧民的祭敖包日。祭敖包,是蒙古族传统的祭祀活动。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由石头垒起,上插树枝、柳条。树枝上挂满五颜六色的布条和纸旗,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石: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祭敖包时,在古代,由萨满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由喇嘛焚香点火、颂词念经。牧民都围绕着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人旺年丰。蒙古族青年男女在活动中互表爱慕之情。 祭敖包: 蒙古族的祭祀,最隆重的是祭敖包。敖包亦作“鄂博”,是土堆子的意思,即用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堆、土堆。早先蒙古族以为天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特别加以崇拜。由于天地神没有偶像,人们就堆敖包以象征,从而敖包就成了人们的崇拜物。人们通过祭敖包祈求天地神保佑人间风调雨顺,牛羊兴旺,国泰民安。祭敖包的时间不固定。祭祀时,先在敖包上插一树枝或纸旗,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旗上写经文。仪式大致有四种:血祭、酒祭、火祭、玉祭。血祭是把宰杀的牛、羊,供在敖包之前祭祀。以为牛、羊是天地所赐,只有用牛、羊祭祀才能报答天地之恩,酒祭是把鲜奶、奶油、奶酒洒在敖包上祭祀。火祭是在敖包前笼一堆火,将煮熟的牛、羊肉丸子、肉块投入其中,人们向火叩拜。玉祭是古代人们以最心爱的玉器当供品祭祀。这些祭祀方式,都是表示对天地的虔诚,祈求天地给人们以平安和幸福。 祭典仪式结束后,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投布鲁、摔跤、唱歌、跳舞等文体活动。有的青年男女则偷偷从人群中溜出,登山游玩,倾诉衷肠,谈情说爱,相约再见的时日。这就是所谓的"敖包相会"了。
祭敖包是蒙古族古老文化的缩影,与此有关的一系列活动和礼仪体现了蒙古民族的创造力。祭敖包作为一种文化空间,包含了许多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对研究游牧文化、蒙古民族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发掘、抢救、保护祭敖包,对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也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