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36|回复: 2

转:菜名中的食与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2-22 1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菜名的歧途


作者:不老的老猫 提交日期:2003-12-19 10:40:00  

     说来已是5年前,一次同事聚餐,各取所需,自报菜名,我点了一道“松仁玉米”。不想在座有位女士,一不留神,听成了“生儿育女”,惹得众人哄笑一番。结果是本地饭店不曾将错就错,外地饭店反倒有心在先。比如在锦州市人民街、洛阳路的一些饭店,现今菜谱上就不见“松仁玉米”的大名,取而代之的,果真是“生儿育女”了。
  “生儿育女”事关种族赓续,人类存亡,当不当回事,都是大事。但与“松仁玉米”之间有何内在联系,恕在下愚钝,一时看不出来。若取“多子多福”寓意,怕是鱼子更为形象,远比“松仁玉米”胜任。再说“多子”一说,既悖国策,又违公意,大可不必借此菜名张扬。前贤固有“食色、性也”的高论,可饭店终究不是直奔主题的场合,口口声声“生儿育女”不管怎么说,还是别扭。
  当然,还有更别扭的。想当初,国人把米卢推上神坛,商家也没忘打出米卢的招牌。北京西安门一家餐馆,不失时机推出一品“米卢米线”。既云“米线”,牛肉、鸡蛋、米粉、青菜俱不可少,惟少米卢本人光临。自然也谈不上米卢授权。如今米卢风光不再,不知店主是否已弃旧图新。此类手法,不仅通都大邑餐馆乐于采用,山野小店亦触类旁通。有人在泰山一家小面馆点了一份“牛拉面”,不见牛肉踪迹,遂与店主理论。店主说做面条的师傅姓牛。此等中式幽默,叫人哭笑不得。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信念,没有任何理由动摇,却不妨碍饭店老板,给家常菜涂上时事色彩。相信凉菜“一国两制”会勾起你的兴趣,说穿了无非是煮花生米和炸花生米;不知要有多高的悟性,才会想到“波黑战争”,原来就是菠菜炒黑木耳。“9·11”之后,重庆江北黄泥磅一家民俗酒楼推出“追捕本·拉登”、“轰炸(基地)”、“直捣敌巢”。菜名硝烟弥漫,实际仍属家常。循此思路,一旦中东战火重燃,不知又有多少新菜借机扬名呢。
  说了“假”,说了“大”,岂能不说“空”?“猛龙过海”挺新鲜吧,其实就是一碗清汤,上面漂着一棵葱。“母子相会”挺感人吧,上来你就知道了:黄豆炒黄豆芽。“雪山飞狐”有侠气吧,不过是炸龙虾片(白色)上沾几个炸虾皮。“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有诗意吧,无非是红烧猪爪,盘边点缀点香菜而已。白萝卜、冬瓜、蘑菇平素不起眼,汇在一起,可就成了“桃园三结义”。历史上的“三结义”不失千古美谈,谁敢指望这菜名也能万世流芳?
  报上曾经披露,某地小学一年级学生练习组词,有人将“老”组成“老婆”,“情”组成“情人”,“勾”组成“勾引”,害得老师纳闷,怀疑孩子文字上“性早熟”。其实,甭说孩子,连成人身边的性氛围都浓得化不开。就是饭店的菜名,有些也刻意显得“性”趣盎然呢。
  君不见,黄瓜去皮名曰“玉女脱衣”;菠菜上卧着两支人参,唤作“赤身裸体”;几片香肠伴以菜叶,竟呼“伟哥可爱”;鸡鸭合盘,便是“孤男寡女”;雌雄两只河蟹,称之“男欢女爱”;黄绿豆芽同炒,注定“勾勾搭搭”;“贵妃出浴”是清汤白鸡;拔丝苹果“如胶似漆”;奶品炸成“包二奶”;就连扬州的“宫廷红枣”,到了河北遵化,也摇身一变,成了“小蜜傍大款”……
  国人先前感到性压抑是事实,压抑深反抗重也合情理。如果硬要把饭馆弄得像“红灯区”(这也是一道菜,“辣子鸡块”是也)似的,也没有任何道理。作为商家,菜肴精美,辅以佳名,当属上策;一味挖空心思,哗众取宠,菜名总围着“下半身”打转,肯定不会有什么出息。饮食文化不是“淫”食文化,店家心中无数,食客心中还是有数的。一个注重包装的年代,菜名的包装可以理解,只是包装落入“假、大、空、淫”的套路,又与讹诈何异?
  ________________
发表于 2003-12-29 10: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菜名中的食与色

既说到此处,小生也来凑一句,小生在师大北门湘菜馆用餐时,曾见一菜名曰“热辣辣的吻”,心中大惑,问诸店小二:“是何物?”,答曰:“此乃猪嘴与猪脸”。在座各位不禁拍案叫绝。只可惜热恋之人倒了胃口。
发表于 2003-12-30 19: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菜名中的食与色

我觉得这菜名挺好的,有意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5-1-24 04:5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