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69|回复: 0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谈“猴文化”史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0 23: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谈“猴文化”史话


2004年1月20日09:23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李燕 ] ? 来源:[ 北京晨报 ]?  



  猴为灵长目动物,通身透着机灵活泼,滑稽有趣,所以人们都挺喜欢猴。特别善于形象思维的中国人,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把猴子录进了象形字。《山海经》和《吕氏春秋》上称其为“犭爰”,《抱朴子》中称之为“猿”,至晋文学家傅玄作《猿猴赋》有云“戏猴而纵猿”之句。可见在古人心目中猿和猴都可称为“犭爰”。《楚词》里尚有“猕猴”,晋阮籍作有《猕猴赋》沿承此名。“猕”音之变异又有先秦时期的“母猴”和《汉书》里的“沐猴”之称,类乎后来的“马猴”“毛猴”之俗称。晋人傅玄描述猴子“类胡儿……或抵掌而胡舞”。后汉王延寿称其为“王孙”,“胡”与“孙”便与猴结了缘,于是它又有了“猢狲”之名。至于“石猴”姓孙之说虽是后话而其出处当与上述有关。

  至少在两千多年前,国人又把猴与纪年时用的十二“地支”符号联系在一起,睡虎地出土的秦墓竹简上已有了“申环”(“环”与“犭爰”古音相近)。描述它长得圆脸,像矮小的人。其系列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空位无对应物)、巳虫、午鹿、未马、申环、酉水、戌老羊、亥豚。到了东汉,在王充的著作《论衡·物势篇》里又出现了这类系列,只是“午鹿”改为了“午马”。这是否由于秦赵高“指鹿为马”造成的既成事实,尚有待佐证。这个系列让辰与龙,巳与蛇,未与羊,酉与鸡,戌与犬相连定位。这个系列首见于文学作品的,则是南朝宋代的沈长待之作《十二神诗》。它们见于雕塑的形象,则应是汉代之后的十二生肖陶俑和石兽。前者为十二个人的身形却各长着一个生肖的头,如猴头人、鸡头人等等,后者为十二个怪兽的身形却各长着一个生肖的头,如猴头兽、鸡头兽等等。这《十二神》各轮值一年,周而复始。到了南北朝时期,把十二生肖用于人们的属相,已经流行起来,这在《南齐书》和《周书》中已有记载。于是任何年出生的人都会附上一个“生肖印记”。总之,由于猴子被列入“生肖文化”,它同人们的关系就当然的近乎了——每十二位中国人里就有一位“属猴”的。

  而我之画猴,始于爱看艺人耍猴,爱去动物园猴山看猴,爱听《西游记》故事,更爱看孙悟空的戏曲、皮影和木偶戏。我爱猴,随即发现群众都爱猴,每次到有猴的场合,大家总是笑逐颜开。记得幼时,家父苦禅老人曾教导我:“群众喜欢猴,古人画猴的又少,你既然爱画猴,就要用大写意的法子画猴,这样一可补前人之缺,二可以结人缘儿,爱猴儿的都爱看它。”在老人的指引下,我从少年时代就开始了动物速写的练习,并把速写的猴子率先用大写意技法表现出来。而我笔下初具“大写意猴子”的自家风格,除了得益于科班与家学之外,也绝对离不开前辈师长包于轨、张伯驹、许麟庐和刘继卣等先生之指教与鼓励的。今年甲申猴年到了,我在这儿应时当令地聊聊猴,但愿能给读者添点儿乐儿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5-1-23 03: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