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42|回复: 6

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3-2 08: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消费新高峰即将来临 中产阶级成中国经济加速器



  春天的正午,阳光洒在陆家嘴绿地上,人工湖边的柳树刚露出第一抹新
绿,王元硕坐在湖边看着满池的锦鲤欢快地游来游去,寻觅和争抢着水中的食
物。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天中午从汇丰大厦逃离出来,喂喂鱼,呼吸呼
吸室外的空气已经成为王元硕的一个习惯。看看周围,还有不少西服革履,衣
冠楚楚的人也在看着鱼儿发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好像是池中的一条鱼,每
天都在努力争取食物,但又希望能够保持一个优雅的姿态。

  国际金融报的报道指,王元硕是某知名外资银行中的一名部门经理,30刚
出头,能讲2门外语,每周工作时间在60个小时以上。他开一辆帕萨特,在浦东
世纪公园附近有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公寓,月收入过万,加上年终分红,年收
入接近20万。他喜欢旅游,看电影,偶尔和朋友去滨江大道的星巴克喝喝咖
啡,晒晒太阳。

  城市里,像王元硕这样的年轻人已经越来越多,他们热爱工作,热爱消
费。国际投资银行和跨国公司对中国这个新兴阶层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市场调
查公司也针对该人群做了专门的调研,因为他们是最有消费能力的一群。似乎
有迹象表明,中国的中产阶层正在形成和壮大,在推动消费的同时,中产阶层
开始成为中国经济加速的助推器。

  据法国巴黎百富勤公司测算,2002年中国达到中等收入阶层标准的家庭为
5000万个,家庭平均年收入为7.5万元,家庭平均拥有31万元资产。而到2010
年,以上数字均将翻番,即达到标准的家庭总数达1亿个,户均收入为15万元,
户均拥有资产达62万元。巴黎百富勤总经济师陈兴动表示,随着中等收入阶层
的崛起,中国消费率(消费占GDP的比率)将不断上升,从2002年的58%上升到
2010年的65%,并于2020年达到71%,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中产”定义困难

  还有很多学者认为中国现阶段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中产阶级。中国目前的
状况是,有中产,而无“阶级”。业内人士认为,确认一个国家的中产阶级标
准不能脱离这个国家的实际发展水平

  “中产”这个词已经变得越来越热,国际投行、社会科学院、权威调查机
构纷纷给出划分中产的标准和定义,但“中产”这个词却愈发地显得模糊不
清。

  按照巴黎百富勤的说法,王元硕的收入早就已经达到并超过了他们对中产
的定义,但王元硕根本不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中产阶层。他说:“我是分期付
款买的房子和车,我欠银行数十万元,每月还贷需要接近1万元。在上海这个城
市,每月用在吃饭、交际和服装等上面的钱也要几千,我要拼命节省才能有钱
外出旅游。我认为自己不能算中产,只能算是走在努力奔中产的路上。”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的收入逐年提高,特别在一些大城市,一
部分人的收入和生活方式都开始接近国外的中产阶级,购房买车是几年前大家
想都还不太敢想的消费项目,现在却已经成为最热的话题。但在收入增长的同
时,大城市的地产价格也在飞涨,竞争愈加激烈,人人都生活在一种危机感之
中,并没有国外中产阶层那种悠游平和的心态。

  只有在中午喂鱼的时候,我们才可以看到王元硕露出孩子般的笑容,平时
他经常都是紧皱着眉头,埋头在电脑面前,手机响个不停。王元硕说,我很想
变成一条鱼,但海里也是大鱼吃小鱼,虽然别人认为我的工作挺稳定,但我知
道它也是朝不保夕,只要今年的业绩达不到年初的目标,我立刻就会被人取
代。如果失去了工作,那我可能马上就变成了“贫困”一族。

  中国的地域差别很大,生活指数差别也很大。每月收入二、三千元,在上
海也许只能算“温饱”,但到内地的一些城市,如成都、重庆等,在生活质量
上也许就可以达到中产的标准。所以在中国,对“中产”的定义变得更加困
难。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200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和预测》认
为,确定一个人是否是中产阶层,基本上有四个方面的标准:一是职业的标
准;二是收入的标准;三是消费及生活方式的标准;四是主观认同的标准。该
报告通过采用全国抽样调查数据,估计当前中国社会有多少人有可能成为中产
阶层。

  社科院的李春玲博士和她的课题小组对5860人进行了跟踪调查。

  这些人涵盖中国12个地区,其中包括北京、上海、浙江、黑龙江、四川和
内蒙古,年龄在16至70岁之间。该调研报告结果表明,满足单一标准的人数不
低,其中,“职业中产”的占15.9%,“收入中产”的占24.6%,即在适龄社会
人口中大约1/4的人是收入中产,“消费中产”的占35%,主观认同自己是中产
的人数最多,占到了46.8%。

  然而,如果以四个指标共同界定中产阶层,即某一个人既是职业中产(白
领职业),又是收入中产(收入水平在中等以上),同时也是消费中产和主观
认同中产(家庭消费达到小康并认为自己处于中等或更高的社会地位),才被
归类为中产阶层,那么中产阶层的比例大大下降,仅为4.1%。这意味着,在当
前中国适龄社会人口中,只有4.1%的人符合通常意义上的现代中产阶层的标
准。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现代中产阶层的实际数量仅为3518.5万
人。

  还有很多学者认为中国现阶段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中产阶级。中国目前的
状况是,有中产,而无“阶级”。业内人士认为,确认一个国家的中产阶级标
准不能脱离这个国家的实际发展水平,按照中国实际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水
平,比较合理的有关国内中产阶级的界定,应该是人均年收入在1万至5万美元
左右,也就是8万至40万人民币左右。只有具备这样的收入水平,中国的中产阶
级或许才能够具有“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才能够去追求一定的“生活质
量”,符合有关中产阶级的一条条硬性或软性的定义。

  巴黎百富勤经济师陈兴动认为,划分中产阶层这个标准确实很难确定,巴
黎百富勤给出人均年收入在25000至30000元,家庭购买力达到75000至100000元
这样一个中产阶层的量化指标目的旨在为了研究这些人群对中国消费市场的影
响。实际情况表明,现在中国这样的人群数量正在不断地增加,对中国经济的
影响力也在不断加大。

  虽然社科院的调查认为,目前只有3000多万的人能够算入“中产阶层”,
但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产阶层在整个就业人口中的比例也在上升,他们
在未来社会中的地位、角色、作用和影响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中产”推动经济

  目前,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在产生和增加,这个人群的人均年收入在25000至
30000元,家庭购买力达到75000至100000元;他们的消费目标已经从1000至
10000元的物品提高到10万到100万元的物品。在一个相对同质化的社会,中产
阶级应该达到70%

  王元硕有一辆帕萨特,但他更希望能有一辆四驱的越野车。在上海已经有
一个越野车的俱乐部,每到假期和周末,一群平时衣冠楚楚的白领或是私营企
业主纷纷将西服套装换成休闲服、牛仔裤,开着自己改装过的越野车呼啸着从
城市中出走。在这些人当中,很多都有两辆车,一辆公务车,一辆越野车,最
近一段时间,投资房产也是他们的热门话题。

  从宏观经济的视野来看,消费市场的启动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助推
器。研究证明,中国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的启动甚至对全球经济都具有举足轻
重的作用。

  德意志银行关于2004年的中国经济报告中指出,消费已经开始成为拉动中
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房地产与汽车业将继续成为2004经济迅速扩张的两大
引擎。消费信贷的放开和启动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以抵押贷款的方式购买商
品房和汽车的个人大量增加。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由于国内汽车热持续升温,2003年中国轿车
产量达到206.9万辆,同比增长80.7%;销量达到204万辆,增长92.8%。汽车
工业协会预计200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将比上年增长20%,产销总量各超过500万
辆,其中轿车产量可望达到260万辆以上。2003年中国房地产行业继续保持高速
增长,并带动了钢铁、建材、装饰装修、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增
长。2003年房地产业运行良好,景气指数从年初的90点左右一路攀升到年末的
130点左右,升幅达40%多。

  2003年中国GDP总量相当于1.4万多亿美元,人均1090美元。这是中国人均
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在2004年初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消费结构
将向着发展型、享受型升级,汽车、电脑、高档电器加速进入家庭,人们对于
住房条件改善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消费的升级会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李德水认为,当前中国经济不仅进入重化工业阶段,而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
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正迎来一个新的发展起点。

  法国巴黎百富勤最新的《中国消费前景》报告中提出,中国人均消费从
2003至2020年将增长10.8%,新的消费高峰就要来临,消费结构将不断改变。随
着收入增加,人们对衣食消费支出比例会大大下降,趋势变为逐渐追求健康、
舒适、质量和样式。未来10至20年,房子和与住房相关的商品都将是家庭的首
要需求。轿车开始大比例进入家庭。2010年城市对车的需求大概是1000万至
1500万辆。而教育、医疗、旅游、电信、信息和家庭娱乐商品的更新换代产品
都将成为消费支出中增速较快的项目。

  中国城市和农村的消费会根据收入水平提高而提高。从1990年到2002年,
城市居民收入增长迅速,平均增长15.1%。目前,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在产生和增
加,这个人群的人均年收入在25000至30000元,家庭购买力达到75000至100000
元;他们的消费目标已经从1000至10000元的物品提高到10万到100万元的物品。
在一个相对同质化的社会,中产阶级应该达到70%。而农村的购买力也正在上
升,农村人均年收入超过4000元的人数从1997年的9.4%上升到2002年的16.8%,
增长最快的是到城市打工的农村居民的薪水,过去10年间,平均每年增长
16.3%,这些购买群体的目标将是中高档消费商品。

  摩根大通研究认为,2004年甚至直至2005年中期,消费将迅速增长。受周
期性影响,目前的投资及出口繁荣将逐渐导致家庭收入提高。在结构上,越来
越多的家庭在经过多年高储蓄之后,将开始对消费感到信心十足。而前一个经
济周期中,消费增长的峰值直到1994年后半年才出现,较投资峰值出现晚一年
多。正如前一个周期一样,高端产品及服务将有出色表现。

  云南信托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消费升级的最大动力就在于城市中产阶层
收入增长的速度和消费模式的变革。从人口的收入分布看,中国收入最高的群
体集中于26至40岁之间,这部分正处于成家立业的人群消费倾向也相对较高,
成为房产、汽车消费的主要群体,而随着这个群体收入的提高,使得房产、汽
车和其他奢侈品的消费具有持续性。

  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建华对媒体表示,目前社会学家对
中国社会人群构成的演变均表示相当乐观,因为中产阶级作为一个团体正在快
速形成。随着中产阶级人数的逐渐增大,整个社会将呈现“橄榄型”,即高收
入和低收入的群体均较弱,而中等收入的人数量最多。由于中产阶级的购买力
最强,因此,这将是最佳的社会构成模式。

  王元硕和他的朋友们平时的工作都非常勤奋,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要把
握这个时代的节拍,过上更好的生活需要自己更多的付出,因此拼命工作,努
力消费已经成为一股惯性。他们可能还没有觉察到,中国经济逐渐由投资拉动
转为消费拉动,他们正是其中重要的力量。而且在今后的岁月里,中产阶层的
不断付出将一直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助推器,而他们自己也将从中受
益。



  让我们一起来中产(记者手记)

  春天的风光很美,“中产”这个词听上去更不错,对很多人来说,这不仅
代表丰厚稳定的收入,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代言词,中产阶层正在
不断扩大,这是不争的现实。但没有人敢盲目乐观,因为中产这个词听上去和
看上去,现在还是有点像是乌托邦。

  在国内,所谓“中产阶层”是指拥有稳定的收入,有能力自己买房买车,
能够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旅游、教育等现代消费的人群。在西方发达国家,“中
产阶层”是占社会人群比例较大的那一部分人,属于社会中间层次。在美国等
发达国家,这个阶层占了总人口的80%。因此,在这些国家,“中产阶层”是
“大众”的代名词,而与之相比较,国内中产阶层即使达到2亿人口,也只占国
内总人口不到20%。

  在记者调查的目标人群中,有律师、外资公司、基金公司的管理人员,还
有自己创业的公司老板,他们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准可以说都达到了大众认可
的中产标准,但是却没有一个人认为自己已经是“中产”。其中最大的理由
是,大家在为了生活和更高的目标整日奔忙,疲惫不堪,时刻都有危机感和失
去一切的可能性,他们觉得至少这样的心态不能算中产。

  中国经济发展势不可挡,机遇似乎就在每个人的面前,奇迹和泡沫都在不
停地产生。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教育、房地产价格不停
地上涨,使得人们对未来并没有太强的信心,尽管利息已经跌至谷底,还要征
收利息税,储蓄率却一直居高不下。因为缺乏安全感的缘故,在上海这样的大
都市里,也很少有人敢承认自己已经“中产”。

  中国广大的地域里,收入差别正在扩大也是摆在人们眼前的事实。谈“中
产”,不如谈如何提高广大农民的收入。这部分人群收入的增加,将是拉动中
国消费和中国经济增长一股极大的力量。中国经济要进入良性循环,需要大家
一起来“中产”。

  橄榄型的社会最为稳定,但现在中间阶层的人数仅仅只有数千万,他们的
数量和影响力还远远不够。“让穷人有机会变成中产”应该是一句更为响亮的
口号。中产阶层的强大以及橄榄型的社会结构并不会天然地导致社会的稳定,
只有当穷人也有机会和希望的时候,社会才有可能保持稳定,才有可能长治久
安。

  据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所进行的城镇居民财产调查,占总数10%的最低
收入家庭财产总额只占全部城镇居民财产的1.4%,而占总数10%的最高收入的富
裕家庭财产总额则占全部城镇居民财产的45.0%,另外80%的家庭占有财产总额
的53.6%。城市居民家庭财产基尼系数达到0.51,远超分配不公的国际警戒线,
城乡居民可比收入差距达到6倍以上。占城市人口比例55%的中低收入和低档收
入阶层的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不及农民。一些下岗人员的生活状况甚至比农民
还艰难。

  中国政府已采取多项措施推动国内消费增长:决定提高超过4000万公务员
的工资,增幅为每月至少50元(在此之前,公务员工资已分别于2001年1月和10
月调高过两次,增幅均为15%);调高城市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削减
农村人口的财政负担和资助农民。

  现实很残酷,但却并不妨碍社会的进步。中产阶层是社会的稳定器,中国
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他们现在最需要的是安全感。要让大家一起来中产,这还
有一段过程,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高农民和城市中低家庭收入,加
快城市化进程,都是形成一个“中产社会”的必经历程。(文化先锋网
www.whxf.net)
发表于 2004-3-19 15: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

那个什么“后果黑糊糊”是哪里来的东西?
发表于 2004-3-19 16: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

有学者说,现在的社会只有中产阶级还在享用着民俗,民俗的享用只有他们才有权利,才有条件。而传统上我们认为的民俗的传承者们,正在被权力话语迫使着不能够享用他们自己的民俗,这是何等的荒诞!一个中产阶级似乎正成为民俗学者的关照对象,似乎传统民俗的保存就寄希望于中产阶级坚守的那片阵地?!
 楼主| 发表于 2004-3-20 10: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

天涯飘落 于 2004-3-19 16:33 写道:
有学者说,现在的社会只有中产阶级还在享用着民俗,民俗的享用只有他们才有权利,才有条件。而传统上我们认为的民俗的传承者们,正在被权力话语迫使着不能够享用他们自己的民俗,这是何等的荒诞!一个中产阶级似乎正 ......

呵呵,有意思!
发表于 2004-3-20 16: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中产阶级的真实生活

    在上海的几个同学和朋友都过着“王元硕”样的生活,月薪过万是税前,浦东的房子是房价被炒起来之前买的,他们面对的是难以预测的市场变化所带来的经济收入波动、冲劲十足的80一代和每周55个小时以上的工作量,身后有每月必还的房款、车款、各种城市消费还有需要支援的父母手足。与中产收入呼应的不是“中产”的感觉和享受,他们的需要和欲望还在随着城市的繁荣不断增强,但是可以搏到高层的寥寥无几。他们从不谈十年以后的打算,倒是经常说,五十岁以后去你们学校做老师吧。我默然,心想:老师是那么容易做的吗!!
发表于 2004-3-20 21: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

偶家住浦东,房子自买下来到今天,价格确实翻一番了。

偶想,三年前不买房的话,今天反而买不起房子了。

偶收入没有“王元硕”高(学校就是穷些),算不算大虾们讨论的中产阶级?
发表于 2004-3-21 20: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你中产了没有

贴一篇偶去年编的文章;中产,确实还在变迁中啊

  今天,你“中产”了没有?

聚焦中产面孔
    中产是谁?他们分布于上海浦东、北京朝阳CBD的高高低低的写字楼里,以及大大小小的各色开发区、高新区中。 在现下光怪陆离的中国,中产者的面孔尤其显得模糊,除去职业经理人、律师、会计师、精算师等等因工作性质与收入超前一步而率先实现中产梦的职业。更多的,有一部分人,他们看起来并不像是中产者的典型人群,也许是一种职业,抑或仅是一种特征描述,他们依然徘徊在中产的边缘,所差的只是捅破那一层窗户纸。要为这个身份贴个标签呢,那就是:买保险、上名校、开名车、住豪宅。
    “中产”是个套,装进了先富阶层或准富裕阶层的社会梦想。“中产”又是个网,将散落于全国各地的各色高收入群体一网打进。

未来橄榄形社会的中坚部分
  尽管在国内尚没有一个明确的中产阶层定义,但已经有社会调查开始尝试勾勒中产阶层的相貌了:月收入2000元以上,大部分有本科以上学历,是最活跃的消费人群、可以带动全社会生活质量提高。又据权威人士解释,所谓“中产阶层”是指拥有稳定的收入,有能力自己买房买车,能够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旅游、教育、社交应酬等现代消费的人群。
而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产阶层”是占社会人群比例较大的那一部分人,比如美国的这个阶层占了总人口的80%,“中产阶层”就是“大众”的代名词。但目前我国的中等收入者比重只有15%到20%。橄榄形社会结构显见要比金字塔形社会在迈步时更坚实稳健些(可能速度不一定快),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让我们不禁开始做起有“中国特色”的中产梦来。
     在国内要过上中产生活,菜鸟级的中产需要家庭双方月入10000元,熟练级中产为月入20000元,高手级中产是40000元左右。至于骨灰级中产,则不取决收入,而取决于心态了。嗬!中产真不是拍拍脑门就能实现的。

中产生产的“梦工厂”
    以前看过一本意大利戏剧,一个苦孩子出身的资本家痛苦地喊:他们总是在偷笑我指甲缝里的污泥。这说明,卫生习惯和精神内核要配得上你的财产,不然,还是会被排斥出中产阶层。英谚说得更为生动:一个暴发户的成功只要一晚,培养一个贵族却要三代。就算中产阶级比贵族速成,那也得两代。你未必要轻信英国人说的话,可是想想自己见的暴发户不在少数,有贵族风度的人却总是缘悋一面,就知道此言不虚。出生在贵族家族,需要有足够的运气,况且我们的上一辈,基本在平均主义的泥淖里混,将要产生的中产阶级,只能靠自我教育了。
    大多数中产阶级的智慧是体现在他们赚取金钱的智慧上,中产家庭的孩子和穷人的孩子,最本质的区别是,中产者一定会告诉他们的孩子,钱是命运的代名词,要尽快掌握金钱增殖的方法;而穷人的孩子要知道金钱的重要性,多半是在自己陷入的生活困境的时候。他们中的一些人因此觉悟,一些人成为愤青。如果你认为关于钱的理念比罗素的哲学思想来得低俗,不能说明中产阶层的精神,这说明你对钱有偏见,也暴露了你的身份不是中产。
    中产的梦想成为现实,要件都是相同的,如果你都有,也许梦就近了。一是熵增系统,不是在阿富汗,也不会有暴徒随时来焚毁你的汽车,而是处在一个趋向于好的状态中;二是强烈的自我教育意识,对金钱、社会、人性不间断地深入认知,新知识和新的精神盛宴也不容错过;三是你的信用等级不断提高。中产固然有诸多物质标准,属于经济学范畴,但是它的驱动系统却是你的知识学。不管你多急,它都要慢慢来。

体面之下的一声叹息
    中国的“中产者”常常和“小资”以及公务员等角色混淆,难以区别,是否拥有自己名下的物业乃是一个硬指标。讲究情调的“小资”可能也会买房子,但是如果一个没有自己房子的“小资”,无论如何是升级不到中产阶层行列的。
中产阶层的成本支出其他大项还包括社交应酬和包装成本。例如,在许多舆论之中,中产阶层的生活是要“与轿车、名表、名酒、化妆品、时装、保龄球、高尔夫球、酒吧、精品屋、舞厅、美容院、白领杂志为伴”。因此,中产们感慨“讲品位是很累人的”,但过生活“又不能不讲点品位”,确实真实而残酷。
    中产者还在被自己这个“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困扰着:养个孩子吧,无论经济成本还是时间成本都太高,可人的天性又说:“养一个吧”;找个代表品位和情感的情人吧,又处理不了那难缠的三角,取舍间疑虑重重 ;弄部小汽车还是件很有面儿的事,讲实用买辆桑塔纳,掉份儿,讲品位买辆凯迪拉克,自己就只能当有车瘪三了,养路费汽油费保险费关卡费也实在厉害,牙齿咬碎依旧举棋不定;为奠定自己跟广大劳动人民不一般的地位,一二百元一张的古典音乐买上四五张八九张,虽说还没分清肖邦和舒曼有什么区别,但他们知道“古典就是美”,然而当发现真正的音乐爱好者们全在忙乎盗版CD、说好的录音版本全在种多价低的盗版里时,不禁暗暗叫苦;中产者两手两脚地同时卖命扒拉着钱到自家兜里,虽说劳累似螃蟹辛苦如王八,但好歹旱涝保收,风雨不愁,年中年底还有奖金分红,因此再大的痛他们也得忍着,实在忍不住了就去KTV撒泼,有时也直接回家折腾自家老婆或老公……

Bobo来了
    穿着泛白斜纹布裤出席股东大会的比尔•盖茨,被认为展示了一种个性;花大把钞票将自己的新居修饰成“原始”风格,凸现的是一种格调;在“星巴克”咖啡店里精心而在行地为自己选一杯咖啡,自然是一种品位。而当大卫•布鲁克斯将所有这些在美国社会日益时尚的个性、格调、品位综合在一起的时候,他告诉我们,这决不仅仅只是人们流行趣向的转变,更意味着一个新的社会阶层的崛起。
     知识经济的到来为实现这种平衡提供了一个契机,“创意”、“知本”第一次真正成为商业社会中同“资本”并驾齐驱的现实财富。高学历阶层不仅赢得了社会地位,更获得了滚滚财源。他们中的精英“一脚踏在创意的波希米亚世界,另一脚踩在野心勃勃和追求成功的布尔乔亚王国中”,成为“布尔乔亚(bourgeois)的波希米亚(bohemian)人”。取两词的词首,称之为“布波族(Bobos)。“布波族”如同“布尔乔亚”和“波希米亚”的混血儿,他们富裕但不贪心;他们取悦长辈,却又不会对他们唯命是从;他们慢慢迈向权力顶端,却不会过分明显地鄙视在金字塔下层的人;他们取得了成功,却没有冒社会之大不韪、践踏社会平等的理想。   
     这边还忙着抓住中产的尾巴,那边Bobo已经来了——也许这是中产要上的又一个台阶?……不管时局怎样变化,中产们知道:对如何做个不大不小的成功者心里有数,就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5-1-24 08:4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