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9|回复: 0

奥斯卡小金人狂敛10亿美元 明星成奢侈品活广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3-2 18: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奥斯卡小金人狂敛10亿美元 明星成奢侈品活广告  


  新华网 (2004-03-02 13:08:50) 来源:北京晨报   
  

    每年总有一个夜晚,世界的目光聚集在一个名叫奥斯卡的“小金人”身上。而在影迷的狂热中,一股更大的“金元漩涡”正惊涛拍岸,业内估计,仅奥斯卡的衍生收入就可能达到10亿美元。解读奥斯卡背后的商业游戏,相信对中国生机勃勃的电影行业大有裨益。

    一次1.17亿美元 奥斯卡成为电视业摇钱树

    奥斯卡颁奖典礼晚会是全美国收视率第二的节目,仅次于每年一月底的超级杯橄榄球赛。多年来,奥斯卡颁奖典礼一直由迪斯尼旗下的ABC电视网独家买断电视播映权。

    每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都是美国电视广告的黄金时段,也是全年最贵的广告时段,并还在逐年看涨。今年的广告价格更是创了最高纪录,一条30秒的广告是150万美元,比2003年上升了15万美元,而整个节目在全美的广告时段有58个,今年广告收入总共是8700万美元。

    就这样,奥斯卡颁奖典礼晚会的广告时段每年还是供不应求,很早就被售光了。ABC电视台就像是一个批发商,它不仅把转播权分销给美国其他电视台,还远销到海外上百个国家和地区。

    当然,海外市场的转播费无法跟美国相比,但少说也高达3900万美元。各种收入加起来,一次奥斯卡颁奖典礼就能给美国的电视业带来至少1.17亿美元的收入。

    仅去年,央视就为此掏了100万元人民币。

    明星成奢侈品活广告

    奥斯卡的星光大道,一开始就是好莱坞巨星们走秀的T型台。秀时装、秀钻石、秀风头,这些明星大腕儿的行头总能挑战你的想象空间。

    典礼举办前的一个月,全球顶级的时装品牌代理商、发型师、珠宝商就纷纷云集好莱坞,他们一块组成了好莱坞最奢华,也最具效率的时尚生产线,让明星们在任何时候都显得耀眼夺目,而明星也正是他们最好的“广告模特”。

    为了参加一场奥斯卡颁奖典礼,一般明星身上的包装费都至少在数十万美元以上。而2002年奥斯卡最贵重的礼服则高达5000万元人民币,一条钻石项链的造价竟然达到了2700万美元。

    主办单位赚和赔

    富丽堂皇的柯达剧院,500平方米的巨型帐篷,璀璨的灯光,鲜红的地毯……作为好莱坞的良辰吉日,举办方免不了要大操大办,然而这笔巨额的开支从哪里来呢?

    广告收入并不是完全落入电视商的腰包,ABC电视网必须支付4700多万美元购买播映权。这笔钱就是付给奥斯卡的主办单位美国电影学院的。几年来,美国电影学院已积攒了8000多万美元的“私房钱”。

    雇请保安,再加上租赁场地的费用,美国电影学院大概要拿出2190万美元办颁奖典礼。另外,美国电影学院每年还得花890万美元用于行政以及数量不等的教育和慈善经费。但这并不是说,主办单位美国电影学院一定会赚钱,他们2001年的盈余为840万美元,2002年却亏了180万美元。

    电影盛会推动地方经济

    从奥斯卡这块大“蛋糕”上,能分到好处的,还有洛杉矶的当地经济。据统计,每年奥斯卡能给洛杉矶带来6亿多美元直接与间接的经济效益。

    业内专家表示,其实奥斯卡的最大受益者是举办地洛杉矶,旅游业、餐饮业,乃至房地产业都大有收获,“奥斯卡颁奖典礼那几天,豪华酒店几乎是家家爆满,而仅明星们前往会场乘坐的加长礼宾车的花销就要100万美元”。

    此外,颁奖典礼当晚,洛杉矶许多商业机构与富豪会举行相关派对,有些奢华至极,花费甚至在百万美元以上。

    颁奖典礼期间,洛杉矶还成了“旅游胜地”,各地影迷潮水般涌来。据统计,奥斯卡颁奖活动能给洛杉矶带来6100万美元的直接收入,而活动还能提升洛杉矶的城市形象,带动当地的旅游人气指数。(央视《经济半小时》)

    相关链接

    中国电视台抢搭奥斯卡“商船”

    万众瞩目的奥斯卡颁奖典礼已与中国广大观众见面,今年,央视电影频道、上海东方电影频道和唐龙国际传媒集团都获得了国内的转播资格。央视电影频道更是派出了前方报道小组,它是今年全球有资格把摄像机架上红地毯的12家媒体之一。昨天晚上9点半,央视电影频道4小时全程实况转播了颁奖典礼的盛况。

    央视有关负责人对能转播奥斯卡颁奖典礼颇为得意:“这是对中国媒体的一种认可,和中国电影市场近几年在国际影坛的地位不断提高有关系,而且中国有潜在的巨大市场,如果你只是一枚很小的棋子,人家不会如此重视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5-1-24 07:1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