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genders.zsu.edu.cn/board/news/display.asp?id=36
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V日艺术行动
妇女和其他边缘人群记录片展
导演 胡杰 摄制 江芬芬
中山大学性别教育论坛2004年电影展演系列
中山大学中文系 性别教育论坛项目组 联合举办
广州校区:2004年3月5日-3月7日
珠海校区:2004年3月8日-3月9日
第一场
时间:3月5日星期五晚7:30
地点:广州校区文科楼4楼中文系多功能会议厅
《远山》——片长40分钟
[影片背景] 中国搞市场经济后,一些有权的当地人利用简陋的设备开设小煤窑,这是对煤炭资源做掠夺式开采的经营方式,由于安全没保障,每年小煤窑都有上百人死于非命。但因为可以挣到一些钱,大批贫困的农民依然去那里挖煤。这部影片纪录的就是青海祁连山地区的小煤矿,这些小煤矿由无数小煤窑组成,它们是当地的摇钱树。
[影片内容] 这是拍摄小煤窑工人的一个纪录片。地点是中国青海省祁连山区,海拔3600米,空气稀薄,矿区中有无数个小煤窑,有200多名矿工,他们都是来自附近的农民,年龄在17——50岁之间。矿工们每天都下到深六七十米的矿井,几乎是爬着背出30担煤,每担煤三十公斤。每月一个矿工收入500元左右,没有任何安全保障。矿工一般干4——5年就会得矽肺病,从而失去劳动能力。他们挣到的钱主要用于盖房子、娶媳妇和给孩子们读书。如果在事故中死了,他的家属可以的到5000元的抚恤金。
拍摄者用一种尽可能不打扰他们的方式纯粹纪录他们最平常的工作和生活,纪录他们劳动本身以及他们的生命,纪录他们沉重的呼吸和目光,纪录他们头顶上挂着的那一盏小煤油灯,纪录在几百米深井下的劳动,纪录他们在黑暗的注视下爬向太阳般的洞口。这是对原始劳动的纪录,也是对创造了人类的劳动的纪录。
《一个农村女人》——(片长10分钟)
《晒太阳》——片长50分钟
[影片背景] 当代艺术成为中国搞艺术的青年人追逐的时尚。年青的艺术家们常常以艺术小组或小团体的形式组织活动,但这一切不但政府不能接受,而且还受到很多限制。但艺术家们也有很多展示自己的方法。
[影片内容] 这个片子纪录的是中国南京市的几个艺术家,召集了其他地区的200多名艺术家搞一个“晒太阳”的现代艺术活动。他们选取私人荒岛做场所,投当地招商引资之所好,竟把这个活动搞的很热闹。片中反映了在2002年的中国、一个现代的大城市中艺术家在想什么?新闻媒体在想什么?地方官员在想什么?批评家们在想什么?媒体意识形态在想什么?老百姓们在想什么?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第二场
时间:3月6日星期六晚7点半
地点:文科楼4楼多功能会议厅
片名:《平原上的山歌》——片长70分钟
[影片背景] 七十年代末,大批到云南的北方军人发现当地的年青女子结婚时不要男方钱财,许多退伍者娶了南方的女人回到北方。由于北方农村重男轻女的传统使得男女比例失调,女少男多,娶一个媳妇要花一至两万块钱;所以去云南等边境贫穷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找媳妇成了很多乡村男人的择偶途经,那里的女人也成了人贩子的挣钱目标。
[影片内容] 一首山歌在山东平原上回荡,这是17岁就被拐卖到山东平原的云南彝族少女罗小佳的歌声,现在她已经在山东农村生活了七年。来山东后她被迫嫁给一个年轻的农民,并领到了结婚证。她流过两次产,那是她年幼的原因。后来她生下一个男孩。她说:这个村子里还有20多个像她这样从南方拐卖来的女孩嫁给了当地农民。本片纪录了她在陌生的山东农村的家庭生活和她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她对命运的看法。经过4000公里的旅程她回到了故乡云南,看到了日夜思念的母亲。然而是留在云南的家里在罗小佳来山东省的第十个年头,她终于争取到回家的权力。还是回到山东的家,她陷入了矛盾之中,最后她让母亲为她唱了很多山歌,她带着那些悲凉的山歌又返回了山东。
《媒婆》——(片长50分钟)
第三场
时间:3月7日星期日下午4点
地点:文科楼4楼多功能会议厅
片名:《在海边》——片长60分钟
[影片内容] 100年前为了躲避战乱和贫穷,中国出现了一个闯关东的人口大迁徙,100年以后为了生存几十万他们的后代又沿着他们祖辈的迁徙之途返回了老家——山东。
本片纪录了祖辈闯关东的贾庆云一家人,因东北生活困难,夫妻两人带着三个孩子五年前又回到老家山东省并在老家的海边居住了下来的故事。然而面对这片祖辈生活过的土地,他们却没有一份自己的土地,也没有户口,没有房子。他们只有面对大海,重新开始顽强的生活。
第四场
时间:3月7日星期日晚7点
地点:文科楼4楼多功能会议厅
片名:《寻找林昭》——片长90分钟
[影片背景] 1957年中国大鸣大放时期,北京大学中文系女生林昭洞察到当时的各种社会问题,勇敢地发表意见,其后遭到迫害,身陷囹圄,最后在1968年被处决。作为在中国当代社会追求公民权利的先驱者,林昭怀着悲悯的大爱把自己献上了祭坛。在今天政治开明、人权重塑的年代,林昭为我们昭示了人的价值和理想。
[影片内容] 纪录者读到林昭遗稿,萌发了呈现林昭生命足迹的设想。他在四年时间里采访了很多人,让她/他们述说林昭的故事,看林昭如何从满怀理想主义的纯洁青年,逐渐意识到中国社会的深重苦难和自己的精神使命,并在艰难卓绝的境地坚持思考、百折不挠地求索。林昭以自己的生命之光照彻了中国人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必由之路。
3月7日晚8点半-9点半 胡杰、江芬芬记录片座谈会:
如何再现妇女和其他边缘人群
第五场
时间:3月8日晚上7点半
地点:珠海校区B201多媒体教室
《寻找林昭》
胡杰记录片简介:
胡杰,中国独立纪录片工作者。
1995年3月,开始独立纪录片制作,第一部纪录片《北京独立的艺术家》
2001年6月 举办胡杰纪录片展映(北京大学)
2002年3月 胡杰纪录片《严震的婚事》获“中华青年影象大展”最佳编辑奖
<The wedding of Mr.Yan Chen>
2003年3月 参选中国独立纪录片展映(北京图书馆)
2003年8月 参选中国纪录片展映(法国巴黎)〈Brut be Chine>
2004年2月 参选“东西方艺术与个人身份” (德国波恩历史博物馆),展映《平原上的山歌》
胡杰影像作品录:
1995年——《园明圆画家村的艺术家》(北京)。
1995年——《迁徙》(青海省)、《远山》(青海省)。
1996年——《媒婆》、(山东省)
1997年——《戏班子》(山东省)、《一个农村的女人》(拍摄中)(山东省)。
1998年——《圣光》(南京)
1998年—— 农民进城打工系列短片《收废品的人》 《架子工》 《清洁工》
《拆房工》《农民办工厂》(江苏省 安徽省)
1999年——2003年《在海边》(山东省)
1999年——2004年《寻找林昭》(拍摄中)(中国)
2000年——2004年《民选村长》(拍摄中)(北京)
2001年——2003年《平原上的山歌》(山东省、云南省)。
2002年——《2002晒太阳》(南京市)《宝宝贝贝》(江苏省)。
2003年——《小天使》(拍摄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