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44|回复: 8

王素珍论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7-13 15: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俗说:一种特殊的叙述方式——以<风俗通义>中的俗说为例》

王素珍俗说.doc

62.98 KB

发表于 2004-7-13 19: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RE:王素珍论文

  车锡伦:
     “俗说”在东汉和稍后时期是一个特定的概念。王女士的论文把它定为一种叙述方式、体例,是现代人的解释。要想说清楚《风俗通》的编者为什么把他记录、整理那些文字称作“俗说”?就得把眼界放宽点,找一些可参照的例证。这样,回过头来再讨论《风俗通》及其他文献中的“俗说”的内容、形式上的特点,不仅可以省掉许多文字,对“俗说”的出现在中国民间文学史上的意义也可以确定了。王女士读书认真,发现了这个问题,因为是带着“困惑”进入这个课题的研究,所以,只能“就事论事”;前进一步,是另一个研究空间。   





    (附言:本人打电脑的的技术太差,敲打错了,又成了“新手”。)
[ 本帖由 leing 于 2004-7-14 13:58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4-7-13 21:53: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王素珍论文

leing老师,都不明白您是怎么搞成那样的。哈哈哈
发表于 2004-7-14 00: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RE:王素珍论文

小王的论文题目符合选题小,发掘深的原则,不过不知是写硕士还是博士论文,如果是博士论文,我觉得要写到八、九万字恐怕不容易。当然,我没见你设计的理论框架。
发表于 2004-7-14 11: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王素珍论文

   文字文化和口承文化似乎是古代文化的两大系统,如前人所说,在文学、宗教等范围内都可以明确分析出来啊。汉代的民间信仰内容包括在口承文化里?
发表于 2004-7-14 14: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RE:王素珍论文

           
     古代没有摄象机、录音机,留下来的东西只有“文字”记录和考古发现的文物,再就是些“残留物”。
[ 本帖由 leing 于 2004-7-14 14:13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4-7-30 09: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王素珍论文

不好意思,本該早上來感謝各位對我論文的批評指正的。只因爲畢業的事,一直忙于找工作,离校后,上网也不是很方便。
首先要感谢车锡伦老师对我论文的指正,论文确实存在不少问题,老师提的建议很是恰当。本来如果我是单独对俗说予以论说的话,肯定应该沿着老师所说的思路进行。只是这当初是作为我硕士论文的一部分,我硕士论文是对《风俗通义》在中国民俗学史上的意义作一个宏观上的把握。所以,在讨论俗说时便不自觉地犯了就事论事的偏差。俗说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有着自身的特点与特色,是值得予以关注和研究的。我想在以后的研究中,会接受车老师的建议,跳出《风俗通义》,从整体上更全面地把握俗说。
还有要感谢陈金文师兄及其他各位对我论文的关注,俗说只是我硕士论文的一部分,硕士论文题目有点大,我只是从几个侧面予以论说,当然,存在着深度和力度上的不足。如果哪位对我硕士论文感兴趣,可以给我发信息,我可以用email方式将论文发给他。
俗说,这篇论文确实存在许多引起争议的问题,请各位不吝赐教,在下不胜感激!!!
发表于 2004-8-17 12: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RE:王素珍论文

感谢各位对我论文的关注,以下附上我在会议上的发言稿。

会上发言稿.doc

22.02 KB

发表于 2004-11-24 20: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RE:王素珍论文

请问一下怎么才能看里面的附件!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1 17:5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