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4-7-28 20: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质疑方舟子——并附朱苏力门下学生一览表(zz)
方舟子先生:
您好。我是朱苏力指导的今年6月毕业的博士生侯猛。
看了你昨天发的“北大法学院诚信危机”,文中特别提到
“今天见到老翔找来的北大法学院公布的资料,不由有一种被朱教授愚弄的感觉:原来朱教授所谓‘仅仅认识,但不熟悉’的在校应届毕业的北大法律硕士,就是他本人指导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艾佳慧,也就是最终通过复试被录取继续跟朱教授读博的那位。朱教授为什么要坚称自己指导的硕士毕业生艾佳慧不算熟人呢?不知在法学上对‘熟人’是否别有定义?”
就这一点我想提出异议。
(至于招生过程中的问题,我不清楚,所以不能提出异议,我仅仅就我知道的情况做一个说明)
不能否认的是,艾佳慧论文的指导老师是朱苏力。但是,艾佳慧是法律硕士。也许您不是很清楚国内法律硕士和法学硕士制度的区别,法律硕士只是最后在毕业写论文的时候才会找指导老师;而法学硕士是在入学一开始就确定导师的,而且是全程指导。也正因如此,法学教育领域里面的常识是,谈到导师一般是指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的导师(这一点,就会引起法律硕士的不满,但事实的确如此)。法律硕士的导师只能算是论文的指导老师。
上面仅仅就法学教育制度设置而言,再从朱老师指导的学生而言,由于我是2001年入北大(本科和硕士就读于中南政法学院),因此,我所认识朱老师的学生仅仅从2001年还在学校读书的弟子算起。
1999法学博士: 滕 彪 许志永
2000法学博士: 成 凡 崔 华
2001法学博士: 侯 猛
2002法学博士 :王 蓓 凌 斌 刘 中
2003法学博士: 李国庆 沈 明
1999法学硕士 :王 晴
2000法学硕士 :彭 盎
2001法学硕士 :吴航斌 邓友平 艾 飞 李 晨
2002法学硕士 :赵玮玮 陆华强 刘彩玲
2003法学硕士 :牛 悦 李薇薇
我们和朱老师的主要联系方式是每周在他办公室举行的学术讨论会(seminar)以及每学期开学和学期结束的聚餐(大多数都是朱老师请客)。而这些活动仅仅限于朱苏力指导的法学硕士生和法学博士生参加,从来也不可能邀请还是法律硕士生的艾佳慧参加,也就是说,我们包括朱苏力从未通过师门的活动和她有过任何联系。也正因如此,至少在2004年她博士录取之前,我们从来也不可能认为艾佳慧是朱门弟子。
就我本人而言,我也是在2004年4、5月份左右,才由别人在北大校园里将艾佳慧指给我看,告诉我说这就是苏力今年招的博士生。之前我并不认识此人,没有任何来往,但听说过,她的论文获得全国挑战杯竞赛一等奖。我相信我们师门的大多数人也不认识此人。
至于朱老师是不是和她很熟,我相信朱老师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撒谎,也没有必要撒谎。我们朱门弟子和朱老师之间的交往都基本上遵循“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基本上也不愿意主动去“求”朱老师,期望从他那里得到什么好处。 朱老师和其他人交往的时候,也比较谨慎,以朱老师现在的地位,很多人去找他多是带有一定动机的,所以,朱老师也不会轻易和别人很熟。所以,网上有人怀疑朱老师说和艾佳慧不是很熟是在撒谎,这种怀疑可以理解,但大可不必。
此外,朱老师所说的今年毕业的法学硕士毕业生没能进入复试,指的根本不是艾佳慧,而是上面2001级四位法学硕士其中之一(基于对当事人的尊重,这里不予点名)。我的这位师妹上个月遇到我的时候,还对朱老师招收艾佳慧表示十分不理解,而且最后毕业聚餐的时候也没有出席。 就熟悉程度而言,朱老师对我这位师妹较之艾佳慧更熟悉。
以上数言,仅仅是作为长期和朱老师交往的学生的亲身感受。我的目的只是想说明,很多东西并不是如网上所流传的那样,批评的话大家都会说,但是很多时候只有你亲自去了解才能获得真实的情况,而负责任的判断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做出。
祝好。
北大法学院2001级法学理论博士 侯 猛
2004年7月19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