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2-12-13 20: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民间”
关于“民间”
楼主说:【一段时间,民俗学界就“民”与“俗”的界定展开了一番讨论。很遗憾,这股浪潮并未对民间文学产生重大冲击。就我个人看来,民间文学界需要对“民间”给予一个严格而准确的界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受到阶级斗争的影响,“民间”一直是指下层的劳苦大众(即曾经的被统治阶级)。现在这种观点好像已消失了,但一些人仍倾向于把人分为上中下等几等,“民间”随之便指中下层民众。我对这种界定很反感,难道上层人物就不传承民间文学,他们对神话、史诗、民间故事等就视而不见?在我看来,“民间”是指全民,民间文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与作家文学相对的、有着现实实用性的活的文学。】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打架如此,吵架也如此,对于一些纠缠不清的问题或概念,也许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快刀斩乱麻,撇到一边不理他,因为那可能本身就是一些假问题,比如,民间文学的“民间”概念。
就民间文学而言,什么是民间这个问题可能完全就是一个多余的问题,或者就是一个假问题,我理解泳超兄的意思,民间文学嘛,要讲清什么是“民间文学”,就首先得讲情什么是“民间”,因为“民间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但我认为,这种将“民间文学”分析为“民间的文学”的解词法就是成问题的,因为这种分解也就意味着可以将“民间文学”这一个整体现象分解为“民间”和“文学”两个实体的组合,也就是说,意味着先有“民间”和“文学”,然后才有“民间”+“文学”=“民间文学”,这种思路里面实际上犯了还原主义的毛病,在知识分子话语中,到处隐藏着这种还原主义的话语陷阱和因此而产生的一些假问题,因此也是一些永远不会有答案的问题。我认为,什么是“民间”,这一问题是不会有答案的,正像什么是物质、什么是人、什么是意识、什么是心等等这类问题不会有答案一样,因为对于任何给定的定义,别人都会立刻举出你的定义所没有涵盖的例证。此种还原主义思维定势大概是人类思维的通病,人类天生就倾向于还原和分解,认为将纷繁缭乱的现象分解还原为有限的几种基本的元素或概念,这个世界就会变得容易把握了,比如说,哲学中那些大词“物质”、“意识”、“心”、“主体”、“客体”、“人类”等等,它们就像一些还原主义的“虫眼”隐藏在我们思想的机体之中。就“民间”这个概念而言,实际上,谁也知道,要识别出什么作品是民间文学,完全没有必要首先知道什么是民间,也就是说,没有必要知道“民间”的定义,同样,要解释清什么是民间文学,也完全可以不必依赖“民间”这个概念,民间文学是一种话语现象,要定义它就只需相对于话语世界中与之相对的现象厘清界限即可。谁都知道,民间文学这一概念或文学品类,从一开始就是相对于作家文学而提出的,也就是说,人们正是相对于作家文学现象来领会民间文学现象的。泳超兄说“民间文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与作家文学相对的、有着现实实用性的活的文学。”很对!虽然只拈出“实用性”一点,未免潦草。这一说法本身就表明,泳超兄在理解民间文学这一概念时是没有依赖什么“民间”概念的,这是一种健全的常识。
我只是说,理解民间文学不需要预设“民间”这个概念,至于对于民俗学,则是另一回事,因为对民间文化现象的理解,必定以对“民间社会”的前理解为前提,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给出一个唯一的“民间社会”概念,每一个人,根据其所了解的民间生活,为了其具体的工作目标,都会对于这一概念有自己的理解,给出一个一劳永逸的界定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除非是为了应付考试。在具体的研究中,只要这些不同定义具有维特根斯坦意义上的家族相似性,能够让使用这些不同概念的学人进行对话就够了。
网上有梁治平先生的一篇文章,专门谈论民间、民间社会这些概念,本人未读,因为文章太长,也因为文章中、洋文夹杂,读起来像吃既夹生又带沙子的干饭,不知道那位老兄读过,可以三言两语地谈谈自己的观感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