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吕微兄,花费了许多时间和心思设计了下面的这个场次安排。为了等几篇迟交的文章,这个安排没能早点儿贴出,敬请各位同人原谅。(附件中是word格式的“场次安排”,应该比直接粘贴在这个窗口中的更清楚。)
民间叙事的多样性
第二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2004·北京)
会议场次安排
安排会议场次的基本思路
如果说,无论是对叙事文本的研究还是对叙事语境的研究最终所指向的都是文本背后和语境中的叙事者——“民间”的“人”,那么在对经典性的学术话语进行反思的今天,如何处理研究者主体和被研究者主体(仍然是对象但不再是客体)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今天民间文学、民俗学界业内人士最关心也是最棘手的事情。杨利慧发现,民间的叙事者在现代性的话语霸权下已不再敢承担起自己的叙事责任;于是高丙中提出,应当“让作为对象的‘民间’有机会在一定的意义上成为追求自己的目的的主体,从而奠定本学科适应新的时代的学术伦理基础”。过去,我们想的多是,如何使用恰切的研究方法切近研究对象;而今天我们则更多地思考,我们如何与我们的研究对象建立平等、互动的学术伦理关系。于是,方法论变成了伦理学。换句话说,我们如何通过对传统的、经典的方法论的反思和新方法的试验以实现我们的伦理理想,这个理想就是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学科在其创立之初就已确立的真诚目标:民众在现代社会中的主体地位。我们不奢望,我们的讨论能够像当年的胡适那样为社会提供“最根本的见解”;但我们知道,我们所讨论的问题都是今天的青年学人要面对的挑战。我们希望我们的讨论能够对社会、对民众,也对我们自己都有所裨益。为此,本次论坛安排了5场专题讨论,依次是:
一,“民间叙事”解题
二,文本细读
三,叙事传承的观察与试验
四,叙事与仪式
五,知识的生产
各个场次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我们从我们对民间叙事的主观认识开始,经过民间叙事的文本和语境在我们研究者主体意识中的呈现,进入民间叙事者的主体意识,进而讨论研究者主体与叙事者主体之间通过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的知识生产而建立的伦理关系。哪篇论文被安排在哪个场次只是根据其表层语义,进入具体讨论时,每篇文章都可因论文之间内在的语义联系,即:对学术方法的反思,以及对学术思想、学术伦理的思考而不受场次的限制。
会议组织者宣布开会(8月4日上午9时)
第一场:“民间叙事”解题(8月4日上午9时——12时)
主持人:王娟
本场参考问题:从叙事的角度说,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应当立足于传统性还是现代性?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吗?
1,万建中:
《寻求民间叙事》
老万:“在座的诸位扪心自问,有谁还会讲故事?”(在座的可能都要汗颜——会议组织者提醒诸与会者)
2,叶舒宪:
《叙事治疗论纲》
老叶:“什么叫叙事?叙事就是讲故事。为什么讲故事?讲故事是为了治病。”
3,邹明华:
《专名与传说的真实(性)问题》
关键词:传说、专名、真实性、历史性
邹明华:“‘专名’”就好比点金术,我用‘专名’给贾雨村一命名,贾雨村就变成了甄士隐。”
4,安德明:
《神奇传闻:事件与功能》
关键词:神奇传闻、传说、事件、功能
安德明:“神奇传闻应该是叙事学领域的一个新文类,可惜很少有人施以‘点金术’。”
5,柯玲:
《民间叙事界定》
关键词: 叙事、民间叙事、民间意识形态性、心理全真性、情境化、程式化
柯玲:“让我试着给民间叙事一个定义。”
6,孙正国:
《民间文学体式:“后集成时代”民间文学研究的新范畴——理解传统叙事与叙事媒介的一个引申》
关键词:传统叙事、叙事媒介、后集成时代、民间文学体式、新范畴、古典叙事学、新叙事学
孙正国:“都什么时代了,还老是口头口头的,电子媒介就不能传播民间文学吗?”
7,王素珍:
《俗说:一种特殊的叙述方式——以《风俗通义》中的俗说为例》
关键词:俗说、风俗通义、叙述方式、口头传承
王素珍:“我们的确都不会讲故事了,但从前的人会,从前有一本书,里边从头到尾都是‘俗说’。”
第二场:文本细读(8月4日下午1时——5时)
主持人:钟宗宪
本场参考问题:我们在日益精致化的文本细读中所得到的结果是“比故事家本人更好地理解了故事本身”吗?
8,西村真志叶:
《中国民间幻想故事的叙事技巧——重复与对比》
西村真志叶:“空话少说,让我们享受细读的乐趣。”
9,彭牧:
《作为表演的视觉艺术:中国民间美术中的吉祥图案》
关键词:表演、胜任性、期待、规则、体裁、谐音关系、语言、口头性、文字
彭牧:“古人云:书为心画,画为心声。今人云:字是画出来的,画是写出来的。”
10,丘慧瑩:
《明清戲曲敘事——以〈三元記〉故事演出本為例》
丘慧莹:“当初傅斯年把史语所的唱念做打带到了台湾,小女虽不敢说已臻此境,但心向往之。”
11,乌日古木勒:
《蒙古史诗英雄死而复生母题与萨满入巫仪式》
乌日古木勒:“同样是对文本背后的仪式原型的分析,弗雷则和普洛普大异其趣。”
12, 鹿忆鹿:
《小黑人神话——从台湾原住民谈起》
关键词:小黑人、地底人、原住民、文化英雄、神话、山海经
鹿忆鹿:“我们的先民早就知道如何塑造‘文化他者’!”
13,庄美芳:
《天梯神话》
庄美芳:“而且,我们的先民还是自由地通过天梯往返于天地之间的!”
14,刘宗迪:
《烛龙考——兼论神话和上古天文学之渊源关系》
关键词:烛龙神话、山海经、天文学、神话
宗迪:“我们不能在‘神话历史化’这一棵树上吊死,我来讲讲历史的神话化!”
15,刘晓峰:
《上巳考——源自民间信仰中三月叙事的一个检讨》
刘晓峰:“起源研究反映了我们人类寻根的本性。”
16,黄昭敏:《苏雪林教授之九重天神话研究初探》
黄昭敏:“‘九重天’到底在哪里?先听苏雪林的,再听我的。”
17, 徐金龙:
《七夕:民俗节庆与文学悲情的纠合》
关键词:七夕、乞巧、民俗节庆、文学悲情
徐金龙:“七夕节马上就要到了,我们来讲讲乞巧的故事。”
第三场:叙事传承的观察与试验(8月5日上午9时——12时)
主持人:汤晓青
本场参考问题:1)在民间叙事的研究中,是否有必要把文本的研究与语境的研究结合在一起?如何来做?2)无论在叙事传承的动态观察还是在试验研究中,对象在研究者意识中的呈现是否都是研究者控制性选择、操作的结果?3)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为人文社会科学所应用?
18,杨利慧:
《民间叙事的传承与表演——以兄妹婚神话为例,兼谈中国民间叙事的综合研究法》
杨利慧:“按照鲍曼的说法,叙事表演就是承担起叙事的责任,这可把有些叙事者给吓坏了。”
19,祝秀丽:
《民间故事讲述人传承个性的研究——以辽宁故事家李占春为例》
关键词:讲述人、民间故事、传承个性
小祝:“李占春可是个勇于承担责任的故事家,他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承担什么责任。”
20,陈岗龙:
《口头传统与书面传统的互动和表演文本的形成过程:以蟒古思故事说唱艺人的田野研究为个案》
岗龙:“齐宝德说他是严格按照本子说唱的,这话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
21,巴莫曲布嫫:
《叙事界域与传统法则:以诺苏彝族史诗〈勒俄〉为例》
巴莫:“回到学者之前的‘他观’是必要的,否则你既分不清公母,更分不清黑白。”
22,李红武:
《口承神话讲述人与神话传统——以陕西安康伏羲、女娲山区口承神话讲述人为例》
关键词:口承神话、讲述人、文类、神话传统
李红武:“神话讲述人在讲神话的时候,也在向听众传达一种神话传统。”
23,施爱东:
《故事传播与记忆的实验报告及实验分析》
爱东:“我承认,我自豪,我当了一回上帝,在试验中我创造了42位负责任的故事讲述人。”
24,黄涛:
《近年大学生流行语与校园生活风尚》
黄涛:“我在大学生中做了一次流行语的调查,结果叫人‘巨郁闷’。”
第四场:叙事与仪式(8月5日下午1时——3时30分)
主持人:萧放
本场参考问题:1)在民间、国家与知识分子的三角关系中,传统知识分子和现代知识分子各扮演了什么角色?2)在意识形态的领域是否存在着民间与官方的截然对立?
25,尹虎彬:
《河北民间表演宝卷与仪式语境研究》
关键词:后土崇拜、表演、宝卷、神话范例
小尹:“宝卷是专为表演用的,但也和口头传说形成互文关系。”
26,叶涛:
《泰山香社进香仪式述略》
叶涛:“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我研究了泰山香社,天下香社尽知之矣。”
27,吴真:
《降蛇--佛道相争的叙事策略》
吴真:“蛇从一开始就是邪恶的吗?非也!”
28,吴效群:
《妙峰山:民间社会紫禁城的建立》
效群:“研究者和民间人士都坚持认为,世上肯定有个书面的会规——‘话条子’,只不过我们还没找到。但经过多年的思考,我终于认识到‘话条子’主要是香会精英们想象中的存在。”
29,刘晓春:
《农民、乡绅与神衹叙事——一个村落神衹叙事的考察》
晓春:“乡绅把民间口头叙事的碎片整合进帝国的象征系统……”
第五场:知识的生产(8月5日下午3时30分——5时)
主持人:朝戈金
本场参考问题:学术知识的生产、学术话语权力的形成究竟是反映了还是扭曲了研究对象,学术知识、学术话语与学术对象的关系怎样才是平等的?
30,户晓辉:
《童话的生产:对格林兄弟的一个知识社会学研究》
关键词:格林童话、民间故事、意识形态、知识社会学
晓辉:“什么德国民间童话?德国民间童话是格林自己的创造,所以才叫‘格林童话’。”
31,姚新勇:
《歧义的“民间”——关于当下“民间”话题的梳理与反思》
关键词:90年代、民间话题、考察
姚新勇:“你们都说叙事,我来说说‘民间’,‘民间’的说法多了,我们得知道别人是怎么说的,可不能光是自说自话。在我看来现代学者所谓的民间都不是现实的民间而是观念的民间,是在某种观念期待中对民间社会的想象。”
32,周春:
《故事村: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以W故事村为个案》
周春:“‘故事村’是怎么来的?让我来告诉你它产生的过程。”
33,岳永逸:
《乡村庙会的多重叙事:河北范庄龙牌会中的龙神与人》
关键词:龙牌会、勾龙、龙神、中介阶层、会头
岳永逸:“岂止故事村,我们当代的许多‘民俗文化’都是被‘生产’出来的——且看龙牌会。”
34,吕微:
《神话叙事:客体化活动与主体性行为》
关键词:叙事、客体化、主体性、马林诺夫斯基
吕微:“其实马林诺夫斯基早就看透了格林之流将民间社会观念化的伎俩,所以他主张回到土著人的主体性那里去。”
35,高丙中:
《知识分子、民间与一个寺庙博物馆的诞生:对民俗学的学术实践的新探索》
关键词:知识分子、民间组织、庙会、实验民俗志
丙中:“可马林诺夫斯基没想到,不但他自己没能完全回到土著人的主体性,土著人反而回到研究者的主体性上来了,不信你看龙牌会!”
会议组织者宣布会议结束(8月5日下时5时)
[ 本帖由 安德明 于 2004-7-28 11:23 最后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