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宣传队:向天而歌
(《浙江画报》杂志/田青)
--------------------------------------------------------------------------------
新华网浙江频道(2004-06-22 17:40:56) 来源
新华网浙江频道6月22日电 (《浙江画报》杂志/田青)作为一个以听音乐为职业的人,我已经很难被音乐打动了。但是,哪天,在左权,我居然在音乐中热泪滂沱。
那是个夏夜。在左权县一座破戏台的院子里。从屋里拉出一盏没有灯罩的电灯,挂在戏台的山墙上。昏黄的邓下,是一张破旧的圆桌。桌子上,摆放着乐器。六、七个盲人围桌而坐。
先是器乐合奏--唢呐高亢嘹亮,往来奔突;笙裹着唢呐的旋律,如影随形,滴水不漏;二胡隐忍在混沦中,偶尔插者空子;胡板象"闹社火"队伍里男人装扮盛装少妇,妖治而招摇;三弦颗粒状的声音象一串珠子,**不断;锣鼓,总象是一辈子没捞着敲的样子;生生把夏夜的宁静敲了个粉粉碎。
鼓吹乐结束了。一个大约三十来岁、墩墩厚厚的汉子拉起了二胡。他昂着头,一双*目似乎望着苍穹。一段过门之后。他开口便唱:
"正月里梅花开,花开人人爱。光棍有心采一枝。拿回家去没人戴......"
这是民间小调《光棍苦》.他的声音苍凉而高昂,高音区雄劲刚烈。中低音区浑厚、坚实、略带沙哑,充满磁性,转折处如云天裂帛,低回处如巨石*土。也许他无法眉目传情,所以他没有现在许多职业演员和歌手的毛病。他只是唱,向着昊昊苍天,唱自己,唱自己的心中事,唱自己的生活。他是用心在唱,用灵魂在唱,用他的整个生命在唱!
"十二一月一年,大小说过年好。案板上家家响得叮叮当当,家家户户都吃饺饺。有老婆的人家吃饺子,光棍吃的是面条条。"
在这一座残破的古戏台的房山下,我听到了真实的歌声。他的感情是真实的,他和他的盲人伙伴都是光棍,他唱的每一个字都发自他的内心;他的歌声是真实的,没有专业音乐教育用"科学"的锉刀打磨个性的毛刺。悲是真悲,声是真声。十二个月,十二段光棍的凄凉心情和凄凉故事。反复唱了十二遍!但是,人们居然没有听够!
上世纪后半叶,第一次听到二胡曲《二泉映月》的指挥家小泽怔尔以手遮面,涕泗横流。据说他当时曾说过这样的话:这音乐,"是应该跪着听的".随后,这首盲人创作的乐曲,逐渐走出国门,成了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族音乐作品。在中国,知道"瞎子呵炳"的比知道他的本名"华彦君"的人多,知道《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比知道其他任何一首民族乐器的人多。
在这个夏夜,我看到了活者的阿炳他们继续唱着,除了悲哀,当然还有欢乐,还有爱情。《大实话》、《吃枣糕》的诙谐、幽默,《打假》中对现实生活的关心,《窦仙姑》中对封建迷信的揭露和鞭打,都令人印象深刻。冯梦龙在为辑集《山歌》所写的《叙山歌》中说:世间"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则以山歌不与诗文争名,故不*假。"他们演唱的左权民歌《开花调》,让人又一次领略了民间艺术的精彩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半碗黄豆半碗米,端起了饭碗就想起了你,西瓜开花满肚红,不图你东西图你人。玻璃开花里外明,小酒盅量米不嫌哥哥穷......"
当歌手把现实生活编到歌词中去的时候,周围听歌的人都笑了起来;
"手表开花胳膊上戴,十八上想你到现在。
小野雀飞山电线杆,打电话容易见面难。"
最后的一个节目,是左权琴书《冯魁卖妻》,还是由开头唱《光棍苦》的刘红权主唱,他象一切真正的民间艺术家一样,有一种骨子里流露出的尊严,他端坐在那里,就一尊沉默的山,象一座紧闭着门窗的廊庙。然而,他只要一张口,你就必须跟着他走,他用他的音乐,勾魂夺魄。
"崇祯烹殿民不安,一连三年没收田。第一年大旱没下雨,第二年五谷田苗被水淹,就数第三年的庄稼好,五月里又被蝗虫吃个干........"
"女:难道活活饿死?丈夫呀,咱这俩孩子太可怜!
男:夫我到有一条计,说出来恐怕你心酸。......我有心卖了贵小姐......
女:这女孩能卖多少钱?
男:我还有心再把我儿保安卖......
女:丈夫呀,咱冯家岂不断香烟?"
世间事,恐怕再没有比卖儿卖女更悲惨、比卖儿卖女前父母的商议更不堪的了!都是自己的亲骨肉,能舍得哪个那个?更何况,那二胡的呜咽与歌声的撕扯,把这对夫妻的感情冲撞渲染得淋漓尽致,令听众泪眼婆娑,就在这个时候,走投无路的男人唱出了最惊心动魄的一句:
"~~~~我有心再把你贤妻你来卖......"
所有的听众都屏住呼吸,听那男人幽幽的唱出他心底的声音:
"让你求上条生路好多活几天......"
这段发生在300多年前的故事、这些盲音乐家们包含感情的声音和没有表情的表情,一直跟着我,当我搀扶着他们,和他们一起在山间小路上艰难的鱼贯而行的时候,当我和村庄里的乡亲们混坐在一起围看他们表演的时候,当我又一次在那座破败的古戏台下听他们歌唱,并为他们录音的时候。我心里总有一种莫大的欣慰,因为,我亲眼看到了**的阿炳。
左权县是太行山上的一个贫困县,位于太行山主脉西侧,曾是太行抗日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左权县盲人宣传队和县晋剧团、县图书馆、县文化馆、县文物管理所一样,属于县文化局领导。他们的艺术创作是太行山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负责盲人宣传队管理的的田健林告诉记者:今天,因为看不见效益县晋剧团不得不关门,其他文化单位也境况不佳,盲人宣传队依旧值著的活跃在太行山上,靠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并传播文化,很了不起。
早期的太行盲艺人多单走乡卖艺,每到一户富人家门前,将自带条凳一放,坐唱一段吉利祝福辞赋,待赏饭后再开正本。后来有些盲人搭帮结班合唱,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搭班坐场时座位有严格定规,掌板坐中,同时操六七件打击乐器,其他演奏人员分左右扇形就座,一般是胡板、二胡、二把列右,三弦、呼胡、笛子列左。传统曲目有:《小二姐梦梦》、 《捻麻线》、《小寡妇上坟》、《桃花案》、《梁祝姻缘》、《张生和莺莺》等。
1938年太行民主政府对民间艺人进行教育改造后组成盲人宣传队。到1940年发展到11人,1943年发展到35人。他们分四个小队,深入敌占区,宣传抗日。这一时期的曲目有《基干队》、《陆文龙》、《伪军十大西徨》、《红都炮台》、《十二员大将》等。
新中国成立后,盲人宣传队已有盲艺人38人,分五个小队在左权县全境巡回演出。
1955年,人民政府为盲人宣传队中工作时间长、在战争年代做出较大贡献的18位盲艺人转办了商品粮手续,使其老有所养。这一时期的代表曲目有:《歌唱互助组》、《合作社》、《王贵与李香香》、《小二黑结婚》、《毛主席是咱大救星》等。
1984年夏,政府曾为盲人宣传队吸收明目女艺人数位,目的是使琴书表演艺术后继有人,帮助盲艺人解决生活不变等困难。但此举没有哦得到巩固。
1987年,晋中音乐家协会为盲人宣传队的传统保留曲目《王贵与李香香》、《梁祝姻缘》、《三女婿拜寿》录音存档。
(本文由浙江卫视《亚妮专访》栏目提供,本文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曾随《亚妮专访》赴太行采访盲人宣传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