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36|回复: 4

筷子史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2-11-1 11: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筷子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进餐用具。从形状上可分为:四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倒圆锥形、上方下圆等等;从制作材料上可分为:竹制的、木制的、象骨的、象牙的、金属的、塑料的等等。
人类在史前社会是不使用筷子的。据文献记载,周秦时候吃饭,还普遍用手抓。《左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楚人献鼋于郑灵公,灵公召集贵族吃鼋,却故意不给“食指动”的子公吃,子公异常气愤,便 “染指于鼎,尝之而出”。人们用手抓食,因煮熟的饭菜烫手,不得不折取草茎木棍来佐取,久而久之,便练出使用筷子的技术了。到了汉代,人们称筷子为“箸”。解放后,在云南大理洱海考古出土的筷子,经专家鉴定为西汉遗物。明代程良规在《咏竹箸》中写到:“殷勤向竹箸,甘苦乐自尝。滋味他人好,乐空来去忙。”真可谓妙趣横生。渔民在行船捕鱼时最盼望顺风顺水,行船如飞,非常忌讳“住”字,因“箸”与“住”谐音,故把“箸”称为“快儿”。又因制作筷子多取材于竹,字不离母,就在“快”字的头上加上个竹字头,变成今天的“筷子”了。
由于地域的不同,民族的不同,在使用筷子上还有着许多的讲究。在宾主进餐时,主人不拿筷子,客人不能先动筷子,待主人用筷子向摆好的饭菜比量一下说“请”,大家才可动筷子,俗话说:“主不请,客不动”。在饭店进餐当需要暂时离桌时,可把筷子放在饭碗或汤碗上,服务员就知没有吃完。在东北地区有“坐位不越界,夹菜不过河”之说,席间主人给客人夹菜,客人必须吃掉,不能往回夹,主人放下筷子,则是宴席的结束。如有人先吃完,把筷子放在碗口上,等都吃完了再取下来,表示“人不陪席筷陪客”。在朝鲜族,如果把筷子和长匙平放在桌子上,就表示吃完了。沿江一带的渔民,吃完饭要把筷子在碗上绕三周,然后抛向前方,表示船不搁浅。
在使用筷子时,还有许多的忌讳。例如,在宴会上不能掉筷子,万一客人不慎掉了筷子,主人马上给换上一双,绝对不能单支更换;席间不能用筷子剔牙;夹菜时不能使用旋风式筷子和迟疑犹豫;夹有汤的菜,要用器皿接一下,防止菜汤滴落,俗称“泪筷”;席间不能用筷子指点别人;饭后不能用碗倒扣筷子,这是对厨师的最大不恭。
筷子除作进餐用具外,还被当作其他用途。旧时有取暖夹火用的火筷子,有自卫防身的铁筷子。农村结婚闹洞房时,要仍进屋里一把红筷子,取意“快生子”。在居丧习中,于灵前插一双倒头筷子,以示对故人的亲敬。
筷子史话
发表于 2002-11-1 15: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筷子易掉

所以我们老家有办法,筷子掉了赶紧说“筷落筷落”,当然不是普通话,发音和“快乐”完全一样。
各位万一席间掉了筷子,不妨一试。
发表于 2002-11-2 12: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RE:筷子史话

我是广东的,这边也是筷子落地“筷落筷落”的说两句,呵呵。
取个彩头。就像摔了饭碗要叫“落地开花”一样。

小时侯家里还教,筷子不能竖插在一碗饭上,因为这是拜祭时的做法。

广东大埔小孩子如果不会拿筷子,出现交叉筷子,或是反手夹菜,都被称为“屎扁箸”(音),家长重则一筷子敲过去,轻的也要责骂一通,直到改过来为止。

不知道其他各地有什么习惯呢?
发表于 2002-11-19 21: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RE:筷子史话

记得小时候拿筷子拿的很高,妈妈说这孩子以后离家远,当时心里不知怎么美滋滋的……我拿得已经够高,不知各位远渡重洋的拿到什么程度,是不是快要脱手了?:P
 楼主| 发表于 2002-11-19 22: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筷子史话

田园将芜 于 2002-11-19 21:12 写道:
记得小时候拿筷子拿的很高,妈妈说这孩子以后离家远,当时心里不知怎么美滋滋的……我拿得已经够高,不知各位远渡重洋的拿到什么程度,是不是快要脱手了?:P

是要横跨重洋了噢!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2-22 17: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