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60|回复: 28

【随笔】又见成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16 22: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都是个休闲城市,大家都这么说。既然有朋友相约,我忙完手上的事儿,睡眠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飞向成都。印象中,这是第三回去成都。

    飞机上的咖啡好喝,空姐好看,所以指望睡着是不可能的。下了飞机,咖啡和空姐在脑海中盘旋了几下,几成波影。朋友见着了,满意地说,你能来开会,让人高兴。

    宾馆前面有楼和树遮掩着,无景可观。倒是成都的天气,一如从前。灰蒙蒙的,好象乌青着脸给人看,成都人见惯不怪,麻将香茗依然。老同学知我行迹,两次邀去尝川菜,吃火锅,然后我满嘴酒气赶往川大,进行所谓“学术发言”,感觉有些对不住会方盛情。偏巧儿路上遇见堵车,急得我额头冒汗,不断看表。反弄得司机向我道歉。

    会议交锋得厉害。术语对术语,针尖儿对麦芒。我走神了几次,眼皮闭合的数秒钟内,飞机上人面如花的空姐,又在脑海中晃悠了一下。打开双目,依然是同行们激烈的争辩,像是午餐吃过的辣椒未及消化。

    会后我沿着望江路踽踽独行。楼群、街道和车流,天下任何城市并无二异。第三次来成都,真正的成都好象什么都没见着。真正的成都在哪里?难道是麻将桌哗啦哗啦的洗牌声?这在我生活的厦门也听得见,只是规模没有成都的大。难道是沿街一间接着一间的茶馆或足浴场所?这年头哪个城市不是这样?难道是武侯祠横街这样独有的路名?似乎孔明生活的其他地方也不会少有类似的名称,要知道在咱们中国谁谁出了名,说不定城市或者街道就用谁的名字命名。其实,这些都不是成都。即使是,也被“克隆”到别的城市。北京、广州、上海,或者厦门,哪里的席上没有辣椒?川菜馆不是早就开到了你我的家门口?川音也不是成都,这年头谁不会嚼上两句?其实,城市不同,就在于他们的相似中。一个诗人给另一个诗人写了一首诗歌,他提醒远方的朋友,他的城市没有什么看头,他写到:远方的朋友请不要来,我这儿的风景与你那儿的没有差别,早晨推开窗户同样能听见小鸟歌唱,请不要来,来了,无非倒一杯清茶,促膝而坐,几句寒暄过后,便面面相觑。

    我琢磨来琢磨去,还是没有找到成都。不想了,不想了,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吧。拎着行李,叫上一辆出租直奔机场。沿街灯火一律向身后划过。距离机场数百米,我看到了真正的成都:那就是夜幕中侯机大厅顶上用霓虹灯打出的两个大字:“成都”,于是,我彻底明白,成都不过是一个代号。
                                                                             16/11-04
发表于 2004-11-16 22: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随笔】又见成都

    老兄啊,您也不是不知道,真正的生活不是在飞机上、宾馆里、和繁华的商业街,而是那些背静的巷落里。找错地方了。
    下次记得带张地图,弄一辆自行车,抽一个不冷不热不雨不晴的下午,慢慢骑过去,什么都会发现的。
    不信试试!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8 10: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RE:【随笔】又见成都

诚心找也只是看见历史的碎片而已,旧屋前挂个空调或者民居上写个“吧”,不过是伪民俗而已。所以奢望找到原生态的成都,是不可能的。不过相对而言,变得不是太多的地方,也许是传统记忆痕迹较深的地方,看见它或许同时把我们带进历史和记忆。虽然是有遗憾的尝试,但尝试总比不尝试好。谢谢青铜君:))
发表于 2004-11-18 12: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随笔】又见成都


谢谢青铜君:))

错!是青桐君。
味道不一样啊! ;)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8 17: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随笔】又见成都

呵呵,是啊。青铜啃起来一定把牙给磕了。而青桐可是生命树哦,正好遮荫呢:))
发表于 2004-11-23 12: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RE:【随笔】又见成都

术语对术语,空对空的讨论!难怪有人总结:理论上水平最高,实践经验最少的一次会议!

也许只是“代号”的不只是成都了!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3 16: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随笔】又见成都

严重同意。呵呵
发表于 2004-11-24 09: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随笔】又见成都

"理论上水平最高,实践经验最少"

楼上诸君所言甚是,然而无论如何对于少数民族文学这个学科而言好歹也是个不错的尝试和开端,宝贵的实践正在于诸君这些做人类学、民俗学的大力支持和裨助。
   无论是理论的探讨,学理的辨析,还是具体个案的剖析,文学文化活动实际的操作,都是很有价值的。最起码提醒我们注意:噢,原来少数民族也有文学/文化啊 ,而且是博大精深的呢。:)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4 10: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RE:【随笔】又见成都

我在会上说过一句话:“要知道体温,先要看温度计有没有问题”,要评价作品,要看看使用的术语是否有问题。思想者的重要任务是“反思”。少数民族文学/文化本身对全球文化就构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反思角度,我们的学者对这个角度利用正开始,但还远远不够。
发表于 2004-11-24 14: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随笔】又见成都

我本来准备由“范式“和“知识型”的转变谈起,同你的观点大致一样,不过光反思是不够的,主要还是要作些建设性的工作,我有些想法,但是主持人不给我时间了。时间太短了。话语权的抢夺太厉害了。哈哈 如果以后再办的话,我争取好好利用时间。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4 21: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RE:【随笔】又见成都

在“反思”中“建设”,在“建设”中“反思”嘛:)))
发表于 2004-11-28 21: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RE:【随笔】又见成都

也许,我们关注研究的视野还应该再大一点,比如对少数民族“文学及”作家“,都要重新认识。我个人觉得,大家对民间的关注不够,让阿来被反复提到。比如藏族文学,民间的、活形态的、也值得大家关注。但我们谈得更多的是文本的、精英的。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9 22:51:01 | 显示全部楼层

RE:【随笔】又见成都

对。当下的民间,才真正是活态的,首先应该予以关注,它对我们时下的生活休戚相关。被文本化的“民间”,要么被文人做了“歪曲”,要么被学术“盖了棺材板”,这样的民间要重新反省。
发表于 2004-11-30 11:03:44 | 显示全部楼层

RE:【随笔】又见成都

所以建议下次的多民族文学论坛,会议的参观考察就到社科院的田野基地,也许这样大家的感受更多。
发表于 2004-12-1 15: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RE:【随笔】又见成都

斑竹啊,你那也算是到过成都?我生在成都长在成都都不敢说什么总结性的话,你才去了三次就……
成都不是用来走马观花的游览,也不是能抱着寻找研究的眼光看的。成都表面上和所有的城市一样,但你不能光看表面啊~不抱什么目的,悠闲懒散的住上十天半个月,味道就品出来了。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佛云:不可说,不可说。
ferrer.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5-1-22 22:5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