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93|回复: 3

《甲申宣言》(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志愿者联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6 22: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表时间:2005-01-06 18:44:06 来源:民间中国 www.folkcn.org
作者:抢救工程志愿者联盟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志愿者联盟

甲申宣言



人类的文明、进步及其历史,是全球劳动大众所共同创造的文明、进步和历史。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璀璨文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有机部分,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中国历代统治者精心构筑的几千年制度文化,腐朽鱼烂,有目共睹,是任何人无法否定的历史事实;与此相反,以劳动大众为主体的草根阶层所创造并根着其间的民间文化,从来就是中华文明的主体和灵魂,是与历代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制度体系对抗、博弈、制衡的根基、主流和中坚力量,是华夏古国之社会形态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已经消亡了的文明稳定、坚韧得以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之所在,是任何人无法掩盖的历史真相。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地提出“三个代表”的理论和纲领,就是要重申党的优良传统、重申这个党始终要代表以劳动大众为主体的草根阶层的利益及其文化的根本性质、基本信念。


中华文明令人惊叹的社会凝聚力、社会生命力,来自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和平、自由、正义、进步的坚韧理念,体现在她的无数优秀儿女对建立公平、和谐理想社会的前赴后继、坚苦卓绝的不懈追求之中。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多灾多难,内忧外患、饱受凌辱,有识之士上下求索,顺时应变、革故鼎新:


辛亥革命一举埋葬几千年专制王朝,是中华民族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能够顺应浩浩汤汤历史潮流之明证;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秉着时代的使命”,热烈欢迎“德先生”和“赛先生”,高举“打倒孔家店”的大旗,义无返顾地“到民间去”,“要站在民众的立场上来认识民众,探检各种民众的生活、民众的欲求,来认识整个的社会!要把几千年埋没着的民众艺术、民众信仰、民众习惯,一层一层地发掘出来!要打破以圣贤为中心的历史,建设全民众的历史!”是中华民族能够自己认识自己、能够自己超越自己的明证;中国共产党人毅然拿来西方马列以为立国之本并为广大民众所认同,更充分地体现出中华民族博大宽阔的包容性、开放性和求新图变的进步性……


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华夏传统实无须“拯救”、先贤伟业正未有穷期:以学理讲,客观“传统”根本无法人为“割裂”而只能于传承中“扬弃”,更何况首先还应追问“拯救谁的传统?”拿事实论,历代统治阶级的腐朽“传统”无疑只应抛弃,而对契合时代精神、普世价值的优秀“传统”,“拯救”从何谈起?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文化(包括学术)的发展和更新,有其固有的内在规律,从来不是统治者的意志所能“教化”和逆转,也绝不屈从于“文化精英”的规划和阐释,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东西方历史无不证明,自由表达、自由交流、自由探讨、自由判断……才是其自然更替、不断进步的内在要求和动力——我们坚信这一判断仍将不断地被未来的历史所证实。


历史的经验又告诉我们,历代精英、政客和权贵替草根们宣称的那些“文化传统”,原来大都十分可疑:以体制的力量强制推行的“学术”和“真理”,往往正是昙花一现的“伪学术”和“真谬误”;而那些以“反体制”、“反传统”相标榜,以玄妙的“理论”、诱人的许诺相蛊惑的“文化精英”造设的迷宫,却多半是将令草根们雪上加霜的陷阱!


历史的经验还告诉我们,无数劳动大众经年累月世代竞择的生存智慧、真知灼见及其真实的文化传统,实则蕴涵在你我大家的现实生活、言谈话语和那些“百姓日用而不知”的风俗惯习之中、掌握在众多脚踏实地但却往往要被边沿化乃至妖魔化的探索者、思想者手中——“学在民间”、“礼失求诸野”,历来是中国思想、学术领域的实际和传统。


因此我们说:


全球化、现代化的汹涌浪潮使中华民族又一次面临巨大的历史转折,这与80多年前的情形既有相似,也有不同;有鉴于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确乎应当“重新评估”,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却既无须“重建”、亦不容阉割!


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正在使我们生活的地球变得愈来愈小,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正在日益加深、相互联系正在日益紧密,原有的地域环境、文化差异等等隔膜正在逐渐成为历史。尽管当下霸权主义、恐怖主义、专制主义、单边主义等等反文化、反人类的倒行逆施并未绝迹,但它们现在不是、将来也注定不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人类社会是全人类的社会,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与人类社会的普适价值和理想并不对立;文化有差异,文明无冲突——这是全球化、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古老的中华民族曾经与世界上不同国家的不同民族一起,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分别做出过自己的卓越贡献。全球迈向现代化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步伐,在这一伟大的进程中,中华民族有理由、有义务、有能力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自己新的贡献!


我们籍此辞旧迎新之际向海内外同胞呼吁:


民间文化是劳动大众自己的生活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主体和灵魂,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就在其中——到民间去,重新探检民众的生活、各自的生活,重新探检我们的文化传统,同心协力、与时俱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公元2005年1月6日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志愿者登记表
点击下载


中 国 民 间 文 化 数 据 库
大 家 播 客
CHINESE FOLK CULTURAL DATA BLOG
即将开通 欢迎光临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用网站 民间中国www.folkcn.org


[ 本帖由 民间中国 于 2005-1-7 13:33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5-1-10 00: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RE:《甲申宣言》(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志愿者联盟)

大力保护民间文化

钟敬文

摘自《谣俗蠡测》,民俗随笔丛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3月版
--------------------------------------------------------------------------


【说明】2002年1月10日凌晨0时1分,“人民的学者”、教育家、民间文艺学家、“中国民俗学之父”、诗人和散文家钟敬文先生因病辞世。“我还有许多事儿要做。”这是百岁老人临终前一直念叨着的一句话。在钟敬文教授辞世三周年的这个忌日,让我们重温钟老关于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这篇随笔。本文节选自钟敬文先生1986年5月26日在“保护民间文化座谈会”上的发言,初刊于《群言》,1986年第八期。
                                                               2005年1月10日子时

--------------------------------------------------------------------------------



    在文化比较发达的国家中,大都存在着两种文化,一种是上层文化,另一种是下层文化。后者即“民间文化”。这种文化广泛地存在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民生活中。她是民族文化的基础部分。各民族的民间文化,由于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经历及其它种种条件的差异,在姿态上是千差万别,绚烂多彩的(尽管彼此在种类、功能乃至于某些基本形态等方面,有些大抵相同或近似的地方)。这种多彩的民间文化汇萃起来,就是整个人类伟大的文化宝库的一个重要部分。

    民间文化大都具有与上层文化不同的许多特点。她紧贴着广大人民的各种社会生活,并密切地为它服务。例如许多民间工艺品,就是直接为生活各方面服务的美术。又如吆号子等劳动歌曲,是那些生产活动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就是民间的故事、传说等,在娱乐人民的精神的同时,也尽着教训、劝导等生活伦理作用。民间文化的创造者、改作者和传播者,大都是直接从事生产活动的人民(或者从他们中间出身的专业艺人……)。他们大都没有受过文字教育,他们的文化产物的传播,除了实物以外,一般采用语言传承、行动传承和心理传承等方式,很少用文字等方式固定下来,更没有专门传授的学校、书院等教育机构。过去学者文人对此也很少注意。因此。这种文化更缺少可供稽考的文献,而她的价值却又不容许我们忽视,迫切需要我们大力去保护她——采录、整理和保存她。

    我国是一个开化比较早的大国。在历史上已经不断融合了许多部族,现在境内还存在着五十多个兄弟民族。解放前他们的社会形态发展阶段很不相同。我们的民间文化实在像那浩渺无边的海洋。在这个由多民族长时期积累而成的文化海洋中,正不知蕴藏着多少光采夺目的珍珠宝贝!单说那有力地表现着民族经历,民族感情和民族艺术才能的民间史诗,就不仅有着包含各种不同类型的许多名篇,而且还有那篇幅上堪称为世界第一的雄篇巨制,像藏族和蒙族共有的《格萨尔王传》那样。我国的民间文化遗产,不管是物质方面的,还是精神方面的,都数量巨大,而且不少在质量上也是很高的。

    我们当前正在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这种文化在内容和形态上应是具有本国特色的。这种崭新的文化,对本国各民族的固有文化就不能不有所继承,正如同时她对于世界的优秀文化不能不有所吸取一样。创造与继承、吸取,这是历史的辩证法。我们不能违拗它。

    今天我们在经济及一般文化上,正在努力打破过去的那种封锁状态。随着那些有利于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文化的引进,不可避免地也要附带流入那些与我们的社会主义性质和需要格格不入的东西。这是对我们新文化的一种严重挑战,我们决不能等闲视之。要抵制那种腐朽的、破坏性的外来思想、文化,有效的对策之一,就是发扬民族固有的优秀文化。它是我们取胜的一种武器。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护民族的民间文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感,就特别显然了。

    我们知道,每个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的社会经历和各种文化创造。把它们科学地加以整理和叙述,就是民族文化史。这种文化史不仅有利于国民正确地认识本国本民族的创造历史,或使别国人民理解我们这方面的历史;同时它还能够鼓舞本国人民热爱祖国和创造新社会的热情、勇气,增进国际友人对我们的友谊和同情,因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进步。

    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意义和作用是重大的。它应该成为我们国民的共同认识。它的实践应该成为我们建设四个现代化事业的一个有机部分。

    民间文化的采集、整理以至研究活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在某些方面(例如对民间文艺作品和民俗资料等)已经开始了。但是当时不但指导思想欠正确,工作所涉及的范围也比较狭窄。建国后,我们在学术、文化工作上,普遍确立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原则,对过去文化的保护、整理、发扬工作有了新的发展。例如政府明令保护全国重点文物,其中大部分属于民间文化范围;还有一些机构在进行调查、收集、出版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等活动。但是范围仍然不够广大,也缺乏全面的工作计划和领导。十年内乱把这项事业全都给摧毁了,因为在那些文化刽子手眼里,民间文化是道地的封建文化呀!

    邪恶的统治被打倒了,人民的文化复活了。拨乱反正以来,与其他学术思想的解放同时,民间文化也进一步受到重视。近年关于民间文化的各种学会接踵成立,民间艺术、民间工艺及民俗事物等的公开展览活动,也在一些城市中长期或短期出现。专门的刊物不断印行(如《民族文化》、《民间工艺》、《人民间文艺集刊》等)。单从近年来出版的民俗学类书籍、期刊看,数量就超过了以往那些时期所出版的。这可以说是民间文化在学术活动上开始繁荣的新时期。

    但是,从现在我们所做的,跟客观上所需要做的比较起来,差距是相当巨大的。而且缺乏全面的统一计划和领导,各方面活动大都各自为战,彼此间较少联系,而调查、采集的时机又十分紧迫。因为我们整个社会生活正在剧变,民间文化的领域迅速地缩小,大有“日蹙百里”之势。

    在这历史时刻,保护民间文化呼声的喊出,以及紧随而来的各种适当措施,是何等必要和迫切的事情啊!




[ 本帖由 Sylvie 于 2005-1-10 02:03 最后编辑 ]
Prof ZJW-2.jpg
发表于 2005-1-10 21: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民俗学”到底是个干嘛的?

80多年以前,54先贤开辟了中国思想、文化的新纪元。

80多年以后,不惟“新儒家”红红火火,就连一大批号称“自由主义”的中青年知识分子也欣然加入了鼓吹“读经”的行列;“中道主义”未雨绸缪,《甲申文化宣言》慷慨激昂,“官祭”孔子场面壮观……

民俗学界的青年精英送走了最后的大师,也终于摆脱了“田野or 文本”的尴尬与焦灼,决意以“策略”的名义近路包抄立马填补大师“风标高举”阙如的学术遗憾……,演武场熙熙攘攘好去处俨然一个桃花源,叫好此起彼伏、答谢你来我往,各路花色的小摆设即刻玲琅满目起来,那个丰富、那个精巧足令改革开放之后的菜市场黯然失色了也……

但笔者还是一头雾水执意要刨根问底:这“民俗学”到底是个干嘛的?

“哪里来?哪里去?”是 2004年9月8日《中国青年报》重头文章的醒目标题,“拯救传统与完成启蒙,这个国家现在更需要哪个,或者需要齐头并进?” 似乎已成为整个中国思想、文化界的共同问题……这难道是个“真问题”?

先贤薪火是否还应当、还需要、还有人传继?这不算是个问题?

——今天是钟敬文先生的忌日,谨借此帖表达对他老人家的怀念!

同时沉痛哀悼英年早逝的萧亮中君!



[ 本帖由 新青年 于 2005-1-10 22:34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5-1-11 21: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甲申宣言》(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志愿者联盟)

  今天民间中国的网站是不是有问题,上不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4 02: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