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99|回复: 7

澄海的蜈蚣舞和赛猪习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7 20: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澄海的蜈蚣舞和赛猪习俗

暨南大学 中文系 2002级 李泽江

   潮汕是我的家乡,在家里生活的20年间,我一直都没有感觉我们那里有什么特别之处,一直到我走出家乡之后的若干年,当我仔细回想起我小时候的一些经历的时候,我才蓦然发觉,我以前生活的那个地方,跟外面的世界相比,是有那么多特别的习俗,那些是潮汕人特有的,甚至是澄海特有的,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两件一个是蜈蚣舞,一个是赛大猪。

西门蜈蚣舞
    西门是澄海一个比较大的村落,这个村子在80年代的时候,每两年会有一次游神的活动,每次游神,西门的蜈蚣舞总会出现其中。而每每听到有蜈蚣舞,附近的七乡八里的人都会赶来看,于是乎每次西门游神,总会造成整个游神经过街道的交通堵塞。
    蜈蚣舞在广场表演时,由一人擎彩珠带引,此人头扎英雄巾,显得十分威武,表演蜈蚣舞蹈的艺人身穿短袖文化衬衣,黄色裤,腰缠绿带,小腿扎绑带,左红右绿,足穿轻便鞋,共15人,藏身于蜈蚣腹下,弯腰屈腿,运用民间熟悉的“双下堂”、“丁字马”、“弓步”、“观音坐莲”等动作操纵整条蜈蚣蜿蜒穿梭,矫健起舞。并变化出“2”、“3”、“6”、“7”、“8”、“水波纹”、“盘梅花点”等造型。表演时用潮州大锣鼓队伴奏,还不时会从蜈蚣嘴里喷出火焰,引起观众的阵阵叫好。
    长达22米的蜈蚣躯体,头部两侧有一对弯弯的利牙,身躯采用硬、软28节布框衔接而成,屈伸自如,尾部呈剪刀形。蜈蚣舞在广场表演,由鼓手指挥,刚柔并济,气势磅礴,风格独特。特别是夜间表演时,偌大的蜈蚣俯仰穿梭,两眼绿光闪耀,躯体通明透亮,恰似剪刀形的红尾巴高高擎起,摇摆自如,加上鼓乐伴奏,焰火助威,登场人数近200人,异常宏伟壮观。
    据资料记载,蜈蚣舞是在清光绪年间,由西门乡民间艺人陈成锦等人创造的。他们目睹蜈蚣爬行生动有趣,萌发了创作蜈蚣舞的灵感,这种大胆的想象,得到同好的支持,几经探讨,设计制作出可供舞蹈的蜈蚣躯壳及酷似蜈蚣爬行的舞蹈动作,演出后果然备受欢迎。一百多年来,历经几代人的改进加工,终于成为今天闻名遐迩的民间广场舞蹈蜈蚣舞。
说起蜈蚣舞,我们还可以先看看潮汕一个很有趣的传说: 潮汕民间有句惯用语“蜈蚣鸡母蛇。”比喻那些互相制约或各有胜负,而形成连环套关系的人和事。例如在各种比赛中出现甲胜乙、乙胜丙、丙又胜甲的局面,或人际关系中甲怕乙、乙怕丙、丙又怕甲的现象。也有引申把男女“三角恋爱”关系讥喻为“蜈蚣鸡母蛇”。
  这种比喻既生动又有道理。因为在自然界,蜈蚣、鸡母和蛇这3种动物,确实是天生的一物降一物,蜈蚣怕鸡母、鸡母怕蛇、蛇怕蜈蚣,形成了一个互相制约的连环圈。
  先说蜈蚣怕鸡母。确切地说,凡鸡,蜈蚣都怕,不独怕鸡母。蜈蚣是一种有毒的节肢动物,体扁,一般长达12厘米,头部金黄色,有一对长触角和一对聚眼。口器由一对大颚和两对小颚构成。躯干背面暗绿,腹面黄褐,分21节,节节有足,故也称“百足”。头后一对,称“颚足”有发达的爪和毒腺;最末1对向后延伸呈尾状。常栖息于腐木、石隙和墙缝之中,一般是昼伏夜出,捕食小动物,也螯人。但在盛夏时,无论昼夜,它都很活跃。在农家,有时白天气候炎热,雷阵雨将至,那潜藏着的蜈蚣常从屋楹掉下,四处乱爬。此时鸡母或公鸡一见就竞相扑捉啄食。鸡能解蜈蚣毒,在《广东新语》里,清代的屈大均早有记述。他说:“蜈蚣,短者也,其长者节节有足,是曰‘百足’。‘它’性畏鸡,人见百足亟唤鸡,鸡未至而百足僵矣。”他还说,蜈蚣“螯人最毒。”甚至被蜈蚣接触过的食物也有毒,“误食自令人腹痛欲死,饮烧酒,或鸡肉羹亦可解。”潮汕有句民谚,说“蜈蚣咬,鸡母捂;钱龙(壁虎)咬起大厝。”也说明鸡能解蜈蚣毒。所谓“鸡母捂”是以鸡屁股“捂”住被蜈蚣咬着的伤口,就能将蜈蚣毒吸出来,化解消毒,使人安然无恙。
  再说鸡母怕蛇。蛇分有毒和无毒2类。在农家,旧时常见的毒蛇有金银蛇(俗称雨伞柄)和眼镜蛇(俗称草鞋踏);无毒蛇,主要是那种俗称为“鸟昏”的蛇。但无论哪种蛇,它们在农家,常好爬到鸡寮(窝)寻吞鸡蛋,咬死鸡母。因公鸡脚上有距,敢与蛇斗,不易被蛇咬死。而鸡母脚上无距,又不好斗,一见到蛇就惊慌害怕,常常被蛇咬着脚,遂即瘫软在地上,跑不了。最终,鸡母或被蛇毒毒死,或被无毒蛇含吞致死。据此,在潮汕民间又形成一句“养蛇食鸡”的俗语,与汉语成语“养虎遗患”相提并论。
  至于蛇怕蜈蚣,是因蜈蚣斗蛇很有本领。蜈蚣爬上蛇头,专咬蛇的眼睛,使蛇立即失去反抗能力,终因蜈蚣毒致死。蜈蚣还能从蛇口进入蛇腹,将蛇毒死。对此,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也有记载。他说“百足,《尔雅》作《蝍蛆》,能伏蛇,每自口入蛇腹,山行筒置蝍蛆,蛇不能近。”潮人自古就崇拜蛇。至清代,潮汕各地都有祀蛇风俗,尤以潮州城最盛。那里有个“青龙庙”敬祀青蛇,香火极旺。是时,人们视蛇为神,十分敬畏。而对于能伏蛇的蜈蚣,人们也有好感。所以,澄海西门人创作的著名的“蜈蚣舞”,便艺术地展现蜈蚣的威风,就是这种好感的反映。此外,蜈蚣的独特形状,也在人们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故有不少以蜈蚣命名的事物。如蜈蚣船、蜈蚣旗、蜈蚣桥和蜈蚣岭等等。在潮汕,乃至国内外,自古沿袭至今的龙船,就其众多船桨而论,也是一种蜈蚣船。

冠垄赛大猪
    离我家大约半个小时车程的澄海冠垄,每年都有“赛大猪”的习俗。
“赛大猪”是一种民间庆丰年的仪式,像平时时年过节拜神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有同样的意义。只是其仪式之隆重,场面之壮观实为罕见,加之“赛大猪”的方式有着促进生产。繁荣经济的积极意义,遂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大盛事。
    每年农历正月十八,冠垄赛大猪的场面十分壮观,只见密密麻麻500多头开膛去腹的大肥猪各趴在一个个约有1米多高特制的木架上,向一个方向朝着,远远望去一片雪白。这些被当作供品的大肥猪一式高昂着头部,嘴里塞着大桔,张口,作奔跃状,雄赳赳,气昂昂,整个场面呈现一派喜气。且木架上都贴有一条红标签,写着“卢XX喜敬”、“郑XX喜敬”字样,以便各家辨认自己的供品。人穿行其间,凡欲淹没其中,高个子的也只露出一小截头来,相互间要互相呼应才知道对方所在的方位。
    冠垄每年赛大猪都会决出最大的一头,那一头便供在最前列,并详细地标上重量,一般都有上千斤左右。其余的除了标识谁家的外,相对较大的还被戴上了大红花呢!被决出大猪的那一家便成了这一年乡里最光荣的传颂对象,直到来年赛出新的大猪才代替之。这些大猪都是从去年开春便开始饲养的,为了它们多长膘少生病,饲养的过程都十分的精心周到,比养条宠物什么的还要用心。
    据说赛大猪每年正月十七、八都有一次,由各个姓氏轮流主持,因为正月里农活少,又在新年头,办这样的赛事不单能活跃乡民的生产积极性,对新一年充满希望,也增添了欢乐喜庆的新年气氛。
    去年,有幸观来到冠垄村亲身参与了一次赛大猪。
    当我们一行人刚拐进村道时,便看到人头涌动车水马龙,一拨拨村民纷纷往村里挤。我们跟着人群来来到了赛大猪现场———卢氏宗祠,古老的祠堂被装扮得异彩纷呈,数百头大猪组成激动人心的赛猪大阵,从幽深的祠堂里一直延伸到祠堂外大埕上,村民把参赛的大猪精心打扮一番,用特制的木架把咧着大嘴、形态可掬的大猪高高托起,猪背上还给打上一个个以示吉祥的大红印,有的还给大猪戴上大红花、大猪口里含着一个大柑。此时,通往祠堂的大路上人头攒动,扶老携幼的村民、慕名而来的外地人纷纷涌向祠堂,争先恐后争睹这难得一见的盛大场面。
    听一位70多岁的说,赛大猪在村里周、卢、许、林等30多个姓氏中轮流进行,今年赛大猪为卢、洪两个姓氏,共有近900头猪参赛,最大的一头猪重达300多公斤。周围的人家,从昨天一大早,就开始屠猪,并齐集到祠堂里,午后赛大猪活动开始进入高潮,今年更是热过往年。旁边一位老姆看到有年青人对这些事情感兴趣,也靠了过来,喜滋滋地告诉我们,赛大猪,看家。旧社会村里也年年都有赛大猪,但能够参赛的都是一些大户人家,一般村民是赛不起大猪的,因而每次出阵最多也只有几十头猪摆在祠堂埕中一角,祠堂也没有象现在这样张灯结彩,偌大的祠堂空荡荡的,现在生活好了,每户都热衷来参加赛大猪,因为谁家参赛的猪最大,就象征着这户人家最有财气,所以每家每户都奔着这个好兆头,祈盼又一个新丰年的到来。
    赛大猪这一习俗在冠山村己有一百多年历史,解放后一度中断,改革开放以后又重新恢复。赛大猪、庆丰年,家家户户都很看重这一活动,许多外出做生意和工作的乡民,都要赶回来参加这一赛大猪盛会。
    拖盐灶神
    现在潮汕地区广泛流传着一句熟语:“盐灶神欠拖”,这句话现在用来比喻活该劳累的意思。其实这句话的来源于澄海的盐灶乡。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一、二十二两天游神,众村民将村里的神像捆绑起来,大家争着拉绳子横冲直撞,十分激烈,游神活动结束后,才重新将神像重新粉刷,送回神庙。这里头有个故事:盐灶乡以前游神要拈阄,中阄的要安排筵席请客,穷人深为所苦。那一年,有一个渔民拈到了,却没有钱办酒席,于是那天晚上一肚子气便把神像拖到海边埋了,连夜收拾行装过洋谋生了。事也凑巧,这一年盐灶乡五谷丰收,渔汛大旺,那渔民也发了财。这事传开了,人们以为神一定喜欢被拖磨,于是相沿成俗。
    除了上面的一种传说之外,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从前澄海县盐灶乡有一人外出经商,临走前,带牲礼到神庙里测前途,得到一吉签,于是满心高兴而去,结果却亏本而归。这个人一气之下,将神像推倒在地,还不解恨,又用绳子套住神像在地上拖行。此后,他再出门经商,却是盈利而归。人们听到这消息,都纷纷效法,以拖神为乐。久而久之,便相沿成俗。

    这些习俗我想我还能发掘出不少,因为潮汕自古以来,因为语言的天然屏障,而与外界文化的沟通显得非常不足,其实这是幸也是不幸,所幸的是因为这种屏障使得潮汕的文化一脉相传,传统的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和发展,极少收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当然不幸的一面在于,它同时也失去了许多吸收外界文化而使得自己的文化更加进步更加完善的机会。这些幸与不幸其实都是我肤浅的看法而已,或者存在便是合理的。稍后有时间,我将继续整理我们当地的一些习俗,希望对于外界了解潮汕文化有一点微薄的作用。

[ 本帖由 刘晓春 于 2005-1-7 20:45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5-1-19 06: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RE:澄海的蜈蚣舞和赛猪习俗

潮汕多有赛大猪的习俗,大都是祭祖,也有宣示成年
潮汕多有赛大猪的习俗,大都是祭祖,也有宣示成年。.jpg
发表于 2005-1-19 06: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澄海的蜈蚣舞和赛猪习俗

分猪肉去
分猪肉去.jpg
发表于 2005-1-19 06: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RE:澄海的蜈蚣舞和赛猪习俗

场面壮观
csfqs3.jpg
发表于 2005-1-19 06: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RE:澄海的蜈蚣舞和赛猪习俗

再来一次大的全景
200402100196_2931.jpg
发表于 2005-1-21 13: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RE:澄海的蜈蚣舞和赛猪习俗

以前看过一个台湾人拍的照片,也有这样的壮观景象。
发表于 2006-3-23 18: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RE:澄海的蜈蚣舞和赛猪习俗

蜈蚣舞我们家也有,我跟楼主一样都是广东人,我是湛江的。
我那的蜈蚣舞是人扮的,用绳子把一人连着一人,头上戴帽,帽上插香,手抓香,鞋子上也有香,香都是点燃的,在晚上看就像眼睛。
发表于 2006-6-10 10: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澄海的蜈蚣舞和赛猪习俗

好壮观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1 21:5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