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13|回复: 4

转贴:初春,别将“流脑”当感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2-4 19: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初春,别将“流脑”当感冒


--------------------------------------------------------------------------------

http://www.csonline.com.cn 2004年03月23日10时15分 星辰在线


  认识流脑

  流脑是流行性脊髓脑膜炎的简称,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化脓型脑膜炎。该病有发病急、变化快、危害大的特点。发病季节一般从冬末或春初开始,3-4月份达到高峰,5月下旬逐步减少。多见于15岁以下的儿童,特别是2至6岁的儿童更易感染。近年来青壮年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在成人中也有散发。

  传染源:带菌者和病人。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易感者:可为4-5岁,但在成人中也有散发。由于流脑经过呼吸道传播,人群普遍易感,而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但目前在流动人口、大学生中也有发生。

  流行季节:冬春季。1-5月份,3、4月份为高峰。

  预防:平时要加强预防,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室内常通风,勤晒衣被,儿童尽量不要到拥挤的公共场所;也可接种疫苗来预防流脑。

  脑膜炎 是人脊髓腔内和脑周围体液———脑脊液的感染。人们有时又称为脑脊髓膜炎。脑膜炎通常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知道它是由细菌还是病毒引起的,对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非常重要,因为两者是有明显不同的。

  病毒性脑炎 一般说来病情较轻,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有自愈倾向。

  细菌性脑膜炎 可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如大脑损伤、失聪、学习障碍等。对细菌性脑膜炎(黑体)来说,了解其究竟是哪种细菌感染十分重要,因为抗生素可以防止一些类型脑膜炎的传播。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流感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流感疫苗的广泛接种使得流感杆菌脑膜炎的发生率明显下降。近年来肺炎球菌和脑膜炎球菌成为细菌性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

  “流脑”三大报警信号:

  发热、头痛、喷射呕吐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上海今年尚无流脑明显增加的报告。但冬末春初是流脑发生的最高时段,目前正值流脑高发季节,应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提起“流脑”(学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人们常常把它与“儿童传染病”联系在一起。流脑病人主要是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但临床实践表明,从出生几天的新生儿到70多岁的老年人,都可能“流脑”。

  发热,随后头痛,继而发生喷射呕吐,这三大症状被称为流脑的报警信号。部分患儿会出现嗜睡、昏迷或烦躁不安、抽筋、颈项发硬或强直,乳幼儿还会出现拒乳、哭闹等症状。60%的患儿皮肤会出现红色出血点,压之不退色。如果是暴发性流脑,患儿在数小时内,皮肤粘膜出现大片瘀斑或出血点并迅速融合成片,同时四肢厥冷、呼吸急促、脉搏加快、血压下降而休克,有的则很快出现神志不清、深度昏迷、反复抽筋,如不能得到及时抢救,很快会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高热、头痛、颈项强直是2岁以上人群得脑膜炎的一般症状。这些表现可以在几小时内迅速进展,也可能在1-2天内缓慢发展。

  一般流脑的发病初期为上呼吸道感染期,出现类似伤风感冒的症状,如咽痛,鼻塞,流涕,咳嗽和轻微的发热。随着病情进展,发展至败血症期,表现为高热,精神萎靡,全身皮肤出现不规则的淤点淤斑,严重的出血疹可迅速扩大,接着进入脑膜炎期,出现剧烈的头痛,呕吐,抽搐。

  该病可分为普通型,暴发型,慢性败血症型。普通型预后良好,暴发型死亡率高,可达5%,严重的暴发型流脑患儿病情进展迅速,可在发病后几小时到一天之内死亡。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治最为关键。

  脑膜炎会不会传染?

  会的。一些细菌性脑膜炎是有传染性的。细菌常通过呼吸道和鼻咽部分泌物(如通过咳嗽、接吻等)传播。幸运的是,没有哪种细菌引起的脑膜炎有流感或SARS那么强的传染性,一般性接触或仅仅吸入了脑膜炎患者呼吸过的空气是不会被传染的。但也不能因此掉以轻心,有时通过和脑膜炎患者密切或长时间接触是会被传染上细菌的。

  流脑是主要经呼吸道空气飞沫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因其在体外生存力极弱,故通过日常用品间接接触的机会极少。脑膜炎双球菌一般寄生在病人或健康带菌者的鼻、咽部粘膜内。咳嗽、说话、打喷嚏时,喷射出大量带菌的飞沫,污染空气,健康人一旦吸入,在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脑膜炎双球菌就会由呼吸道进入血液,而后达到颅内,引起脑膜炎发生炎症性改变,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与患者同一房间工作的,托儿所内的,或直接接触过患者的口腔分泌物(比如接吻)的人群,被认为是易感染的高危群体。

  流脑如何防?

  流脑虽来势凶猛,发病急剧,但只要掌握发病规律,采取综合措施,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为预防“流感”,应注意:

  1,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脑膜炎双球菌具有怕热、怕冷、厌氧的弱点,因此要经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使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该菌就不能生存。同时,在流脑好发季节,室内还可经常用食醋、艾叶等熏蒸消毒,杀灭病菌。

  2,保护易感人群,提高免疫能力研究表明,6个月至15岁的儿童,是流脑的易感人群。因此,必须按免疫接种时间,及时接种流脑多糖体菌苗,一般注射后免疫时间可维持1年以上。

  3,及时发现病人,早期隔离治疗在流行季节,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咽喉痛等症状的病人,应提高警惕。若病人出现高烧不退、剧烈头痛、喷射呕吐等,应立即送医院检查,确诊者应隔离治疗。病人污染的环境、用品等要严格消毒,以防扩散。

  4,建立科学生活方式要按时作息,保证睡眠,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5,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初春时节,尽量不串门,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注意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感冒。

  总之,流脑防治的关键是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

  哪些人不能种疫苗?

  应注意的是,有些人不可接种流脑疫苗:

  ●神经系统疾患、精神病患者:对患有癫痫、臆症、脑炎后遗症、抽搐等疾患或有上述既往病史,或既往过敏史者;

  ●肾病、心脏病或活动性结核患者;●急性传染病、发热患者。

  宝宝如何防流脑?

  ●在疾病流行的高发期小宝宝要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

  ●室内要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天气好的时候要让宝宝多做户外活动,以适应冷空气,提高自身抵抗力。

  ●要注意为宝宝及时接种流脑疫苗,提高机体免疫力。流脑疫苗是国家计划免疫疫苗之一,每年11月中旬开始接种,接种2-3周时间。妈妈可以带着宝宝到所住地区保健站接种。流脑疫苗属于“死疫苗”,接种后l个月才能在宝宝体内形成有效的免疫力,由于抗休水平在宝宝体内仅能维持l年,所以次年的同一时间还需要再做一次流脑疫苗的加强免疫。

  老人也须防流脑

  老年人和婴幼儿一般体质弱,免疫力不足,滞留在鼻咽部的病菌,容易进入血液,最后达到脑膜。但老年人旧病较多,加上流脑症状不如儿童典型,常常在诊断时被忽略。例如,流脑早期诊断的最重要体征是出血点和瘀斑,但老年人患流脑时,出血点和瘀斑相对较少、较小,且一般分布在躯干、臀部或下肢等部位,加上皮肤老化、老年斑及血管痣的干扰,典型症状就变得不明显了。老年人患流脑,也很容易与初春发病率极高的“上感”和心脑血管病相混淆。此外,少数老年人患流脑时,发热症状不明显,也容易延误诊断。
 楼主| 发表于 2005-2-4 19: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贴:加強通報機制要求疫苗支援

加強通報機制要求疫苗支援
http://www.takungpao.com/news/2005-2-2/LT1-361131.htm
2005-2-2  

港人社會近日似乎不得安寧,紅火蟻正大舉入侵,又聞內地發生流行性腦膜炎,加上禽流感陰影未除,的確令人有坐臥難安之感。

對待流行病和蟲害,防患於未然固然必須,但反應過分緊張則大可不必。就如為對付紅火蟻,房署出動八百人的「捉蟻大軍」,一些議員就質疑是否有必要。而廣州滅蟻專家組組長曾玲教授也指出,本港陸續發現大量蟻丘,不代表紅火蟻正在加速繁殖,只是早前已經存在的蟻丘沒有被發現而已,如果現在一下子大舉「擾蟻」,反而可能導致蟻群四散,加速蔓延。

此外,曾教授還指出,其實紅火蟻的危害性也沒有一般說的那麼嚴重,特別是東方人的皮膚不如西方人那樣敏感,就是不慎被咬了,立即以肥皂水清洗再抹點藥油就可以了,不會有大礙。

當然,由漁農護理署專業人員負責的滅蟻工作應繼續加緊進行,務求控制蟻群不致擴散;但是,對廣大市民來說,實不必相驚伯有,遠遠見到年花年桔也立即「彈開三呎」,或者買來殺蟲劑滿屋亂噴,這只會是自己給自己「添煩添亂」而已。

當然,比起紅火蟻,流行性腦膜炎的嚴重性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對這剛冒出頭來的病毒威脅,同樣既必須嚴陣以待、高度警惕,但又不必「談腦色變」,仿似大難臨頭。

據內地衛生部門統計,今年一月份,全國發生流腦病例二五八宗,其中死亡十六宗,發病人數較去年同期增加九十四宗,增幅逾百分之四十。據此,衛生部已將流腦列作疫情,向全國發出了嚴防及上報通知。

與內地相較,本港目前其實並未出現類似情況,今年一月,本港錄得的腦炎病例只有一宗。

不過,眼前農曆新年將至,隨著可能高達八百萬計人次的兩地人群流動,嚴防內地流腦傳入本港,顯然必須提到高度戒備的程度。

對此,特區政府昨日及時採取了一些措施,包括去信全港醫院、醫生,要求有疑似腦炎個案立即呈報,以及調查跟進;在各入境口岸繼續實施量度體?,以及向旅行社、學校、福利機構等發出相關衛生資料,對將前往內地高發病區旅遊的人士,提醒是否需接受疫苗注射。而衛生福利局長周一嶽、衛生防護中心社會醫學顧問曾浩輝醫生等則強調,本港爆發大規模流腦的風險不大,尤其這個病只要發現及時,治愈的機會是相當高的。

看來,現階段,局長和專家醫生的評估是有根據的,但「沙士」前車之鑑,未雨綢繆還是勝於「賊過興兵」。當前,最少有兩件事特區政府必須立即加緊進行:

一是加強與內地的疫情通報機制。目前通報機制只限於廣東省一地,但此次流腦「重災區」在安徽,該省與本港並無通報機制。因此,特區政府有必要主動要求國家衛生部提供全國的流腦通報,以便掌握最新的疫情走勢,及早作出防範。

第二件必須做的事,是向國家衛生部要求必要時提供疫苗。據透露,目前本港的腦膜炎疫苗存貨只有一千劑,如果一旦內地疫情擴大,本港市民接種需求增加,千支疫苗勢必供不應求、一掃而空。這是不能不早為之計的。而內地的蘭州生物製品研究所,是全國唯一生產C型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機構,二○○二年正式投入市場以來,至今已生產疫苗五千萬支。

在前年「沙士」肆虐期間,中央曾向特區提供防護袍、口罩及藥物,此次面對流腦威脅,特區政府宜及早、主動向中央請求支援。

 楼主| 发表于 2005-2-4 19: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专家解读关于“流行性脑膜炎”的三个观念误区

专家解读关于“流行性脑膜炎”的三个观念误区  

--------------------------------------------------------------------------------
http://www.chinanews.com.cn/news/2005/2005-02-03/26/536627.shtml
2005年02月03日 09:10

  2005年2月的我们,最先遭遇的流行病是流行性脑膜炎。

  不过,流行性脑膜炎是已经被控制得很好的疾病,尽管这种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所致的化脓性脑膜炎,能让严重的人出现感染性休克及脑实质损害直至死亡,但由于它的疾病规律已在掌控之中,一切就不若未知的SARS般令人恐惧。

  [观念误区]

  “脑膜炎都会传染”

  脑膜炎并不都是传染的。我们通常所说的传染性脑膜炎实际上是指脑膜炎中的流行性脑膜炎,实际上脑膜炎的种类很多,除了我们经常提到的流行性脑膜炎以外,还有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以及真菌性脑膜炎等,而这些脑膜炎并不带有传染性。流行性乙型脑炎常被误认为是脑膜炎,其症状与脑膜炎相似,而且具有传染性。

  “脑膜炎只有儿童才得”

  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的。脑膜炎不只在儿童中发病,成人和老年人也会得脑膜炎,只是儿童的免疫力比成年人差,儿童的“血-脑屏障”比较弱,因此细菌更容易从血液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继而引发症状。而成人中的部分脑膜炎患者是阴性感染者,只会出现疲倦、低热等初期症状,然后会自行恢复。

  “得了脑膜炎非死即傻”

  这是很早以前的老看法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对脑膜炎的预防措施不力、人群流动大而且治疗手段不及时等,致使流行性脑膜炎在那个年代成为很严重的传染病,现在在脑膜炎的预防、治疗以及恢复等阶段都有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流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发展到严重阶段的确都可能引起失语、痴呆、瘫痪以及意识障碍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解读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传染病科主任张永信教授)

  来源:上海文汇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2-4 19: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安徽称流行性脑炎已受控制期盼大家安徽过年

安徽称流行性脑炎已受控制期盼大家安徽过年   
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2623842526232576/20050202/498438.shtml
  2005年02月02日 12:57 【文章字体:大 中 小】  

凤凰卫视2月2日消息 据明报报道,最多流行性脑膜炎病例的安徽省卫生厅说,疫情已受到控制,呼吁出外打工的民众回省过年。

安徽省共有62宗病例,其中6人死亡,还有7人留医。省卫生厅接受内地传媒访问时说,安徽省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人患流行性脑膜炎,也都有人死亡。脑灾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可防可治,青少年较易感染,只要通过注射疫苗,一般是可以控制的。

卫生厅提醒回家过年的外地民工如果经济条件许可,最好为小朋友注射疫苗,并要注意保持个人卫生。

卫生厅又说,黄山、九华山两地没有出现任何脑炎疫情,并呼吁外地游客大可以放心到安徽旅游。

发表于 2005-2-8 10:48:21 | 显示全部楼层

RE:转贴:初春,别将“流脑”当感冒

媒体介绍,
不用打预防针,
生大蒜头绝对有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2-22 16: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