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92|回复: 11

【民俗:来自戏曲之乡的龙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2-20 18: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鸡年春节,我到著名的戏曲之乡安徽省怀宁县石牌镇调查乡村文化,目睹了当地声势颇为壮观的出灯表演。
    初四下午在小镇的街道上漫步,看到沿街商家和住户的门口都贴着一张红纸,贴纸的浆糊还没干,上面印着:“灯贴,四龙送福,四季平安,石牌镇庆洲刘屋,灯日,正月初五”。请教当地的老人才知道,这叫灯贴,是通知人们明天要“出灯”了,“明天来看吧,热闹得很”。
    初五一早,就听到远远地传来喧天的锣鼓声,循声望过去,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缓缓地开来。为首的是一位老者,头上戴着一顶有沿的“三块瓦”棉帽,身上穿着黑色皮夹克,俨然一副先富起来的农民打扮。老人的手里提的是手工扎制的红灯笼,上书一个黄色的“刘”字。紧跟老者的是五个十二三岁的男女孩子。每人手里举着一个方灯,灯的正面分别贴着孙中山、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的画像,前面四个灯的背面分别写的是“天”、“下”、“太”、“平”,最后一个灯后写着“鸡年吉祥”四个小字。在一个锣鼓班子的后面是四条长龙。一位壮年男子不时挥动着长木把的红绣球,老人们耍玩的黄龙紧跟其后,并随之摇头摆尾;再一个手拿无柄红绣球的老者踩着锣鼓的点子边走边舞,中年人耍的蓝龙,青年人耍的花龙和妇女耍的绿龙,跟着绣球起伏的节律上下翻滚。每条龙都由七个身着传统服装的人掌握,服装的颜色与龙的颜色一致,花龙舞者的服装黄绿蓝各种颜色都有。四条龙的后面是又是一个锣鼓班子,人数比前面的多一倍,也增加了铜钗和锁纳几样乐器。
    行进的龙灯队伍不时地会停下来,提着灯笼的老者带上黄龙到一些住户的堂屋或商家的店面里转上一圈。其余的三条龙就站在门口休息等候,或者舞上一回。黄龙出来的时候,主人家往往会送给龙灯队几条当地产的“顶雪贡糕”,几盒香烟,一个红包。这时我才看到龙灯队的人数远不止前面提到的四五十人。两位相貌娇好的村姑和几个老人负责收受馈赠,一个姑娘收钱,一个姑娘记账。实物则由老人放入竹篮,再转到一个三轮车里。
    这里出灯的风俗有很久的历史了,那位骑三轮的老汉告诉我,出灯是给人家送福,也是一种娱乐,一般长辈出面组织,一次出灯一般会有七天左右。龙灯送福不是每家都进,如果人家不放鞭迎龙,就是不欢迎我们,就不进去。我看到,虽然今天的“出灯”活动刚开始不久,三轮车里的东西已经不少,里面还有一条包装考究的拉毛毯子。
    看我一直跟着龙灯队伍拍照,一位男子走过来主动向我介绍情况。他说自己姓陈,在龙灯队负责安排大家的分工。这个龙灯队总共有八九十人,来自两个自然村。一个叫刘屋村,属于怀宁县皖河乡庆洲行政村,另一个叫陈结周村,属于望江县古炉乡南山行政村。“出灯是我们农村的大事,要有人安排大家的分工,有人事先张贴‘灯贴’,有人安排路线,有人安排吃饭,没有这么多人不行。”
    龙灯队来到了一户做生意的人家。一切程式都照例走过,只是这家人与龙灯队的人招呼起来多了几分亲切。老陈告诉我,这户人家的刘屋的出来做生意的。如果没有亲戚关系,主人家大多会给二十块钱,遇到刘屋的宗亲,或者是女眷由刘屋嫁过来的本家、亲戚一般都会多给一些红包,不过,“给多给少全是心意,没有人说长短”。所得款项大都用于活动前购买材料和龙灯队的吃饭开销,活动结束所余无几。
    说话间队伍停下来,前面的鞭炮声响成一片,就是两个人挨得很近也听不到彼此在说什么。放眼一看整条街上弥漫着鞭炮的硝烟,几步以外就很难看清前面的人。龙灯队来到小镇的闹市区。这时候,送福的龙灯队从一家还没出来,另一家已经把炮点响了。这可是忙坏了跑龙灯的人,一家一家地送灯,去了路南再去路北。我这时候才看到,龙灯队里还专门有人负责看着谁家点了鞭炮,总不能人家点了迎龙的鞭炮,又不给人家送福吧。
    再看路上那些遭遇了交通阻塞的行人和车辆,居然没有看到城里人常有的性急和抱怨。大家都是一脸的祥和、一脸的理解、一脸平心静气地等待。
    队伍终于走出了闹市,来到镇政府大院。看来早就有人联系好了,院门口已经点响鞭炮。一位领导模样的人出来接灯,也不例外地送来红包和贡糕。四条龙依次走进政府大楼转了一圈,最后停在院门里面的广场上,四条龙的龙头聚在一起,龙尾向四个方向散开。老陈告诉我这里要有精彩的表演。我还没有找好最佳的拍摄位置,长把的绣球引着彩龙已经舞开了。我没有多少拍摄动态活动的经验,忙着去捕捉瞬间,现在想来直觉得可惜,只记得眼花缭乱,竟然没有看到多少彩龙翻飞过程。不过回来以后整理照片还是能够想象得出四条龙舞动,的确相当出彩。当时,我问老陈这些龙灯表演的动作是不是有文化程度高的人设计,或者请了专业老师指导?老陈告诉我,龙灯队里文化最高的是初中毕业。龙灯的动作没有人指导,是祖辈传下来的。

[ 本帖由 老蒙 于 2005-2-20 21:04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5-2-21 10:37:41 | 显示全部楼层

RE:【民俗:来自戏曲之乡的龙灯】

有意思,他们每年都出灯吗?除了舞龙,还有别的民间舞蹈没有,比如说麒麟舞。最好能贴点图片上来。
 楼主| 发表于 2005-2-21 14: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RE:【民俗:来自戏曲之乡的龙灯】

我问过他们,答说,当地有个风俗,连续出灯不能超过两年,中间要有间歇。
听说还有其他种类的灯队,只是这次没有看到。如果仁兄有兴趣了解具体的情况,请把问题提出来。最近,我可能还要去石牌看民间班社演戏。上次去就想跟着民间戏班跑几天,只是一直下雨,草台班子没法演戏。
发表于 2005-2-21 17: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RE:【民俗:来自戏曲之乡的龙灯】

谢谢老蒙君的贴.你介绍的舞龙习俗颇似于闽西客家的做福活动中的舞龙,你可以去一些客家网站,就能查到类似的例子
 楼主| 发表于 2005-2-21 21: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民俗:来自戏曲之乡的龙灯】

传上几张PP,给各位仁兄看。
[ 本帖由 老蒙 于 2005-2-21 21:29 最后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5-2-21 21: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民俗:来自戏曲之乡的龙灯】

长辈在前面提灯带路,孩子们跟在后面举着方灯。
[ 本帖由 老蒙 于 2005-2-21 21:31 最后编辑 ]
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5-2-21 21: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民俗:来自戏曲之乡的龙灯】

黄龙走进店家送福:
2.JPG
 楼主| 发表于 2005-2-21 21: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民俗:来自戏曲之乡的龙灯】

边走边舞的龙灯队伍:
3.JPG
 楼主| 发表于 2005-2-21 21: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RE:【民俗:来自戏曲之乡的龙灯】

给政府送福:
4.JPG
 楼主| 发表于 2005-2-21 21: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民俗:来自戏曲之乡的龙灯】

送福累了也要歇歇:
DSC00782.JPG
发表于 2005-2-21 22: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民俗:来自戏曲之乡的龙灯】

这好像是纸扎制成的龙啊。很感兴趣,就是现在没时间研究它,以后再关注。
下面是我在网上搜索出的关于安徽麒麟舞的叙述,看起来有一段历史了,但找不到图片,很想知道具体的造型、道具的样子及相关资料,如果方便,请帮我调查一二,多谢仁兄。我要问的具体问题请看短消息。

麒麟舞
   
麒麟是我国图腾中的瑞兽,它的出现,象征着国运昌平,政通人和。麒麟舞是流行在徽州歙县富竭承狮村一带的土风舞,麒麟造型独特,音乐、舞蹈古朴,气氛欢快,不愧是一朵富有泥土味的杂耍之花。 开始时,在悠扬的萧管乐曲声中吉神、财神、魁星相继登场,各将“国泰民安”、“四季平安”、“五谷丰登”等颂词,吟诵一番。接着,由金童引导麒麟,连翻筋斗而上。麒麟头大如箩筐,独角,圆眼,狮尾,麟体,额上贴着“丰”字,躯壳雄壮,由两个壮汉支撑着,跳跃滚翻,大抵和狮舞类似。表演程式有“望月”、“玩宝”、“献宝”、“献玉书”等。 据说,这种舞在民间流传有800多年的历史了。从麒麟的古朴舞蹈程式里,可以领略到旧时徽州人的一些乡土气息。
 楼主| 发表于 2005-2-22 08: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民俗:来自戏曲之乡的龙灯】

我正在打听麒麟舞,电话不通。如果有可能我会去拍几张照片。
没有看到你的短消息,请把问题发到我的邮箱:
lixianqi@ustc.edu
[ 本帖由 老蒙 于 2005-2-22 12:56 最后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3 17:3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