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09|回复: 0

【新世纪民间文化讲坛】学术的背后是利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22 23: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世纪民间文化讲坛

第 二 讲

学术的背后是利益


主讲人:陆 建 德
时  间:2005年3月29日(星期二)下午 2:00—4:00
地  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院部大楼11层西段会议室


姓  名:陆建德
出生年月:1954年2月
毕业院校:复旦大学、剑桥大学
学  历:博士
职务职称:副所长、研究员
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代表作品:《破碎思想体系的残编——英美文学与思想史论稿》


陆建德教授 1954年2月生于浙江抗州。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1990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著有文集《麻雀啁啾》和《破碎思想体系的残编——英美文学与思想史论稿》,主编论文集《现代主义之后:写实与实验》。

自 述
希望在英美文学研究和中国本土文化建设之间搭建桥梁。


转载小资料:

陆建德先生谈自己的中学时代

1968年到1970年,我在杭州一家初中读书。当时上课没有教材,而参加各咱批斗会和庆祝最高批示发表的游行是“复课闹革命”的重要内容。两年时间很快就“闹”过去了。毕业前,英语教师让我们记住98个单词、词组和一句完事的句子,那句子是一条“”supreme command”:“The working class is the leading class.”

我没有机会升高中。也许是希望自己有一天能直接阅读英语文学著作,我从1971年开始在哥哥的帮助和鼓励下断断续续自学英语。我先把文革前的高中英语翻阅一遍,后来只想“一口吃个大胖子”,直接啃读起徐增谋先生编的大学英文专业四年级教材来。这种大跃进式的学习方式事倍功半,到头来我还是得循序渐进。恢复高考后,我在做准备时突然意识到自己英语基础极差,那些自以为读过书充其量只是略知梗概而已,很多妙处根本无法领会。一进复旦有一位老师就在讲台上说:“I must first get you linguistically prepared”。对好高骛远的学生而言,这是及时的警钟。说到70年代初期,人们总以为那是一个精神普遍压抑的年代,这种想法是不是米兰•昆德拉所说的泛政治化思维的结果?作为自学者,我和我的朋友们有很多难以忘怀的乐趣,大家交流读书心得常常通宵达旦,每借到一本好书兴奋无比。60年代的《英语学习》是我一度搜求的对象,一见到那薄薄的杂志就怦然心动,急不可待地翻着最醒豁的栏目“英美文学欣赏”。那时《英语学习》纸质灰黄粗糙,但那些由名家注释、评点的作品带给我极大的欢乐。不识这种完全非功利的学习的滋味是十分可惜的。假如英语仅仅是社会大市场上的进身之阶,那就太可悲了。

英语是工具,但更是文化。当我们在接触这文化时我们观察、品评世界和人生的方式也会产生微妙的变化。我相信这种变化反过来也将有利于我们对母语文化的认识。既然英语是一种文化,那么当我们在学名目各异的“实用英语”时,我们应尽可能多多了解英语文化的精髓——英语文学。只有文学才能深刻揭示人性和社会的复杂性,来自文学的感性知识将使我们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受用不尽。学英语是没有止境的,我想去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a student of English”.同时我也希望也《英语学习》的广大读者一起“to learn and propagate the best that is known and thought in the world”(马修•阿诺德语)。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2005年3月21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5-1-23 02: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