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01|回复: 2

民俗学大事记初拟条目,请指正、补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2-11-4 09: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百科全书民俗卷之“大事记”初拟条目

1.        1896年,意大利人韦大列(Guido Vitale)编辑的《北京儿歌》出版,该书对中国学术传统的民间取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1914年1月20日,周作人首次提出“民俗学”的概念。
3.        1916年3月19日,梅光迪首次提出“民间文学”的概念。
4.        1918年2月1日,由刘复拟定、经蔡元培批准的《北京大学征集全国近世歌谣简章》正式发表。蔡元培为此发表校长启事,随后《北京大学日刊》设“歌谣选”栏目,选刊各地歌谣,在社会上形成巨大影响,各大报纸副刊纷纷仿效,大量征集歌谣。
5.        1920年12月19日,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成立。
6.        1921年,上海《妇女杂志》设“民间文学”和“风俗调查”两栏目,第7卷第1号发表胡愈之《论民间文学》。
7.        1922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歌谣》周刊创刊,维持97期之后停刊,1936年4月4日复刊,随后并由顾颉刚发起成立“风谣学会”。
8.        1922年12月6日,《北京大学日刊》“歌谣征集处”简章称,“歌谣性质并无限制;即语涉迷信或猥亵者亦有研究价值,当一并录寄,不必先由寄稿者加以甄择”。一年以后周作人又发表《猥亵的歌谣》,备受时人指责。1928年7月4日,钟敬文因经手出版的《吴歌乙集》“语涉猥亵”而被中山大学当局解聘。
9.        1923年,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由上海广益书局出版。
10.        1923年12月24日,北京大学“风俗调查会”成立。
11.        1924年1月26日,北京大学“方言调查会”成立。
12.        1924年10月12日始,董作宾连续在《歌谣》周刊发表《一首歌谣整理研究的尝试》,随后由歌谣研究会以《看见她》为题出为单行本。
13.        1924年11月23日,顾颉刚开始在《歌谣》周刊开辟“孟姜女故事专号”,前后参与讨论及提供资料者数十人,《孟姜女故事研究》单行本共三册于1928年由中山大学民俗学会发行。
14.        1925年4月30日至5月2日,顾颉刚带领“风俗调查会”五位同人在妙峰山进行香会调查,随后在《京报副刊》连载其调查专号。
15.        1925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创刊,该刊共出24期。
16.        1926年12月13日,顾颉刚、孙伏园等在厦门大学发起成立风俗调查会,商定设立风俗陈列室,出版《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周刊》等项工作。
17.        1925年春,董作宾在福州协和大学开设《歌谣概论》,1927年4-6月,江绍原在中山大学开设《迷信研究》课程。
18.        1926年始,上海北新书局李小峰等人以“林兰”为笔名编辑民间文学作品,至1933年,共出版各种传说故事约40集。
19.        1927年11月1日,《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民间文艺》周刊同时创刊。
20.        1928年初,“中山大学民俗学会”成立,该会坚持活动17年,出版《民俗》周刊123期,民俗学小丛书36册,《民俗季刊》2卷8期,开办民俗学传习班,设立风俗物品陈列室,开展西南民族调查,影响深远,使民俗学作为一门学科得以基本确立。随厦门成立“中山大学民俗学会厦门分会”之后,一批地方分会相继仿效成立。
21.        1928年5-7月,中山大学生物系主任辛树帜率领的瑶山生物考察队首开西南少数民族的风俗调查活动。
22.        1928年7月12日,中央研究院与中山大学合作的赴滇调查人员由俄国学者史禄国带队出发前往云南四川一带进行少数民族的调查,其中杨成志直到1929年10月才回到广州。
23.        1930年,钟敬文、江绍原、娄子匡等在杭州发起成立“中国民俗学会”。
24.        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乡村体验生活,同时搜集了大量民间文学作品,进行整理研究。
25.        1950年3月25日,“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1987年更名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
26.        1955年4月,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创办《民间文学》月刊。
27.        1956年,杨成志、潘光旦、吴文藻等一起草拟了《中国民俗学十二年远景规划》送交国务院。
28.        1958年4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大规模地收集全国民歌》,此后并掀起了大跃进全民诗歌创作运动。
29.        1958年7月9日至17日,民间文学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提出“全面搜集,重点整理,大力推广,加强研究。”的十六字方针。16日,毛泽东接见了会议代表。
30.        1959年9月,郭沫若、周扬主编的《红旗歌谣》由红旗杂志社出版。
31.        1959年12月8日,“《格萨尔》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32.        1968年始,娄子匡陆续在台湾策划出版《中山大学民俗丛书》、《东方故事》、《国立北京大学、中国民俗学会民俗丛书》、《影印期刊五十种》、《中国民俗志》等大型丛书,在海外造成很大影响。
33.        1978年秋,顾颉刚、白寿彝、容肇祖、杨坤、杨成志、罗致平、钟敬文七教授向社会科学院领导同志递交了建议书,要求恢复民俗学研究机构,开展民俗学活动。
34.        1980年7月,第一本全国统编教材《民间文学概论》出版。
35.        1980年12月25日,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现代民俗学的主要创建者顾颉刚先生去世,享年88岁。
36.        1981年5月12至17日,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首届年会在北京举行。
37.        1981年,由钟敬文主持的北京师范大学民间文学专业成为我国第一个民间文学专业博士点。
38.        1982年5月,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创办民间文艺学理论刊物《民间文学论坛》季刊,1985年改为双月刊。
39.        1983年4月8日至12日,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第2次学术会及工作会上作出决议,组织力量编辑三套集成。1984年9月,开设了第一次培训班。1985年1月,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总编委会办公室成立。
40.        1983年5月,“中国民俗学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8月,中国民俗学会与中国少数民族民俗学会联合举办了建国后首期全国民俗学讲习班。
41.        1983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在西宁市主办首次全国少数民族史诗学术讨论会。
42.        1984年5月23日,“中国神话学会”在峨眉山成立,同年相继成立的学会有“中国俗文学学会”、“中国歌谣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故事学会”、“中国新故事学会”、“中国剪纸研究会”等等。
43.        1985年10月,山东大学试办《民俗研究》,并于次年正式创刊。
44.        1985年11月18日至20日,中国民俗学会首届学术年会在北京举行。
45.        1986年5月26日,北京“保护民间文化座谈会”倡议建立中国民俗、民间文艺博物馆。1987年2月由全国政协文化组召开筹建“中国各民族民间文化博物馆”座谈会。
46.        1989年9月20日,首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在大连揭幕。
47.        1993年8月,中日韩三国学者发起成立“亚洲民间叙事文学学会”,在日本召开第一届年会,并议定由三国学者轮流承办学术年会。
48.        1996年4月22日至28日,“国际民间叙事文学研究会”(ISENR)在北京召开学术研讨会。
49.        1996年5月9日至14日,中国大陆民间文艺代表团首次组团访台。
50.        1997年9月23日,由由中日韩等国学者联合发起的“亚细亚民俗学会”在北京成立。
51.        2002年1月10日,中国现代民俗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钟敬文先生去世,享年100岁。
 楼主| 发表于 2002-11-4 09: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民俗学大事记初拟条目,请指正、补充

这份大事记基本上被出版社否定了,因为出版社要的是世界民俗学大事记,而现在拟出的是中国现代民俗学大事记。我对世界民俗学大事不够了解,请王晓葵兄、小人家妹妹补充一下日本的大事记,如果有其它人可以补充一下欧美民俗学大事记,更好。当然,以上所拟50条也不见得能取得一致意见,但最后成书时可能还会删去一半,应该能进前25条的都在这了。
如有不同意见,千万不吝指正。泳超兄苦心经营这份网页,为的就是有一交流的天地,能得到批评,是我辈之福。当年顾先生、钟先生办刊,别人对他们的最尖锐的批评都能毫不删节地刊布于世,终成传世佳话。我辈心向往之。
发表于 2002-11-8 17: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RE:民俗学大事记初拟条目,请指正、补充

如果不是为了赚稿费或出名,就不应该干这些无聊的东东,施大侠如果能深入民间弄出一本四游八传什么的,会比这有意义得多!!施大侠,不会挂不住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4 08:0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