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9|回复: 0

多元共生与流派消长——刘锡诚的现代民间文学学史的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28 10: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徐华龙

最近这几年,刘锡诚先生在对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学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将其成果不断见诸于报端,这些文章是他2003年全国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的前期成果,引起许多对此问题有兴趣的人的关注。
刘锡诚对民间文学学史的研究早就这样的想法,特别是近些年来将主要精力放这一题目上,并且翻阅大量历史资料(其中包括图书和期刊)。虽然说,这些资料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毕竟也有百年的历史,再说,这方面的保存工作没有跟上去,因此散失的资料不在少数,有的已经很难找到,但是刘锡诚先生不顾年事已高,还经常到图书馆去查阅材料,到已故老人的亲人那里寻找各种各样的信件、手稿等,并从中清理出中国民间文学发展的学科历史,发现过去一直被许多所误解的事实和历史。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分析,刘锡诚先生发现许多值得重新审视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史和中国民间文艺学的观点。
第一,中国民间文学的百年史上的流派不是一家而是多家,因此从流派问题切入,来研究中国民间文学发展,是必须的,也是很必要的。事实上,一个文学史的发展肯定不会是一个流派,只有可能的是某一种流派会占主导地位,因此统领百年的民间文学流派就不会光光是一个流派。刘锡诚先生在自己的研究里,就发现在中国民间文学史上,除了有文艺学流派之外,还有其他非常重要的流派,其中民族学派的是很重要但是已经快被忘记的一种流派。刘锡诚在《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的社会——民族学派》一文里说:“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民间文学研究领域,像文学领域、历史领域一样,呈现出百花齐放、繁花似锦的景象。到30年代初,中央研究院的民族调查,特别是凌纯声的《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4] 和凌纯声、芮逸夫的《湘西苗族调查报告》的公布,宣告一个有别于北大歌谣研究会派、文学人类学派、“古史辨”神话学派、俗文学派的民间文学流派——‘民族-社会学派’诞生了。”在这段文字里,不仅提出民族学流派,而且也带出了文学人类学派、“古史辨”神话学派、俗文学派等曾经在民间文学史上产生过一定作用的流派。另外也有文艺学流派,“顾颉刚对歌谣研究会里那些文学家从文艺学或从文艺欣赏的角度研究歌谣的立场是持否定态度的。”(见刘锡诚《歌谣研究会与启蒙运动——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的第一个流派》)
这些流派的形成与研究者、实践者的经历阅历、知识结构、爱好兴趣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的文章代表这些流派的基本观点。由于特别的社会和政治的原因,1949中国以后的民间文学界就不那么讲究流派,只剩下的是政治文艺学了。但是从20世纪的民间文学史来观察,需要清醒地认识在历史上民间文学的流派的确存在,也曾经出现过许多各式各样的流派,这是进一步挖掘和研究的任务。
第二,民间文艺学是紧紧与中国的政治史社会史结合着的,如启蒙、运动、抗战、革命。比如,歌谣的研究是现代民间文学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标志,许多政治界、历史界、考古界等是专家学者进入歌谣研究领域,如胡适(《歌谣的比较研究的一个例》,《努力》第31期,1922年)、顾颉刚(《福州歌谣甲集•序》,载《民俗》第49~50期,1929年3月6日出版)、董作宾(《一首歌谣整理研究的尝试》,《歌谣》周刊第63号第1~2版,1924年10月12日)、周作人(《读〈童谣大观〉》,见《歌谣》周刊第10号第1版,1923年3月18日)等。他们的加入,对歌谣的研究带来新的视角,也带来新的研究成果,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应该说,歌谣的创作和研究,逐渐发展到了成为政治的工具,变成社会主流的标语,而没有了自己的声音,同样在民间歌谣学的研究方面也陷入单一的社会文艺学的研究模式,没有个性的评论语言。这将历史上丰富多彩的歌谣研究,引向只有的唯一研究论的死胡同。
刘锡诚的现代民间文艺学史的研究价值,就在于可以发现历史上的民间文学的研究是十分丰富的,没有固定的政治模式,而研究也是从民间文学的本身来进行各种各样的分析,除了对民间文学的社会属性进行必要的探讨外(其实文学的社会属性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不是唯一的方面),不应该忘记的是民间文学的文学属性,只有通过对文学本身的深入研究,才可能发现文学自身的创作规律和发展前景。现在我们要认识整个民间文学的现代史,需要做的是了解中国这一百多年来的民间文学及其研究作品,只有全面地了解这一段历史才能够看清楚,而刘锡诚先生发表的这些文章给我们了解这样一段几乎被遗忘了的历史提供很好的文字方面的材料。特别是现在我们重新用新的方法论来研究民间文学的时候,历史上对民间文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附:刘锡诚“现代民间文艺学史论论文目录“(已发表的)

《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的流派问题》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2、3期
《北大歌谣研究会与启蒙运动》  民间文化论坛  总第137期(2004年6月出版)
《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的文学人类学派》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
《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的民俗学派》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
《民间文艺学史上的社会——民族学派》  民族艺术研究(昆明)  2003年第6期
《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的俗文学派》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
《刘半农:歌谣运动的首倡者》  中外论坛(纽约)  2001年第4期
《董作宾:乡土研究的先驱》  西北民族研究(兰州)  2004年第2期
《作为民间文艺学家的何其芳》  民族艺术研究(昆明)  2004年第1期
《仄径与辉煌——为钟敬文先生百岁寿辰而作》  中外论坛  2002年第1、2期
《新中国民间文学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1949——1966》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民间文学:五十年回顾  张炯主编<新中国文学五十年>》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2004年12月2日星期四

载2005年5月台湾《民间文学研究通讯》创刊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2-28 02: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