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11-12 19: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RE:二十八宿与河图
十二支记日
补充说明:在作出前面论说后,我在上海交大《科学 历史 文化》网站看到江晓原的《巴比伦——中国天文学史上的几个问题》一文,文中介绍了巴比伦的31标准星体系;另外,还介绍了巴比伦天体测量单位“腕尺”、“指”与“度”的换算关系,其中有:
30finger=1cubit,
12finger=1°
据此,可以肯定的是:“河图”、“十二支记日”、“31标准星”三者构成一个相互融合的体系,其基础就是“十二支记日”。那么,“十二支记日”从何而来呢?
来源一:由13日转换而来。正如现公历中将1/12年仍称为“月”一样。实际上,一个月只有29.53天。
来源二:来源于木星运行规律。木星平均12天运行1º,大约12年绕黄道运行一周。黄道12宫除了与月亮运行有关外,再者就是木星了。木星每年过一宫,所以有了12年的木星(岁星)记年周期。对黄道大圆而言,太阳一年一周,木星12年一周;对360º黄道的其中1º而言,太阳一天运行约1º,木星12天运行约1º。为了更仔细的描述木星运行,故而规定木星一天的运行为1“指”(finger)。同理,太阳一个月运行对应一宫,木星一个月运行对应1“腕”(cubit)。如此精细的天象与计量系统的对应,表明当时的天文历法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
附录四:中国28宿与巴比伦31标准星
(转引自江晓原《巴比伦——中国天文学史上的几个问题》原载《天文学报》31卷4期,1990)
在塞琉古王朝(Seleucid era,312-364B.C.)时期,一直有两套天球坐标系统同时并存于巴比伦天文学中。一套即众所周知的黄道十二宫;另一套则不太被注意。该系统以三十一颗恒星构成参照系来描述月亮和行星的位置。J.Epping称这些恒星为“标准星”(Normal-Stars)。三十一星的位置见下图(6):
该坐标系统有如下几点值得注意:
(1) 黄经分布很不均。
(2) 黄纬分布的范围(-7°30′,10°)。
(3) 多数为著名亮星。
(4) 三十一星中有六颗是中国二十八宿中的距星(图中已用*号标出):
β Ari(娄) μ Gem(井) θ Cnc(鬼) χ Vir(角) α Lib(氐) β Cap(牛)
(5) 在用该系统描述天体位置时,不说距离多少角度,而是给出长度单位“cubit”(腕)和“finger”(指)。30finger=1cubit,其与角度的对应关系为(7):
12finger=1°
经度分布不均匀正是中国二十八宿系统最显著的特点。由图不难看出,在这一点上三十一标准星与二十八宿极其相似。这是特别值得注意的。
纬度分别问题需要略加讨论。现在很多学者都相信二十八宿是以赤道为准的。但笔者认为,在讨论二十八宿以赤道还是以黄道为准时,不应从整个宿的图形来着眼,而应只考虑二十八颗距星,或者说,只考虑“二十八标准星”。因为归根结底,在用二十八宿坐标系描述天体位置时,“入宿度”只是指天体与距星的赤经差(后世使用赤道系统并不等于二十八宿系统创立时也一定以赤道为准),而与该宿的其他诸星无关。而就二十八颗距星的分布而言,与黄道的吻合情况明显优于赤道。例如:胃宿距星赤纬达27度多,尾宿距星赤纬更达-37度多;但诸距星之黄纬则绝无如此大者。即使以2400B.C.时的赤道来参照,吻合程度稍佳,但仍与黄道不相上下((4)P.175之图94)。况且二十八宿在中国的历史能否追溯到如此之早还大可怀疑。这里笔者并不试图论定二十八宿创立时必以黄道为准,而只是对赤道为准说提出疑问而已。与三十一标准星的黄纬(-7°30′,10°)相比,二十八宿距星的黄纬分布更为弥散。
三十一标准星多为著名亮星,这一点与二十八宿系统不同。
三十一标准星与二十八宿距星有六颗重合,这一点可以用偶然巧合来解释,但无疑也可以作其他解释。
在描述天体角距离时用长度单位,也是富有中国传统色彩的做法。中国古代在直接描述两天体角距离时也用长度单位,如“丈”、“尺”、“寸”等。在二十八宿系统中,倒是用“度”的,即中国古度。但最近有学者指出,这个所谓的“度”,其本质仍是线度而非角度。(8)
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系统与三十一标准星系统很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起源。后者存在于塞琉古时期,这当然只能视为它创立时间的下限。由于此前的材料太少,这一系统的起源情况还不太清楚。中国二十八宿系统创立年代的下限,已由考古材料得出为430B.C,即塞琉古王朝开始前一个多世纪。而其上限,因不确定因素很多,目前还难以确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