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17|回复: 12

节日及其意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2-14 23: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学术城·民俗学专题·第二辑

节日及其意义
◇陶立璠:中国人的爆竹情结
◇刘铁梁:说年味儿
◇陈连山:春节,为什么?──对于春节民俗意义的追寻
◇高丙中:中国节日框架的建构与重构
◇萧 放:一夜连双岁 五更分二年──春节与传统社会的时间意识
◇无名氏:中国春节民俗中的宗教信仰与道教
◇陈泳超:清明时节雨纷纷--岁时节俗
◇庞朴:寒食与清明
◇东野:历法、节日与政治

网址:


http://xueshu.newyouth.beida-online.com/
  
发表于 2003-2-15 00: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节日及其意义

细细看来,这些文章真是各有千秋,小竹子可要一篇一篇地发表评论了
[ 本帖由 淇园之竹 于 2003-2-16 12:12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3-2-15 00: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节日及其意义

我觉得奇怪,以前的说法,七夕是中国情人节,很少人说是元宵节,这两年怎么反倒七夕没什么人说元宵节成了正统中国情人节?从节日的功能学分析,可能是元宵紧挨着西方情人节,商家可以趋热炒一把,本身又是中国第二热闹的佳节,消费较被看好。七夕太难记日子了,而且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没有商业开发的价值。
这两天广告诉求点都是:“一连两天的情人节”。
可惜,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板蓝根,收礼只收油盐米。
发表于 2003-2-15 08: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RE:节日及其意义

很抱歉,本人才从乡野归来,请问在哪里将元宵称为情人节?元宵如何与情人挂钩,很难理解。
发表于 2003-2-15 15: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节日及其意义

回1217兄的话,广州现在说的中国情人节都指的是元宵节,反正这几天的商家广告和媒体文章都这么说。据说,是因为古代许多怀春少女少男只有在元宵节才有集体活动相看的权利,辛弃疾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成为元宵节是情人节的一大论据。
发表于 2003-2-15 15: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RE:节日及其意义

在现代都市,如果还有什么信仰圈的话,背后的力量大都是商业这只看不见的手,商业的诉求点在哪里,消费人群到哪里,信仰圈的范围就到哪里。
发表于 2003-2-15 22: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RE:节日及其意义

谢谢,广州商家可真能想象。要是加上天官赐福的祝愿,也许真能赢得情哥情妹的喜爱。
发表于 2003-2-16 11: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刘铁梁:说年味儿

"年味儿"变淡是一件好事。首先,它表明我们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现在天天像是过年"。其次,人们对"年味儿"变淡的忧虑心情表明人们已经开始自己进行反思,而不是人云亦云,这说明人们的思想境界有所提高。"年味儿"变淡也体现出很多隐忧。在物质极大发展的同时,我们的文化却未能跟上。“春节”这样一个中华民族最为喜庆隆重的节日,不仅应该有其独特的物质表征,而且应该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虽然新的社会秩序最终会给春节带来新的意蕴,但从不忘历史与加深民族认同感的角度来讲,原有的意蕴还是需要给予保留的,是不可以消失殆尽的。”我倒认为现在的过年不仅逐渐遗忘了原有的意蕴,而且仍然未能找到新的内涵。民俗学家不仅应该探源,还应该创新,帮助大众找到新的过年理念,从而切实丰富过年的意蕴,增加过年的年味儿。
今年回家过年,我深切感受到的是文化的贫乏,即使身处亲朋好友中间,我仍然感到无法排遣的郁闷和孤独。我一直盼望早日回校,甚至不顾家人的感受,提前了返校日程。对此,除了解脱以及愧疚,我还能有什么?当然,过年那天,同家人团聚,吃着热腾腾的饭菜,外面大雪纷飞,室内喜气洋洋,我还是很感动的,这毕竟是人生中难得的幸福时刻。
发表于 2003-2-16 12: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陈连山:春节,为什么?——──对于春节民俗意义的追寻

跟着陈老师学了半年的结构主义,发现陈老师确实深谙结构主义的各种方法和思路。陈老师用结构主义对春节进行分析,提出了很多创见。这篇文章着重探论了有关春节的文化意义,即春节的全部传统意义都是围绕着"开端"而存在的:宇宙的诞生、万物的起源、文化的建立、新生活的开端。(春节燃放鞭炮是宇宙起源的象征,这一论述是很有洞见的。小竹子认为,禁放鞭炮对民众文化的破坏意义不亚于世贸双星大楼的倒塌对世界人民精神的创痛。)
“ "没意思",换句话来说就是"意义的缺乏"。文化是一个符号系统,是使用一系列的符号,传达一系列的意义。每一种文化现象都是一个具体的符号,都在传达着一定的意义。传达意义是文化符号的最具本质性的功能,它不能以任何其他方式被替代。当一种文化符号难以传达其所负担的意义时(或者符号形式存在问题,或者符号形式所负担的意义不能为人们所接受),那么这种符号也就面临灭亡的命运了。当人们觉得春节"没意思"的时候,春节的命运也就危险了。”而我却认为,春节并不会消亡。结构和符号系统是不停地进行系统转换的,春节在这种转换中一定会找到新的符号载体和意义表达。“必须超越单纯的田野作业和旧有的历史溯源,创造性地发现民俗的意义,创造性地阐释民俗的意义,从而使人们对意义的追求得到满足。民俗学只有在解答了现实社会所提出的问题之后,才可能赢得自己应得的声誉。”我认为光有意义是不够的,还应该尽量发现新的文化符号……
发表于 2003-2-16 14: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丙中:中国节日框架的建构与重构

这篇文章着重从宏观角度阐述中国的节日框架,并以圣诞节为例论述了中国节日框架的建构与重构。“在中国的节日框架中,传统节日大都是以先赋性的社会关系为基础,它们首先是以血缘群体、其次是以地域群体为依托,如最重要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以祭祀祖先、孝敬长辈、家人团聚、姻亲往来为主要活动;而元宵节灯会、端午节玩龙灯、“鬼节”抬神巡境等都是地域性的群体活动。另一方面,现代的官方节日基本上都是政治节日。这个框架缺乏为个人后天建立的社会关系提供社交机会的节日。在现代社会,随着个人后天的关系(如同学、同事、朋友、师生、对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性的熟人)在整个社会关系中的重要性逐渐提高,对补充这种功能的节日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强烈。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才会有情人节、圣诞节在社会上流行。”确实,在校园,我们更喜欢的是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光棍节等等始自西方的节日。在这样的节日,好友相聚,众人狂欢,抒发相同的感受,经历类似的体验,互传问候与关爱……真真美不胜收。情人节和元宵节今年是连着的,可在北京,人们过情人节的情绪明显高涨,令元宵节黯淡异常。
        
发表于 2003-2-16 14: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节日及其意义

圣诞节、情人节等等西方节日在中国的风行,是否也意味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强大?这些节日大多都是为自己过的(过年在我看来,更多是为了家人而过),在这些节日中,我们的身心能得到全面的解脱和释放,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问候自己想问候的人……
发表于 2003-2-16 14: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萧放:一夜连双岁 五更分二年 ——──春节与传统社会的时间意识

文章很见作者的考证学风,从古至今的民俗资料信手拈来,随意编织,紧扣“除旧”与“迎新”,便成为一篇佳文,真真“一夜连双岁 五更分二年”。然而文章的纰漏也由此显露。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包含的意蕴是非常丰富的,“除旧”与“迎新”也是难以截然分开的,将春节的民俗事象据此分头论述并非不可,只是难以深入这些民俗事象的深层本质。况且,历史与文献的记载与现实颇有出入,如果作者再关注一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鲜活的民俗事象,文章会做得更好。一点意见,仅供参考。
发表于 2003-2-16 15: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泳超:清明时节雨纷纷 ————岁时节俗

此文词采华茂,缠绵宛转,娓娓道来,宛然清明时节纷纷的细雨,润物细无声。如果说此文是学术散文,则实为佳品;如果将其作为专章论文,功力则稍显不足。恕小可狂言,目前为止,在民俗学界,我还未发现一篇经典的有关岁时节日的精彩论述。有关中国的节日习俗确实有很大的阐释空间,可要达到经久不衰,却是难事一件。曾读过台湾人类学家李亦园的《寒食与介之推——一则中国古代神话与仪式的结构学研究》,此文对于寒食节的分析顿时令小可眼光为之一亮,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2 03: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