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51|回复: 2

《山海經》天文學 之 日月出入之山与置闰制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1 21:4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此处首发,敬请批评。

    七对日月出入之山和常羲生十二月的记载表明《大荒经》历法已开中国传统的阴阳合历之先河。所谓阴阳合历,即同时以太阳和月亮的视运动作为制定历法的依据:一方面,根据太阳的视运动确定季节(节气)和周年(即回归年),另一方面,根据月亮的视运动确定月份(即朔望月),季节是经济、政治和生活尤其是农耕生产的时序依据,而月份则便于记日子,所谓“时以纪农,月以纪事”是也。
    阴阳合历方便生产生活,但却让制历者遇到了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这就是如何协调阴历的月序和阳历的季节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产生是由太阳视运动周期和月亮视运动周期的参差不齐引起的。月相圆缺变化一个周期是29.53059天,这是一个朔望月的实际时间,而太阳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即地球绕日公转一周)的周期则是365.243216天,这是一个回归年的实际时间。显然,一个回归年(一次季节循环)并非一个月(一次月相周期)的整倍数,两者也不存在简单的共倍数。一个回归年的时间长度大致是十二个朔望月还余10.877天。因此,如果一味地按一年十二个月安排月份和岁长的话,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季节与月份渐渐错位的现象,比如说,今年的春分在二月,到了明年可能就会推迟到三月,这显然为历法的使用带来不便。
    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置闰,即每隔几年(2-3年),就将历年的闰余(12个月之外剩下的日子)累积为一个月,这样这一年就有了13个月,多出来的那个月就是闰月。《左传•文公元年》云:“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余于终。”所谓“归余于终”,就是在岁末设置闰月。《尚书.尧典》尧命羲和“历象日月星辰”的主要目的,也正是通过对二分二至这四个节气的测定,确定季节,然后设置闰月以端正季节与月序之间的关系,所谓“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此之谓也。

    《大荒经》世界的观象授时者不难根据七对日月出入之山发现日月运行之间的闰余现象。日、月在黄道上循环轮回,在《大荒经》世界的人们看来,就是日、月七对山峰之间往返流转;在一个回归年中,日、月合朔十二次,在《大荒经》世界的人们看来,就是每当太阳在七对山峰之间往返一个轮回,满月在七对山峰之间出现十二次;一个回归年长于十二个朔望月从而导致季节相对于月序逐渐后移,在《大荒经》世界的人们看来,就是相应于太阳出没于特定的山峰的日子,满月的出现的位置和日期较之前一年不断地提前;一个回归年较之十二个朔望月有十余天的盈余,在《大荒经》世界的人们看来,就是在有的年份里(每隔约三年),当太阳在七对山峰之间往返了一个来回,出现的满月数不是十二个而是十三个。而一旦经过了长期的观察,《大荒经》世界的人们总结出了一个回归年(太阳在七座山峰之间往返一次)包含十三个满月的出现周期,就意味着他们发现了日月运行之间的闰余现象,并发现了置闰的周期。如何正确地设置闰月周期从而制定精确的历法,这是一个一直困扰着传统历法术的关键问题。在后世形形色色的历术中,这一问题变成了一个越来越复杂的数学问题,但对于依据大荒世界的山峰坐标系统观象授时的先民而言,这实在是一个纯粹直观的现象,无需精确的天文仪器就能发现,无需复杂的数学运算就能大致确定。一个有心人,只要坚持依据七对日月出入之山连续观测十数载大概就不难发现大致准确的置闰周期,从而协调月份历日和季节中气,制定出既方便农时又便于记日的阴阳合历,自然,其精度与后世的历法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对于大荒世界农人们的春耕秋收而言,则已经足够了。
    如前所述,《大荒经》七对日月出入之山对应于一个太阳回归年中的十二个中气,这就意味着,如果太阳在这七对山峰之间往返一个来回而出现的满月数却不是十二个而是十三个,其实就相当于在十二个中气周期中却出现的朔望月的数目不是十二个而是十三个,也就是说,多出了一个月没有中气。可见,大荒世界的先民们根据日、月在七对山峰间出没周期的盈缩关系确定置闰周期,其实已经开启了后世天文学家根据中气和月份的对比确定置闰周期并置闰月于无中气之月这一做法的先河。
    以上只是我们根据《大荒经》七对日月出入之山的图式对大荒世界置闰机制的推测,其实,《大荒经》经文中就有关于设置闰月以协调日月(季节和月序)的相当明确的记载。《大荒东经》云:

   有女和月母之国。有人名曰鹓,北方曰鹓,来之风曰?,是处东极隅以止日月,使无相间出没,司其短长。(郭注:言鹓主察日月,不令得相间错,知景之短长。)

    此段文字在今本中见于《大荒东经》,但原本应属《大荒北经》。理由有三,第一,《大荒经》中四方神和四方风应对称地分居四方,既然东方神和东方风、南方神和南方风、西方神和西方风都各居其方,北方风也不当例外。第二,《大荒东经》叙事顺序是起于东南隅止于东北隅,依次罗列东方七座日月出入之山,七山中最后一座壑明俊疾必定已达东方之尽头,则其下文所述场景包括“女和月母之国”、“北方之神”、“凶犁土丘”、“流波山”等在古图中当皆属东北隅。第三,此段文字之上文既云“东北海之外”、下文复云“大荒东北隅”,则此段文字亦属东北隅明矣。盖《大荒经》本为述图之文,此段文字所述场景在古图之东北隅,介乎东与北之间,处模棱两可之际,故述图者误将它视为东方场景了。明乎此,则知文中“东极隅”乃“东北隅”之误。
    如前所述,四方神分司四仲,北方之神是专司观察冬至的历官。此神处东北隅,亦证明了这一点。《大荒经》的四方对应于四时,东北隅正对应于一岁之末,古人制历,以冬至为起算的岁首和历元,《史记•历书》云:“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集解引韦昭注云:“谓正历必先称端始也,若十一月朔旦冬至也。” 《封禅书》亦云:“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推历者以本统。”“由于冬至便于测定,所以中国古代的历法,不管是子正、丑正或寅正,在计算节气时总是习惯于从冬至开始。从冬至起,经二十四节气,再到冬至,称为一岁。” 正因为以冬至为岁首,古人是以冬至为新旧岁交替之节,至今民间仍有“冬至大如年”的谚语。据此,则北方神处《大荒经》东北隅,表明它实为岁末之象征。
    冬至日在历法上是最重要的一个基准点,在地上的人看来,每到此日,日月星辰经过一年的运行,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上,所谓“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是也,又由于冬至日太阳极北,白昼最短,中午日影最长,易于观察确定,因此,冬至日正是观测天象、校定历法的最佳时机。置闰也必须依赖于冬至日的观察,因为既然闰月的原因是由于太阳视运行(季节循环)与月亮视运行(月序)之间的虚盈进退而导致的,既然冬至日是“日穷于次,月穷于纪”的日子,因此,只有在冬至日才能考定出日月行次之间的差池,也只有在冬至日才能确定应否置闰、闰月应该有几天。《管子.侈靡》:“是故王者谨于日至,故知虚满之所在以为政令。”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日至”指冬、夏至,所谓“虚满”,亦即“消息盈虚”,指在冬、夏至严密观测日月行次之迟速进退,据以设闰调历。
    《大荒东经》中对北方之神或冬至之官职责的叙述,就反应了“闰以正时”的观念。“以止日月”,止者,尽也,终点也,日月运行至冬至完成了一个周期,又回到终点,冬至之官对此进行观测;“使无相间出入”,在对日月行次的观察的基础上,推算其虚盈,设置闰月,以使日月的运行配合无间,也就是使季节与月序的不相错位;“司其短长”,确定了闰月,一岁的长短、节气的位置,也就因此而定了,《尧典》云:“以闰月定四时成岁”,说的也是同一个意思。

[ 本帖由 刘宗迪 于 2005-9-4 22:57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5-9-2 2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山海經》天文學 之 七对日月出入之山与置闰制度

回归年的数据不知先生从什么资料上引用的,我记得应该是365.2422天。
发表于 2005-11-7 15: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RE:《山海經》天文學 之 日月出入之山与置闰制度

好贴,转彝人论坛!
http://www.yizuren.com/forum/dispbbs.asp?boardid=33&id=3213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2 16:3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