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55|回复: 9

[小说评论]<雕版>里的"草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1 08: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雕版》里的“草根”
                                        夏 敏

    客家民俗和地方史志资料的得当运用是吴尔芬的长篇小说《雕版》里一个重要特色。它们按照吴尔芬的“指挥棒”“演奏”出一种独特的“声音”。张胜友在序言里说:“吴尔芬沿袭了先民根深蒂固的文化记忆,祭祀、出殡、婚礼、族会、墟期、走古事都不同程度地再现了最初的本土印象。”这些低微的民间文化永远被置于主流声音之外,常常被主流阉割、误读,但有时又和主流沆瀣一气、发生共谋,甚至执拗地在文化中传达自己的声音。这种声音是“草根”拔节的声音,这种力量是“草根”力量。

    雕版的存亡或者复兴,和多种外在因素有关,在吴尔芬的书中,这些因素显然包括了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一定的时候,雕版出现了,风光了;一定的时候,它衰败了,没落了。在和主流意识形态的纠缠、扭结中,来自底层群体的这些“文化草根”,理所当然地成为社会运动诸种合力的组成部分。作者围绕着唐氏家族兴衰,影射了四堡的雕版印刷的兴衰,四堡人的生活方式曾经被这种印刷业决定着,雕版的手艺人的技能成为四堡地方性知识的一部分,它的衰落成为一种四堡民间的“历史记忆”。

    “雕版”的衰微象征着某种传统文化的没落和腐朽,唐嗣周眼中的唐子路是落伍的:“觉得整天只知道在雕版库房驱赶白蚁的父亲,想法也跟那些雕版一样腐朽过时”,而“在破四旧的日子里,红新两派的红卫兵不约而同地想起长辈们如数家珍的雕版,那无疑是剥削阶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代表,是属于要打破的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可是它牵动着它的“掌门人”太多的情感,雕版世家出身的女主人公竹烟把雕版技术“视同生命”,视做获得唐家媳妇身份和尊严的手段,而“从母亲竹烟那里继承了雕刻书版的技巧,也继承了活在雕版中的习惯”的唐嗣有老人通过高超的雕版技艺的掌握,当作成为一个名正言顺的四堡人而非“洋崽子”的一个砝码。在四堡雕版名声鹊起而面临流失威胁的时候,他坚定地说:“雕版是我的命根子,我没死,谁也别想得到一根毫毛”。这“命根子”只要有合适的土壤(如文革之后)就会重新发芽,不管人们爱它还是恨它,雕版情结已经成为四堡人族群身份认同的标志。

    但“雕版”毕竟是属于草根阶层的,它附着在主流阶层脚下,以主流阶层的意志调整自己的角色。从明清之际四宝的雕版印刷业的红火(那时它是四宝人的“财源”),到清末的衰败,到民国初的转型(唐嗣有改做“送库”而闻名)乃至作为四旧而成为四宝的“祸首”从而一度消失,再到文革后因台胞唐承诺的归来而“死灰复燃”成为“政绩工具”,成为无价之宝。可见雕版这个不堪一击的“草根”里长出来的“草”,始终随着政治力量的起伏消长而不得不随风飘摇,它的身价的不确定性与世间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民间文化命运成为主流政治的投射。这里,雕版几乎成了政治对文化进行随意曲解的代码。虽然四宝的雕版被人们出于各种目的进行“复兴”,但它和喜霞的玩弄了近百年的破旧手绢的命运差不多,那就是从新到旧,一去不返。在政治面前,雕版及其传人只是扮演着悲剧的角色。因为雕版和一切人造的东西一样没有永远,尽管唐嗣有曾深情地称“雕版就是我的家园”,可是人生的经验告诉他,这个家园脆弱得不堪一击。这成为唐嗣有最后放弃钟情一生的雕版而投向上帝的基本理由。由人创造的各种“意义”和价值,也许在上帝面前什么都不是。从草根社会的不确定性,可以看出人生世象的不确定性。吴尔芬的反讽针对一切角色,他的笔下没有英雄。他的小说透露着这样的观念,历史是由“天大的误会”造成的,历史的规则也许就是规则的消解。

    草根群体中,血缘上和四堡唐氏原本没有任何关联的竹烟和唐嗣有两人一起承担了四堡雕版没落的灾变。从没有一点四堡唐氏血缘的中西混血唐嗣有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血缘身份和文化身份同时在他的身上起着“悲剧”作用。请看他这样的自白:
   
    在我的一生中,四堡人正是从我的相貌看出“非我族类”,才推断出我里面“其心必异”的。如果人的相貌也能够刻来刻去那该多好,无论多难,我一定要为自己刻掉灾难,开刻一张最幸福的雕版,可惜不能。

    是草根,被阉割也许是它命定的遭遇。但它又是如此顽强不屈!吴尔芬的四堡唐氏的生活伴随着四堡的民俗展开。吴尔芬相当熟悉那里的民俗,它和四堡的雕版一起衰变,又和四堡的雕版一样富有生命力,所以客家民俗是雕版背后更加粗壮的“草根”。那些俏皮老到、颇富哲理的俗语,那些客家人奇奇怪怪的各种风俗,吴尔芬信手拈来,极富表现力。它极其自然地成为人物草根性的文化表达。叙述过程中,吴尔芬一会儿是“俗话说”,一会儿是“客家人的风俗”,我们不难从中感受到口述叙录和生活史之间的盘根错节、纠结一处的面貌,因为那里面蕴涵了草根社会固有的生活价值和意义。
                                           (原载<厦门日报>)


                                            

                                                     04/12/11
发表于 2005-10-5 11: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小说评论]<雕版>里的"草根"

极力想象雕版印刷出来的东西是什么样子的。各地的客家民俗有不同的特点吧?10月1号去了洛带,是四川客家集聚的古镇,建筑很有特点,青砖砌墙,屋檐曲线大而流畅。可惜没带相机去,只好下次去拍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10-8 08: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小说评论]<雕版>里的"草根"

闽赣粤三省交界处的客家土楼建筑是或园或方的环形周屋,欢迎小轩来此一游
发表于 2005-10-8 09: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小说评论]<雕版>里的"草根"

我是非常想在有生之年多走些地方,多了解些我生活的世界,这应该是我这生最大的理想了,无奈时间和钱给我限制着:((
发表于 2005-10-8 10: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小说评论]<雕版>里的"草根"

我一直很奇怪,四川的客家方言经历了几百年为何还保持得那么完好。其它地方迁徙来四川的人都慢慢被当地同化为一种方言,只有广东迁徙来的人独独保存了他们自己的方言。
 楼主| 发表于 2005-10-8 16: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RE:[小说评论]<雕版>里的"草根"

真要想出行:想到必可做到,至少在国内旅游更是如此.
客家人有句名言: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可见他们对使用共同方言的重视.
发表于 2005-10-9 09: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小说评论]<雕版>里的"草根"

你当然可以,我不行,我走了儿子怎么办,老公怎么办?我要是不做饭的话,他们就天天吃饼干。记得有两天我中午不回家,给熬好鸡汤让他们煮面条,第一天电话问他们吃什么,儿子说,爸爸带他上街吃了锅盔,第二天电话问,儿子说,爸爸带他上街吃了大饼。我生气了,说怎么能两天都吃这些,儿子维护他老爸说,我喜欢吃,晕倒。

所以,我只好想想。每次出去必然得带上儿子。还好,现在把他给锻炼出来了,这次在剑门关,我得等后面那些走不动的人,儿子不耐烦等,说他要自己走到出口去等我们。记得第一次单独带他出去,我带他离开人群他都怕得很。
 楼主| 发表于 2005-10-9 19: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小说评论]<雕版>里的"草根"

现在尝到了"宠"的滋味了吧
发表于 2005-10-9 20: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小说评论]<雕版>里的"草根"

嗯,基本上我是受尽折磨。现在家里还有只男猫,为了性别的平等,我准备给它做变性手术。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0 16: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小说评论]<雕版>里的"草根"

可别这样找心理平衡哦,未经猫同意给她变性是违反兽权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2-22 10: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