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66|回复: 8

原创奇石三寸金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9 01: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自中国温州楠溪江  规格15*9.8*7.3cm
脚底的色喻示的是黑暗 没有自由和开放

脚的正面三个层次是展现被裹脚的过程和裹脚后的大小

脚的侧面是被水和历史冲刷出来的孔 是一种痛


正面的脚腕处有一个破口  表示封闭和压迫被打破

此石有一种香味《特别的》巧克力奶油謦涩之香
                 
    不用告知可以发表和交流
 楼主| 发表于 2005-10-9 01:50: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原创奇石三寸金莲

对影
y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5-10-9 01: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原创奇石三寸金莲

像吗
y2.jpg
 楼主| 发表于 2005-10-9 01: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原创奇石三寸金莲

侧面A
y3.JPG
 楼主| 发表于 2005-10-9 01: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RE:原创奇石三寸金莲

侧面B
y4.JPG
 楼主| 发表于 2005-10-9 01: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原创奇石三寸金莲

黑与尖
y5.JPG
发表于 2005-10-18 19: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原创奇石三寸金莲

从侧面看很象,很生动,但是从顶部看,更感觉是解放后的小脚。
 楼主| 发表于 2005-12-31 01: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RE:原创奇石三寸金莲

关于发布第九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获奖作品及人员的通告 关于发布第九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获奖作品及人员的通告. 来源:世界日报 时间:2005-11-26. 第九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 王亭彦 奇石《毛主席看天地翻覆》-国际金奖 ... 国际优秀奖. 浙江 温 州 王 海 奇石《三寸金莲》-国际银奖 ...

 楼主| 发表于 2006-2-16 00: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原创奇石三寸金莲


前言:楠溪江是人杰地灵的地方,那里有山有水,民风古朴,景韵尤存。江水汤汤,传承着历史的文明;石头当当,记载着日月的沧桑。然而,在江水边,有谁知道:一枚石头的不平凡?!一枚小小的石头所经历的变迁,只有在悄然中铭记,而且只能通过“石头有缘人”进行解读。浙江温州市的王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位“石头有缘人”,在中国温州楠溪江,王先生去那里探寻“石头”的时候,发现了一枚“三寸金莲石”,在王先生的帮助下,我们才能了解到有趣的“石头物语”。
   楠溪江位于浙江省永嘉县境内,东临雁荡山风景区,南距温州市区23公里,西连仙都,北接仙居,是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楠溪江两岸秀水奇山,地灵人杰,自古文人学士辈出,古称“东南邹鲁”、“溪山邹鲁”,并有诗句云:“永嘉自古读书多。此地古来民风淳厚,文彩昭彰,重视勤耕善读。石头,在楠溪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物件,能为“石头有缘人”发现、赏识,是一种“幸福”。楠溪江优美的地理环境、明晰的历史文风,使这个不大的楠溪江绚丽多彩,古朴而凝重。
   这里,为大家介绍一枚奇石——三寸金莲石。

   这枚“三寸金莲石”规格为15*9.8*7.3cm的石头,是王先生在楠溪江江边找到的。虽然它只是楠溪江边众多石头中的一枚,但在王先生眼里,石头就变成为形似“三寸金莲”的石头了。所以,我们在这里将此枚石头命名为“三寸金莲石”。

   这是“三寸金莲石”的正面。从形状看去,俨然是人体脚形的模样,经测量可知:其整体大小与旧社会裹脚后——三寸金莲的实际大小相仿。值为一提的是,石头的正面一侧呈现出明显的“三个层面”的纹痕。在纹痕的映衬下,这枚“三寸金莲石”表现出强烈的扭曲感,给人以寸寸紧逼的感觉。也许,正因为这种扭曲部分的存在,预示着“三寸金莲”这一封建陋习必然走向消亡的结局。在石头正面的上方部位,即“脚腕”处,有一个显著的破口,标志着封建社会的封闭和压迫都是可以被打破的。

   这是“三寸金莲石”的侧面。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三个层面的具体情况。从底部数起的第一层面的那条线,表达的是“一身之痛”,在接近脚踝处出现了一个经过冲刷而成的孔洞,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孔洞的出现,预示着裹脚这一需要抛弃的陋习是一种烙心的痛。尽管在那个年代这样的一种疼痛是无法为大众所摆脱的,但我们需要认知清楚:裹脚,这一行为是对人体的一种摧残,是一个裹脚的人一生难以抚平的伤痛,是一种不得不跟随终生的伤痕。

   这是“三寸金莲石”的另一个侧面。这个侧面与先前的那个侧面比起来,要平滑了许多,但是,这种平滑并不代表着裹脚的“寂静”,而是代表着一种无声的折磨……同时,在这块石头上,我们可以看到被江水冲刷所留下的痕迹,这些痕迹显示裹脚折磨的不仅是人体的整只脚,人身体的折磨,而且是一种精神和心灵的摧残。

   这是“三寸金莲石”的底部图。底部有着突出的黑色斑,这个黑色部分占据了脚底面积的11/15——3/4,也就是说,黑色部分占据了底部的大部分空间。黑色,本身就给人以凝重压抑的感觉,再加上位处于这块石头的底部,更加突显出封建社会统治的黑暗,以及封建统治的可怕性,同时,也预示着封建社会生活中,那些裹脚女人们命运的悲剧性.
   特别的是,这块石头自身具有着一种特别的香气,而非我们想像中像裹脚布一样的味道。这种香气源自石头本身,是自然形成的,有着一股近似巧可力奶油味道,是一种謦涩之香。是一种历史的香味,代表着女子寻求解放、寻求地位平等的一历史趋势。
   结语:石头本身是一件无语的事物,然而它却是天工之物,绝非人力之为,它在自然界中经历着流水和树枝的洗礼,塑造成今天这样的模样,可谓上乘。


资料提供:浙江温州市王海  请提宝贵意见

第九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获 奖 通 知

尊敬的   王海  先生/女士:
                               您好!

首先感谢您的支持和参与!由香港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牵头,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世界艺术家协会、《世界日报》社和世界华人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第九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香港)大型艺术展,获得圆满成功,欢迎关注!相关信息,请访问本活动官方网站:世界华人艺术网www.WorldChineseArts.com 及中国文艺名站网 www.150A.com等战略合作媒体。
您所投寄世界华人艺术大会办公室/联络处的作品奇石三寸金莲,经过由世界艺术家协会组织的国际艺术大师组成艺术审评委员会,初选、入选、复审三个阶段严肃认真的评审,被分别评选为
国际艺术   银   奖;并享有"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荣誉称号,谨表衷心祝贺。获奖名单将在世界华人艺术大会官方网站、世界艺术网、《世界日报》网、《世界艺术报》网等相关战略合作媒体发布。获奖人士的作品通过网站全世界发布展示,并优惠制作个人艺术专题。
举办世界华人艺术大会,旨在促进艺术创新,使中华艺术向国际化、精品化目标发展迈进,面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寻求符合中国人文特色又与世界艺术主旋律一致、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艺术发展之路。依托国际大都市的综合优势,融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的中西艺术交易市场,独具国际化、市场化、精品化3大特色,吸引了大量中外艺术家、画廊和艺术机构的热心参与,并得到了加拿大、日本、美国、法国、埃及等相关使馆、领事外交机构及海内外各个文化、艺术机构大力支持,原民政部副部长、中国社团研究会会长史怀璧,中共中央委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人民日报》原社长邵华泽;中国文联副主席吕厚民,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琦以及中国美术馆馆长杨力舟等海内外知名人士题词予以祝贺。加拿大驻泰王国大使馆代理大使肯利域,俄罗斯联邦驻香港总领事伍康宁,欧洲联盟驻港澳办主任丁国炜,美国、埃及、法国、老挝等国驻港总领事以及中国驻泰国大使馆领导先后参加了世界华人艺术大会展览活动,加拿大驻泰王国大使馆代理大使肯利域,俄罗斯联邦驻香港总领事伍康宁,欧洲联盟驻港澳办主任丁国炜,美国、埃及、法国、老挝等国驻港总领事以及中国驻泰国大使馆领导先后参加了世界华人艺术大会展览活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香港《大公报》、《文汇报》、澳门《澳门日报》、台湾《中央日报》、《中国时报》、泰国《世界日报》、《中华日报》、《星暹日报》,菲律宾《菲华时报》,日本《中华时报》,非洲毛里求斯《镜报》,法国《欧洲时报》,美国《加华时报》等著名媒体报道,被新华社《参考消息》誉为"世界最大的华人艺术交流活动之一"(参见该报1998年12月14日)。
九届活动,为庆祝国庆56周年,本届艺术大会主题:弘扬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促进大陆及海外华人艺术家在艺术创作、展示交流、加强沟通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作为国际艺术交流重要舞台之一的世界华人艺术大会,已经相继成功举办了九届,第十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将于2006年金秋隆重举办。此外,我们还将定期、不定期地在香港、泰国举办艺术专题展、个人展、作品网络展等活动,欢迎海内外艺术界个人、团体参加活动和参与合作,欢迎经常性访问、浏览世界艺术网、中国艺术网、世界华人艺术大会等相关信息。
女子的脚解放和人生的平等是人类的进步,不过,     
虽然外在的三寸金莲已被打破了,
但是人类的思想和心灵的三寸金莲不是更要被打破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1-2 07:3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