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zeen Baldrian-Hussein发表于1986年的“Lü Tung-Pin in Northern Sung Literature”,是Seidel理论在个案研究上的进一步深化。作者指出道教仙传纠缠于历史与神话、传说主题之间的特质,这种性质给研究者提出了以下必须解决的问题:谁是吕洞宾?他最早的社会角色是什么?他真是一个拥有神奇的剑术的潦倒的英雄吗?还是一个学者和贩墨者?崇拜他的教派是在什么背景下传播开去的?有关吕洞宾的传说是否建筑于历史事实上?传说是否指向某一特定的社会阶层或者地区?
作者聪明地把考察时间限定在吕洞宾信仰初期的北宋。第一部分处理吕洞宾传说中的社会宗教因素及其与某一社会群体、宗教集体的可能联系。作者希望从北宋吕洞宾传说中吕洞宾的多种社会角色提取出社会史信息。比如他指出吕洞宾佩剑的术士传说流传的地区,恰恰也是汉代马援和许逊信仰地区。这可能导致了三种传说的相互影响。第二部分考察了吕洞宾崇拜的信仰中心—岳阳,材料主要为当地传说和地方志。这一部分大量引用了1980年代大陆关于岳阳楼传说的民间文学集子,又与《岳州府志》《舆地纪胜》等地方志做比较。
本文对吕洞宾信仰的宗教因素研究还比较粗略。比如他指出北宋时期吕洞宾的留诗有不少是写于佛寺墙壁上,而他在岳阳最早的庙宇也是位于佛寺白鹤寺内的。但作者只是将这个原因归于北宋道教在政府中处于强势,因此佛寺希望借助推动吕洞宾信仰以向朝廷示好;而无法进一步深入到岳阳地方的道教与佛教相互竞争的地方宗教背景考察。
Farzeen Baldrian-Hussein,“Lü Tung-Pin in Northern Sung Literature”, Cahiers d'Extrême-Asie 2(1986):133-1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