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94|回复: 2

不解方言之美是权力对文化的无知与傲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8 18: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解方言之美是权力对文化的无知与傲慢

作者:高一飞


日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出《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重申电视剧使用规范语言的通知》,对电视剧使用语言进行规范,要求各级管理部门从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政策高度,认真掌握执行。根据国家语委和广电总局关于电视剧使用规范语言的有关规定,针对目前电视剧语言使用上存在的一些问题,通知规定,电视剧的语言(地方戏曲片除外)应以普通话为主,一般情况下不得使用方言和不标准的普通话;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视剧、少儿题材电视剧以及宣传教育专题电视片等一律要使用普通话;电视剧中出现的领袖人物的语言要使用普通话。(广电总局规范电视剧语言 电视剧以普通话为主,《人民日报》,2005年10月14日。)

方言是一种文化,象不同种类的语言一样,每一种形式的语言都包含了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历史、心理、习俗的信息。很多艺术形式更是没有方言就失去了这种艺术的独特魅力,千篇一律的语言会使这个世界失去很多色彩, “方言,是中国多元化地域文化的承载者,是中国民间思想最朴素的表现形式,也是含义最丰富最深刻的语态。”“我们对方言已经越来越陌生。在这个一切都被简化、被‘缩减’ 的时代,要走入一个方言的世界,对我们来说谈何容易。方言的死亡,差异的寿终正寝,意味着鲜活的感性缩减为干巴巴的、号称为理性的方程式以及电脑键盘上的符码。”“方言的本身,是一种独立的语言;方言文学的本身,是一种独立的文学,它们自己发达,它们永远存在。” (“ 方言不只是工具,更是文化之根,丢不得!”专家如是说,中国新闻周刊。)《方言之美》的作者杰克·海福德甚至认为“圣灵藉方言更贴近我们的怀中”。

1996年,我刚从另一个城市重返重庆,那时重庆电视台正在播放《山城棒棒军》,每到开播时间,万人争睹,也是每二天议论的快乐话题。地道的重庆方言让我更加爱上了这座城市,因为只有通过方言,我们才能了解重庆人的幽默和对生活的热情,后来其他电视台播放了这部电视剧的普通话版,没有了原汁原味的重庆话,整个就黯然失色、索然无味。重庆的评书作家吴文说:重庆是个爱造词的城市,足坛口语“雄起 ”、“下课”都是重庆造,漂亮的女娃儿叫“乖”,横不讲理叫 “歪”,贪污受贿叫啥子?一个字,植树造林——“栽”。重庆农民唱周杰伦的歌《双截棍》,能把人笑翻了。鲜活的方言,让没有到过重庆的人可以通过“听”,就可大致了重庆和重庆人的形象。我在重庆多年,离开重庆的时候,最怀念的总是重庆的茶馆和茶馆里亲切、麻辣的重庆话。如果没有了方言的重庆,那还叫重庆吗?同样,某些发生在重庆的故事用重庆方言拍成电视剧,无论是“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视剧”还是“少儿题材”,处理得当,会更加真实和亲切,也会更有感染力。其他地区的人是否愿意看是另外一回事,但只少对重庆人而言,他们喜闻乐听。

有人强调方言是文化多样性的需要,这固然没有错。其实,文化多样性,只是保护方言的一个表面的理由,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方言文化产品能够给理解这种方言的人带来特有的快乐。快乐,就可以是唯一的理由,所以在地方电视台,拍摄和播放方言电视剧,是民众快乐的权利,它是文化权利的一种,就如民俗、宗教,它不需要太多功利的理由,精神上的快乐,可以成为它存在的全部意义。任何语言只有是否方便交流这一功利上的差别,没有任何道德上的优势可言,它没有高下优劣之分,没有洋与土、雅与俗之分,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种语言叫标准语言,在美国,大家都很随意地说着自己家乡口音的英语,没有一个英语“普通话”。我们经常会听到说某人说了一口地道的“纽约东区音”,或者是地道的“伦敦BBC音”。从政府管理信息的角度,把某一种标准语言作为官方语言当然没有错,但是,如果对作为艺术形式的语言形式加以限制,则是违背艺术规律的武断的做法。

广电局限制方言文化产品,就是用国家权力干涉人们这种快乐的方式。自从 1955年10月中国开始推广普通话,方言的话语权逐步被削弱。在之后的城市化进程中,方言被打上了浓重的乡村烙印,甚至成了搞笑的工具。这种做法,表现出强势文化对老百姓快乐的不理解和浅薄;而权力的介入,则表现的是文化权力部门对文化的无知和傲慢。文化管理部门的官员,应当是对文化有深刻理解的内行,作出如此规定,让人感到难以理喻。可以解释的理由有两种:一是从便于交流出发,通过艺术形式推广某一种形式的语言;二是由于政治的原因,认为革命历史题材使用方言,将贬损革命人物的形象。对前者,功利不能作为艺术的目的,因为艺术本身就是属于精神与心灵的需要,它虽然已经市场化,但最终只能以精神与心灵的需要作为其终极价值的标准;对后者,则是一种多余的担心,任何语言形式都可以朔造伟大的形象,也可以创作出反 面的人物,这种基本的艺术规律,文化部门的领导应当能够理解。使用了“规范语言”,其旋律就规范了,是一种很简单的想法。


注    释:

1.广电总局规范电视剧语言  电视剧以普通话为主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06/3767443.html《人民日报》 (2005年10月14日。

2.“方言不只是工具,更是文化之根,丢不得!”专家如是说,http://www.hubce.edu.cn/jycj/show.php?lm=jywz&id=1092991945,中国新闻周刊。

文章来源:
http://www.chuanboxue.net/list.asp?Unid=1270

发表于 2005-11-9 15: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不解方言之美是权力对文化的无知与傲慢

好,快意!方言与普通话的并存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方言作为一种语言种类承载着太多的东西,丢失了方言也就丢失了我们引以为荣的文化遗产.许多古诗如果用普通话读不会压韵,但是如果试着用某地方言一读,琅琅上口.方言与普通话是兄弟话语,就好象汉族与少数民族是兄弟民族一样.也许事实上它们的发展速度不均衡,但我们怎么可以从原则上就厚此薄彼呢?
发表于 2005-11-9 18: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不解方言之美是权力对文化的无知与傲慢

方言阻碍交流,反过来,也保护着一个方言地域内人们的自由和权利,显示着一方水土的神奇魅力。一个国家有多种语言又有什么关系?二战时期美国海军曾用Navajo印第安部落的语言做秘密通讯;还有《鬼子来了》中翻译官精彩的错译所带了的效果,都会让我们对人类丰富的语言印象深刻。拥有多元的语言,就拥有多元的财富和权力,在霸权文化侵入的时代,谁说方言不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屏障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2-4 02:3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