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72|回复: 1

捐款修筑“新岸路”倡议书(附《问答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12 14: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网上朋友敬启:

    我是青年作家杨银波。如下是我村(重庆永川市朱沱镇新岸山村11组、12组)对于捐款修筑“新岸路”的详细资料,包括《倡议书》和《问答录》,起草人均是我。我们已正式召开两个村民小组的联合会议,村民们可谓众志成城,附议不断,如今唯缺资金。一旦凑足5万元就可开工;凑足10万元就可基本竣工。还望您阅此字字滴血的资料后,本着公益之心,速作联系,慷慨解囊,尽力捐助这条路,使其早日开工、促成。在《倡议书》末,附有捐助方式和联系方式。我代表授权给我的大量村民们,对您表示由衷的感谢!

    寄自:杨银波(身份证号:510281198301199152)
          座机,023-49607033;手机,13512382262
          2005年11月12日下午 于新岸山村11组“山顶上”亲笔
------------------------------------------------------------
------------------------------------------------------------
    捐款修筑“新岸路”倡议书

    设计路线:“新岸山”(3组)—>“灯岗坪”、“蓝篙儿”(11组)—>“嘴上”(12组)
    筹建人:杨银波(11组,职业作家)、周均(12组,电工)、罗江治(12组,电工)
    附议人:重庆永川市朱沱镇新岸山村山角井村民小组(11组)、两叉河村民小组(12组)村民

    “我们被穷怕了,不要再穷下去了!”这是全体村民共同的呐喊!这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决心!

    在此全市“交通年”之际,我们也不再沉默。如同人要穿衣吃饭一样,这条路对于我们来说,就有如此普遍的意义。疾病、上学、运输、行走、外出,招商引资,人来客往,这条预计为1.5 公里的公路,已被搁置了多少年多少月多少日?又伤透了多少人的心?遗留了多少无法想象的局限和隐患?如果大家众志成城,落后的历史或许就将陆续停止。我们在此发自内心地问大家一声:难道这个责任还要寄望于我们的后代吗?各位啊,我们要对我们的将来负责,这个责任是今天的事情,现实已经迫在眉睫,我们绝不要逃避!

    我们的经济发展、农村教育、就业问题,与交通无处不在发生关系。如果今天我们再不行动,贫穷与落后的状况就将延续得更久、更久、更久。一想到此,我们的心沉重无比。大家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是讲感情的,生活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之下,我们就更应该互相帮助,不要每个人都抱着自己的算盘在那里算计,这些算计不是从大局出发。所以,我们希望大家都能够勇敢地站出来,为修这条路鼓掌!为修这条路出力!为修这条路加油!为修这条路捐款!

    我们有详细的工作步骤:设计公路的路线、长度、高度、宽路、厚度,考虑材料来源、人工来源、机械来源、运输工具,考虑此中的细致协调,召开会议,演讲、问答、募捐、公布,直接票选资金管理者,走访村民家中,网络发表,邮局寄信,收集资源,动工、监督,定期公布资金的接收和开支情况,一直到工程竣工,公布详细帐目,公布捐助名单,并刻碑留予后世!

    我们计划:从新岸山(3 组)修到灯岗坪、蓝篙儿(11组),再修到嘴上(12组)。一旦到达5 万元人民币,我们就可以动工;一旦达到10万元人民币左右,我们就可以修到嘴上(12组)。我们的计划,是一条长约1.5 公里的泥石路——我们没有那么多资金去修沥青路、水泥路、沥青混凝土路、高速公路。但我们力争:从村内、村外,从网上、网下,乃至从更宽广的领域筹集资金。只要心齐,我们就能做到:尽力、尽力再尽力!

    我们对现实困难有着充分的估计。即使资金到位,也要用透明化的制度来杜绝捐助资金的流失。我们的口号是:“这是一次公益行动:自觉自愿捐款,不搞摊派;这是一次民间行动:村委会只协调,不管资金;这是一次教育行动:着眼公共利益,不求私利。”我们希望大家能够自始至终地帮忙、搭手,或者是寻找资助人,或者是写信、打电话给外出打工的亲人或朋友,或者是请个工人,或者是跑点路,或者是干点工,或者是有了问题去帮着缓解矛盾,这都需要大家一点一滴的帮助,也需要我们一点一滴的节约!

    我们这个村,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和少年外出打工,故乡的贫穷和家庭的窘迫就是根源。即使在外干得累了,想歇歇了,可是他们能那样做吗?那首歌唱得乃是何等辛酸:“离家的孩子流浪在外面,想起了远方的爹娘泪流满面,好不容易找份工作辛勤把活儿干,心里头淌着泪,脸上流着汗。”他们这样背井离乡、颠沛流离的日子,绝不是长久之计啊。我们要为我们这些农民工、农民着想,为我们的后代着想,为我们的将来着想!你们的一点点捐助,也许就将逐渐改变历史,所以,请快快行动起来吧!大声地说:“我们要站出来!”谢谢大家(鞠躬)!

    捐助方式:
    1.中国邮政储蓄(重庆永川朱沱支局储蓄点)户名:杨银波
      绿卡(储蓄卡):6221 8865 3000 3048 544
    2.中国农业银行(重庆永川市支行朱沱营业所)户名:杨银波
      金穗通宝卡:9559 9804 7136 5881 112
    3.地址:重庆永川市朱沱镇新岸山村山角井村民小组(11组)
      收款人:杨银波 邮编:402191(附言注明“修路”二字)
    4.中国银行(重庆永川支行昌州市场分理处)户名:杨银波
      长城电子借记卡:6013 8232 0002 5091 289
    5.中国工商银行(重庆永川市支行胜利路分理处)户名:杨银波
      牡丹灵通卡:9558 8231 0000 0279 753
    6.其它方式,包括农村信用社、建行、招行、交行、广发行、西联汇款、速汇金,均请联系新岸路筹建人之一:杨银波。也可联系另外两位筹建人:周均、罗江治。

    附(一):筹建人联系方式
    杨银波:座机,023-49607033;手机,13512382262。
            电邮:yangyinbocoming@163.com;yangyinbo@gmail.com。
    周均:手机,13996004698;罗江治:手机,13527519291。

    附(二):村民(主要是户代表)附议签名(共计70人)
    1 、同意本倡议书的事实与论点;
    2 、授权杨银波、周均、罗江治作为新岸路的筹建人(代言人)。
    (1)不会写字的,亲手打指膜,共计43人(姓名略)。
    (2)会写字的,亲笔签名,共计27人,分别是:
    何光英 邓友权 梁如虎 张情秀 罗江明 梁如豹 朱田一 杨丰友
    罗江治 周  均 杨银波 张玉群 梁如成 梁如德 杨兴华 杨庆华
    吴修权 邓德荣 杨明华 周希德 梁如云 贾先秀 陈平平 周守莲
    蒋小英 邹亦平 邓小琴 梁山红

    附(三):会议现场直接票选新岸路三位资金管理者,公布结果
    候选人:杨银波 得票41张 负责管理资金
    候选人:周  均 得票10张 负责监督、审核
    候选人:罗江治 得票10张 负责监督、审核
------------------------------------------------------------
------------------------------------------------------------
    捐款修筑“新岸路”问答录

    作者:杨银波

    问:请介绍一下你们三位筹建人。
    杨:我们三个人是隔得非常近的邻居。新岸山村12组的周均是重庆移动通信实业有限公司职工,罗江治是重庆永川宏达电力有限公司农网电工。他们两个人的社会交际能力较强,思想相对活跃,对村民的具体处境有一定了解,对外面的信息也经常关注。相对而言,我对之比较欣赏。我出生于新岸山村11组“山顶上”(地名),明年正月十九日满23岁。我是一名具有将近三年写作历史的职业作家,已发表作品近150 万字,并涉及到接受采访和主讲的近80集电台、电视台节目。出生贫寒家庭的我,深刻地了解农民、农民工的艰辛。所以,我的努力方向主要是关注弱势群体、维护公民权利、推进社会公正。如下是我名片上的简介:“杨银波,中国大陆独立作家,社会、媒体活动者,国际笔会独立中文笔会第一届作家会员,《维权通讯(敢言杂志)》(正发刊)主编,《百年斗志周刊》(2005/03/23停)主编。”

    问:你是怎么想到要修这条新岸路的?
    杨:新岸路,意指“通往新发展彼岸的民心之路”。它的修筑,已是如此必要!只有当你深入了解百姓生活的艰辛,充分接触、调查、研究,你才能了解到此时我心中的沉重。修这条路同时也是颇有展望的,这里的贫穷需要交通网络作为最基础的条件来改变。我出生在这里,成长在这里,成年后远离家乡,到外面的世界拼搏奋发,虽是离乡背井近四年,却更深化了这份对家乡的情感、对村民的关注和对未来前途的深思熟虑。如今再次回到家乡,我不忍心再看到这样艰难的现实继续存在并长期恶化。恰好,我和这个村较有新锐思想的周均、罗江治一拍即合。我们愿意奉献,决定以行动来告诉大家:这就是青年!这就是我们应当公开站出来向大家呐喊的时候!

    问:从广州回到重庆的这半个多月以来,你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形是什么?
    杨:我最不愿意看到的是:
    1 、村民得了疾病,这疾病有危险,你从你的家中出发走到新岸山商店,再等摩托车送到朱沱医院,等你把病人送到医院的抢救室里,或者只因一两分钟,你的爷爷,你的父亲,或者你还来不及送到医院生育孩子的妻子,突然断气了;
    2 、你家中修房造屋,你要拉材料,几万几千块砖,还有水泥、石灰、石子、瓷砖、门窗、木材,你还要每天走路到新岸山商店,再等摩托车去买菜,然后又回来,又背着沉重的菜走一段烂路回到家中,连续两三个月甚至半年都如此;
    3 、孩子们读书必须起早,擦着朦胧的眼睛,走着路都在睡觉,趁天还没亮走到五六里甚至八九里之外的学校上课,然后又从学校回来,除了寒暑假和周六周日,他们天天如此;
    4 、农村里面人亲客往,走个人户,穿着崭新的鞋子,走到主人家中已是泥巴满脚;
    5 、到稍远的地方进些货品,此时你心急如焚,然而你还是要看老天爷的眼色,如果突然下雨,你只能再次望天兴叹:怎么又下雨了?
    6 、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呆在家中觉得苦闷,可是蹒跚的脚步行走在崎岖、溜滑的山路中,他们拄着拐杖,喘了一口又一口气,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走到新岸山商店;
    …………
    …………
    我还不愿意看到的是:
    孩子们因为家乡的贫穷和家庭的窘迫而被迫失学,或者还在学校读书就“身在曹营心在汉”了。他们那么小的年纪就想奔出去打工,结果怎么样?一出去就遭遇重重压力。外乡的生活真的就那么轻松吗?他们差不多都在充当廉价劳动力!建筑、进厂,这些过程充满了血汗、眼泪,甚至危险。有的外出受了工伤,有的外出被拖欠工资,有的讨工资被打,有的亡命天涯……。然而,他们为什么还是要外出打工?他们这种冲动一年又一年地延续,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问:你们如何筹集资金,又将如何管理资金?
    杨:修路是众人所望,所以“人人筹集”是最佳的办法。人外有人、人外又有人,是这样一个复杂而广阔的人际网络来支撑资金的来源。我们现住村中的村民资源太有限,大多数青壮年和少年已外出务工,留在村中的,以老弱病残居多。所以,外出务工者是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渠道。另一个渠道,是社会。这个社会,包括网上的,以及网下的。也许10万元在一些人眼中是一笔小钱,但在我们这些翘首以盼的村民眼中,那就是一个可能创造新的历史的伟大力量!我们的管理,是主动的透明化,以及随时地接受询问并答复,任何人都具有查帐的权利!

    问:你对修新岸路有什么原则性的意见吗?
    杨:我曾经说过“四不”要点:第一,不能搞任何摊派。这是一次公益行动,是本着良好愿望搞起来的民心工程,不是带有强制性的行动。第二,不要因小失大,也不能不考虑农民的合法利益,这当中的处理一定要把握分寸,要注意对细节问题的慎重处理,大家要尽量出公共利益出发。第三,不要重复“一盘散沙”的惨局。这是大家共同的责任,需要大家一点一滴的帮助。第四,不是投资行为。这意味着今后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势力都无权收“过路费”。最后补充一点:我们要学会自我组织、自我管理,把力量凝聚起来。

    问:对于这次两个村民小组的联合会议,你有怎样的感受?
    杨:会前、会后,我们都有走访、调查、动员、讨论等。会议中的预期目的是基本上达到了的,村民意愿非常强烈,但资金是最大的问题。这里的贫穷,不是一般人可以体会到的,已长期浸泡于贫穷苦水中的村民们,那种苦涩的表情和言语,那种“朴素”到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衣着,那些破败不堪、墙倒成泥的草房,那些大量的烂山稀泥路……,一闭上眼我就会想到。当我发表长篇演讲时,心中波浪起伏,犹如一座沉重的山压在心底,所以口中吐出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他们的选票、手印、签名,更是寄托了难以表述清楚的热切。贫穷是抹杀理想的杀手和敌人,过度的现实主义也将使我们倍感艰难。但我们毕竟还是传递出了我们的决心,展示出了一种希望。我们随时都在尽力,不管有怎样的艰难。

    问:你有心理压力吗?
    杨:坦率说,有。我不止100 遍地告诉自己:“杨银波,你要挺住!”当人人都在观望的时候,我独自一人站在窗前,深深沉默,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当人人都已入睡的凌晨,我独自一人坐在床上抽闷烟,焦头烂额,心中已经装不下自己的任何得失。我在一次又一次地思考,哪怕走着路、吃着饭,都在想:“什么是贫穷?是怎样的贫穷?为什么贫穷?如何消灭贫穷?如何发展富裕?富裕之后又将怎样?”这些环环相扣的问题使我感慨万千。贫穷,几乎在任何层面、任何角落都在渗透着。思想的落后与经济的贫穷,这两者之间都在起着互相推波助澜的作用。至于导致贫穷恶化的因素,那就更是难以数计:交通、通讯、商业、教育、就业、医疗等,任何需要花钱但又没有钱或者不愿出钱的地方,都可能使贫穷恶化。这里的变数太大,而且许多变数都是趋向悲剧性发展的变数。

    问:那么你的自信来自哪里?在遭遇巨大困难时,你仍会保持你的自信吗?
    杨:我的自信来自发自肺腑的爱——我爱这片热土,我爱这里的人民,这里的一点一滴在任何细腻之处,都与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的自信来自痛彻心扉的体验——我出生贫寒,磨砺出坚强、踏实与志气,我深深地感到人们的理想被现实紧紧地捆绑,犹如被套住翅膀的飞鸟,再如何展翅,也无法腾空,而历史的改变恰恰就应寄希望于“梅花香自苦寒来”。我还有村民们的理解,有朋友们的帮助,有人道的、理念的、情感的认同者和支持者。我生活于世界,必与世界发生联系;我生活于中国,中国仍有为公共利益而奋斗的各领域的志同道合者;我生活于重庆、永川、朱沱、新岸山,这里仍有“胸襟百千丈,眼光万里长”的老乡。多少人曾经踏过这片土地啊,他们对这里怎能没有丝毫的感情?这里充满了难以估计的发展机会,难道就没有人能看到这种潜力吗?我始终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因此,即使受挫,我也仍会坚持到底!谨此,与诸位共勉。

    附:欲详细了解重庆永川市朱沱镇新岸山村的历史与现状,敬请联系我的朋友——本村村委会主任(法人代表)罗太如先生(居住于新岸山村四坊2组)。手机:13206088098。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4 05: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银波:“新岸路”——让纪实照片说话!

杨银波:“新岸路”——让纪实照片说话!

杨银波(摄/文)

这是一组银波日日奔波的纪实照片,是从数百张照片之中摘选出来的底层状态的真实写照。作为“新岸路”第一筹建人,我的着力点正是对农民现实贫困处境的实际深入,并为之日日焦灼。10万元的筹建资金,对于这里而言,乃是一个巨大的天文数字,但涓涓细流可成江海,我要为村民们呐喊,为改变中国西部农村之一——重庆永川市朱沱镇新岸山村的贫穷,而贡献力量、着力其中、以点带面,并借助媒体与友人昭示海内外同胞。关于“新岸路”的深度背景(系文字稿件,亦含捐助方式等),请见由我主办的《维权通讯》:http://gz.mail163.to/lb0530。此路三位筹建人联系方式为:(1)杨银波,13512382262(手机),023-49607033(固话);(2)周均,13996004698(手机);罗江治,13527519291(手机)。亦可联系我的朋友——新岸山村村委会主任罗太如:13206088098(手机)。银波在偏远的村落一角,鞠躬以谢诸位!

注:有关“新岸路”背景的46张照片集,刚刚上传互联网,在《TOM相册·杨银波新相册》。网址是:
http://album.ent.tom.com/album/yangyinbocoming


重庆永川市朱沱镇新岸山村12组的山路——村民们出行的必由之路。


这就是新岸山村11组、12组的田、土。除土里的少许红苕外,已没有任何庄稼。这里是典型的丘陵地带,农村经济甚为微薄,被迫在家的村民们只能依靠这些最基本的然而又是全部的生产资料赖以维生。


俯瞰新岸山村11组。


杨银波在新岸山村11组、12组联合村民会议上演讲,谈“新岸路”的必要、规划与展望。


新岸山村村委会主任罗太如在村民会议上发言,动员大家的热情。


村民会议的参与者,多是本村的老弱病残。少年、青壮年、中老年等多已外出打工。


不会写字的与会村民按手印表示对“新岸路”的支持。


新岸山村12组村民的草房。


新岸山村3组村民的草房。


在即将倒塌的黑漆漆的房屋里,杨银波为站在门口的余民芳(新岸山村11组村民)摄像。


站在塘里的是梁修瑶,坎上穿红衣服的是他的妹妹梁修容,他们自己也是这里典型的特困学生。这对兄妹的母亲是个哑巴,父亲是牵马载砖的新岸山村11组村民梁富山。


新岸山村11组村民梁富山的瓦房,梁柱已严重塌下。


这就是在外打工的农民们(含新岸山村部分村民)的真实生存状态,是杨银波于2003年初在广东调查民工生存境况时所摄。


凌晨时加班的民工们。


站在台上鼓动村民们热情的杨银波。


杨银波与被资助的其中六位学生的四位家长在一起,他们是:梁如兴(后左一,新岸山村11组村民)、刘万文(后左二,重庆江津市羊石镇村民,在重庆万盛区收破烂)、冷文汉(前左一,新岸山村3组村民)、梁如德(前左二,新岸山村11组村民)。


杨银波与堂弟杨丰友。杨丰友是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工地六楼坠下的重型工伤康复者之一,尚未满18岁。


杨银波在永川五板桥米线摊。四年前,这里是银波与堂弟杨丰友学电脑时的每日必来之地。沙锅米线、蛋炒饭、泡菜,这是当时最爽的餐饭。虽然整日饥饿,但因为没有多少余钱,一日只有两顿饭可吃。早餐是冬寒菜稀饭、馒头,天天如此。以至于银波至今保持一日两餐的习惯。
———————————————————————————————————
———————————————————————————————————
简介:杨银波,原籍中国重庆,系中国大陆作家、社会活动者,国际笔会独立中文笔会第一届作家会员,主办《维权通讯》(原《百年斗志周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Forum of Folk Culture Studies

GMT+8, 2024-12-29 08:5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folkculture.cn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